China Campus

北京胡同:留一扇门给探寻之乐

爱逛北京胡同,它不仅有数不清的历史­遗迹,也有繁多的先锋文艺之­所。新文艺场所往往是改造­了原有建筑造出来的。治理开墙打洞后,它们还好吗?不妨春日里去故地重游­一番。

- 文并图/杨晓之

集体“内向”的方家胡同

方家胡同是多年前经常­去逛的地方,十几年前的方家胡同在­文艺圈里被各种传说,是因为46号院儿。院中的红方黑方用几乎­每周一戏剧的频次成为­新的小剧场文艺地标,居于46号院正中的猜­火车咖啡馆则成为先锋­电影探讨地,艺术家文青齐聚,辐射至整条胡同也跟着­一起文艺起来。一度盛时,开墙打个几平米门脸儿­就是一迷你酒吧、迷你商店、迷你咖啡馆,挤挤挨挨,文青们热闹着在朋友圈­里展示着情怀,未考虑过别的。

方家胡同位于北京新总­规划定的十三片历史文­化精华区——雍和宫—国子监历史文化精华区­内。如今再在方家胡同里走,一水儿的灰墙集体“内向”,有了难得的清净。灰墙蓝天下,有鸽子在盘旋,周末的方家胡同小学大­门紧闭——关着的是循郡王府的府­门。这条胡同里有南学、宝泉局北作厂、白衣庵、循郡王府、清朝内火器营马队 厂、京师第一图书馆等历史­遗迹。

在保护的基础上,催生了另一种展示。46号院里的如旧照相­馆,把临胡同的一面墙做成­了别样的展示墙,镂空灰墙与怀旧风完美­融合,胡同的升级整治改造,也成为艺术家如何面对­新空间凸显改造功力的­较量场地。

当然,不仅仅是改造,更多的是顺其自然与顺­势而为的态度,我就在那里,不悲不喜,等着你来。

走到方家胡同大约四分­之三处,往右一拐,再七拐八拐,来到一个没名儿的胡同,看见一家门上贴着大红­的春联,透过半开的门,一整墙的画映入眼帘,这未免激起了你的好奇,再往里探头,发现全透明的玻璃窗,映出几张正在潜心画画­的年轻人的脸,才恍然大悟,这是一个低调安静的艺­术空间。在怀疑前方已无路的时­刻坚决拐下去,便来到了国子监大街,国子监街与箭厂胡同交­口的秀冠咖啡人满为患,北京胡同里的咖啡馆迭­代频繁是常态,长着一脸大胡子却做得­一手好甜品的老板在这­里一守就是十几年,生生将秀冠守成国子监­大街的地标,坐在秀冠靠窗的位置,可以看到举着小红旗的­导游身后跟着一长串游­客,在他们前往参观国子监­和雍和宫的路上,你们彼此相望,啊!神奇的北京!

顺着秀冠穿过国子监街­便是箭厂胡同,啊,来了箭厂胡同,必要去法国商店买些c­heese、洋酒、牛油果哇,文艺青年早餐摆拍全靠­它了。说起法国商店,北京奥运会以后生活在­国子监这一片胡同的老­外越来越多,一家以各国进口食品为­主的商店悄悄开在了箭­厂胡同,据说老板是个法国人,于是它复杂拗口的名字­被大家忽略,直接叫它法国商店。改造后箭厂胡同法国商­店可安在?经过干净整洁的胡同中

段,你会留意到一面墙上有­个极小的玻璃窗,贴的正是法国商店的指­示标,循着路标绕,进了另一个小胡同,有一个极小的红色杂院­院门,别犹豫,绕过邻居们堆的各种杂­物,法国商店的洋气与空间­布局,与以往别无二致。多的是进门那一张十分­诚恳的提示:“隔壁为私人住宅,请勿扰,谢谢合作。”这样的提示,在箭厂胡同的精酿啤酒­店“塞”,也被贴在了进门醒目位­置。

改造后的箭厂胡同有回­归封闭的建筑,又留下了许多开放的可­能性,在这里商业与民居遵循­和谐共处的新法则:彼此尊重,彼此包容。

整个箭厂胡同逛下来,发现北京胡同依然亲民­接地气,并未因封上一堵墙而拒­人于千里之外,反而有许多新的惊喜出­现。比如,门楣挂一个牌子,开一扇门,便将过往行人的胃口吊­得十足的“元古”咖啡馆,文青们先是围着门口的­牌子拍照,然后再研究这是个什么­地方,再壮着胆儿往里进,而元古也准备了一大面­玻璃窗门给够观者窥探­的时间,等搞清楚这是个咖啡馆­时,你已经忍不住推门而进­了。

留一扇门,窥探

商业是一定需要展示窗­的,不管是实体的还是网络­的,恨不得尽数把最闪亮的­商品摆在窗口,告诉过往的人们:快来看!

北京胡同整治改造后,那些定位为纯商业性质­的胡同依然繁华,如五道营胡同、南锣鼓巷,创意小店饭店咖啡馆一­家挨着一家,商家们面对胡同这一独­特而天然接地气的空间,尽显空间改造的功力。还有一些咖啡馆的室外­空间,直接变成了游人们的取­景热点。

热闹,永远仅是北京胡同的一­面,只需稍稍拐个弯,那是“探寻”才能得到的北京胡同文­化。

“每天早上吃一套烧饼油­条,背了书包走出椿树上二­条的家门,出了胡同口,看见井窝子,看见鹿犄角,看见大宰活羊,再走过一整条的西琉璃­厂,看见街两边的老书铺、新书店、南纸店、裱画铺、古玩店、笔墨店、墨盒店、刻字铺等。……”

一抹艳阳将林海音《城南旧事》里

描写的琉璃厂照得金灿­灿的,走过那长长的百年老店­挤挤挨挨的街道,往左一拐,进入了南柳巷胡同,整个空气立即安静下来,路边的大爷大妈们三五­扎堆,扎一处聊天,看着过往的行人寻寻觅­觅。

“啊,到了,是这里呢!”游人大喊,一大爷循声望去,那游人停在了一个小四­合院的门口。门楣边上有一块小小的­字牌“晋江会馆(林海音故居)”,大爷瞅了一眼,呵呵一笑,也不搭话,大概是觉得这遍地是名­人故居的胡同儿里,游人的一惊一乍也见怪­不怪了。

大爷刚要走,游人赶紧搭讪,“大爷,这是林海音故居呢,城南旧事!这能进去看看吗?”大爷这回开口了:“哟,您没瞧见这写着“私宅勿扰”吗?”这不让随便进!”游人有些讪讪,只好对着门口一通狂拍,大爷又跟安慰似地说了­一句:“就是让你进了也没啥好­瞧的,这么久了早不一样喽!”

游人怔怔的,林海音故居的牌子下,地雷花开得正艳粉,丝瓜藤顺着空调外机爬­上了青瓦……先不说建于清代的晋江­会馆如今已踪迹全无,南柳巷胡同早年还是北­平各种新闻报纸发行处,又哪能寻得半点踪迹?虽心下有些怅然,却越发对“私宅勿扰”几个字肃然起敬起来,有多少历史遗迹难以逃­脱淹没在时间里的运命,能留下这一块牌子,与如今活生生的现实和­平共处,让生活 归于生活,历史归于历史,这样未尝不是对当下人­权的极大尊重。

而就名人故居而言,北京胡同馈赠于你的探­寻乐趣,又岂止林海音,你大概可以给各种探寻­路线分一分主题:比如豪华王室游:明清两代的王府、贝勒府、各种王公大臣宅邸……比如行业路线游:探寻各种商会旧址、银行旧址、书店旧址、戏院旧址……每一条路线都会给你无­限惊喜。名人故居里仅现代作家,就有鲁迅、郁达夫、曹禺、老舍……他们的生活与创作已经­与这北京城融为一体,分不清谁是谁的北京。老舍先生的作品一生都­以北京为背景,老舍夫人胡絜青女士就­曾在一本书的开头说:

“老舍和北京分不开,没有北京,就没有老舍。老舍生在北京,长在北京,死在北京,他的一切都属于北京,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。……”

是的,如果来了北京,想感受一下北京文化,有一个地方是不得不去­的,那就是在热闹非凡的王­府井大街一拐,探寻到同样深藏于胡同­里的北京人艺,看一出老舍先生的《茶馆》,没准就遇上了人艺的台­柱子,就那么近,在你眼前,演一出老北京的悲欢离­合。

当然,于更多的人而言,对北京胡同的爱,来自于郁达夫那一篇《故都的秋》,这是离了胡同、离了四合院儿便再没有­悉悉索索的光影的韵味­儿的老北京,胡同是北京活着的一张­文化名片……

它深藏历史,又不拘泥于历史,它尊重历史,更尊重当下人生活的感­受,这种在处处有限的空间­里共生共长的其乐融融­的样子,是我见到的北京胡同最­生动的样子。

 ??  ?? 1.46号院如旧照相馆的­外墙2.循郡王府——方家胡同小学校门3.琉璃厂大街
1.46号院如旧照相馆的­外墙2.循郡王府——方家胡同小学校门3.琉璃厂大街
 ??  ??
 ??  ?? 改造后的箭厂胡同有回­归封闭的建筑,又留下了许多开放的可­能性,在这里商业与民居遵循­和谐共处的新法则:彼此尊重,彼此包容。
改造后的箭厂胡同有回­归封闭的建筑,又留下了许多开放的可­能性,在这里商业与民居遵循­和谐共处的新法则:彼此尊重,彼此包容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