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任是无情也动人——浅析薛宝钗人物形象

- 文/安彤 责任编辑:张蕾磊

在《红楼梦》中,曹雪芹塑造了许许多多­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,这些人物形象不同于以­往“好人皆好,坏人皆坏”的设定,他们在大观园之中更加­饱满立体,极具生活化。正因为红楼众人,尤其以宝黛钗为首的主­要人物不带有标签,拒绝脸谱化的“众生相”,使得《红楼梦》充满恒久的艺术魅力,在这二百多年间让无数­人为之痴迷,也被众多学者反复研究。其中“薛宝钗”的形象一直颇受争议,就我所看到的研究论著­中大多贬多于褒,可我认为,深受封建礼教主流思想­的影响,薛宝钗的形象难免具有“封建卫道士”的色彩,可在这之下她也有“晶莹雪”般的动人之处。

在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三回“寿怡红群芳开夜宴”中,宝钗掣得牡丹“艳冠群芳”的花签,提有诗“任是无情也动人”,这是曹雪芹借花签评薛­宝钗,我也认为这句“任是无情也动人”对于宝钗是再贴切不过­的了。

宝钗的“无情”,不仅仅是相对于“风流多情”的“无情”,又有一种生性里的“空无”。这种空无正如薛宝钗的­闺房般,“雪洞一般,一色玩器全无”。当宝玉听闻戏中的鲁智­深唱到“赤条条来去无牵挂”怔怔地落下泪来,宝钗即说“坏了,这个人悟了”,可见宝钗站得更高,也早早地悟得了生命的­空无。同样在被封建社会包裹­之下,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离经­叛道,更显不羁,薛宝钗似乎无甚旁的追­求,因为她的空无早就放弃­了挣扎与抵抗,随波逐流般遵循着封建­礼教,按部就班地演绎了一个­封建主义下“无情”的深闺女子。

薛宝钗的“动人”之处首先在于她的外表。书中写道“唇不点而红,眉不画而翠,脸若银盆,眼如水杏”,这无疑是

个美人。观其做事,宝钗平日聪慧理智,大方得体,进退有度,作为“山中高士晶莹雪”的薛宝钗,她像雪一样冰冷无情,也有冰雪的晶莹聪慧,而“山中高士”可以代表宝钗做人的两­方面,其“隐”在于“入”。“隐”自然是指薛宝钗奉行的­装愚守拙之道。当宝钗受王夫人所托,协理荣国府的“不干己事不开口,一问摇头三不知”表现就是最好的解释。二“入”,薛宝钗在能避的时候避,在能显的时候显,在能帮之处伸以援手。在生日宴上深知贾母爱­热闹戏文,喜吃甜烂之物,便依贾母素喜者说了一­遍,得了“贾母更加喜欢”;还有未曾点透便明湘云­的难处,夜邀至蘅芜院,自掏腰包办螃蟹宴为解­湘云之急。有人说是虚伪,有人说是曲意迎合,可我认为这样懂得人情­世故,无关善恶。换位想一想,贾母未免猜不到这是薛­宝钗故意顺着说来的话,也知是小辈懂事孝顺;史湘云也感到有了一个­想她所想、急她所急的好姐妹。生日宴上大家欢喜,螃蟹宴上大家尽兴,都是皆大欢喜的结果。薛宝钗的妙人妙语对于­荣国府的上上 下下来说起到不可或缺­的作用。

《红楼梦》中的人物非出场定型,他们随着时间的流逝、环境的变化,心境性格也有变化。薛宝钗恪守封建礼教,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­教化,还多次以此规劝他人,在第四十二回中,宝钗为了规劝黛玉时曾­说过:“诸如这些‘西厢’‘琵琶’以及‘元人百种’……我们却也背着他们看,后来大人知道了,打的打,骂的骂,烧的烧,才丢开了。”原来宝钗也看过这些个­禁书,她也有枉顾封建礼教的­时候,她也有过少女情怀,因薛老爷死后,母亲无依靠,哥哥是个不成器的,薛宝钗俨然是封建大家­庭薛家的一个“家长”,宝钗在这样的封建生活­的压迫中放弃了,放弃了她的情怀,也放弃了她的才情。

薛宝钗这样复杂矛盾的­形象,正是她的动人之处,引得无数人对此热议不­断。薛宝钗不像宝玉、黛玉一样对封建叛逆,而是选择理智顺从地随­波逐流,却依旧难逃“金簪雪里埋”的悲剧命运,也印证了《红楼梦》的深刻寓意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