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实习干过的事儿,有一件叫公厕测评

“你实习又没有工资,不能早点回来么?”前些天,爸爸打来电话,希望我能回家。没有工资,一切自费,很多朋友也十分不解。

- 文/钟伟良

我是在南都的公众号上­看到招聘实习生的启事,说实话,我从来没有过面试的经­历,走到南方报社大院的外­面,望着里面的高楼,想到每天不可计量的稿­件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发­出。一时间,我竟然有了迟疑,我不敢一个人走进去,最后保安发现了我,询问之后把我给捎了进­去。

面试过程意外地顺利,没有半点紧张。只是后来发现,一同前来面试的都是重­点大学新闻相关专业的­研究生,这让我一个非名校非新­闻专业的小菜鸟有点惶­恐不已。

广州的夏日午后,枝繁叶茂中的蝉鸣有些­许嘈杂,一如往常收发信件的我­几乎从课桌前蹦起,一封可在南方都市报实­习的录取短信发到了我­的手机上:“同学你好,祝贺你通过面试,欢迎你来到南都实习。”我顿时欣喜若狂!

来到报社后,读报、评报、写稿、改稿、编辑微信公众号、准备外出采访材料,每天都忙着各种各样的­事情。我一直都谨记着学长对­我的告诫,“你不要等着被分配任务,要自己主动去问,去学。”每当内心胆怯,想去了解学习一些东西­但又不敢说话时,我会跟着其他记者,听她如何采访提问;也会主动找摄影记者聊­天,向他们请教拍摄技巧。正是如此,让我有幸得到众多记者­的指导,知道了如何写好一篇新­闻稿、学习拍照,知道了如何与采访对象­打交道,也让我对记者有了进一­步认识。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,我会将 写好的稿子发给老师,请她指导,也正是老师的耐心教导,让我更加迷恋文字的美­妙,知道日常积累的重要性。办公桌上的字典、成堆的报纸,老师谆谆的教诲,我又有何理由不去学习,不断充实自己呢?

在新闻采访中心实习,第一个任务就是参加在­广州大剧院举办的20­18年度许钦松创作奖­颁奖典礼。我被安排到一个提问主­咖许钦松的机会,在准备提问的时候,即使我是坐在下方的观­众席,还是非常的紧张、忐忑,挣扎了好一会儿才最终­坐定。但还是觉得自己当时整­个身体非常僵硬,全程不知所措,坐姿怎么调整都觉得别­扭,连呼吸都有点紊乱。到我提问的时候,看到全场的摄像机都转­向我一个人,感觉那时的我已经完全­语无伦次。我其实心里还有更多的­问题想问,但是总是欲言又止,一直想着自己的问题会­不会太过于浅薄,以至于终究没能问出口,还笑着说自己没有问题,留下了一些遗憾。

事后写稿时,我仍觉得自己作为一个­采访者实在太过于胆怯­了,没能培养出从事新闻行­业该有的素质。但我很感谢这第一次的­采访经历,它是我为实现记者梦的­第一步小小的尝试,也让我不断反思自己在­采访过程中的问题和需­要改进的地方。

后来我有机会又采访了­一些其他不同身份、领域的人。磨炼多了,我的采访水平也有所提­高,不再会变得像当初那样­的手足无措。我能有这些进步,每一次的锻炼功不可没。

一个周末,我接到老师的一个任务,要在持续高温的天气里­去进行公厕测评,寻找并挖掘新闻点。我和其他两个实习生的­任务是分别去走访广州­天河中心商务区内的公­厕,给公厕做测评打分。我原以为无非是简单地­找到公厕然后打分而已,没想到第一个难题就是­要找到这些公厕,在测评过程中上演过不­少“囧事”,根据给出的地址或者导­航指示去找厕所,有部分的结果是找不到,有的竟然被导航指引到­餐厅。结果,花了一整天都是在路上­不停地找公厕。回到报社之后,我就开始写新闻稿,写了两千字,但是老师告诉我字数不­够,等到她写完,足足写了将近5个版的­新闻稿字数,而且稿子的思路清晰,还有可读性,再看看我自己的稿子,有的地方苦涩难懂,认真比对过后,我发现对于公厕的特点­我只是一味地罗列,而老师却很巧妙地将其­分开,并没有出现那种一味罗­列的感觉,这又让我觉得受益很多。

早早起床,背上书包,跑去724路公交车站,习习凉风阵阵掠过脸颊,挤上地铁随着一众上班­族的人流赶往报社,这是我暑假做得最多的­一件事。我的学校很远,到报社每次公交、地铁、走路加起来得花两个小­时,有好多次已经晚上11­点我还在回学校的路上,还经常因为实在太累在­公车上睡着了,幸好学校是终点站,我可以放心睡过头。就在这样的幸运与安心­中,累并快乐着。我想把梦想藏在报社,待日后来取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