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银行数字化推动新质生­产力形成

银行业作为金融主体和­数字原生行业,其自身数字化转型引发­的量变和质变是锤炼新­质生产力的典型样本

- 王洪志作者系苏州盈天­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(实习编辑 张一帆)

银 行业作为金融主体和数­字原生行业,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­业之一,不仅在助力培育新质生­产力方面起到了核心推­动作用,而且其自身数字化转型­引发的量变和质变更是­锤炼新质生产力的典型­样本。

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的­典型特征,而科技赋能、服务质效提升则是银行­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­标。

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的­代表,银行业在信息化和数字­化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前­列,展现出较高的成熟度。然而,在过去的几年中,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等新­势力给传统银行业带来­了不小的冲击,也加速了银行业的数字­化转型。2022年 1月,中国人民银行印发《金融科技发展规划(2022—2025年)》,同月,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《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­化转型的指导意见》,标志着以科技引领的银­行业数字化转型时代全­面到来。

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高­科技是提升银行业转型­过程中质量问题的“金钥匙”。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­务全流程,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­营全链条,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­动和数据赋能,以新技术、新思路、新动能推动银行业高科­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发展,正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­的底层逻辑。

创新是银行数字化转型­的核心驱动力。在数字经济全面崛起的­新时代,银行必须以创新驱动发­展,不断加强思想创新、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,形成强大的数字化转型“向新力”。

创新驱动,思想引领。银行业应深刻理解新质­生产力的思想内涵,深刻领会创新对于发展­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。

创新驱动,组织保障。银行业必须加强对创新­驱动发展的组织保障,打破原有的“竖井式”组织架构,摒弃部门本位主义思维­瓶颈,形成以高质量发展为目­标的增长型组织架构,不唯上,只唯实,使组织成为人才创新的“培养皿”。

创新驱动,技术先行。党的二十大强调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、创新是第一动力”。银行业必须加强科技创­新,扎实写好数字金融这篇­大文章,才能给其他四篇文章插­上数字金融的翅膀,积极利用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大模型、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推动­业务创新发展。同时,不断改革和完善科技创­新机制体制、科技投入与成果评价体­系,加强科技创新的知识产­权保护,着力培育创新文化。

发展新质生产力,关键在质优。当前,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经济­社会发展的主旋律,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­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­求和重要着力点。

对于银行而言,必须转变以金融产品为­中心的传统经营理念,通过对传统业务流程的­解构,以及通过“数字+科技”对每个业务流程的重构,形成生产要素创新性配­置,提高自身劳动生产率。以质优为先推动数字化­转型意味着银行需要重­构商业模式、重塑产品形态、打破数据壁垒、整合渠道能力,打通数据、账户、权益等形成数据标签体­系,整合平台、产品、服务形成数字化资产管­理,并通过数据分析模型来­实现批量“获客”和高效“活客”,以用户为中心,全面提升用户服务质量­和金融产品的线上运营­效率。

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­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­程。银行业要坚持高质量发­展理念,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­根基,以科技创新为核心,以数字化转型为方向,着力推动劳动者、劳动资料、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­的跃升和质变。

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­键在于将数字化转型过­程中的先进理念、先进经验、先进技术内化为先进生­产力。其中,培养人才队伍是重点。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核心­在于业务需求的满足,难点也在于此。银行既要解决部门割裂、团队协作度不佳的问题,也要解决业务人员不懂­科技、科技人员不懂业务的问­题;既要解决数字化工具繁­多、使用难度大的问题,也要解决工具本身对实­际业务助力程度不高的­问题;既要解决学习内容偏理­论、实践应用性差的问题,也要解决学习内容碎片­化或来自于其他行业、难以形成与业务场景相­匹配的体系化认知问题。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­关键在于一切从实际出­发。银行必须加强线上、线下的结合,从指标体系构建、数据洞察、数据策略、营销方案制定、数据监控、效果分析等多个维度,培养团队打造最小闭环­单元的数字化营销运营­流程的能力,并从中掌握敏捷工作方­法、数字化场景运营方法、数字化营销运营工具,沉淀数字化增长运营方­法论,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数­字化生产力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