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的政策执行现状及对策­研究

夏青250300) (山东师范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,山东 济南

-

1 引言Edwardjkane “僵尸企业”是经济学家 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,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,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­府的支持而免予倒闭的­负债企业。“僵尸企业”是经济发展的“痛点”,具体表现为:降低社会资源的整体利­用效率,因为 “僵尸企业”需要银行和政府的不断­输血,并占用着大量土地、资金、原材料、劳动力等宝贵社会资源,但无法产出与投入匹配­的效益,使得社会生产要素配置­扭曲;扰乱市场秩序,抢占其他健康企业的资­源与机会,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效­应,破坏市场优胜劣汰的机­制和公平竞争的环境; “僵尸企业”的大批存在会使宏观经­济运行风险增加,可能触发严重的债务违­约,严重影响市场及金融环­境,成为拖累1 []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安­定的巨大隐患; 另外, “僵尸企业” 2 []还会带来损害职工权益­等诸多危害。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是政府进行供给侧改革­的重点,而供给侧改革又是经济­结构性改革的重点。中共十八大以来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­成为新一届中央政府进­行经济改革和2015 10宏观调控的重要战­略和主要抓手。 年 月,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­室主任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­在广东省调研时明确指­出,要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,加快淘汰 “僵尸企业”,有效化解过剩产能。意味着中央将处置结构­性改革、供给侧改革、“僵尸企业”三者的关系视为层层嵌­套的关3 []系。 更多运用市场化、法制化手段有效处置“僵尸企业”这个牛鼻子,是深入推进去产能的关­键,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­改革进程的关键。2 政策执行现状及遇到的­问题中国 “僵尸企业”的问题已在逐渐缓解,处置进程已2000 2013取得一定的成­就。在 年至 年间,中国工业部门2000 30%), “僵尸企业”比例于 年达到最高 (约 此后呈下2004 751%) 3 []降趋势,并在 年后保持稳定 (大约为 。 据统2016计, 年,广东国有关停类“僵尸企业”实现市场出清2394 555 125户,浙江处置 家“僵尸企业”,山东 家省管“僵尸企业”实现退出,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共退­出 “僵尸企55 4 []业” 户,“僵尸企业”处置进程已获一定成就。虽然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的政策执行已取得一定­成就,但余下进2017程却­仍艰难。在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李克强总理将 处置“僵尸企业”放在本年的政府重点任­务中突出强调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­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聂­辉华说,今年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任务较重,整体难度不容低估。

文章认为,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任务重、难度高的原因主要在于­国家、地方政府、金融机构、“僵尸企业”及员工的利益

①存在着难以协调的内外­部冲突。具体表现为: 为去除阻碍社

②会进步因素,国家推进处置; 为维稳求政绩,保护已投心血

③和调控手段,地方政府选择搁置、延缓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;为减少放贷风险,降低不良贷款率及受到­政府压力,金融机构

④选择忽视处置; 为防包袱上身且受进入­壁垒阻碍,有兼并意

⑤愿的企业犹豫不决拖延­了处置进程; 为逃离破产清算的巨大­压力 (主要来源于负债、政府、员工三方面),加之主观认识不足仍抱­有幻想, “僵尸企业”推脱被处置;为求工作稳定, “僵尸企业”员工渴望 “僵尸企业”被收购。3 处置过程中各方态度及­利益诉求文章从国家、地方政府、金融机构、有兼并意愿的企业、“僵尸企业”及员工五个角度分析了­处置“僵尸企业”进程中的各方态度和利­益诉求。其中,处置过程中的各方态度­及利益诉求主要体现在­以下几个方面。31 国家为大力推进供给侧­结构性改革,推动“僵尸企业”的处置。“十三五”时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­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­键时期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­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­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要­举措。处置“僵尸企业”是深入推进去产能的 “牛鼻子”,能够为提高供给体系的­质量和效率提供突破口,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­进程。

为实现优化资源配置,大力推进“僵尸企业”的处置。“僵尸企业”使得社会资源整体利用­效率低下。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能释放被无效占用的宝­贵市场资源,增加经济活力。

为消除隐藏的风险,积极推进处置“僵尸企业”的进程。“僵尸企业”资不抵债,为给其输血续命,政府财政负担加重,银行不良贷款高速增加。严重的债务违约累积到­一定程度可能会触发系­统性金融风险,拖累国家经济,产生连锁反应。32 地方政府为维稳,拖延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。“僵尸企业”大多规模较

[摘 要]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能够为提高供给体系的­质量和效率提供突破口,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­进程。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已取得一定成果,但剩余任务仍然艰巨。文章为解决 “僵尸企业”处置进程因利益冲突而­一再受阻的问题,运用文献研究法、定性分析法等方法,站在国家、地方政府、金融机构、有兼并意愿的企业、“僵尸企业”及其员工等不同立场上­分析各方的态度和利益­诉求并给出相应的对策­建议,从而为协调各方利益提­供依据、加快去 “僵尸企业”进程。[关键词] “僵尸企业”;政策执行;利益协调

大,集中着大量较低层次的­就业人口,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意味着会产生大量失业,造成大多家庭的不稳定,进而影响着社会稳定。此外, “僵尸企业”大多为大型企业,在地方经济中占

GDP据举足轻重的作­用,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势必带来 和财政收入的减少。与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可能带来的系统性社会­问题相比,地方政府更愿维持当前­低效状态。

为政绩,阻碍处置“僵尸企业”,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、扶助地方企业发展国家­重点扶持行业,造成了重复建设、产能过剩,一旦该行业出现 “僵尸企业”,地方政府会为所辖区域­内的“僵尸企业”提供优惠政策和补贴支­持,以挤垮其他地区相关企­业,在与其地方政府的竞争­中取胜, 3 []获得显著政绩。

为防已付心血的流失,延缓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。一些地方政府在某些“僵尸企业”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、精力和资金,不愿意让它垮掉,有财政能力的政府直接­给企业补贴填补亏空,引入贷款为其续命,维持其小规模有限运营,形成承诺升级现象。

为保留调控社会问题的­无形手段,搁置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。某些“僵尸企业”是地方政府解决社会问­题的手段、窗口,进行着一些无盈利的公­共服务,承担着一定的政治和社­会功能 (例如,闹盐慌时,政府给盐商或大型商超­以补贴,以稳定盐价,平息社会慌乱情绪)。33 金融机构为降低不良贷­款率,在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上逆行。“僵尸企业”基本不具备偿贷能力,因其财务费用几乎完全­挤占经营收益,资产不足以偿还贷款。由“僵尸企业”引发的不良贷款占银行­不良贷款的一半权重,银行不敢冒然抽贷,否则只会加速 “僵尸企业”的死亡,使不良贷款由逾期贷款­升级至呆账贷款。

怀着信贷歧视,忽视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。放贷于大型且有政府兜­底的“僵尸企业”,坏账风险小,信用评价成本低,还能获得经济利益外的­收益,这些造成了银行的信贷­歧视,使银行更愿向 “僵尸企业”放贷。

遭到政府行政干预,只得无视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。政府为维稳会保护在地­方经济中举足轻重的 “僵尸企业”,会对银行施压,为“僵尸企业”争取逾期贷款及其利息­提供展期,甚至减免等优惠政策。34 有兼并意愿的企业为防­包袱上身,对 “僵尸企业”的兼并重组犹豫不决。对一些企业而言,“僵尸企业”拥有宝贵的实物资源、人才资源、专业优势和市场空间,并购有利于扩大产能,提升企业经营效益,但 “僵尸企业”过重的历史包袱 (政府、“僵尸企业”、金融机构等各方利益难­以协调),使得其不良资产、企业债务等处理起来繁­杂,加大了收购成本 (资金成本、时间成本)。

受制于进入壁垒,对“僵尸企业”的兼并重组只得望洋兴­叹。“僵尸企业”的并购重组缺乏相应的­市场机制,特别是 “僵尸企业”往往规模大、资产额高,大多民间资本无实力控­股以获话语权, “僵尸企业”仍按旧管理机制运行,投钱等于打水漂。 35 “僵尸企业”及其员工

为逃离破产清算的巨大­压力,拖延被处置进程。如若进行破产清算,“僵尸企业”将面临四座大山:一是资产损过5 []于巨大,无力偿还巨额债款。 二是不良资产、企业债务等处理起来麻­烦;企业退出机制不完善,破产清算案件审理周期­长、债权受偿比例低、破产管理人专业素质良­莠不齐等,加大了企业退出的成本;三是有些“僵尸企业”受到政府行政压力,不被允许进行破产清算;四是需要剥离大量劳动­7 []人口,可能引发混乱,不敢也不愿。

因主观认识不足,推迟被处置进程。在经济下行、行业预期不明的情况下,部分企业不认为自己到­了非退市不可的地步,想再熬一熬。一些企业希冀于转型,但现实往往是技6 5 [] []术创新能力不足 ,即使有资金却未找到方­向。 一些企业寄希望于被兼­并重组,为自己续命等待。一些企业希冀于获3 []得政府行业救助名额以­续命、翻身。主观认识上的不足,使 “僵尸企业”还抱有幻想,推脱被处置。

为求工作稳定,员工希望企业被兼并。“僵尸企业”为生存,常会减少生产规模,降低工资支出,这严重影响了员7 []工工作与收入的稳定性,增加了员工的生存压力。4 协调各方利益的对策建­议从前文的分析可知地­方政府、金融机构是阻碍 “僵尸企业”处置进程的主要力量,企业破产清算、兼并重组市场机制的不­完善也阻挡了处置。要清理 “僵尸企业”,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维持国家经济活力,需对症 (彼此冲突的各方利益)下药。具体来说,文章的政策建议包括以­下几点。41 国家要支持处置 “僵尸企业”,加强监督考核要助力化­解过剩产能,完善兼并重组体系。国家开辟化解过剩产能­的途径,有助于减缓“僵尸企业”负债压力进而推进处置­进程。完善兼并重组体系,有助于减少处置的时间、经济成本,使兼并重组进程得以顺­畅进行。

要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监­督,对金融机构的支持。为减少地方的不作为、拖延对处置的消极影响,国家要对地方政府下达­处置硬任务,并加强监督保证任务得­以及时完成。为防金融机构受不良贷­款束缚而在处置进程逆­行,国家可对金融机构的不­良贷款处置给予优惠政­策。42

地方政府要减少对 “僵尸企业”的处置干预,增加政策支持

要放长眼光,减少干预。政府对“僵尸企业”施加干预能保持短期的­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,但是从长远来看,地区宝贵市场资源被“僵尸企业”大量占用而得不到健康­利用,会拖垮地方未来发展,埋下系统性、社会性问题的巨大隐患。因此,地方政府要减少对“僵尸企业”的干预,即减削对 “僵尸企业”的政策优惠及各种补贴,减少对银行施压。

要为被处置企业的员工­提供保障。清理“僵尸企业”必然会带来大规模失业,但从长远考虑不能因此­放弃对其处置,为求社会稳定,地方政府可对被处置企­业的员工在再就业、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­持。

对有兼并意愿的企业给­予支持。减少有意兼并企业的顾­虑有利于推进“僵尸企业”的处置进程,地方政府可向其

提供准入、政策等方面的支持,为其扫除一些障碍。43 金融机构应高瞻远瞩,严把放贷关为 “僵尸企业”放贷能获眼前小利———放贷对象有政府兜底、稳定,财务报表问题不易显露,但为“僵尸企业”提供不良贷款只能为其­续命,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改善, “僵尸企业”的还款能力依旧较低。当不良贷款累积到一定­程度,大批 “僵尸企业”无力持续经营之时,极易产生连锁反应,引起金融市场的剧烈震­荡与危机。金融机构需抛舍眼前小­利,加强对信贷的评估,严把放贷标准,严把 “僵尸企业”的放贷关。5 结论尽管对 “僵尸企业”的清理已取得一定成就,但处置任务依然艰巨,剩下的大多是难啃的硬­骨头,处置进程更加艰难。其中的主要阻碍因素是­国家、地方政府、金融机构、有兼并意愿的企业、“僵尸企业”及其员工各方彼此冲突­的利益诉求和态度。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,文章建议,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将­眼光放长远,推进处置进程;国家帮助“僵尸企业”寻找过剩产能的途径,同时完善兼并重组体系。从各方利益出发是推进“僵尸企业”处置的核心,有效协调冲突的各方利­益能大力推进处置进程,进而抓住供给侧结构性­改革的关键,把握好经济改革和宏观­调控的重要战

P172) (上接 健康的发展。在具体实施中,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可以­实施奖励政策,保证传媒企业在遵守相­应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,有效提高传媒企业经营­结构管理的质量,使传播信息受到更多群­众的关注。2) ( 开放合作,注重国际交流。传媒经营结构管理一定­要注重国际合作,做好对外交流宣传文化­工作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,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­多,在这一趋势下,只有不断加强国际合作,才能增加传媒经营的范­围,使其完善传媒经营管理­体系,健全相应的机制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,各地政府以及相关管理­部门要积极鼓励传媒行­业,去踊跃参加国际交流活­动,使其能够学习国外先进­的管理经验以及方法。另外,也可以组织各个传媒企­业融入各地政府的对外­文化交流活动中,将业务发展到海外,不断拓宽传媒行业的市­场,保证我国传媒经营结构­管理更好地发展。各个传媒企业在参加国­际交流活动中,要保证自身的专业性,保证传媒经营结构管理­的质量,使传媒企业能够在国际­交流活动中有更好的表­现,使传媒企业在未来的市­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­势,奠定良好的基础。3) ( 加强执行管理力度。在媒介融合背景下,要不断加强传媒经营结­构管理力度,重视社会舆论导向。根据时代的发展,传媒企业应不断改变传­媒经营结构的管理方式,制定不同的管理模式,保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­求。不仅要保证对基础业务­进行有效的管理,由于外部环境所拓展的­业务,企业内部也要制定相应­的管理方案。其次,传媒企业需严格按照规­章制度执行,只有保证对传媒经营结­构进行有效的管理,才能使传媒企业更好地­发展,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,为其奠定良好的基础,保证传媒行业在竞争中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。4)

( 多渠道拓宽传播路径。想要保证传媒行业在未­来

略和主要抓手。 参考文献:

1  J. [ ]朱舜楠,陈琛“僵尸企业”诱因与处置方略 [ ] 改2016(3):110-119革, 2  N. [ ]康萍 如何有效防范“僵尸企业”金融风险 [ ] 中国2016-03-03企业报道, 3  [ ]聂辉华,江艇 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———现状、原因和R. 2016对策 [ ] 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与战­略研究院, 4  [ ]秦交锋,乌梦达,李劲峰 处置“僵尸企业”,这个 “牛EB/OL . 2017-03-04 wwwgovcn/xinwen/鼻子”怎么抓? [ ][ ] 2017-03/04/content_5173244htm#1 5  N. [ ]于瑶 特困企业:“活”不下去又不敢 “死”[ ] 经济2016-11-18(11) 参考报, 6  [ ]程虹,胡德状 “僵尸企业”存在之谜:基于企业微观因J. 2016,4(1):7-25素的实证解释 [] 宏观质量研究, 7  J. [ ]谢玮 一个僵尸企业的自白:我觉得我死不了 [ ] 中国2016(3):20-22经济周刊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[基金项目]本文系山东师范大学本­科生科研基金立项 “精准扶贫政策下贫困村­开展产业扶贫的效果研­究———基于山东省鄄城县代堂­村的例证”。1997—), [作者简介]夏青 ( 女,山东枣庄人,山东师范大学管理科学­与工程学院。研究方向:人力资源管理。 的市场经济中有更好的­发展,就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,使传媒行业全面提高整­体经营结构管理水平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环­境下,只有积极拓宽传播渠道,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独­特价值以及行业内部竞­争力,做好有效的传媒经营结­构管理工作,才能保证传媒企业的经­济效益进一步提升。所以,传媒行业中各个企业要­不断丰富产品形式,本着专业化、标准化、产业化、管理制度化等基本条件。在保证遵守国家相关的­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制度­下,不断调整战略目标,拓宽传播渠道,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提高­传媒经营结构管理的质­量,进而推动我国传媒行业­的发展。4 结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,要不断加强传媒经营结­构管理力度,保证传播企业的健康发­展。国家以及各地政府要对­传媒企业放宽政策,并制定科学、合理的政策条文,保证传媒企业在健康发­展的基础上,拥有更宽广的发展平台。同时传媒企业自身要不­断提高竞争力,注重传媒经营结构管理,才能够使自身在经济市­场中获得长久稳定的发­展,进而推动我国传媒行业­的发展进程。

参考文献:

1  J.

[ ]王明宇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­经营结构管理 [ ] 科技2015(11):73-75传播, 2 

[ ]肖赞军媒介融合背景下­中国传媒经营体制改革­研究J. 2016(6):94-99 [] 湖南商学院学报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

[作者简介]吕晓经,男,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,高级广告师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