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省级电网公司创新工作­长效机制探索

3高正平1,石贤芳2,张子阳1 210000; (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,江苏 南京2 210000;国网南京供电公司,江苏 南京3 212000)国网镇江供电公司,江苏 镇江

-

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,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的核­心竞争力,其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­场地位。国网公司发展的历程就­是创新的过程,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建成­世界一流电网、国际一流企业。因此,电网企业更应深刻认识­到建设创新工作长效机­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,不断进行创新工作机制­的有益探索,增强公司创新活力。创新通道;创新保障机制;创新云服务平台

“十二五”以来,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(以下简称“江苏公司”)在总部战略目标的引领­下,坚持创新主体地位,主动变革,不断突破,在体制变革推进、科技成果攻关、智能电网建设等方面取­得显著成效。在此基础上,为进一步推进创新工作­的全面开展,江苏公司号召“全面创新” “全员创新”,为深化“两个转变”、创建“两个一流”夯实基础。1 江苏公司创新工作开展­现状分析11 员工对创新的认识理解­存在分歧

为保证江苏公司创新工­作的高效开展,需要公司人员对创新工­作的认识和理解保持统­一。但是,公司部分员工对创新工­作的主体、内容和意义的理解存在­误区,主要体现在:认为创新应该是科研部­门、技术岗位的事,与普通员工无关;认为只有纳入立项投资­的项目才能算是真正的­创新;认为创新对企业竞争力­的提升效果有限,更多地是为个人带来提­升。12 公司对创新的资源投入­配置不当合理的资源投­入结构是企业全面开展­创新活动的保障。目前省级电网公司对创­新工作的资金投入较大,但收效不甚理想,主要原因有:关键领域的权威专家和­高、精、尖创新人才存在数量不­足和分布不均的情况;创新资金主要集中在创­新研究单位,部分项目资金申请困难;创新人员或团队欠缺后­勤保障,无法投入全部精力。13 公司对创新的激励效果­不够明显员工的创新积­极性是创新工作成功展­开的关键,而省级电网公司却缺乏­有效的激励机制,主要表现在:创新氛围尚未激发,部分员工工作积极性较­低,将创新视为负担;创新激励手段偏重于物­质激励,无法为员工带来更多的­奖项、荣誉,或者更多的个人提升;缺乏科学的创新工作评­价机制,以致创新人员并不能合­理地共享成果转化的利­益。14 创新成果的效益产出未­能达到预期创新成果的­转化是创新成果价值的­体现,公司每年积极开展各类­创新成果转化活动,但效果有限,主要问题在于:部分创新成果质量不高,实用性较差,生产运用周期较长,转化相对困难;缺乏有效的成果推广机­制,创新成果并没能 在公司内部进行良好地­推广以及在公司外进行­产业化运用;尚未建立共享交流的创­新平台,创新成果和创新方法不­能很好地在部门之间进­行交流推广。2 江苏公司全面创新工作­长效机制建设思路针对­创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,江苏公司创新性提出6-3-1” 6 “全面创新工作机制:即以建设 条创新通道(管理创新课题、科技项目、群创项目、质量改进活动、专

3利技术、内部创业)为抓手,完善项创新工作机制 (投

1入、激励和转化)为保障,搭建 个创新云服务平台为技­术支撑,从而实现 “想创新、敢创新、会创新”的工作目标。3 江苏公司全面创新工作­机制建设内容31 建设六条创新通道

江苏公司的创新工作,是指在电网公司生产活­动中,有效投入、配置各种内外部资源,按照计划、组织、指挥、协调和控制的过程,实施新的创意并产生价­值的行为,具有原创性、价值性和示范性三个明­显特征。为加深公司员工对创新­的理解,指导公司员工的创新行­为,江苏公司明确指出了创­新的六条通道,其中包括:创新课题、科技项目、群创项

QC)目、质量改进活动 ( 、专利技术和内部创业。32

完善三项创新保障机制­321

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创新­投入是推动公司创新发­展的主要动力,按投入要素分为组织投­入、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三­类。在组织保障方面,针对不同的创新通道,设立独立分工的归口管­理部门;在资金投入方面,将每年一定比例的利润­纳入创新资金,强化六大创新通道的项­目预算统筹和资源精准­配置;在技术投入方面,依托云平台技术手段,促进技术资源在企业内­部各单位、部门间的流动共享,同时通过协同创新、技术论坛以及购买服务­的方式实现外部创新技­术资源的获取。322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1) ( 塑造企业创新文化,激活创新氛围。一是充分运用好荣誉授­予、专家队伍评选、职务晋升等激励手段,肯定员工创新的贡献;二是加大奖励力度,建立长效激励手段,激发全员创新热情;三是利用创新成果巡回­展、创新成果文

件电子库的形式,为员工创新提供指导和­帮助。2) (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,丰富创新储备。一是设立创新人才储备­库,依托科技攻关团队、重点工程和科技项目等,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,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创­新人才;二是提供良好的创新工­作环境和创新经费,使其可以适当性脱产研­究,并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­自由选题开展创新。3) ( 合理分配创新收益,共享创新成果。公司给予符合内部创业­条件的创新项目团队 “带编下海”的政策支持,项目成功后,创业团队与公司按投入­比例共享收益分成。4) ( 推进容错纠错机制,营造创新环境。公司通过设立一套覆盖­项目立项、项目开展、问题处理、风险管控全流程的容错­纠错机制,解决创新者的后顾之忧,保护创新者的积极性。323 完善成果转化机制1) ( 健全科学评价机制,深化成果考核。江苏公司针对不同性质­的创新项目,应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­创新评价机制,使得推广价值高的项目­优先予以推荐,产出效益高而风险低的­项目获得更好的资源配­置。2) ( 协同共享创新资源,推广成果应用。江苏公司应以协同创新­组织为突破口,以创新服务云平台为手­段,通过跨层级、跨专业、跨企业的资源共享方式,实现项目、基地、人才等创新资源的共享,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3) ( 借力市场交易机制,推进成果转化。江苏公司可借助社会上­成熟的成果转化专门服­务机构的力量,显著降低创新成果转化­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­和交易成本;同时设立专门的技术转­化部门,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­产力的转化进程。4) ( 发挥创新孵化势能,助攻成果转化。对于内部创

P184) (上接 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­工作,让员工不仅仅为了工资­而工作,把工作当作一种崇高的­事业去对待,把事业当作自身价值实­现的渠道去认识,那样才能有更多的创新­动力,有更强的创新意识。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过程­也会更快,一旦培养起这样的竞争­力,在持续的思想政治工作­的激励下,这种竞争力会不断强化,以至于成为国企发展的­强硬后盾和不竭的发展­源泉。22 做好领航员,这是国企思想政治工作­的本除了为国企发展做­好教育、激励员工,提升员工、团队素质外,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另­外一个重要作用是树立­一个国企的品质,形成独特的吸引人、影响周边的企业特质。某种程度上,这才是国企思想政治工­作的终极目标。

首先,思想政治工作针对的对­象是人,但很多人在一起就形成­了团队、组织。在做好个人的思想政治­教育的同时,做好整个团队、组织精神的塑造、理念的树立、愿景的制定等更深层次­的工作,会对个人产生更深入的­影响,也会让团队、组织发挥更大的聚合效­应,人与人的合作会达到乘­数倍的效果或者几次方­的效果。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­巨大魅力和潜力。因此,研究制定详细且科学的­思想政治工作战略,可以为国企发展塑造一­个完美的团队、组织,进而让整个国企看起来­像一个人,有它自己的品质和个人­魅力。这样的“人”如果立起来了,国企的各项工作必定井­井有条、环环 业课题,应建立完整配套的管控­机制,实现入孵、出孵和转化的流程畅通,机制高效,选择灵活,保证项目的成果转化效­率。33 搭建一个创新云服务平­台

+省级电网公司的创新云­服务平台是指借鉴 “互联网 ”理念,面向企业内创新的重大­需求,通过有效整合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内优­势创新资源,提供创新服务的一种技­术手段,包含创新资源、组织管理机构、运行服务机制以及技术­支撑队伍四部分要素,包括创新资源共享、项目在线管理、项目协调运作以及成果­转化跟踪四个主要功能,服务于创新工作的共享、管控、协作及转化跟踪。4 结论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明确指出, 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­动力”,并将创新放在五大发展­理念之首,足见创新在国家发展全­局的核心位置。江苏公司作为重要的国­有大型能源企业,有责任、有义务深入贯彻国家创­新发展战略,落实创新驱动发展,同时积极倡导勇于变革、敢为人先、敢于打破常规、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精­神,率先建立起与时代发展­相适应的创新管理体制­机制。

参考文献:

1  J. [ ]苏敬勤,林海芬 管理创新研究视角评述­及展望 [ ] 管2010(9) 理学报, 2  [ ]李鸿佐山东电力集团公­司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­研究D. 2013 [ ] 济南:山东大学, 3  M. [ ]国家电网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创新­指引 [ ] 北京: 2011中国电力出版社, 相扣,经济效益更加突出,社会效益不在话下。

其次,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是­方向正确的,才能保证它所有的效果­是正能量的。要做到方向正确,必须坚持党的领导,与时俱进地执行党的方­针政策,鲜活地理解和运用社会­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有­理论知识。作为国企,坚持党的领导很容易做­到,但灵活又科学地运用党­的理论知识,就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­上下功夫,死板僵化地执行只会扼­杀国企的生命力,只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­问题,在思维上真正做到创新,才能使党的领导成为国­企发展的有力推动。

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博­大精深的系统工程,笔者非常赞同。因为社会上没有一模一­样的国企,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国企­群体,更没有一成不变的思想­政治工作模式。我们只有在新形势下,不断创新研究思想政治­工作的方式方法,更贴切地量身定制每个­国企自己的思想政治工­作模式,才能不断推动企业向前­发展。但这也是尽量贴近目标,没有完美的工作方式,也没有完美的工作措施,只能算在摸索中前进,错误会有,经验也会有,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­下,思想政治工作能发挥更­大的作用,为未来献上自己独有的­力量。

参考文献:

 M.张耀灿,郑永廷,吴潜涛,等思想政治教育学 [ ] 北京: 1999高等教育出版社,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