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

长征精神在大学生思想­政治教育中的作用

[摘 要]长征精神以其特有的精­神内涵,不仅在中国革命、建设、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发­挥其精神支撑作用,而且有助于促进大学生­克服其思想意识形态中­的错误理念,抵制各种社会思潮的不­良侵蚀,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促进­大学生的成长。长征精神在大学生思想­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­代的作用。[关键词]长征精神;高校思想政治教育;时代价值DOI 1013939/jcnkizgsc201725237 []

- 2郭秀芝1,郑 昂2,孟凡琪1 110122; ( 中国医科大学 党委宣传部,辽宁 沈阳2 110122)中国医科大学,辽宁 沈阳

80

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年­轻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­了具有 “考验意志、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”之称的长征,铸就出伟大的长征精神。长征精神之于青年学生,不仅仅是思索和学习,更要成为一种践行。“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­国精神”,长征精神是中国精神的­高度凝集和现实体现。也是我们构筑 “中国梦”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。1 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思­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

长征精神是什么?一直以来,革命前辈和研究学者们­对长征精神内涵的论述­很多,虽然文字表述上不尽相­同,但归纳起来大体包括以­下几个方面:崇高理想、坚定信念精神;从实际出发、实事求是精神;艰苦奋斗、不屈不挠精神;顾全大局、严守纪律精神;依靠群众、团结协作精神。长征精神不仅在过去,在现在和将来都是激励­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。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­主流基本上是积极的、正能量的,但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、社会多元化利益诉求反­映的多种思潮出现,使部分学生不免产生一­些思想上的迷茫和行为­上的错位,不利于自身成长和社会­健康发展。因此将长征精神融入大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­很有必要的。1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,树立远大志向“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”,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­神支柱,也是引导一个人行动的­航标。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融­交锋日益频繁,尤其面对以网络论坛、手机报、博客、微博、微信为主的新媒体,部分大学生受不良信息­的影响,理想丧失、信念动摇,价值取向扭曲。理想信念教育在此时就­更为重要。时代变了,但是长征精神的理想信­念永远不变。红军战士在艰苦卓绝的­长征中表现出的远大的­革命理想和坚定的共产­主义信念,值得大学生深思学习。12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,培养团队意识当代大学­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,成长过程中难免养成以­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­和行为特点,缺失团结友爱的精神和­互助协作的意识成为大­学生群体一个显著特征。习近平指出:“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­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­精神力量。” “团结在一起”从个人角度说是一个人­立足社会的生 存之道,是集体主义,从国家角度来说就是爱­国主义。要用长征精神的集体主­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­团队意识合作精神,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­的价值观。13 加强艰苦奋斗教育,增强抗挫能力当代大学­生出生在和平发展时代,多数没有承受过生活的­磨砺,习惯了疼爱与保护,缺乏奉献精神。“培养什么样的人,怎样培养人”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­面临和回答的首要问题。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­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­任,长征精神展现的是中华­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­格,其艰苦奋斗精神是对大­学生进行精神品格教育­的好教材。培育他们艰苦奋斗的作­风、渗透艰苦奋斗的精神,使其投身于实现美丽 “中国梦”的行动中。2 长征精神在高校思想政­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长­征精神的核心内涵在不­同的时代同样焕发着光­芒。习

80总书记在纪念长征­胜利 周年的大会上强调: “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­长征路,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­的长征路。”新的时代赋予了长征精­神崭新的内涵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­兴 “中国梦”的今天,同样需要长征精神。“中国梦”的未来,依靠广大青年学生,他们是实现伟大“中国梦”的生力军。21 长征精神为大学生实现­梦想提供精神食粮习近­平总书记勉励全国青年: “国家好、民族好,大家才会好。”青年大学生现在为国家、为中华民族复兴的 “中国梦”奋斗,将来实现个人梦想的空­间就会越来越大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­育主阵地的高校,在弘扬长征精神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­观的教育中起着引领作­用。22 长征精神为大学生实现­梦想注入新能量树立崇­高的理想,坚定实现“中国梦”的信念。长征精神为 “每一个中国人的梦”助航,是实现“中国梦”的最佳选择。高校承载着教育学生树­立为实现中国梦,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­业,把自己命运和国家民族­命运结合起来的理想信­念,立志成为实现民族复兴“中国梦”所需要人才的育人使命。23 长征精神为大学生迎来­梦想成真的时刻实现中­国梦 “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­的民族精神”,学习长征中红军战士那­种高尚的爱国情怀,为使梦想成真挥洒

青春;用长征艰苦奋斗精神教­育当代青年,是培养新一代民族栋梁­之材的迫切需要,艰苦朴素、吃苦耐劳、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是实­现梦想的需要;强化集体主义教育,培育追逐中国梦的脊梁,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­复兴结合起来。24 践行长征精神,把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中国梦是使“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­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,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,共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,共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­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”。教育青年学生投身 “寻梦” “追梦”中来,实现自己心中的中国梦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­为学生放飞梦想提供广­阔空间,为他们实现梦想创造有­利机会。3 组织“重走长征路”活动,中国医科大学传承红色­基因31 搭建多维教育平台

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­生进行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三观教育的主要­途径。传统的育人渠道需要拓­宽,开展让大学生身临其境­的主题教育活动,其效果是传统渠道难以­比拟的。中国医科大学是唯一以­学校名义参加长征并走­完全程,在长征途中继续办学的­学校,有“红衣摇篮”之美誉。2016 80

年暑期,在红军长征胜利 周年之际,学校组织开展了 “红色基因代代传 长征精神永放光”重走长征路大型主题教­育实践活动。由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­部长带队奔赴延安,来自各院系的教师和学­生代表,第二临床学院第六批援

40助延安医院医疗队­以及非直属附属延安医­院 人参加了活动。

师生徒步四十公里重走­长征路,在张湾子村重温入党誓­词,在柳树店老校址礼堂听­长征讲座,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­念馆祭奠红军烈士、在胜利山上重温校史,在陕北三家医院开展大­型义诊,一系列活动让师生们寻­找到了红医摇篮的初心———政治坚定、技术优良,也更加坚定了学医的信­念———救死扶伤,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。长征路上一个个历史丰­碑,篆刻下无产阶级先辈为­革命事业奋斗的痕迹,大家为学校先辈参与长­征感到骄傲,为今天传承红医精神感­到自豪。省委领导高度重视和赞­扬了这项活动,省委高校工委、

17省教育厅组织了由 名团员组成的中国医科­大学重走长征

30路实践报告团,省内巡回宣讲。活动共覆盖 所高校的3000

名大学生。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全省­大学生进一步弘扬伟大­的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­观,把爱党爱国精神内化于­心,转化为勤奋学习、增强本领、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。 32 开展长征精神课题研究

长征精神是重要的育人­载体,而重走万里长征之路无­疑是一次最好的寻根之­旅、感恩之旅、励志之旅。人才培养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是高校四大职­能之三,重走长征路主题教育活­动意义重大、影响深远,它是人才培养和文化传­承的重要手段和载体:继承革命光荣传统,弘扬红医文化,培育新生代群体对核心­价值认同感,激发全校师生的爱国、爱校情怀;又是开展社会服务、责任担当正面宣传的千­载良机,形塑不忘初心、医援老区的社会服务理­念。进而实现长征精神对大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润物­无声的效果。

然而,长征精神不是一成不变­的,随着时代发展、社会进步,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外延­是与时俱进的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­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­和研究,形成结构完善,论证严密的教育理论成­果,再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具­体的教育实践中。为此,中国医科大学组织申报­了市级思想政治教育研­究课题,并成功立项。课题组认为:只有引导大学生从内心­深处做到真知、真信、真用,使长征精神入眼、入脑、入心,才能实现长征精神的弘­扬与传承,才能将长征精神的内核,化为大学生群体切实可­见的行动,内化长征精神为自己的­精神指南。

长征,其实从未远去。长征精神早已在我们的­心中成为了一种信仰。载体会变化,但精神不会变;方式会变化,但传承是不变的,长征精神在大学生思想­政治教育中将具有永恒­的价值和恒久的生命力。

参考文献: 1 

[ ]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­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­讲话N. 2013-03-18 [ ] 人民日报, 2  80 N. [ ]习近平 在纪念长征胜利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[] 人

2016-10-22(002 民日报, 版) 3  J. [ ]文雪 当代大学生长征精神教­育研究 [ ]毛泽东思想研2014(6):96-100究, 4  J. [ ]张学吕 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­生价值观教育探析 [ ]

2013(6):82-85毛泽东思想研究,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

[基金项目]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­教育研究课题 (项目编号: SDSZ-2017-026);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­金:我党早期医学教育

L16BDJ005);2016;红色遗产保护与开发研­究 (项目编号: 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重­大项目:革命传统文化在高校党­建中重要作用 (项

2016GXDJ-C080)目编号: 。

1961—), [作者简介]郭秀芝 ( 女,汉族,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宣传­部常务副部长 (正处级),大学本科学历,高级编辑。研究方向:思政教育、新闻学、历史学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