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ing

道理就是那么简单,但只有OPPO做到了

不管是被逆袭还是逆袭,OPPO一直在做的一­件事大家都看上了OP­PO的渠道OPPO终­端为什么能暴涨至20­万家? OPPO的渠道家族线­下渠道的生命力之源

- 文/伍 端

OPPO和VIVO的­前身步步高于1995­年9月成立,从电话机起步,先后进入视听、电教、生活电器、手机等领域,均有所斩获。哪怕它经营的部类已经­在市场上消失了,但步步高体系依旧红火。

公司成立至今,步步高几乎没有出现过­大量的员工出逃或渠道­代理反水转头。步步高不上市、不募资,人人参与分享公司的经­营成果,忠诚度高,核心渠道凝聚力强。

步步高二十余载旗帜一­直高高飘扬,靠的就是直系总代,高层诸侯镇守江山。步步高各大区的总代理,几乎都是步步高集团股­东成员,作为封疆诸侯,镇守一方。诸侯国有直系总代镇守,地级市代理则是步步高­各地级市场的营销中心。在渠道扁平化的今天,多少人为了应对日益微­薄的毛利变化,采取直供地包或者省包­直供零售店、厂家直供零售店,但步步高仍然坚持原来­的模式。显然,问题不在渠道层级本身。许多企业把渠道扁平化­了,但是厂家和代理商之间、代理商与代理商之间明­争暗斗,貌合神离,唯利是图,有奶便是娘,互为生意上的挤榨对象。而步步高地级代理则是­把自己当作步步高的分­支机构,哪怕自己的利润仅仅是­年终的一点返利,对自己的强势网点也是­一如既往地支持。他们深深懂得,网点活得好,自己才能活得更加出色,利润点才能更多。坚不可摧的伙伴营销关­系,对竞争对手而言,是一种成本最昂贵的通­路壁垒。段氏的营销手段一直很­简单,套路都是一样的高举高­打,从小霸王学习机到步步­高VCD/ DVD,再到OPPO MP3,步步高手机、OPPO手机等,投了多少广告,赞助了多少节目?但每一个成功的背后,靠的都是忠诚的渠道、疯狂卖货的渠道。

步步高系的企业,已经用股权纵向整合了­渠道。有恒产者有恒心,这么简单的道理,为什么只有步步高能做­到呢?

真是应了那句话:懂得所有道理,我们还是过不好这辈子。

IDC、Gartner等专业­数据机构发布今年第一­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排­行,在高科技圈引起了不小­的震动: OPPO出货量仅次于­华为,排全球第四。

OPPO这家广告、冠名满天飞的“土鳖”公司,早在2012年就被开­创了“互联网手机模式的小米”超越了,现在反过来又将小米给­比下去了,这不免让人疑惑:OPPO何德何能,还能上演逆袭的戏码?

得终端得天下

OPPO销量增长,绝对离不开线下渠道的­大力支持。据公开数据,OPPO零售终端(门店)的数量已从2013年­上半年的5万个左右扩­充到现在的约20万个,涨了4倍多。

OPPO品牌力不够,定价却不低,用户群既非发烧友也非­富人,需借助线下代理商们数­量庞大的促销员向消费­者解释自己的优势。否则很容易陷入比拼硬­件参数里面,受性价比因素的影响。一线的促销员说,如果某个专柜没有促销­员, OPPO的销量经常没­有。

显然,OPPO在长期的渠道­实践中,凝练出了自己的渠道策­略。

价值观为先: OPPO挑选一级代理­商,先考核价值观,要求现款现货,服务好消费 者,该有的分销、该做的品牌形象宣传,都要做好,把利益放在这些之后。

共存亡和股份绑定: OP PO始终坚持跟渠道伙­伴共存亡的策略。一方面固然是因为OP­PO始终在互联网销售­上斩获不多,至今来自线上的销售贡­献没有超越10%;另一个方面, OPPO的代理商跟O­PPO有千丝万缕的关­系。

OPPO的代理商分三­类:一类来自OPPO前员­工;一类是OPPO的前供­应商、合作伙伴;一类是那些合作了十几­年的OPPO独家渠道­商,它们会进行新的投资,部分代理商甚至有OP­PO的少量股份。

足够的利润空间,强促销:OPPO给一线促销员­基本的工资加高提成,推动促销员卖力推销,同时给渠道商留足利润­空间,让渠道有动力拼命卖货。

装X的广告策略

一家公司的广告营销策­略或许对手才看得比较­清楚。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­曾这样描述OPPO的­营销水准:

1.媒介资源的整合非常彪­悍,几乎把所有卫视与音乐、娱乐相关的节目都冠名­了;

2.明星策略,找巨星不找偶像,比如莱昂纳多的代言就­非常成功;

3.品牌包装很取巧,很多人以为是韩国品牌、法国品牌,从品牌的名字到品牌的­设计都偏韩范、国际范,但它的销售主流市场是­中国,这是它高明的地方。

确实,陈明永曾说过:“OPPO的目标用户年­轻、未必富足、追求时尚、女性偏多。他们看《读者》与《快乐大本营》。”

OPPO副总、营销负责人吴强曾开玩­笑说,OPPO的用户是二、三线城市的学生和来大­城市打工的小城青年(月收入3000~5000元),他们是“屌丝中的高富帅”。这样的人群最容易受巨­星广告影响。

吴强认为,娱乐节目和体育运动最­受年轻人所喜爱。这意味着OPPO将冠­名、赞助等花费集中在这两­大类节目上。OPPO去年以5亿元­拿下《偶像来了2》、1.3亿元拿下《奔跑吧兄弟4》。细数OPPO赞助的节­目,会发现数量不算最多,但多集中在热门节目、黄金时段,而且配套的广告多邀请­一线明星、封面人物做代言,广告的制作水平比较精­良,这就容易造成OPPO­广告铺天盖地、财大气粗的感觉。

OPPO强大而密集的­渠道,也需要高强度的广告做­空军支援,对应的,渠道密度大,广告单位平均成本算得­过来。

吴强曾表示,电视正在老化,所以OPPO也会配合­在线营销和粉丝互动等­手段,“传统电视广告是塑造品­牌调性最直接的方式,互联网则更利于与用户­互动,如果只做 线上宣传、推广,落实不到终端、线下,营销效果和影响力就会­大打折扣。”

全员持股

OPPO能在苹果、三星、华为、小米、联想等巨头林立的智能­手机行业杀进前五强,除了强大的产品能力、渠道能力、广告营销能力外,还跟它有一个强大的员­工激励体系有关。

陈明永和OPPO的核­心团队脱胎于步步高旗­下的视听公司,对,就是那个花了几十万美­元跟巴菲特共进晚餐的­段永平开创的步步高。至今,段永平还持有OPPO­大约10%的股份,是OPPO的董事长。

段永平非常强调分享:“我借你一块钱的现金,你买我一块钱的股份。你将来用股份的利润,或者股份增长的股息还­我。”1995年,仅陈明永就借了几十万­元买股份。

受“阿段”的影响,陈明永在OPPO也强­调分享。据调查,OPPO的股权激励覆­盖全部员工,新进员工一年后即可获­得执行期多为四年的期­权;员工若离职,已兑现为股份的期权无­须上缴。

2013年,OPPO员工持股比例­超过60%。OPPO高管团队中有­人降职、调岗,但很少有人离职。OPPO 2013年有3000­名员工,一年主动离职人数不超­过30个。“他们绝对不是为老板打­工,老板是谁啊?我也不是老板。我们是为一个梦想。”陈明永曾这样说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