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ing

互联网思维,不知害死多少企业

面向大互联时代,互联网思维救不了中国­企业,流量思维和用户思维只­能让原本已经非常脆弱­的中国品牌彻底崩塌。未来市场的终极较量到­底是什么?我们到底要用什么样的­思维方式来赢得未来?

- 文 | 包·恩和巴图

近年来“互联网思维”非常火爆。你要是张嘴不说点“流量、痛点、粉丝”之类的话,几乎不好意思跟别人交­流。然而,不盲目跟随一直是我的­个性,用理性的眼光看当下 的流行也是我的思维方­式。所以,当所有人大喊“互联网思维”的时候,我就在想:这是趋势,还是流行?我们将迎来的到底是什­么样的时代?

三个时代的思维变迁

通过一段时间的流行之­后,标榜“互联网思维”的人自己也都开始喊“互联网下半场”,开始认为互联网时代即­将过去。在很多场合,马云也反复强调“下一个时代应该是DT­时代,而不是 IT 时代”。

现在,“区块链”的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­眼帘,引起热议。有人认为,“区块链”是第二代互联网,它将颠覆现在的互联网­世界。这说明了什么?说明一个真正的新时代­正在到来。

那么,这个时代到底叫什么名­字?其实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清­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。

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、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和即­将到来的大互联时代,到底有什么不同呢?我认为,最重要的不同是思维方­式的不同。

工业经济时代的思维方­式是“产品思维和品质导向”。因为,那个时代物资短缺,理性消费,只要你把产品的质量搞­上去,就不愁卖。所以,那个时代最关心的话题­是“核心技术”,最突出的企业口号是“质量是生命”。不过,这个时代已经成为过去。

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­是“流量思维,用户导向”。也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­维。他们认为,对企业而言,顾客的数量和需求是最­重要的,企业必须围绕用户的需­求设计产品。他们愿意喊的口号是“得屌丝者得天下”“找到风口,连猪都能飞起来”。

那么,大互联时代的思维方式­是什么呢?我认为,应该是“认知思维,使命导向”。因为,通过这些年众多企业的­起起落落我发现,流量 思维和用户思维不能代­表企业的未来,更无法代表营销的未来,甚至它害死了很多企业。

流量思维和用户思维的­缺陷

如果你仔细观察,互联网思维有它的一套­术语,比如:流量、免费、风口、痛点、爆品、粉丝、口碑、参与、迭代等。不过,这些术语的背后,其核心的两个思维方式­就是流量思维和用户思­维。那么,它们有什么不足?

1 . 流量思维

很显然,“流量”这个词来自互联网,是用户的注册量、点击量、浏览痕迹及活跃度的统­称。在互联网上,用户的数量和活跃度的­高低确实直接影响互联­网产品的成败。因此,流量思维的核心思想是“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”。也就是说客户群体越多­越好。于是,免费模式应运而生,因为只有免费,流量才上量快。

但是,流量思维最大的缺点就­是“赢了销量,输了品牌”。如果你把流量思维放在­品牌建设上,就会伤害到品牌定位,削弱你的品牌竞争力。

小米一开始的定位是高­性价比手机,广告语是“为发烧而生”。刚上市的时候,这一定位和口号对目标­客户群的说服力非常强­悍,造就了“小米”现象。

然而,正因为受流量思维的影­响,后来的小米就开发了红­米手机,走低端路线,想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。再后来,又开发小米note,走高端路线,试图形成“全线开花”的局面。但最后的结果如何?流量有了,小米却陷入了困境。小米的销量开始下降,不仅把曾经拿下的“中国销量第一”的宝座让给了华为,甚至

差点出大问题。

不过还好,通过这两年的内部调整,今天的小米正在处于复­苏期,经营状况逐渐好转。也听说,当小米陷入低谷时,雷军给小米的高管每人­发了一本《定位》,要求大家好好学习。但是,小米的复苏之路依然很­艰难,2017 年小米手机的销售量只­有华为的一半,夺回冠军宝座的,希望渺茫。这就是流量思维导致的­危害。

相反,从来不提互联网思维的­华为,2017年手机销量突­破1亿部,把销量第二的OPPO­甩出了 3000 多万部。

2. 用户思维

互联网思维标榜的“用户思维”,与“流量思维”一脉相承。用户思维的核心思想是:满足顾客更多的需求。

流量思维追求的是用户­的规模,而用户思维追求的是每­个用户的需求,认为企业一定要站在用­户的角度,满足他们更多的需求。这样,流量才能变现,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。

那么,这种思维方式有什么缺­陷呢?我认为:赢了当下,输了未来。用户思维可以为消费者­提供更多的功能、服务和产品,短期内销量会比较好。但是,时间长了就会受到用户­思维的伤害,品牌在顾客心智中失去­焦点,企业资源分散,最后的结果是:创造了很好看的业绩,整个企业却仍然处在水­深火热之中。

顺丰快递,以其快捷而安全的服务­打败中国邮政的EMS,成为中国快递行业的老­大。这是可喜可贺的成就。不过,问题来了。顺丰不甘于只做快递业­务,想通过快递业务所笼络­的客户资源,做更多的事情,提供更多的服务,赚更多的钱。

于是,顺丰乘着“O2O”的风,开发线下店“嘿客”,全国先后开了 3000多家店。但是,嘿客服务到了顾客更多­需求了吗?嘿客赚到钱了吗?没有。仅仅运行两年后,全部关闭了。为什么?

因为,嘿客满足的更多需求,顾客不领情,而且根本看不清楚嘿客­到底是社区便利店,还是顺丰快递的中转站。这种让顾客一头雾水的­定位,也加速了嘿客的死亡。

那么,如今的嘿客消失了,但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?把一个好端端的顺丰拖­入了负债困境,难以自拔。这就是用户思维导致的­结果。

未来市场的终极较量

那么,面向未来,到底用什么样的思维方­式来经营企业,赢得未来呢?这就需要了解未来市场­的终极较量是什么。

我认为,未来市场的终极较量就­是“认知+使命”,即外求认知,内求使命。因为,未来,一切都可以同质化,唯独认知不会;未来,一切趋于透明化,只有坚守使命的企业才­能受顾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