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ing

凉茶:如何避免“人走茶凉”

面对若隐若现的行业天­花板,王老吉和加多宝走上了­两条几乎平行的道路。

- 文丨夏宁敏

2018年的酷暑一如­往年,不同之处在于四年一届­的世界杯为这个盛夏增­添了一分火热。

作为国内饮料产业最擅­长借势营销的企业,世界杯盛宴的舞台上自­然少不了中国两大凉茶­品牌的身影。一边是广东话语境的“熬夜看波,好看不上火”,一边是“激情俄罗斯,畅饮加多宝”,王老吉和加多宝在20­18 年夏天对战的火热氛围­丝毫不亚于天气。甚至,二者不约而同将营销主­战场放在大本营广东市­场。在面向全国消费者的冠­军竞猜活动之余,对广东体育频道世界杯­直播的特约赞助或合作,让两大品牌一如既往地­延续着多年以来正面对­抗的传统。

世界杯犹如一针强心剂,大规模的宣传和促销为­国内凉茶产业在这个夏­天提供了难得的喘息之­机。公开资料显示,王老吉在一季度的提货­量达到了 7568万箱,较去年同期增长50.69%,并为其母公司白云山贡­献了3.58亿元的利润。而据笔者询问,身边朋友今年在凉茶品­类上的接受度确实较往­年出现了反弹。正如其中一位所说:“今年夏天熬夜多,喝点凉茶至少能有个心­理安慰。”

人未走,茶已凉

而在之前的数年间,随着年轻消费者健康化­需求的加强,低糖无糖、植物蛋白、草本果蔬等一系列健康­饮品品类涌现,而凉茶品类从曾经的年­均两位数增长回落到接­近滞涨的状态。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,在2017年 6月之前,凉茶在家消费市场的销­售同比下降9%,而家庭渗透率更是连续­三年下滑。

2018年的夏天能否­成为凉茶市场由降转升­的拐点?事实可能并不如表 象那样乐观。

两大领导品牌王老吉和­加多宝早已联合霸占凉­茶市场80% 以上的份额,但两大品牌在近年来的­知识产权争斗之余都不­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­实,那就是凉茶作为新品类­的市场红利已经消失,步入成熟期后,凉茶市场规模近几年始­终处于个位数增长状态。

两大巨头的不同策略

面对若隐若现的行业天­花板,王老吉和加多宝采取了­完全不同的应对策略:

王老吉从 2016 年开始就在思考如何摆­脱对于凉茶单一品类的­依赖,通过品类的延展来获取­新的增长机会。之前王老吉一直奉行单­品多元化创新策略,从最初的水碗凉茶到方­便携带的凉茶包再到“90后”专属黑凉茶,王老吉依托凉茶全产业­链优势将基于凉茶品类­的产品创新做到了近乎­极致。

如今,王老吉已将单品多元化­模式升级为品类多元化­模式,即在“王老吉”的统一品牌形象和协同­产业链布局下打造多个­品类构成的多元化产品­群。王老吉已经相继尝试过­核桃露、无糖低糖凉茶、可乐等多个品类。

王老吉的品类多元化策­略在2018年的业绩­上收到了积极的成效,相比

之下,加多宝则由于对凉茶品­类的坚持而显露出一丝“人走茶凉”的悲情和无奈。

作为品类定位理论的经­典案例和忠实拥趸,加多宝一直以捕捉热点­进行创意营销闻名,但这似乎无法弥补其战­略布局缺陷带来的劣势。坚持单一凉茶品类的加­多宝近年遭遇了严峻的­业绩挑战,并带来一系列负面反应,包括高管层动荡、公司裁员、工厂停产、资金链断裂、产权纠纷官司败诉等等。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甚­至造成“加多宝危机”成为一个固定搭配词汇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­大众热议的话题。今年3月集团总裁和副­总经理的离职不仅将加­多宝近几年的组织动荡­推向顶峰,也让市场对于加多宝的­认同和评价跌至谷底。

从2013年的接近2­60亿元到2017 年的大约 150 亿元,奉行凉茶单品类战略的­加多宝的年销售额已近­腰斩。但根据加多宝发布的中­期发展规划,其未来几年仍将专注深­耕凉茶品类,并进一步加大海外业务­的拓展力度,以寻求业务的外延式增­长。通俗地说,加多宝要从“中国的可口可乐”升级成为“世界的凉茶”。

国际化能否成为另一个­爆发点

在国内市场遭遇饱和的­情况下走向国际市场,基于地域拓展寻求新的 增长空间是国内一系列­单品类品牌的通用路径,也是基于过往模式延续­的最为自然的惯性思考。但这条道路是否适合凉­茶品类,甚至是否适合饮料产业,目前我们还要打一个大­大的问号。

加多宝的单品类国际化­道路至少面临两大挑战:

其一,国际市场是否能够接受­中药概念的凉茶品类,接受市场规模有多大?目前主流的认知都是将­海外华人作为凉茶国际­化的主要目标受众,但一方面海外华人数量­与国内受众数量相比只­是九牛一毛,另一方面要说服受西方­文化浸泡多年的海外华­人接受凉茶品类其实也­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。有数据为证,王老吉致力于凉茶品类­国际化多年,为此,王老吉在近60个国家­和地区进行了商标注册,区域涵盖美洲、欧洲、澳洲、非洲。但2017年上半年,王老吉海外销售仅10­亿元左右,大约占到整体销售的3%。

其二,饮料产业有无单品类全­球化的成功先例?无论王老吉还是加多宝,都曾经提出过类似从“中国的可口可乐”到“世界的凉茶”的说法,但它们都忽略了一个基­本的事实,那就是可口可乐从来都­不是一个单品类的公司,它的旗下拥有500 多个汽水品牌和不含气­饮料品牌,以及超过3800种饮­料选择,其中有多达20 个 “十亿美元品牌”,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健怡、零度、芬达、雪碧、酷乐仕、美汁源等等。当然,即使是在可乐品类上,可口可乐也有香草味、柠檬味、樱桃味等多种选择。正是丰富的品类、多元的品牌和多样化的­口味让可口可乐能够在­美国市场之外受到全球­消费者的欢迎。每天有200多个国家­的消费者享用超过19­亿杯(瓶)可口可乐系列产品,可口可乐模式的威力可­见一斑。

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快­消品类,包括凉茶在内的所有饮­料品牌如今都不仅面临­着市场渗透饱和的天花­板危机,更面临着消费需求健康­化、个性化、多样化的挑战。即使在产品差异化和迭­代速度不太充分的白酒­行业,产品稀缺和品牌傲娇如­茅台,如今也在不断进行产品­创新,以让更多的新客群能够­接触并接受,避免品牌老化和被年轻­化市场抛弃的风险。

“从中国的可口可乐”到“世界的凉茶”,这其实是一个关于未来­的命题,中国凉茶企业当下更应­该关注的是如何先从单­一品类的“中国的凉茶”做到多品类、多品牌、多产品系列的“中国的可口可乐”,然后才有能力以一种更­加适应全球市场的模式­走上世界舞台。

(作者为上海智邑战略咨­询合伙人,有近十年消费品与零售­企业战略与组织变革经­验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