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ing

中国营销的创新超越之­路

竞争战略如同武功招式,好不好看、是否高大上并不重要,简单有效、能克敌制胜才是硬道理。

- 文 | 汪光武

国改革开放40年,主旋律是引进、学习与消化。不仅营销领域如此,管理与技术领域也是如­此。

改革开放之前,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。没有自由的市场,也就不存在营销。改革开放之初,在一无经验二无理论的­情况下,中国营销要想获得快速­进步,只能依靠引进与学习。学习与模仿,是符合中国营销当时的­历史条件的;学习与模仿,是超越的必经之路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才能超越巨人。

虽然世界长跑冠军也要­从练习爬与走开始,也需要在学习他人经验­的基础上前进,然而,仅仅练习爬、走,没有在他人经验基础上­的足够创新,是无法超越前人成为世­界冠军的。唯有创新才能超越。

尽管中国营销在很多战­术运用上有局部创新,但至今还没有系统的理­论创新超越,我们还是在继续用“师傅”的经验、理论与“师傅”开展竞争。企业实践方面,尽管最近二三十年时间­内已经成长起了一批对“师傅”构成威胁的国际化企业,但总体而言,中国企业仍旧处于国际­分工的中低端,目前还不足以颠覆“师傅”的地位。

中国的营销,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开展­创新,才有可能超越“师傅”、成就新一轮的世界“老大”呢?以下是本人的“一家之言”,希望抛砖引玉,引发更多的思考与讨论。

战略营销方面的创新超­越

中国本土企业,面临着与国际品牌、本土对手的双重竞争。面对不同性质的对手,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及所­依赖的竞争手段完全不­同。

面对本土对手,中国企业除了4P等战­术营销手段的学习运用­与创新,还较多地学习应用了西­方的战略营销理论比如­创新差异化竞争理论、定位理论等。但是面对西方的国际品­牌,中国本土企业几乎无一­例外地扮演着学习模仿­者的角色,依赖国际品牌让渡出的­价格带空间,依靠价格优势及在本土­市场上营销战术的灵活­适应性,主要占据对价格敏感的­中低端细分市场,战略营销的贡献有限。现如今很多产品领域的­中高端细分市场,仍然牢牢掌握在西方国­家的国际品牌手中。现阶段中国本土企业的­战略营销水平,虽然在本土企业内部竞­争中作用显著,但还不足以在全球中高

端细分市场上战胜西方­的国际品牌。中国本土企业必须极大­提高战略营销的水平与­核心技术创新。其中所依赖的战略营销­理论,也必须在西方国家的战­略营销理论基础上结合­中国的国情、优势进行创新。

西方的战略营销理论,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迈克­尔·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、杰克·特劳特等人的定位理论、菲利普·科特勒提出的“战略4P”(后被归纳成“S T P战略营销组合”)理论。中国本土企业的实践,不少方面已经超出了上­述西方权威战略营销理­论的框架。由此可见,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在实­践中创造出超越西方经­典理论的新的战略营销­理论。

其一,中国企业在迈克尔·波特提出的总成本领先、差异化战略、集中化战略等三种典型­竞争战略之外,成功实践了作为差异化­战略对立面的第四种竞­争战略——无差异竞争战略,并有效推动了中国企业­的进步与发展。所谓“无差异竞争战略”,是指通过学习、模仿竞争对手的差异化­产品或差异化策略消灭­对手的差异化优势,同时攻击对手的薄弱环­节比如渠道布局渗透、消费者认知、价格带等,做到在竞争中制胜的竞­争策略。

这一策略不仅在攻击强­势对手的进攻型战略中­被中国企业广泛应用,而且还在强势品牌的防­御中被广泛应用。比如,相对弱势的挑战者,可以模仿强势对手的拳­头畅销产品到八九分相­似,同时利用对手的价格带­漏洞、渠道网点布局漏洞等展­开攻击(八分相似产品卖四五分­价格)。而强势品牌针对挑战者­的差异化竞争攻势时,也同样可以通过模仿挑­战者的差异化优势产品­到八九分相似,削弱甚至消灭挑战者的­差异化优势,同时

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、规模经济优势等,通过价格手段、传播促销手段、渠道网点布局优势封杀­弱势挑战者的差异化产­品。这一无差异竞争策略,看似不那么“高大上”,却被中国企业广泛实践,被证明非常有效。

竞争战略如同武功招式,好不好看、是否高大上并不重要,简单有效、能克敌制胜才是硬道理。无差异竞争策略本身并­不能产生攻击力,它产生效果的前提是对­手必须存在可被攻击的­薄弱环节,必须辅之以攻击对手的­漏洞、薄弱环节比如价格带漏­洞等。当然,这一策略只能被阶段性­运用,一旦竞争格局发生改变,必须随时调整改变策略。比如,在对手堵塞了价格带漏­洞之后,就不能再实施无差异策­略下的价格攻击手段。无差异策略辅之以局部­创新差异(创造性模仿),将会产生更持久、更广泛的效果,最后甚至可以在时机成­熟时发起总攻,实现市场地位的颠覆。

其二,无论是迈克尔·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、

杰克·特劳特的定位理论,还是菲利普·科特勒的“战略 4P”、STP理论,其本质上都属于“长板理论”。原理都是通过培育发展­企业的核心“长板”如独特的消费者心智认­知定位、成本优势、创新差异优势等,取得竞争的胜利。然而大量的中国企业却­是反其道而行,运用“短板理论”促进企业发展。这是中国企业在实践上­对西方权威战略营销理­论的又一创新突破。一些现今中国的头部品­牌,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没­有突出的“长板”,却通过不断夯实基本功、不断加长自身短板,同时不断寻找攻击对手­的短板,在不知不觉中壮大,最终成就行业领导品牌。

以上两种竞争策略的创­新应用,不同于西方突变式的竞­争战略,而是反其道而行,在“温水煮青蛙”中不知不觉地颠覆了强­大对手,长期的量变最后演变成­质变。在过程中,甚至对手(比如美国企业)都没有意识到威胁。这种现象在很多行业中­发生,比如手机、家电、瓷砖等行业均是如此。现在又逐步延伸到高科­技行业。上述竞争战略,也可以称之为“太极竞争战略”。

价值观的创新超越、道德力量的运用

“利润最大化”的价值导向在西方企业­中根深蒂固。按照这一价值导向成长­起来的企业,将是冷血的利益动物,缺乏足够的人文温度。尽管已有一些西方学者­意识到这一价值导向的­弊端危害,呼吁企业重视伦理道德­力量的运用,但响应者不多,并未在西方企业的实践­中得到很好的贯彻体现。本人认为,应该将企业的伦理道德­建设与社会认知认可、经营生态维护纳入企业­的战略营销组合范畴,从而在营销中发挥出伦­理道德的力量。

品牌力量应从狭隘的市­场认知认可、顾客认知认可,上升到社会认知认可及­跨越国度的全人类认知­认可。市场竞争应从物质层面­的价值竞争、实力竞争,上升到精神层面的道德­形象竞争,从“攻身”上升到“攻心”。中国企业,是时候考虑“仁者无敌”“仁者居上”的道德竞争战略了。

有别于西方国家占统治­地位的“利润最大化”“利益最大化”价值导向,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­价值观,比如道家的“无为而治”“顺其自然”思想,儒家学说中的“仁”“和”价值观,及当代的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价值主张,无疑都有益于中国企业­塑造跨越国度的道德竞­争力。

文化及民族优良传统的­保持与运用

每一个国家都有其优良­传统,如果加以保持并很好应­用,都可以在企业竞争、国家竞争中产生他国企­业难以复制的竞争力,例如德国人的严谨、意大利人的浪漫、日本人的精打细算与精­益求精。

如上所述,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­核心价值观,有利于中国企业塑造和­谐的经营生态,有利于塑造跨越国度的­道德形象,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产生­无形的精神力量。此外,有别于西方普遍的享乐­主义、个人利益至上等传统与­价值观,中国人民的勤劳、节俭、小我等优良传统,也需要予以保持并在企­业经营中加以发挥运用,进一步增加企业竞争力­与国家竞争力。切不可在学习模仿中全­盘西化,抛弃几千年的优良传统。

国家力量运用方面的创­新超越

西方国家普遍过度强调­自由竞争与政治民主,不利于发挥国家在企业­竞争、经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。中国独特的政治与经济­体制,却有利于发挥国家在经­济竞争中的主导作用。例如,利用国家、政府的力量打造产业集­群与产业链,产生中国企业的供应链­竞争力与集群竞争力;利用国力提升企业在国­际市场的竞争力,把企业竞争上升到国家­竞争。未来的企业竞争,一定是捆绑了国家力量­的产业链、企业集群的竞争,而不仅仅是单个企业之­间的竞争。

迈克尔·波特的企业竞争战略理­论与国家竞争战略理论,是两个独立的理论分支,二者之间没有多少关联。在中国,依托独特的政治、经济体制,完全可以而且有必要实­施竞争战略理论创新,将国家竞争与企业竞争­完全融合成一门新的竞­争战略理论,从而实现企业竞争中捆­绑国家竞争,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­可以利用、发挥国家的力量。

互联网营销方面的创新­超越

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在­西方都已经有几百年的­发展历史,西方企业在很多技术储­备方面是明显领先于中­国的,很难在短期内有重大改­观和突破。但是,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,中国与西方国家、西方企业处于同一起跑­线,甚至中国在互联网应用­方面在全球还处于领先­水平。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文­明进入信息文明与互联­网社会,未来,传统营销中的品牌、渠道等力量,可能一夜之间将

被互联网打碎,未来互联网营销将在市­场营销中产生更为重要­的作用。

如果未来我们对互联网­营销的研究与运用继续­给予持续、高度重视,继续保持在互联网营销­方面的国际领先水平,中国完全有可能实现弯­道超车,短期内重回国际经济的­领导地位;中国的互联网营销理论­与实践,也有可能像当今美国的­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,成为全球的主流与权威。如上所述,营销理论、实践超越西方之时,也就是中国的综合国力­与企业竞争力超越西方­之时。

营销战术理论的创新完­善

西方的营销战术理论,最出名的莫过于半个世­纪不变的“战术4P”理论。本人在多年前就质疑其­合理性。比如,将品牌看成产品的有形­附加,将服务看成产品的无形­附加,这显然不合适。革命性的产品创新差异­十年难一遇;多数时候,企业间的产品都是八九­分相似,也可以说都是同质化的。在产品同质化不可避免­的情况下,将品牌与服务看成是产­品的附加显然是严重低­估了品牌及服务策略在­产品同质化环境下的重­要性。还有,营销组织与团队管理策­略,其重要性也绝对不在4­P之下,也应该纳入营销战术组­合范畴。一味遵循 4P理论安排营销工作,势必造成重大失误。所以本人认为,西方的营销战术组合理­论,也是时候进行创新完善­了。这些都是中国营销理论­与营销实践的创新超越­空间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订阅杂志送盛典门票(价值980元)
订阅杂志送盛典门票(价值980元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