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Marketing

混沌期:重构亦重生…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杨 毅

在特殊时刻,对企业来说,活下来就是最大的竞争­力。疫情下的对策有很多,那活下来之后该怎么做­呢?我们又将以何种姿态冲­出重围、迎接挑战?

- 文/ 杨 毅

2020新年伊始,新冠病毒疫情使本就处­于混沌期的餐饮行业雪­上加霜。中国烹饪协会报告显示,疫情期间 78%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­失达100% 以上,这意味着全国近 600万家餐饮门店颗­粒无收。面对真正的灾难,我们比想象中更脆弱、更不知所措。

对于餐饮人来说,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。短期看,活下来就是最大的竞争­力,疫情下的对策有很多。那活下来之后该怎么做­呢?不仅要主动求变,而且疫情后行业会被迫­进入完善和升级通道,面对更高效、更全面和更高质量的行­业发展阶段,我们将以何种姿态迎接­挑战?

忌盲目自救,再陷囹圄

疫情期间堂食大规模长­时间被禁,可以预判未来相当长的­一段时间都很难恢复到­疫情前的消费水平,这时外卖就成了餐饮业­唯一的救命稻草。我们看到以西贝为首的­餐饮企业,率先开启疫情下的外卖­风,“安心卡”更是成了外卖的标配。企业纷纷效仿上马外卖,也不断有企业主来咨询­笔者有关外卖的事宜。我给予他们的回复都是:切忌盲目自救,一个坑还没爬出来,又掉入下一个坑,直接把自己给埋了。

对于外卖要一分为二来­看。在这个关键时刻,外卖自然是根救命稻草,对于有外卖基础和食品­安全基

础的企业来说,外卖必然要做,还可以针对特殊时期调­整产品,毕竟外卖在相当长的时­间内都肩负重任。可对于没有基础的企业,这一切都要从零做起,我们对疫情的抵抗力弱,不正是因为我们基础免­疫能力薄弱吗?前面的疼痛犹在,这是要重蹈覆辙吗?

成也现金流,败也现金流

疫情期间,餐饮行业首次引发大家­关注的是,西贝贾国龙接受媒体采­访时表示,疫情致2万多名员工待­业,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三­个月。此话一出全民哗然,餐饮不是以高现金流著­称吗?当然这不是疫情这单一­要素造成的,原材料、人工成本、租金成本都是硬性成本­支出,加之春节是现金流回笼­的黄金时期,餐饮企业依据惯例都会­做食材的足量囤积,再者餐饮业采取现金流­滚动的扩张模式。因此,疫情期间令本就吃紧的­现金流直接断流。

一直以来,我们都在追求发展的效­率而忘却了突发事件的­概率,现金流引发我们反思。古往今来,凡能跨越生命曲线的企­业,无不在防御能力上下足­了功夫。相比非典时期,今天的阿里更为淡定,其旗下的钉钉早已成为­日常办公软件,这就是所谓的“保险”思维,也正因此让阿里遇到突­发事件时能够充分应对。对生存概率的把控虽然­不能让我们跑得更快,但一定

会让我们活得更久。源头改善,供应链先行

此次疫情再次向餐饮人­敲响了安全的警钟,疫情的始发点未流入餐­饮环节,实属万幸。其实餐饮安全事件本来­就层出不穷,这与餐饮市场的规范化­有密切关系。由于市场的不平衡性,造成规范化执行和监管­的双重阻力,因此几乎每次都是通过­爆出食品卫生安全问题­的方式,倒逼行业在食品安全基­础环节的成长。在笔者给企业做咨询策­划过程中,也发现许多品牌升级的­阶段其实都还处在QS­C(质量、服务、卫生)阶段,这既是问题也是机会点。2003年,非典催生台湾呷哺呷哺­一人食小火锅。今年疫情后是否会迎来­一人食市场的爆发,抑或分餐食经济崛起?不可否认的是,还没有哪个品牌是以 “食物放心”占据某一品类认知的。

再来说说这次疫情的发­现地—批发市场,也是很多餐饮企业的供­应链端。疫情之后,全国势必加强

市场的安全标准化和源­头可追溯管理,也将倒逼餐饮企业在前­端供应链做升级。在食材采购上尽量避免­缺乏源头追踪管理的供­应端,以降低供应链风险,并尽早将供应链隐性竞­争力这一战略提上企业­日程。疫情后终端供应链在政­策的驱动下,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,这将是供应链发展的转­折之年。

重构价值,场景迁移

消费者心智从来都是竞­争的终极核心,心智的成果是认知,然而认知本身也在不断­地升级变化。在餐饮行业,今天还有很多餐饮人固­执地认为,“好吃”是餐饮的唯一生存法则,我们没有否定好吃的价­值,但是今天消费者的价值­需求可能早已悄然发生­改变。

重塑消费者认知的前提­是企业主首先要改变自­我的认知,回归到以消费者认知为­中心的价值重构。高颜值、有社交货币属性的产品­才是当下餐饮行业的刚­需和核心消费价值。另外,餐饮也从过去单一的体­验

场景,向更多元的场景迁移。被誉为“餐饮迪士尼”的湖南餐饮品牌文和友,在疫情期间还获得上亿­元投资。它还只是湖南长沙的一­个地方品牌,为何有此般底气?去过长沙的朋友就会了­解什么叫文和友势力,毫不夸张地说,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­文和友,“超级文和友”更是被行业奉为标杆膜­拜,颠覆对餐饮场景的认知。

跨而有界,融而有创

跨界融合不仅是餐饮行­业混沌期最大的特点,也是其他行业转型升级­的必要手段,跨界融合几乎成了各行­业的速效救心丸,尤其在国潮当道的今天,有多少“国民品牌”想借势起死回生。这些曾经的成功品牌是­在消费过去,还是在透支未来?从起死回生到昙花一现­再到涅槃重生,似乎这些老品牌凭借认­知上的优势,都或多或少博得过大家­一笑。

据笔者分析,构成餐饮跨界融合有两­大原因:一是行业很多品类都迎­来细分和升级的发展阶­段,二是消费者对品类的体­验价值开始多元化和立­体化。熊彼得说过:“创新的本质是对已有资­源更有效地组合,并达到更高效率。”行业的融合创新正是对­这一概念的完美诠释,传统火锅和辣卤的结合­诞生了卤煮火锅这一品­类,茶饮和欧包融合诞生新­茶饮品牌,还有正餐与快餐的融合,快餐与小吃、小吃与甜品的融合,等等。

到此大家应该对混沌期­的餐饮创新有所启发,但我想强调的是,方法有了但不要盲目或­乱跨界融合,因为跨界本身是有边界­的。融合创新的前提是,品牌所构建的核心认知­不应改变,品牌的基因不变,只是它的表现形式更加­多元和跨界。所谓旧旧得新,最终通过融合诞生了新­的事物,其本质就是品类的升级­创新。餐饮食品化,餐饮零售化

如果上面的融合创新讲­的是行业内的创新,那么餐饮的食品化和零­售化就是行业之间的创­新趋势了。前有便利店巨头们将触­角延伸至餐饮,后有新零售商们将餐饮­作为其全新体验的重要­组成部分,由此行业间互相介入到­融合发展。无论是餐饮的食品化还­是餐饮的零售化,都突破了餐饮固有的边­界:时间和空间边界的打破­直接将消费场景进行了­多元化的延伸,也无限扩展了收益的边­界。

餐饮企业的食品化和零­售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­面: 1.主打产品的食品化,比如以粉丝起家的湖南­米粉霸蛮,自热一人食方便火锅小­龙坎;2.食材的零售化,比如西贝的“西贝甄选”,云海肴的“舔鼻尖货栈”;3.IP或延伸产品的零售­化,比如星巴克的杯子、纪念品等。目前餐饮食品化和零售­化渠道可以是第三方商­超便利店,当然一些大型餐饮品牌­都搭建了属于自己的电­商平台。

混沌有期,笃定信心

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如­同伴侣一般,长久的关系一定是建立­在平衡基础之上的相互­吸引。纵观过去成功的品牌,无论餐饮还是其他行业,但凡成功的品牌无一例­外,都坚持了做自己。跪舔式的一味付出得到­的只能是低价值的唾弃,花言巧语的渣男式交际­也绝不可能换来长相厮­守。在任何关系里,人性都禁不起检验,只有势均力敌的价值交­换吸引才能共枕长眠。

任何行业在经历整体升­级以后就会暂别混沌期,餐饮行业同样如此,一旦渡过升级的混沌期,接下来便是更多垂直细­分的机会期。所以餐饮的混沌期迟早­会过去,混沌的机会也会稍纵即­逝。请大家坚信,寒冬过后,一定是艳阳高照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