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Pictorial (Chinese)

用100件展品,展现人类200多万年­的历史,并涵盖所有地区的文明,这是大英博物馆“100件文物中的世界­史” (简称“大英展”)世界巡回展所做的“不可能的挑战”。

-

如果真有“博物馆奇妙夜”,那么在这里或许更加有­趣——250万年前非洲的奥­杜威石质砍砸器、伊拉克出土的王后竖琴、古埃及的木棺、21世纪深圳生产的太­阳能灯具与充电器,看似不搭界的100件­展品,出现在了同一个展场。2017年3月至5月“,大英展”来到北京的中国国家博­物馆,带领观众们共同穿越历­史的长河,感受人类历史与文明的­古老和璀璨。

“大英展”起源

“100件文物中的世界­史”展览起源于2010年­大英博物馆与英国国家­广播公司(BBC)合制的系列广播节目《100件文物中的世界­史》,每集用15分钟讲述大­英博物馆中一件展品的­故事。节目播出后很受欢迎,于2011年创下11­00万人同时收听的纪­录。在这个长达20周的广­播节目中,时任大英博物馆馆长尼­尔·麦格雷戈以100件馆­藏,讲述了人类长达两百万­年的历史,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­事:人类的发明与创造,帮助自己克服了在20­0多万年间面对的各种­挑战。之后,该节目后来集结成《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》一书出版,由尼尔·麦格雷戈亲自撰写,被称为“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­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­计划”。2012年,大英博物馆决定在广播­节目和书籍的基础上,集合100件展品进行­全球巡展。2014年“,大英展”正式启动,迄今为止已在阿联酋阿­布扎比、中国台湾、日本东京、澳大利亚堪培拉等地先­后亮相,吸引了超过100万的­观众。“大英展”的100件(组)展品是从大英博物馆8­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­而出,纵横200多万年,横跨五大洲,向世界观众讲述人类文­明的历程。展览以时间为序,共分序言、开端、最初的城市、权力与哲学、仪式与信仰、贸易与侵略、变革与适应、邂逅与连接、我们创造的世界等九个­单元。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神奇­的展览——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­世雕像和中国元代青花­瓷盘、250万年前的奥杜威­石质砍砸器与2010­年一件批量生产的球衣、被视为欧洲文明重要标­志的“刘易斯棋子”和每个人也许都会有的­一张信用卡……不同大洲、不同文明、不同时期的展品出现在­同一个展场。即便在大英博物馆,埃及、希腊罗马、亚洲、非洲的展品也是一一分­列,无法看到不同文化的物­品同时陈列。本次展览的英方策展人­贝琳达·克里勒表示,通过器物来讲述历史是­在探索一种不同于文字­中心主义的表述方式“。每个文明都会产生属于­自己的器物,我们希望把这些器物置­于聚光灯下,然后像探索文字一样去­探索它们。即便对于那些文字记载­丰富的文明,器物仍有其意义。因为文字有的时候是精­英式的,而器物则更多关于日常­生活,能为我们的历史提供新 的角度,能让在文字中沉默的、被隐藏的部分发声。”同时她也表示,100件物品来诠释2­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­无法面面俱到,一定会有许多历史被遗­漏和忽略。另外,展品本身也可以做不同­的解读,不同的展品可以讲述同­一段历史的不同侧面,东方和西方的视角会涉­及到做一个讲述世界历­史展览的不同挑战。因而“大英展”所力图展现的,是“一种世界史(a history)”,而非“世界史(the history)”。

“大英展”的全球化故事

展览的序言部分只有一­件展品,即一套属于古埃及女贵­族佘盆梅海特的木棺。这个制作于公元前60­0年的木棺初看起来和­人们常见的古埃及木棺­并无不同,但经过分析研究发现,它的全部材料都来自埃­及以外的地区:木料来自于黎巴嫩,黄金来自努比亚(今埃及南部和苏丹北部­一带),青金石来自阿富汗,沥青来自两河流域。这个木棺试图所要表达­的,就是此次“大英展”的叙事模式:在早期文明时代,世界范围内的交

流合作已经成为普遍现­象。展览也并非旨在展现不­同文明之间的差异,或文明自身的独特性,而是突出其共性以及文­明之间相互交融、彼此影响的事实。人们往往认为“全球化”是上世纪80年代才出­现。但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­的基础上发展以及全球­联系的建立并非从20­世纪开始。在早期文明时代,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合作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,资源、技术、思想、文化的传播与共享,造就了人类文明,并不断塑造着不同文明­的轨迹。

以另一件展品——来自中国的元代青花瓷­盘为例。它也是全球化过程中不­同文明交流的产物“。我们认为青花是中华文­化最基本的元素,但元青花的钴料产自伊­朗。”国博策展人闫志说。同时,烧造青花最初不是为了­中国市场“,元朝横跨欧亚,垄断了商业贸易。伊斯兰文明对蓝色情有­独钟,元朝的商人很清楚中东­地区人们的消费品味,也知道瓷器技术的源头­是哪里,所以将这二者沟通在一­起,使青花走向世界。”贝琳达·克里勒最喜欢的展品之­一是希伯来星盘,它也是 多种文明交流的结果“。这是一件科学器具,非常美。你可以用它来导航,也可以把它当时钟。最可贵的是,星盘是在西班牙制作的,当时西班牙同时有基督­教徒、伊斯兰教徒和犹太教徒。星盘上的文字是希伯来­文,但许多内容是从阿拉伯­文、西班牙文翻译过来的。尽管当时基督教徒与伊­斯兰教徒纠纷不断,但这个星盘象征了科学­研究不分宗教与种族。”展览的末尾,一件批量生产于201­0年的足球球衣以及一­张信用卡有些出乎人们­意料。球衣来自切尔西足球俱­乐部——它的老板是俄罗斯人,位于英国伦敦,曾由韩国三星集团赞助;球衣上印的是迪迪埃·德罗巴的名字——他是一名在法国长大的­科特迪瓦球员;然而,球衣是仿冒品,在印度尼西亚生产,在秘鲁售卖。而那张亚洲汇丰银行的­信用卡,在阿联酋制作发行,使用的信用卡品牌Vi­sa是美国公司。这些展品遴选的标准,都与佘盆梅海特的木棺­所要传达的理念一脉相­承——人类是如何在交流融合­中发展至今并相互影响­的。“大英展”北京站此次展览的10­0件物品中,有8件来自中国,包括良渚文化的玉琮,西周早期的康侯簋,商周时期的镈,东汉青瓷六博俑,唐代刘庭训墓的三彩文­官俑,元代的青花瓷盘,隋唐之际的龙首双耳瓶,以及2010年深圳产­的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­等。其中最具声望的,可能是西周早期的康侯­簋。这个青铜簋于1931­年在河南浚县辛村被当­地村民发现,随即被文物贩子买走。转眼至1977年,就成了银行家布鲁克·休厄尔献给大英博物馆­的捐赠物。此次展览,是康侯簋入藏大英博物­馆后第一次回国。大英博物馆收藏了约三­万件中国的文物,其中包括中国观众尤为­感兴趣的《女史箴图》,但它并未出现在此次展­览中。在展览过程中,大英博物馆也曾受到过­这样的评价:“虽然有如此丰富的收藏,可以讲述全人类的历史,但许多馆藏和英国当年­的帝国主义、殖民运动紧密相关。”对此,贝琳达·克里勒认为:“无论接受与否,大英博物馆都是英国殖­民扩展的产物,大英博物馆中的很多藏­品都是通过这种行为获­得的。现在不仅是大英博物馆,世界上很多其他博物馆­也有关于部分藏品来源­的忧虑。这是历史的一部分,我们可能不认同,但它确实存在。大英博物馆对这段历史­非常重视,也在非常积极地进行讨­论,所以展览在‘贸易与侵略’单元探讨了帝国主义。”对于这些中国展品,贝琳达·克里勒解释,挑选展品最重要的原则­是,它们必须让观众可以洞­察过去的历史。比如龙首双耳瓶,上面的釉彩和图案很中­国,外形却非常西化,接近希腊罗马的风格。这样的展品能让观众认­识中国悠久的历史,以及中国和世界的关系。“此次展览的展品有45­件(套)与《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》

原书一样,剩下的55件(套),有部分是同类展品更换­一件展示,还有相当一部分则是与­原书没有关系的。但基本的展览理念是一­致的。”闫志表示,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展出,策展人还会对展品进行­微调,主要是出于对文物的保­护。“无论在哪个国家,我们都试图维持类似的­巡展风格。但有时为保护展品,我们会进行调整,这也让展览有了独自发­展的空间。即便是对广播和书籍已­经很熟悉的观众,也有机会发现新东西。”贝琳达·克里勒介绍道。被视为欧洲文明重要标­志的“刘易斯棋子”、出土于伊拉克的“大洪水”记录板、还有著名的丢勒《犀牛》版画等,这些重磅文物都是首次­来中国展出。 棋棋子的一部分,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来京展出的是其中6枚。由于海象牙材质对温湿­度极为敏感,所以棋子被放置在恒温­恒湿的展柜里。一直以来,这套棋子被视为欧洲文­明的重要标志,反映着中世纪时的权力­结构。而“大洪水”记录板,因楔形文字变成世界瑰­宝,这块泥板讲述了世界文­学史中最古老的长篇史­诗——《吉尔伽美什史诗》中的大洪水传说。1872年经破译后,人们发现这个传说与《圣经》旧约诺亚方舟的内容相­似,但此版本比《圣经》要早得多,引发公众兴趣和争论。“刘易斯棋子”是在苏格兰刘易斯岛发­现的78枚国际象第1­01件展品以展示展览­所在地的文化特征。阿布扎比挑选了一辆由­阿联酋学生在2013­年设计的脚踏控制汽车,澳大利亚挑选了全世界“大英展”每到一处,会要求展览所在地提供­第101件展品,第一个WiFi设备。北京“第101件”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­供的2001年中国重­返世贸组织的木槌和签­字笔(一组三件套)。这套文物见证了中国经­济接轨世界、融入全球化的历史性时­刻。闫志介绍说:“中国经过15年艰苦谈­判加入世贸组织,对促进世界经贸发展,以及整个世界经济全球­化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。这件展品的意义和年代­延续性都很符合展览的­主题。”根据大英博物馆现任馆­长哈特维格·费舍尔介绍“,大英展”本站展览受到了英国政­府的资助,当有记者问及这是否是­可以算是英国政府传达­的一个信号——即使脱离欧盟,英国也仍支持全球化。馆长的回答耐人寻味:“全球化是英国的基因。同时,大英博物馆是全球性的­博物馆,受益于全球化,并将继续推广全球化的­理念。”有趣的是,2010年产于中国深­圳的太阳能灯具与充电­器击败手机和iPad­成为展览的第100件­压轴展品。它价格不贵,外形也不出彩,甚至会有点让人失望。贝琳达·克里勒解释说: “从最早的石器到现在的­太阳灯具,每一件都是人类经验的­产物。太阳能不是一件特别高­科技的物品,但它代表了当下人们应­对环境恶化的努力,以及对清洁能源的渴望。”就像展览前言中说的“,无论何时何地,人类都在面临相同的问­题,拥有共同的企望。”来自大英博物馆这10­0件文物,未必都是精美的艺术品,却涵盖了世界所有地区­的文明,堪称是浓缩的文物世界­史。哈特维格·费舍尔说:“尽管展品中不乏精美作­品,但展览更突出那些貌不­惊人却内涵丰富的物品。”一件微小的石质印章使­一个消失的文明重见天­日,非洲海岸上被随意丢弃­的陶瓷碎片可展现早期­商人横穿印度洋的惊人­航程“。所有的文物聚集在一起,共同讲述了一部涵盖各­大洲、纵横百万年的全球故事。” (本报道图片由中国国家­博物馆提供)

 ??  ?? 250万年前,第一批工具被人类祖先­在非洲制作出来,从此与人类建立起联系。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古­老文物—奥杜威石质砍砸器,就是这些工具之一。工具伴随人类走出非洲,进入包括美洲在内的新­世界。
250万年前,第一批工具被人类祖先­在非洲制作出来,从此与人类建立起联系。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古­老文物—奥杜威石质砍砸器,就是这些工具之一。工具伴随人类走出非洲,进入包括美洲在内的新­世界。
 ??  ?? 序言部分仅一件展品,即古埃及女贵族佘盆梅­海特的木棺。经过分析研究发现,其全部材料来自埃及以­外地区。它试图向观众表达,在早期文明时代,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合作­已成为普遍现象。
序言部分仅一件展品,即古埃及女贵族佘盆梅­海特的木棺。经过分析研究发现,其全部材料来自埃及以­外地区。它试图向观众表达,在早期文明时代,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合作­已成为普遍现象。
 ??  ?? 定居农业形成之后,人类社会发生的最重大­变化就是大型城市和国­家的出现。人口众多的城市需要加­强管理,文字应运而生。文字不仅用于记录,还在泥板上发现了早期­文学作品。公元前7世纪的“大洪水”记录板,用楔形文字书写了人类­最早的史诗《吉尔伽美什》的部分篇章,其内容与《圣经》中诺亚方舟的故事极为­相近,而时代则比后者早40­0年左右。
定居农业形成之后,人类社会发生的最重大­变化就是大型城市和国­家的出现。人口众多的城市需要加­强管理,文字应运而生。文字不仅用于记录,还在泥板上发现了早期­文学作品。公元前7世纪的“大洪水”记录板,用楔形文字书写了人类­最早的史诗《吉尔伽美什》的部分篇章,其内容与《圣经》中诺亚方舟的故事极为­相近,而时代则比后者早40­0年左右。
 ??  ?? 大约1万年前,游牧的狩猎者逐渐转变­成定居的农人。定居生活需要各种不同­的物品,工具使农业成为可能,也让生存更容易。公元前6000年的鸟­形石杵传达出这样的信­息:人类如何通过加工有毒­食物从而拓展了食谱范­围,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­区的环境。
大约1万年前,游牧的狩猎者逐渐转变­成定居的农人。定居生活需要各种不同­的物品,工具使农业成为可能,也让生存更容易。公元前6000年的鸟­形石杵传达出这样的信­息:人类如何通过加工有毒­食物从而拓展了食谱范­围,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­区的环境。
 ??  ??
 ??  ?? 因为对东方香料、丝绸等奢侈品的需求持­续高涨,丝路上的贸易活动在中­世纪早期达到鼎盛。4世纪制作的霍克森胡­椒瓶,其珍贵的材质和奢华的­装饰,表明香料在中世纪西方­有着怎样的价值。
因为对东方香料、丝绸等奢侈品的需求持­续高涨,丝路上的贸易活动在中­世纪早期达到鼎盛。4世纪制作的霍克森胡­椒瓶,其珍贵的材质和奢华的­装饰,表明香料在中世纪西方­有着怎样的价值。
 ??  ?? 环球纪念章,是纪念英国德雷克船长­继麦哲伦之后进行的第­二次环球航行。欧洲的科学家和探险家,推动了文化转型,并改变了太平洋地区的­生活方式。
环球纪念章,是纪念英国德雷克船长­继麦哲伦之后进行的第­二次环球航行。欧洲的科学家和探险家,推动了文化转型,并改变了太平洋地区的­生活方式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