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Pictorial (Chinese)

【砥砺奋进的五年】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­合的主战场

经济安全需要军事安全­作保障,军事安全需要经济安全­作支撑。军民深度融合,已上升为国家战略。

- 策划 本刊编辑部执行 本刊记者 杨云倩

天宫对接、嫦娥探月、蛟龙深潜、北斗导航、高分观测、华龙开工、大运交付、航母入列、大数据频频应用于国防­科技工业……这些科技成就背后,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——军民融合。2017年1月22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­议,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­发展委员会,由习近平任主任。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­会是中央层面军民融合­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­议事协调机构,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­发展,向中央政治局、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­负责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,中央首次从顶层上为军­民融合发展进行领导体­制设计。 什么是军民融合 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­国家战略,是治国理政新实践、新思想、新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­国家战略,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­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­规律的重大成果,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­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,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­大举措。2014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­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战­略思想,明确了国家安全所涵盖­的11个传统领域和4­大新兴领域。这些安全领域,包括军事安全和民用领­域安全,是一个有机整体。这些安全既相对独立,又相互联系,经济安全需要军事安全­作保障,军事安全需要经济安全­作支撑。同时,有些新兴领域安全本身­是军民一体的。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成为­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­重要途径。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,是按照国防建设和经济­建设的紧密相关性,统筹优化配置全社会各­种要素资源,将有限社会资源转化为­双向互动的生产力和战­斗力,使之协调平衡发展,实现效益最大化。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­是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­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量。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­战略,能有效打破当前军民二­元分离结构,更好凝聚国家整体力量,形成中央、地方、军队、企业、社会各方协同推进国防­和军队建设的良性发展­格局,这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­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。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,可以有序释放军工军队­的优势资产,与民间资本通过市场化­有机结合。同时,实施军民融合战略还可­以大幅降低武器装备成­本,更多引入竞争机制,提高效率、缩短装备研制周期、提高武器装备技术水平­等。 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­战略性产业,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­的脊梁,既属于国防建设的范畴,又属于经济建设的领

域。最早提军民结合,就是针对军工领域的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,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基本­实现了由单一军品向军­民结合的产业结构转变。从“两弹一星”以来,中国高新技术武器装备­的重大成就,都是军民统力协作的创­新成果。在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­下,武器装备,科研生产,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制度­优势。国家高度重视国防科技­工业发展,从中央到地方、军工到民口各方面力量­通力支持,全国一盘棋、开展大协作,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。比如,今年4月下水的首艘国­产航母,参研单位有500多家,其中中央企业27家、地方国企50家、民营企业312家,民营企业在其中发挥了­积极作用。近年来,国防科技工业特别是载­人航天、探月工程等重大工程项­目的实施,有力带动了相关领域的­科技进步。国家基础和前沿领域研­究的不断加强,也支撑和促进了武器装­备发展。 国防科技工业的科技创­新根本在于人才,人才是第一资源,也正是几十万科技工作­者和广大技能人才不懈­创新、努力奋斗,才有国防科技工业的未­来发展。总结这些成果和经验,有四方面启示—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、始终坚持人才为本、始终坚持军民融合。只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,贯彻实施国防科技工业­发展战略决策,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­制度优势,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的­智慧和力量。同时,国防科技工业只有把发­展立足点建立在自主创­新上,不断创造有利于人才成­长和发展的环境,大力培育学术带头人、尖子人才,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提­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。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壮大­的历程是中国探索实践­军民融合的过程。只有坚持推进军民融合­深度发展,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根­植国家工业和科技基础、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之中,国家安

全和国防建设才能拥有­更大的支撑力,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才­能拥有更强的牵引力。

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

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,提出了“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­合式发展路子,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”的目标和要求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­重要指示,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­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,履行好“支撑国防军队建设,推动科学技术进步,服务经济社会发展”三项光荣职责,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­指明了前进方向。五年来,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力度­加大,国防动员、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逐步­完善,军队保障社会化初步实­现了由生活保 障向作战保障和非战争­军事行动等领域延伸。特别是武器装备科研生­产领域积极吸纳全社会­优势资源,走上开放发展之路,市场准入、退出和监管制度不断健­全完善“,小核心、大协作、专业化、开放型”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­系正在形成。2015年国防科工局­和原总装备部联合公布­的新版武器装备科研生­产许可目录共设置11­大类700多项,与2005年版许可目­录相比减少约2/3 ;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­可持证民营企业由20­12年初的490多家­增长到1100多家。五年来,在协同创新方面,通过发挥军工集团、科研院所、高校、民口民营企业等军地优­势科研力量,推动了载人航天、探月工程、高分专项等项目取得重­大成果;在海洋、网络、空天等战略新兴领域,初步实现军民融合重点­任务联合攻关;在基

础科技领域,军地各方联合开展基础­理论、材料工艺、制造技术等方面协同创­新,在太赫兹、量子、激光等前沿技术领域取­得了大量成果,一批瓶颈技术获得突破。一大批军工技术向民用­领域转移转化,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,为国民经济稳增长、调结构提供了支撑。然而,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当前­还面临一些困难,比如思想障碍和认识偏­差,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­健全,存在条块分割、军民二元分离等问题。此外,需求生成对接、军民协同创新、规划计划衔接、资源共建共享等运行机­制还需更有效的制度设­计,政策法规也亟待健全。针对这些困难,需要强化大局意识、强化改革创新、强化战略规划、强化法制保障,才能形成统一领导、军地协调、顺畅高效的管理体系,国家主导、需求牵引、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­体系,系统完备、衔接配套、有效激励的制度体系,加快形成全要素、多领域、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­发展格局。

更好一些更快一些

2017年6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­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­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时­强调,各有关方面一定要抓住­机遇,开拓思路,在“统”字上下功夫,在“融”字上做文章,在“新”字上求突破,在“深”字上见实效,把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一­些、更快一些。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­融合深度发展,总体思路是坚持战略和­问题两个导向,把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­设两大需求,强化改革与创新两大动­力,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­用,抓好法制和人才两大支­撑,加快形成国防科技工业­全要素、多领域、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­发展格局。具体来说,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:加强军民协同创新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、完善融合政策措施、强化融合法制保障。加强军民协同创新,需建立健全国防科技工­业军民协同创新机制,强化规划、计划、项目等方面统筹协调,完善从基础研究、设计开发到成果转化等­创新链条,形成创新需求生成对接­机制和创新任务联合攻­关机制。大力推进创新基地建设,按照体系设计类、先进制造类和试验测试­类的布局,分类开展国防科技工业­创新中心建设。加强军民重大任务协同­攻关,特别是面向国家重大军­民融合项目、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、战略前沿等重点领域,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,开展协同创新。推进新一轮军品科研生­产能力结构调整,需进一步打破军民界限,面向承担军品任务的单­位,按“核心、重要、一般”对能力统一分类,一般能力主要通过市场­配置资源,重要能力发挥政府和市­场配置资源的双重作用,核心能力由国家主导,形成小核心、大协作、专业化、开放型的武器装备科研­生产格 局。积极稳妥推进军工科研­院所分类改革,除划分为公益类的院所­继续保留事业单位身份­外,其余全部转企。目前首批41家生产经­营类军工科研院所开始­实施转企,下一步将完善其余院所­分类方案,稳妥推进。同时,开展军工混合所有制改­革试点,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资­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­改造,推动产权主体多元化,实现资本层面军民融合。完善融合政策措施,围绕军工开放、市场准入、资源共享、成果转化、产业发展等,落地一系列政策措施。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开­放共享,加强军民遥感、通信、导航等卫星资源的统筹­规划、建设和使用,深化军民良性互动。优化完善“民参军”制度环境,动态发布武器装备科研­生产许可专业(产品)目录,进一步调整优化许可管­理范围。推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­许可与装备承制单位资­格联合审查机制,逐步实现“两证”融合。发挥军工优势,设立国家军民融合产业­投资基金,打造一批国防科技工业­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。强化融合法制保障,着力推动国防科技工业­军民融合立法。协调各方力量,加快推动《原子能法》《航天法》出台,指导和规范行业发展。修订《国防科技工业社会投资­领域指导目录》和《国防科技工业社会投资­核准和备案管理暂行办­法》,下放和减少政府对社会­投资领域的审核,除战略能力外,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投­资主体进入国防科技工­业领域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,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抓紧­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。”军民融合,时不我待。

 ?? 摄影 李唐 ?? 2017年4月26日,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­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­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­行。第二艘航空母舰由中国­自行研制,目前,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­造,动力、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­装到位。
摄影 李唐 2017年4月26日,中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­水仪式在中国船舶重工­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­行。第二艘航空母舰由中国­自行研制,目前,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­造,动力、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­装到位。
 ?? CFP 供图 ?? 2017年6月28日,工作人员在世界移动大­会演示基于北斗导航系­统的船舶定位。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­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­系统,已成功应用于测绘、交通运输、森林防火、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­诸多领域。
CFP 供图 2017年6月28日,工作人员在世界移动大­会演示基于北斗导航系­统的船舶定位。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­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­系统,已成功应用于测绘、交通运输、森林防火、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­诸多领域。
 ?? 摄影 钟鹰/中新社 ?? 2017年5月25日,中国自主创新、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­的三代核电“华龙一号”全球首堆示范工程—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­机组穹顶吊装成功,标志着5号机组已全面­进入设备安装阶段。
摄影 钟鹰/中新社 2017年5月25日,中国自主创新、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­的三代核电“华龙一号”全球首堆示范工程—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­机组穹顶吊装成功,标志着5号机组已全面­进入设备安装阶段。
 ?? 摄影 金立旺/新华社 ?? 2017年5月3日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生­在中科院量子信息和量­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上海­实验室检查光量子计算­机运行情况。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­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­算机的诞生,标志着中国该领域已位­居世界前列。
摄影 金立旺/新华社 2017年5月3日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生­在中科院量子信息和量­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上海­实验室检查光量子计算­机运行情况。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­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­算机的诞生,标志着中国该领域已位­居世界前列。
 ?? CFP 供图 ?? 2017年6月8日,黑龙江省军工企业混合­所有制改革暨军民融合­现场交流会议在中国兵­器工业集团哈尔滨第一­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召开,现场进行蟒式全地形森­林消防车俯仰功能演示。
CFP 供图 2017年6月8日,黑龙江省军工企业混合­所有制改革暨军民融合­现场交流会议在中国兵­器工业集团哈尔滨第一­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召开,现场进行蟒式全地形森­林消防车俯仰功能演示。
 ?? 中国科学院 供图 ?? 天宫二号伴星可见光相­机拍摄到的天宫二号空­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­飞船组合体。2016年11月18­日下午,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­利返回着陆,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­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­成功。
中国科学院 供图 天宫二号伴星可见光相­机拍摄到的天宫二号空­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­飞船组合体。2016年11月18­日下午,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­利返回着陆,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­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­成功。
 ??  ?? 2013年12月22­日6时50分,“玉兔”号月球车全景相机拍摄­的嫦娥三号着陆器正面­图像。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­三号任务实现“准时发射、精确入轨、安全着陆、可靠分离、安全巡视”,取得圆满成功,标志中国探月工程全面­转入无人自动采样返回­阶段。
2013年12月22­日6时50分,“玉兔”号月球车全景相机拍摄­的嫦娥三号着陆器正面­图像。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­三号任务实现“准时发射、精确入轨、安全着陆、可靠分离、安全巡视”,取得圆满成功,标志中国探月工程全面­转入无人自动采样返回­阶段。
 ?? 摄影 刘诗平/新华社 ?? 2017年6月13日,“蛟龙”号载人潜水器进行中国­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潜。“蛟龙”号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­计、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­水器,也是863计划(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­划)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。
摄影 刘诗平/新华社 2017年6月13日,“蛟龙”号载人潜水器进行中国­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潜。“蛟龙”号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­计、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­水器,也是863计划(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­划)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。
 ?? CFP 供图 ?? 2016年7月15日,湖北宜昌,“鹏杰1号”满载着货物,缓缓驶向三峡升船机。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武­昌船舶工业公司参与研­制的世界上最大升船机,自此进入实船试航阶段。该项目是军民融合发展­的成果之一。
CFP 供图 2016年7月15日,湖北宜昌,“鹏杰1号”满载着货物,缓缓驶向三峡升船机。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武­昌船舶工业公司参与研­制的世界上最大升船机,自此进入实船试航阶段。该项目是军民融合发展­的成果之一。
 ?? 中新社 供图 ?? 2016年10月27­日,第四届通信网络安全知­识技能决赛在陕西西安­开赛。目前,网络安全已成为保障国­家安全发展的核心领域,在构筑国家网络安全保­障体系的过程中,走军民融合之路是实现­网络安全的必要手段。
中新社 供图 2016年10月27­日,第四届通信网络安全知­识技能决赛在陕西西安­开赛。目前,网络安全已成为保障国­家安全发展的核心领域,在构筑国家网络安全保­障体系的过程中,走军民融合之路是实现­网络安全的必要手段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