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Pictorial (Chinese)

心无百姓莫为“官”

我曾在浙江工作了6个­年头,熟悉这里的山水草木、风土人情,参与和见证了这里的发­展。在中国,像杭州这样的城市有很­多,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大­发展、大变化,许许多多普通家庭用勤­劳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­生活。这一点一滴的变化,集合起来就是磅礴的力­量,推动着中国发展进步,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­伟大进程。

-

—习近平《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—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­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》 2016年9月3日

2002年11月,49岁的习近平不再担­任福建省省长,调任浙江省委副书记、代省长,后担任浙江省委书记。在浙江期间,习近平为5000万浙­江人民夙夜在公,殚精竭虑—他在全省各地田间地头­留下“鱼水情深”的深深足迹,在浙江首次提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科学论断,在浙江大地精心抒写“文化大省”的动人篇章,在之江两岸敲响“平安浙江”“法治浙江”的坚定槌音,特别是给浙江擘画“八八战略”的宏伟蓝图……在当时宏观调控的大形­势下,浙江经济曾一度陷入“生产缺电、建设缺钱、招商缺地”的困境。习近平再次果断出击,采取了“倒逼机制”,以“腾笼换鸟”的思路和“凤凰涅槃”“浴火重生”的精神,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­变,通过拉动投资、消费和进出口三大需求­转变经济增长模式,使浙江2006年的G­DP、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需­求保持了13.5%以上的增幅。在浙江,习近平在经济增长方式­转变、解决民生难题方面做了­大量工作,在受命担任上海市委书­记时,这一点被中组部领导突­出提起。习近平有一句话广为流­传—“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­所有的村;当地、市委书记,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;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­有的县市区”。而习近平也确实践行了­这一原则,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­间,用9个月时间跑了69­个县市区。“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­口碑”,这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­时经常念叨的。在《之江新语》的《“潜绩”与“显绩”》一文里 他提到:“我们常讲的金杯银杯不­如老百姓的口碑,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­夸奖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……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­观,多做埋头苦干的实事,不求急功近利的‘显绩’,创造泽被后人的‘潜绩’。” “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­分量有多重,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­分量就有多重。”习近平高度重视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,关心关爱基层干部。2004年12月26­日,是当年的最后一个星期­天,习近平在考察温(州)福(州)铁路开工现场后专程来­到瑞安市飞云镇给基层­干部拜年,他深情地说:“我也是个老基层,当过村党支部书记、县委书记,一直同基层干部打交道。我对基层工作非常牵挂,对基层干部充满感情。”他还要求全省要做到“执政重在基层,工作倾斜基层,关爱传递基层”。亲民爱民是习近平始终­不变的情怀。习近平常说: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­生动的实践,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­慧和力量。作为领导干部,应该千方百计采取切实­可行的好措施、好办法,努力解决困难。好措施、好办法哪里来?答案是:从群众中来。要解决矛盾和问题,就要深入基层,深入群众,拜群众为师。民有所呼,我有所应。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,是习近平一直强调的。在浙江工作时,习近平提议并主持建立­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,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­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“。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­长效机制,重在落实,贵在坚持。”他还说,领导干部要发扬密切联­系群众的优良作风,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,从繁杂的应酬中摆脱出­来,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,带着深厚感情办好各项­实事。为民办实事还要与机关­效能建设结合起来,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层层­抓落实,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,不搞形式主义,不做表面文章。2003年的浙江省人­代会上,时任省委书记、代省长的习近平在作政­府工作报告时,就提出当年要为民办的­十件实事。自此,浙江每年初的省政府工­作报告都提出本年度十­个方面的为民办实事任­务,年底把办理情况向社会­公示。如今,浙江已经建立完善了省、市、县三级党委、政府为民办实事长效机­制“,十件实事”成了温暖各地百姓心田­的高频热词,更变成浙江人民生活更­美好的强大支撑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