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Pictorial (Chinese)

程林:我是章渡村村民

- 撰文 本刊记者 莫倩摄影 本刊记者 董芳

2 018年春节,程林收到一条拜年短信: “陈(实为‘程’)队长:新年快乐。谢谢你给扶贫户带来了­方向,带来了快乐。我们兰山扶贫户向你拜­年,祝你新春快乐。”这位贫困户口中的“程队长”,今年47岁,是安徽省宣城市审计局­派驻泾县章渡村的驻村“第一书记”。他同时任章渡村三人扶­贫工作队的队长,因此村民习惯称他为“程队长”。收到这条短信的“程队长”,开心,也感动。他感慨着:“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­口碑。”章渡村位于安徽省宣城­市泾县西南部,2005年由兰山村、章渡村合并而成,总人口3060人。村子缺乏支撑产业,村民经济收入以水稻、蔬菜种植,蚕桑养殖和外出务工为­主。2014年,章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­190户422人。2017年5月2日,根据中共宣城市委组织­部的统一部署与安排,程林正式入驻章渡村,开启驻村“第一书记”职责。

“他务实”

在程林的工作搭档——章渡村扶贫工作队副队­长荚春芳与村党总支副­书记李金康看来,程林工作起来务实而敬­业。在扶贫工作中,程林坚持“造血式”,而非“输血式”。他认 为:“在帮扶的基础上,贫困户应该实现后续的­自主发展。”来到章渡村后,程林深入了解所有贫困­户的致贫原因,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与扶贫工作队­制定了产业扶持、技能培训等帮扶措施。对因缺少技能而致贫的­35户贫困户,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与扶贫工作队­积极联系县级劳动保障­部门、乡镇人社所,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劳动­技能培训,并协调多方解决工作。如今,不少贫困户已经走上了­保洁、安保等工作岗位。经过之前几年的精准扶­贫,章渡村2017年的未­脱贫人数仅余3户6人,而他们是程林扶贫工作­的重中之重“。这3户,他们年龄比较大,不适合技术含量高的工­作,养殖、代加工业比较适合。”为此,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和扶贫工作队­召开了专项会议,对贫困户状况、特点进行了充分讨论。之后,扶贫工作队三名成员分­别向本单位汇报并取得­单位支持,由所在单位共同出资为­每户贫困户提供两头猪­苗进行饲养,并与当地养殖大户达成­协议,由其上门对贫困户进行­养殖指导“。17块钱一斤(肉),一头猪能有三四千块钱­的毛收入。”程林说。在扶贫工作有序开展的­同时,章渡村的党建工作也在­发生着变化。如今,章渡村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会­定期学习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及法律法规;“三会一课”制度、

“四议两公开”制度、村务公开制度等各项规­章制度也都更加健全;2017年,章渡村获得泾县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的荣誉称号。党建工作加强了,党员的带动作用也得到­更好的发挥。党员董光龙将其桑园的­两万颗桑树苗免费提供­给24户贫困户,帮助他们年人均增收2­000余元;党员肖龙高流转了7户­贫困户的12亩土地进­行烟叶种植,并安排该7户贫困户前­往务工。在章渡村村外的山脚下,程林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规划建设了3­个鱼塘。章亮亮是鱼塘的承包者,据他介绍,二三十户村民通过在鱼­塘周围栽种树苗、养殖期喂鱼等工作,年人均增收三四千元。同时,3个鱼塘每年的承包费­为6.36万元。这样一来,章渡村的集体经济也有­了比较稳定的收入。谈及程林,章亮亮表示:“程队长是干实事的人。”同时,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­得到了大力推进。五条新修建的水渠,方便了农业灌溉及村民­生活;村医务室搬迁到村民集­中区域,方便了群众看病。 程林说,在驻村的这段时间,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基层­干部的不易“。村干部要奉献,要公正,要俯下身子、沉下心干。农村工作需要务实的人。”

“我在这边的工作一直很­顺利”

对于自己的驻村工作,程林说一直开展得很顺­利。一方面,这得益于程林先前的基­层工作经验。2014年,他曾在宣城市宣州区西­林街道办事处挂职副书­记一年。但另一方面,他把工作顺利的主要功­劳归结于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的配合与团结“。村‘两委’班子成员和扶贫工作队­的工作气氛非常好,这是我开展工作最坚实­的基础。”在李金康看来,章渡村扶贫工作推进顺­利,也是因为程林的工作思­路对,也真诚为章渡村好。李金康说,在工作上,程书记会充分听取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的意见,理顺工作思路,一起开展工作。有时候工作中遇到困难,自己一时不知如何解决

时,会着急抱怨“这怎么搞”,但程林总是讲“方法比困难多”。一整天的工作后,有时晚上还要开扶贫培­训会。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增­加了村“两委”的工作量,但李金康说他们并没有­怨言,因为他们了解扶贫任务­的艰巨“。程书记工作这么辛苦,为的还是我们章渡村,我们当然要更好地做事。”在做驻村“第一书记”前,程林的工作地点主要是­办公室,工作也都是有计划地开­展。但村里的工作不同于之­前,更繁杂,也常有突发性情况。所以,他把自己三分之一的工­作时间用来走访,了解村子,了解村民的第一手情况,了解贫困户与一般农户­的所需所求。83岁的村民董小菊是­村里最后脱贫的三个贫­困户之一,她说:“他(程林)经常来。”只要时间合适,程林就会去村里了解情­况。村里所有的贫困户他全­部去过。扶贫是一个长期工程,有些贫困户虽已脱贫,但如果不及时解决和处­理他们遇到的困难,很可能导致返贫。所以,走访时遇到特殊情况,程林都及时处理。在安徽省2017年脱­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­中,随机抽查了章渡村的1­40户一般农户,他们对程林的满意度为­100%。看 到这个结果的程林,很开心。他在乎村民对自己的评­价,也感恩村民这样的评价。程林正在想着如何让章­渡村有更多的后备干部,让村子的后续发展获得­重要支撑力。很多人说,程林是章渡村的荣誉村­民,可程林说:“我哪是荣誉村民,我就是章渡村村民嘛。”

安徽泾县,宣纸之乡。每天早晨五六点钟,郑家平会挑着经过蒸煮­的沙田稻草,来到摊晒基地工作三个­小时。三九寒天、三伏酷暑,都是如此。他小心地铺摆这些经过­反复浸泡、清洗、蒸煮的沙田稻草。厚度均匀,不可弄断。这些稻草,将在摊晒基地的坡地上­历经近一年的风吹日晒­雨淋,去除容易虫蛀的杂质,进行自然漂白。之后,沙田稻草与经过同样流­程的青檀树皮,分别制作成草料浆和皮­料浆。经不同比例的混合配浆­后,再经捞纸、晒纸、剪纸等工序,一张宣纸就此诞生。

千年宣纸

宣纸源于唐代。在唐代,安徽泾县属宣州管辖。宣纸由宣州府作为贡品­进贡朝廷,因而得名“。宣纸”一词,最早出现在唐代学者张­彦远所著的《历代名画记》中:“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,用法蜡之,以备摹写……”宋代,繁荣的文学艺术使得宣­纸需求量大增,曹大三成为 确名可考的宣纸制作第­一人。明代,宣纸工艺日趋完善,品种花色日渐增多。明末清初,吴景旭在《历代诗话》中谈到:“宣纸至薄能坚,至厚能腻,笺色古光,文藻精细。”清代,宣纸在泾县得到进一步­发展,作坊遍及全县。1951年,安徽省泾县人民政府牵­头成立“泾县宣纸联营处”,使用代表宣纸新生的“红星”商标“。泾县宣纸联营处”便

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­司的前身。自唐代至今,在1000多年的岁月­中,宣纸经历着自己的发展­变化,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­表,也因其制作原料、制作工艺所赋予的韧而­能润、纸寿千年的特点成为中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。中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­籍珍本、名家书画,很多是使用宣纸保存。创始于1951年的中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,如今在距离泾县县城1­8公里的山间。在泾县人看来,宣纸植根于中国历史长­河,更植根于泾县。它既是历史文化元素,也是地理标志产品。

一张宣纸的诞生

“皮、草、水、技”这四个字概括了泾县宣­纸的制作。“皮”是泾县青檀树皮,其特点是纤维坚韧细长、粗细均匀,吸附墨粒性能好;“草”是泾县沙田稻草,高杆节少、灰分杂质少、木质素含量低、纤维素含量高,能够增强宣纸的绵软性;“水”指泾县的山泉水;“技”指千年来心口相传的宣­纸制作技艺。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­董事长胡文军说,四字中有三个字与宣纸­原材料相关,所以宣纸一定程度上是­历史文化与地域性特色­相结合的产品。在长达1000多年的­历史进程中,宣纸制作技艺被能工巧­匠们不断改进:明代引进了水碓工艺,清末引进纯碱、漂白粉等,20世纪50年代实行­常压蒸煮,60年代使用打浆机,90年代钢板焙……每一个技艺的引进与改­善都是 为了使宣纸变得更好。周东红,已在捞纸水槽旁站了3­3年。他负责宣纸制作工序中­最为艰难的一道——捞纸。捞纸,几乎决定了宣纸的纹理­与好坏。分站纸浆槽两头的掌帘­师傅与抬帘师傅,抬着竹制的帘子,在纸浆槽里左荡一下,右荡一下,纸浆便沉淀到帘上,形成薄薄的一层,宣纸由无形变为有形。十几秒的时间里,一张纸似乎就这样简单­地完成了,但其中却有着复杂的门­道。纸浆浓度不同时,捞出的纸张依然要保证­厚薄均匀及分量相同,误差需控制在1克之内。周东红说,捞纸的手法,下水的深度、力度,靠的是日积月累的经验,以及两

个人的良好配合。即使是已有30多年经­验的老师傅,周东红依然在用心琢磨­如何做得更好。他会常常到纸张的检验­环节去询问,以更加明晰需要改正的­方向。捞出的纸张,放平压实,缓缓挤出水分,再经过烘干之后,便进入了宣纸成形的环­节——晒纸。有着31年晒纸经验的­毛胜利,用手指点起一张宣纸的­一角,称为“点拐”,将其揭下,同其他堆叠的宣纸分离。之后,将纸张在烘干墙上定位,并用松针刷刷平。纸张被迅速烘干,再揭下,放好。手法自然,速度很快。看起来很简单的晒纸,实际上每一步都是技术­活。据“90后”的晒纸师傅姚云夔介绍,仅点拐一项,手指就能点肿;将宣纸分离时,也很容易将纸张撕破。毛胜利说,在将纸张刷到烘干墙上­时,手里的松针刷要刷得平­整、严实,并且每一刷的力道都不­会相同“。每一刷都很自然,但实际上我们手腕的用­力并不一样。如果力道都一样,那纸张会晒出皱褶,纸也就废了。同时,每一刷的力道要拿捏得­当,既要让纸张有刷痕,又不让刷痕太重。”人们把捞纸工序与晒纸­工序形容为“水深火热”。捞纸师傅的手,常年泡在纸浆中。纸浆的均匀悬浮和纸张­之间的分离是靠掺入纸­浆中的猕猴桃藤汁液,如果温度高,猕猴桃藤汁液产生挥发,直接影响纸浆悬浮和纸­张的分离,因而师傅们即使在冬天­也只能在零下几度的水­温中赤手工作。而晒纸师傅们则常年呆­在40多摄氏度的室内,到了夏天,室内温度几乎达到了他­们身体所承受的极限。即便如此,纸张到了检纸环节,检验纸张的师傅并不会­因为大家的辛苦心软。出现水泡、滴水洞、水皱问题的宣纸,会被毫不留情地抽出,撕掉,打浆回炉。

让宣纸走进大众

产品质量有高低之分,但文化没有。董事长胡文军说:“宣纸不应该只是阳春白­雪,不能把自己架起来,应该融入大众的生活,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生活­方式之一。因为文化,一定是大众的,不能固化与保守,应该以开放的心态与思­维面对宣纸在新时代的­发展。”今天,日益兴盛的国学热,为宣纸文化的传播提供­了良好的契机。积极服务于中小学“书法进课堂”活动,在八大美院设立“红星宣纸奖学金”,主办中国宣纸与创意生­活研讨会,并跟中国美协、中国国家画院、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­展开紧密合作,建设中国宣纸文化园、中国宣纸博物馆,并将规划中国宣纸小镇,以及在北京等地开设宣­纸体验店,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­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让­大众了解宣纸技艺,让人们在休闲、体验、研学中体会宣纸文化的­乐趣和魅力。

与此同时,宣纸文创产品的开发是­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­的又一个发展重点。胡文军说,与宣纸相配套的并不一­定是毛笔,宣纸可以做成不同的产­品形态供大众使用和书­写“。换一种方式,让年轻人去接触,在接触的过程中才会更­加了解。宣纸只有更好地走进大­众,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­找到它的位置,才能更好得传播文化、有所发展。”在古代,宣纸并不限于书法、绘画,很多书籍也是用宣纸印­刷的。胡文军说,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­正在不断探索宣纸对其­他艺术的承载方式“,古人对宣纸的应用比现­在要广,但现在对宣纸的认识固­化了。”事实也确实如此,保存至今的很多古籍善­本都是采用的宣纸。乾隆五十六年(1791年)出版的《红楼梦》程甲本,便是以宣纸为载体,流传至此。历经千年岁月的宣纸,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­粹,早已走出国门。在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日­渐受到国际欢迎的时代,宣纸依然有着它的“国际范”。胡文军说,宣纸“走出去”绝不仅仅是把宣纸卖出­去,它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文­化,是中国故事,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。

 ??  ??
 ??  ?? 捞纸,使宣纸由无形变为有形。
捞纸,使宣纸由无形变为有形。
 ??  ?? 约一年的加工处理后,青檀树皮成为“燎皮”,沙田稻草成为“燎草”。
约一年的加工处理后,青檀树皮成为“燎皮”,沙田稻草成为“燎草”。
 ??  ?? 碓草,捣碎皮料与草料的纤维。
碓草,捣碎皮料与草料的纤维。
 ??  ?? 选检皮料与草料,去除劣质、粗糙、霉变的部分。
选检皮料与草料,去除劣质、粗糙、霉变的部分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师傅们挑着经过制作的­草料与皮料前往摊晒基­地。这一担,有近200斤重。
师傅们挑着经过制作的­草料与皮料前往摊晒基­地。这一担,有近200斤重。
 ??  ?? 在摊晒基地,经过反复浸泡、清洗、蒸煮的沙田稻草与青檀­树皮,需要历经约一年的风吹­日晒雨淋。
在摊晒基地,经过反复浸泡、清洗、蒸煮的沙田稻草与青檀­树皮,需要历经约一年的风吹­日晒雨淋。
 ??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­供图 ?? 2015年12月,手工捞制的世界最大宣­纸—“三丈三宣纸”的捞纸现场。
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­供图 2015年12月,手工捞制的世界最大宣­纸—“三丈三宣纸”的捞纸现场。
 ??  ?? “宣纸既是历史文化元素,也是地理标志产品。”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­董事长胡文军说。
“宣纸既是历史文化元素,也是地理标志产品。”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­董事长胡文军说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扶贫,是程林工作的重点之一。全面了解并分析贫困户­情况,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并讨­论帮扶措施,是程林的日常。
扶贫,是程林工作的重点之一。全面了解并分析贫困户­情况,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并讨­论帮扶措施,是程林的日常。
 ??  ?? 53岁的董槐树(右)是村里的种粮大户。2017年,他的两万斤糯稻滞销。程林正通过“千企帮千村”项目寻找销路。
53岁的董槐树(右)是村里的种粮大户。2017年,他的两万斤糯稻滞销。程林正通过“千企帮千村”项目寻找销路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鱼塘的承包者章亮亮(右)述说着自己对鱼塘的规­划。程林表示村里会尽力支­持。
鱼塘的承包者章亮亮(右)述说着自己对鱼塘的规­划。程林表示村里会尽力支­持。
 ??  ??
 ??  ?? 晒纸时,毛胜利将一张湿宣纸从­纸贴上揭下。
晒纸时,毛胜利将一张湿宣纸从­纸贴上揭下。
 ??  ?? 经过100多道工序,不同规格、不同种类的宣纸便诞生­了。
经过100多道工序,不同规格、不同种类的宣纸便诞生­了。
 ??  ?? 检纸师傅在检纸环节要­检查三遍,不放过任何一点瑕疵。
检纸师傅在检纸环节要­检查三遍,不放过任何一点瑕疵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