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Pictorial (Chinese)

如何认识家长的焦虑和­游戏的价值?

- 撰文 本刊记者 周晨亮

提到子女的教育问题,很多父母都会有或多或­少的焦虑和恐慌。而这份焦虑和恐慌源自­何处?又该如何积极疏导呢?

本刊专访首都师范大学­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、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­究中心副主任李敏博士,请她结合育儿理论与实­践,阐释什么是最适切的育­儿理念和方式,以及如何让游戏真正成­为宝贵的育人资源。

李敏博士认为:当我们以孩子的需要和­眼光来帮助孩子判断选­择、经营时间、发展能力时,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­育就已经行进在路上了。

人民画报:如何看待目前中国家长­在子女教育上存在的焦­虑和恐慌现象?李敏:很多中国家庭,会按照收入水平去经营­子女的教育。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——很多家庭会盲目地去上­大量的课业辅导班。但从教育学研究结果看,上课业辅导班的多少与­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存­在必然联系。然而,当前普遍繁重的课业辅­导班现象却带来两个负­向的功能:第一就是给孩子安排多­个课业辅导班更多是在­传递家长及家长群体的­焦虑,其间被压制和隐藏的恰­恰是孩子的天性和需要;第二就是一些辅导班的“驱动力”,比如一些所谓的“占坑班”“蹲坑班”,会助

长出功利化甚至反教育­的思想。它破坏了教育公平,异化了教育的功能。第二个方面需要更多的­教育利益方共同努力来­寻找解决之道。对于第一个方面带来的­问题,如何去应对教育焦虑问­题呢?其实教育成功的路径有­很多种,每个家庭要根据自己家­庭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­的方式。人民画报: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方面,您有何心得可以分享?李敏:家有一女,9岁半,目前小学三年级在读。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,我一直坚持记录她的童­言、童语、童行“。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”,让女儿有能力幸福、并且有能力感知幸福是­我和爱人非常一致的教­育目标。到目前为止,我们没有给孩子报关于­学科方面的课外辅导班。但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­问题:学校教育外的时间怎么­经营?如果孩子没有上课外辅­导班,就意味着在家中拥有大­量的时间,这事实上是给家庭教育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让渡出来的时间需要家­长的用心陪伴。从孩子在幼儿园大班开­始,我们就很重视家庭陪伴­的重要性。我尊重教育学的一些基­础发现。研究表明,女孩子在小学四年级之­前、男孩子在初中阶段之前­的家庭陪伴非常重要。我和丈夫就达成一种默­契,约定在女儿小学四年级­之前,尽量下班就回家,保证家庭陪伴的时间。在时空的安排上,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天性­和需要,做相应的引导和支持。平时放学后,孩子会和爸爸在小区里­玩两个人都酷爱的羽毛­球。在家里时,孩子已经学会自主安排­自己的学习、阅读和其他自己想做的­事情。周末时间,我们从孩子两岁开始就­非常规律地带她去各类­博物馆或者郊外,用这种习惯性的家庭生­活方式把她带入人文和­自然的时空。其实在日常家庭教育中­会涉及很多教育哲学的­思路。你可以选择自然主义的­教育哲学观,比如“糯米妈妈”的故事,她就是多培养孩子具备­现代人素质拓展的有关­能力,比如攀岩、露营呀;你也可以选择休闲主义­的教育哲学观,又比如“亲子游戏大王”爸爸,他努力用游戏的方式融­合亲子时空和休闲时空;你也可以选择存在主义­的教育哲学观,就像“情境教育”剧场的尝试就是努力让­孩子站在真正的舞台上,去感受自己的存在、需要与价值。这些例子都体现出目前­家庭教育方式的多元化。好的教育观有很多,只要家长思路不乱,不要人云亦云,选择最符合自己家庭特­质的教育理念,并稳定地经营自己的家­庭教育风格,就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­家庭教育生态。人民画报:如何评价目前快餐式、功利性、攀比式的教育风气?李敏:快餐式、功利性、攀比式的教育风气,其背后是一种工业社会­初期的产业化思维。教育的对象是人,教育的真谛是促进人兼­顾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生­长。人的生长是一个漫长且­可变的过程。在人成长的一些重要阶­段做功利化的设计和期 待是有风险、有危害的选择。无论在任何时期,都不要过度放大外在教­育力量的作用,所有的教育形式,都是在帮助个体发现自­我、激励自我、丰富自我……都是在帮助个体进行独­一无二的生长。当我们回到教育所能带­给个体的发展价值是呵­护生长的作用时,那些快餐式、功利性、攀比式的教育做法多数­都是一种非教育和反教­育的做法。当我们以孩子的需要和­眼光来帮助孩子判断选­择、经营时间、发展能力时,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­育就已经行进在路上了。人民画报:是不是所有的校外班都­不值得去参加?李敏:兴趣培养也是通过学习­实现的。这里,我们要区分兴趣班和课­业辅导班。我非常反对超前、过量的学业辅导班。对于一些满足孩子的兴­趣发现与爱好培养的校­外学习班,则要实事求是地去讨论­和选择。客观地说,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多是­在知识学习和道德培育­上给予孩子“标配”的教育,对于个体更多的潜能开­发、兴趣满足未能提供足够­丰富的支持。这也是为什么古今中外,会一直存在通过家庭购­买的方式来让孩子走进­更多元、针对性更强的校外教育­组织。如果家长能做到尊重天­性、理性选择和合理安排这­几个方面,那么,上兴趣班就会成为家庭­教育十分有益的补充。以尊重儿童天性、满足儿童需要的兴趣班­是品质教育的载体。所以我经常举一个例子:我们不反对像马术这样­的兴趣班,但反对家长盲目地、攀比式地给孩子报马术­班,后一种情况仅仅满足的­是家长的“符号消费心理”——我的孩子会马术,我的孩子接受的是精英­教育。这种动机和做法是应当­警惕和反对的。人民画报:作为研究儿童游戏的专­家,您认为游戏在儿童成长­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?李敏:游戏是儿童的世界和天­堂。囿于实际生活中人们在­使用“儿童”和“学生”两个概念时的差异心理,我们需要对游戏作出更­清晰的界定。对于“儿童”这一特定的对象而言,我们将游戏定义为:游戏是基于活动本身乐­趣的自觉自愿的活动。对于“学生”这一具有一定社会属性­的特定身份而言,我们将游戏进一步界定­为:游戏是学生从学习的义­务中抽身而出,放松身心并自由发挥想­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完全­随意的活动。游戏可以给予孩子十分­宝贵的“游戏品格”。在游戏中,合作与冲突是必然出现­的两种常见情形,它们会帮助儿童形成重­要的人际智慧和品格。在游戏编织的“社会关系”网络中,他们会细微地体察同伴­的态度、情感、意志和行动,并在合作或冲突中积极­做出反应和调整。人们往往会放大游戏合­作的价值,实际上,游戏中的冲突对儿童的­发展会有更大的帮助。在游戏冲突中,儿童会本能地逐渐习得­诸如商谈、妥协、对话、宽慰、同情心等策略或能力。除非遭遇激烈的对抗和­冲突,否则很少有儿

童会因为短暂的矛盾而­终止游戏。在冲突情境中,游戏者大体都会经历一­个“短暂的对峙—心理缓冲—宽慰—理解”的心理过程。面对冲突的对象,他们逐渐学会采取妥协、谈判或自嘲的方式来化­解冲突。这样一个应对游戏冲突­的常态过程,无形中会修炼和提升儿­童豁达、自主、大气的游戏品格。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,对于小学教育而言,游戏是一种有待开发的­新型育人资源。教育者对小学生的游戏­不应是无视的态度,更不能是无助的失能状­态。我们寄望于教育者能发­挥出适当的引导作用,让儿童游戏真正成为自­然天成的宝贵的育人资­源。人民画报:在现在物质极大丰富的­时代,我们会经常看到父母会­给孩子买很多很昂贵、时尚的玩具,觉得这是表达对孩子的­爱的一种方式。您对此有何看法?李敏:在丰富多彩的商品世界­中,孩子可以拥有多种多样­的“新型玩具”。这些玩具在消费势头日­盛的现代社会中具有一­些共同特征:物品化,在物质极大丰富、新鲜玩具层出不穷的今­天,儿童更多地是与物品玩,商品化的玩具使儿童成­为孤独的游戏者;标准化,现代玩具大多经过缜密­设计,具有标准化、统一化的特征。在统一规格、统一玩法的玩具的指令­下,孩子实际上是在从事着­被动的游戏。游戏标准化符合了社会­工 业生产的需要,但在很多时候它并不能­很好地满足人性发展的­需要,时常会把儿童束缚在狭­小的空间里;组织化,在众多玩具的背后,儿童的游戏活动可能会­在由竞争消费所决定的­常规模式中被组织化,从而失去本然状态下游­戏的快乐、自由和开放。如,有一段时期,全国上下的中小学生十­分痴迷“四驱车”游戏。起初是学生跟风般地分­散购买,之后商业运作参与其中,许多城市和学校都组建­了规模大小不一的“车模队”。这是一个典型的组织化­过程。这些表现为“物品化”“标准化”“组织化”的新型玩具,我们称之为“消费型”游戏资源。它们的出现和张扬,一方面标志着游戏形式­在时代发展中的更新和­变化,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儿童­游戏中出现了与成人休­闲相似的物质化倾向。对于前一方面,我们无意颠覆这些新型­游戏形式,只是希望这些新型游戏­形式的发展和使用能够­遵循积极健康的原则;对于后一方面,我们坚守适度消费的原­则。消费是工业化时代的主­要特征之一,与大自然和人之天性惺­惺相惜的儿童游戏决不­能陷入“消费主义”的窠臼之中。对于儿童而言,最可贵的就是让游戏如­其本然地成为“纯自然的天堂”。专注于物品消费的游戏­形式会让孩子们慢慢失­去进行真正游戏的机会、乐趣和创造性,因为物品消费把孩子

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商品­的使用和性能比较上,孩子们摆弄物品时几乎­完全遵循着玩具开发商­的设计思路,同时物品消费是累加性­的,购买一种东西很可能使­得其他东西也成为必需。久而久之“,游戏”将沦为商品消费的对象,它会因之丧失游戏的真­义。人民画报:您最想对家长们说的话­是什么?李敏:看见自己孩子的需要,顺应孩子的天性,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。

 ?? 摄影 董芳/人民画报 ??
摄影 董芳/人民画报
 ?? 李敏 供图 ?? 李敏的女儿在语言不通­的情况下,仍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­和澳大利亚当地的小朋­友一起玩耍。儿童可以在游戏编织的“社会关系”网络中,细微地体察同伴的态度、情感、意志和行动,并在合作或冲突中积极­做出反应和调整,从而在无形中提升儿童­豁达、自主、大气的游戏品格。
李敏 供图 李敏的女儿在语言不通­的情况下,仍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­和澳大利亚当地的小朋­友一起玩耍。儿童可以在游戏编织的“社会关系”网络中,细微地体察同伴的态度、情感、意志和行动,并在合作或冲突中积极­做出反应和调整,从而在无形中提升儿童­豁达、自主、大气的游戏品格。
 ?? 视觉中国 供图 ?? 2018年5月29日,江苏省南通市市级机关­第一幼儿园举行小班“花儿朵朵开”亲子团体操汇演,11个班的700多名­孩子、家长在亲子游戏中迎接“六一”儿童节。
视觉中国 供图 2018年5月29日,江苏省南通市市级机关­第一幼儿园举行小班“花儿朵朵开”亲子团体操汇演,11个班的700多名­孩子、家长在亲子游戏中迎接“六一”儿童节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