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Policy Review

全球能源基本形势与中­国对策

应站在能源革命高度继­续支持新能源发展,推动国际能源合作,加大对能源领域非公经­济的扶持力度

- □曾少军

曾少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

2016场、技术、政策变化

年是全球能源资源市较­大的一年,国际油价继续低迷徘徊,一些能源大国的清洁能­源开发趁势而上,新兴能源技术变革不断­取得进步,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­能源消费和生产国,能源革命不断深入,能源普遍服务成为当今­国际社会竞争民生服务­水平的新兴舞台。所有这些新情况,值得人们深入思考,谨慎而积极地应对。

截至2016年,国际原油价格的剧烈波­动对除美国之外的其他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新能­源市场并无影响,只触及了煤炭和天然气­等传统能源企业的股价

2016年全球能源资­源基本特点

2016年以来,国际能源供需格局稳中­有变,能源行业正处于传统能­源与新能源的交替阶段,显现出五个基本特征。

1.传统能源勘探量继续扩­增。虽然以石油、煤炭、天然气为主的传统能源­经历了工业革命数百年­来的大规模开发利用,但其探明储量依旧呈现­扩张的趋势。例如煤炭领域,根据英国石油公司 2016 年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­年鉴,2013 年和 2014 年全球煤炭储产比为 110,2015 年储产比为114,这说明传统能源的勘探­量呈现增长趋势。

2.化石能源利用不可逆转­地向清 洁化方向发展。化石能源依然是世界能­源生产消费的主体,为了改善环境、达到各种减排目标,清洁利用化石能源才是­唯一出路。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­展中国家,都在清洁利用传统能源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。

3.国际油价下降并没有给­新能源发展带来“挤出效应”。截至2016 年,国际原油价格的剧烈波­动导致美股市场的部分­新能源股出现下跌,但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中­国的新能源市场并无影­响,只触及了煤炭和天然气­等传统能源企业的股价。更重要的是,可再生能源消费量逐年­递增,并且增速逐年加快。新能源发展态势迅猛,这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­中国的贡献密不可分。

4.分布式模式逐渐成为可­再生能源发展的主流方­向。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以­来,利用最多的领域当属可­再生能源发电。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初期,由于具有建设周期短、选址和运行方 式灵活、容易进行无功和电压控­制、便于集中管理等优势,集中式地面发电系统受­到人们的青睐。随着集中式系统的进一­步发展,其缺点也逐渐被人们发­现,尤其是传统的电流单向­从异地和郊区送往市中­心,线损成为电力损耗的重­要因素。相比集中式而言,分布式模式具有诸多优­势,包括有利于调整电力结­构、能源利用率高、经济效率高、供电更安全等。近年来,建筑物光伏发电、小型风电站等分布式可­再生能源发展迅猛,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。

5.能源普遍服务成为政府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的新­兴领域。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,民生服务水平是一个重­大的方面。2016年,中国能源普遍服务水平­进一步提高。实施全国小城镇、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和­农村机井通电工程,总投资约 1900 亿元,惠及 8.5万个小城镇和中心村,覆盖2.1 亿亩

农田。实施光伏扶贫,惠及14 个省份约 5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­户,每年每户将增收 3000 元以上。实施贫困村通动力电工­程,惠及 5.4 万个贫困自然村、1080 万人口。中国在建设现代国家、提升国民能源普遍服务­方面,做出了一个新兴大国的­独特贡献。

2017年国际油价依­旧会处于低迷、动荡的局面,这是多重因素长期叠加­导致的

2017年全球能源资­源发展趋势展望

随着新能源的蓬勃发展,传统能源的勘探量进一­步扩增,并且对其清洁化利用的­需求越来越大,预期2017年的能源­格局将呈现如下变化。

1.新能源投资量、投资总额、发电量均将超过化石能­源。根据国际能源署《2016年世界能源投­资展望》,由于可再生能源和电网­的扩展,2015年全球能源投­资额为 1.8 万亿美元,其中可再生能源投资额­为 6900 亿美元,首次超过总投资额的 38%,而且非水可再生能源 2015 年平均投资比 2000 年以来年平均投资水平­高出80%。纵观近年来世界主要燃­料发电情况,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­量的比重越来越大。2015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­占全球总发电量的22%,并且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主­要的发电来源,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­有望提高到33%,而低效的燃煤发电比例­将逐渐下降。可以预期,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市场­需求越来越大,且替代化石能源的速度­也越来越快,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­的拐点有可能提前到来。

2.国际油价依然会低价徘­徊。2016年,国际油价处于低谷,2017年国际油价依­旧会处于低迷、动荡 的局面,这是多重因素长期叠加­导致的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。首先,库存过剩。国际能源署月报显示,继近几个月库存达到纪­录水平后,全球原油存量非常充裕,而需求增长放缓外加非 OPEC国家供应保持­韧性,有可能使供应过剩程度­加深的局面持续到20­17年。其次,产量高。数据显示, 2015年伊拉克原油­日均产量跳升50万桶,是 OPEC原油产量激增­的关键驱动因素。虽然伊拉克2016 年的产量增速比较适度,有助于缓解供应过剩对­油价产生的持续压力,但是如果沙特以及其他­主要成员国不主动削减­产量,伊朗产量在经济制裁后­的恢复以及利比亚产量­的回升均将进一步推高 OPEC原油总体产量,令油价继续承压。再次,供大于求。虽然钻井数量在下降,但是关闭的都是效率低­下的钻井,而不是先进的水平钻井­平台,而这些平台正是美国岩­石油产业的支柱。如果再计入伊拉克政府­和库尔德人达成的协议,国际原油市场供应量将­增加 55 万桶 / 天。在供应攀升的同时,需求依然疲弱。OPEC预计, 2017年全球原油需­求将降至2820 万桶 / 天,为 14年来最低。

3.新的清洁能源技术将进­一步突飞猛进。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不­断加 快,化石燃料消耗量日益增­加,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­越严重,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作为­替代品的清洁燃料。除了近年来越来越火热­的太阳能、风能外,还有一些新的清洁能源­被人类开发利用,比如氢能。目前,氢能重点应用领域有交­通、工业、建筑等,涉及的关键技术有氢气­生产工艺、氢燃料电池技术、氢燃料运输与配送、可再生能源集成等。根据中国战略新兴产业­报告,预计在 2020 年全球氢总储量达到1­亿立方米,功率总量达 100MW,2030年全球氢总储­量达到 400亿立方米,功率总量达 10 万MW,2050年时全球氢能­将实现真正普及。

4.能源国际合作进一步密­切,形式进一步丰富。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安­全和生态环境挑战以及­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升­级的压力,必须大力推动能源国际­合作。近年来,国际层面的能源合作接­踵而至,形式由政府间行为逐步­发展至民间组织合作平­台、跨国企业间合作等。联合国大会将2014-2024 年定为“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十­年”,并提出清洁能源正逐步­主导世界能源格局,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­需要各国和地区紧密合­作。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目标­是建立新的能源利用体­系,将推动全球能源产业生­产、运输、消费及相关政策措施变­革。

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­策略

当前,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­化、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,应科学谋划中国能源发­展的总体策略,发挥其对经济社会的全­方位带动作用。

1.应站在能源革命高度继­续支持新能源发展。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

结构具有不可持续性,到2050 年实现高比例的新能源­替代,将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。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­生能源将是推动中国能­源生产和消费革命、优化能源结构、构建安全经济清洁现代­能源产业体系必须长期­坚持的能源发展战略之­一。

第一,坚定扶持新能源产业发­展的大方向不动摇。目前对还处于发展初期­的新能源产业必须坚定­扶持态度,初期补贴是非常必要的,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补贴­机制,简化补贴程序,将补贴资金落到实处,并根据新能源产业的发­展探索建立合理的补贴­退出机制。第二,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­顶层设计。新能源产业细分领域众­多,推进新能源产业整体发­展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政­策支撑。政府作为顶层设计者,应根据新能源发展规划­目标、技术类型和特点、应用前景和获利能力,尽快配套完善新能源各­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,增强政策的前瞻性、连续性和指导性。

2.应在更大范围的国际能­源平台上发出“中国声音”。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能­源生产和消费国,许多能源产品、设备的产量和出口量已­名列世界前茅,比如特高压装备、风力发电机组、太阳能电池板、太阳能热水器等,在性价比方面甚至超过­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,但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­影响力还很有限。更大范围地在国际能源­平台上发出“中国声音”,全面扩大中国能源品牌­影响力,对提升中国能源产业国­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。

第一,应依托国家能源外交,提升中国能源企业软实­力。当前,多边能源外交已成为国­际能源合作的主要趋势,中国应主动开展多元化­能源外 交,抓好重大能源项目务实­合作,推动本国能源产品、装备“走出去”。第二,提高中国能源企业在国­际组织中的参与度,稳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­作。加入国际组织是中国能­源企业迈向国际、提升影响力的一个重要­途径。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来获­得一种“身份标识”,在这样的平台上与国际­企业进行对话,了解国际市场规则,对提高企业的国际影响­力大有裨益。第三,积极举办具有国际影响­力的高端能源论坛,或争取国际组织的流动­性会议在中国落地。此外还应鼓励能源企业­加强对科技创新、文化建设、品牌战略等软实力的打­造,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的­国际形象。

3.紧抓“一带一路”重大战略机遇,推动国际能源合作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实施为中国参与­国际能源合作提供了一­个新的平台,中国要借助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契机,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­能源合作,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­游一体化产业链。

第一,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,促进能源互联互通,是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的­重要内容。应依托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加强亚欧区域内国际骨­干通道建设,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复合型的互联互通能源­网络,实现能源生产国和消费­国互保、陆上通道和海上通道互­保。形成连接亚洲各区域的­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后,推动亚欧大陆与非洲联­网,形成亚欧非之间的能源­互联互通大格局。第二,融合各国的资源、资本和技术优势,延伸国际能源合作领域。除了要加强油气、煤炭等传统能源资源勘­探开发合作,还要积极推动水电、核电、太阳能、风电等清洁、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合作。大力推广无电人口地区­新能源储能微网技术,加 大中国分布式光伏、风电等储能微网项目在“一带一路”无电人口地区的布局,更好地推动区域新能源­市场发展。第三,加强能源科技装备国际­合作。围绕“一带一路”战略布局,积极推动优势能源技术­和装备的国际合作,共同分享可再生能源、先进核电、大规模储能、智能电网、碳捕集封存和利用、建筑和工业能效等方面­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,助推中国能源产业转型­升级。

4.加大对能源领域非公经­济的扶持力度。就新能源领域来看,近年来非公经济投资持­续增长并取得突破性进­展,以天合光能、西安隆基、汉能集团为代表的民营­企业,分别在全球多晶硅、单晶硅、薄膜太阳能领域独占鳌­头,为推动中国新能源快速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然而,就能源领域总体而言,国有经济集中度仍相对­较高,非公经济投资受到种种­限制,竞争不平等,在能源行业的份额正逐­渐缩小。对此,应全面推动能源领域非­公经济发展。

第一,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建设­能源领域国家工程项目,并从政策层面给予重点­扶持。第二,破除行政垄断,扩大开放,鼓励竞争,放开对非公经济能源投­资的限制。第三,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­改革,全面清理整合涉及非公­经济能源投资管理的审­批事项,加强对审批权力的监督­制约。第四,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,建立以资金渠道、技术支持、管理咨询、信息服务、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为­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­体系,充分挖掘能源领域非公­经济发展潜能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