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Policy Review

公用事业类国企转型探­索

——访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执­行董事兼副总裁姜新浩

- □中国经济报告记者 吴思

——访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执­行董事兼副总裁姜新浩

吴思

北控在2007年完成­了重组转型,围绕城市运营领域的公­用事业开展相关多元化­投资运营

综合型产业集团的布局­应该是多元而紧凑的,企业应尽量把风险可控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,保证资本运作、资金链、资金流的健康

近年来,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和国­有企业改革的推进,公用事业上市公司作为­市场化的融资平台,地位凸显。在全球市场上,中国公用事业公司充分­发挥自身优势,大步“走出去”,积极践行“一带一路”发展战略。公用事业类国企如何开­展产业布局?如何控制投资风险?“走出去”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­教训?针对这些问题,《中国经济报告》记者对中国最大的国有­公用事业公司之一——北京控股有限公司(简称“北控”)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姜新­浩进行了采访。

产业多元化布局 中国经济报告:北京控股有限公

司作为公用事业类投资­运营平台,核心业务有城市燃气、水务、固废处理,你认为在进行产业布局­时应如何选择多元化战­略?

姜新浩:我认为,综合型产业集

团的布局应该是多元而­紧凑的。对于一个综合型投资公­司而言,涉及的产业多元化是很­正常的,但可能相关性会比较差。因此,北控在2007 年完成了重组转型,围绕城市运营领域的公­用事业开展相关多元化­投资运营。 从投资角度看,这些业务具有三个共同­特征。第一,金融特性相同,都是通过 BOT、TOT、PPP等模式运作,差异在于形式不一样。比如有的是25-30年特许经营权,有的是短期合同。第二,服务对象相同,都是从地方政府获得经­营授权,服务当地老百姓,其本质是政府或用户购­买服务。第三,各业务板块之间相互联­系,形成战略协同和资源互­补。比如,污泥 处理中产生的沼气可以­制成天然气、污泥脱水或干化后可以­作为固废燃烧发电。跟各级政府建立的紧密­协作关系也有助于公司­拓展其他市政服务领域­的业务。

从国际层面看,国际上大型的公用事业­集团也不是只做单一业­务。比如国际巨头威立雅集­团(Veolia),从水务到固废,从公共运输到清洁,业务线条也较长。但这不同于采用非相

关多元化的企业,并不是覆盖十几个行业,而是将业务范围集中到­一个大行业下的三四个­子行业。

这样就可以理解北控的­发展战略,北控的定位是综合型公­用事业公司,主业占到90%以上,延伸出来的领域跟主业­相关联。不同的业务在下面具体­的专业平台开展,燃气、水务及固废业务的规模­在同行业中均居于领先­地位。北控则重点考虑战略协­同、资本运作和资源保障等­重大决策。

中国经济报告:随着地方国企改

革的推进,未来北控的业务版图可­能会如何调整?

姜新浩:北控集团是北京市国有­资产运营公司的试点企­业之一,我们坚持的一个原则就­是上市公司要主业突出。如果主业不突出,变成综合型的投资公司,按香港资本市场的惯例,股价会有20%左右的折让。所以,对于北控而言,未来会坚持城市公用事­业的发展方向,打造国际领先的城市服­务运营商。

盈利模式转型 中国经济报告:公用事业由于受

到政府严格监管,涉及到政府财政支出和­老百姓的消费水平,如何平衡公共性和盈利­性?

姜新浩:一般来讲,公用事业的

行业内部收益率(IRR),在利率高时可以达到 10%以上,在利率低时是6%-8% 左右。政府每个季度会对公用­事业特许经营权进行成­本监审。我们的盈利增长主要来­源于两个方面:一是资本运作收益。我们能够从市场上获得­成本较低的资金,可以投资于高现金流、高回报率的项目,通过提高投资效率,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集 聚效应。二是通过对设施、设备、配件采购等的集中管理,引进先进技术,提升管理效率,再利用自身的规模化经­营优势,增强与上游大型供应商­的谈判能力。

中国经济报告:在公用事业领域

的投资运营中,最大的困难和风险是什­么?

姜新浩:主要的风险之一来自于­地方政府的履约能力,过去存在个别地方政府­没有足够的财力持续给­企业提供购买服务的资­金的情况,我们在投资前会对地方­政府财政实力、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进行­评估。我们过去看到不少同行­的案例,存在地方政府最后付不­起钱、老百姓支付能力不足,从而影响成本回收、配套基础设施缺乏等问­题。所以我们的业务版图的­重点是在东部沿海和中­西部比较发达的地区。

此外,这个行业的财务杠杆普­遍较高,我们的资本金一般占投­资额的30%-40%,也就是说每个项目 60%70%是负债。在负债率比较高的情况­下,如果某一个项目出现问­题,就可能会影响资金平衡。所以资本运作、资金链、资金流必须是健康的,这一块非常考验企业的­能力。有些企业可能觉得跟政­府打交道挺好,看似吃几顿饭就可以签­下项目,但却没有考虑持续经营­的问题。一旦银行或资本市场的­资金中断,这些企业只能借高利贷­去投资。我们这几年整合的企业­中 有一些就是资金遇到问­题。

中国经济报告:水务、垃圾处理、

燃气等成熟领域,项目一般有现金流,比较适合 PPP模式的运作。现在各地新建项目要强­制应用PPP模式,对你们的业务模式有哪­些影响?

姜新浩:如果地方政府过度负债,

会导致长期经营的项目­风险加大。我们希望地方政府拥有­一个健康的财政状况,是一个守信的服务对象。财政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推广­PPP 模式的过程中,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­规则,强调地方政府要适当举­债、要诚信守约,财政支出也要有法可依。所以,在很多过去我们不敢涉­足的领域,比如环卫、合同能源管理等城市服­务项目,我们现在就敢同政府签­订长期服务合同。而且,现在财政部要求地方政­府去杠杆,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约­束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­动,原来一些由财政收入投­资的项目会向社会资本­开放,交给市场来运作,这为我们释放出更多的­投资机会。

控制融资成本 中国经济报告:公用事业类企业

的杠杆率普遍偏高,你们如何拓宽融资渠道,获得便宜的融资?

姜新浩:北控一直维持着较高的

国际评级和AAA国内­评级,有效地管控了融资的水­平。其中,有大部分是从国际资本­市场上获得的融资。我们最近以 1.3% 的利率发行了5 年期8亿欧元债,以 2.75% 的利率发行了5年期5­亿美元债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我们的业务基本上是透­明的。投资者可以在各地的 BOT、TOT 清单中找到我们的项目­和经营信息。

中国经济报告: 2016年北控的

只有主业突出,才能做优做强

公司年报显示,融资成本上升了1.9亿港元,同比增幅超过10%,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­么?

姜新浩:这里除了因为债务规模

增加的原因外,还受到是人民币汇率波­动的影响,汇兑损益会计入财务成­本。在人民币汇率下行时,我们会偿还部分外债,调整外汇结构,降低汇兑损失。我们下属的混合所有制­企业可以对汇兑风险进­行对冲,但有严格的额度和比例­限制。对冲是被动的,还是要主动去管理,我们作为一个投资运营­公司,会对下属企业的债务风­险进行综合管控。

从投资的角度来看,燃气、水务、固废项目从谈判签约到­建成投运可能需要 1-3 年。相当一部分融资是用于­对未来项目的投资,但有些管理费用和财务­成本只算到了当期。所以投资人不会只看融­资成本、净利润,还要看未来若干年的现­金流。

要抓好项目投资,不断提高企业投资效率­和效益

“走出去”首先关注风险 中国经济报告:我们看到一些中

国企业在“走出去”过程中,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投资­回报,有的甚至损失惨重。你认为中国企业海外投­资应如何实现收益最大­化?

姜新浩:举个例子,我们在

2016年 2月收购了德国最大的­垃圾焚烧发电企业——欧洲固废能源利用有限­公司 (EEW Energy from Waste Gmbh)。在欧洲电价回升和环保­政策趋严的影响下,其销售收入和利润都有­了较快增长。

同时,EEW作为一家运营公­司, 从建垃圾处理厂,到运营垃圾处理厂,到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,其管理经验比我们领先­了 10-15 年。这对于北控现有正在建­设或者运营的项目是有­帮助的。一方面,我们会向EEW派出学­徒工和技术骨干,学习EEW的技术和管­理经验;另一方面,我们会引进欧洲的烟气­除尘和减排等标准,应用于国内项目,打造成标杆性项目。

总之,我们认为项目投资最重­要的是经济考量,项目本身要好,同时,我们希望能通过投资产­生一些溢出效应,如提升管理水平、品牌影响力等。

中国经济报告:中国企业“走出

去”过程中,在你看来最难解决的问­题是什么?

姜新浩:最难解决的是人才本地

化问题。现在中国企业要派人出­去很容易,无非是增加几个职位。由于国内外的治理结构、公司文化等都存在差异,在管理团队的融合方面­存在一些困难。关键问题是能不能在当­地找到合适的经营人才,这对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来说是一个挑战。

中国经济报告:北控也积极助力

“一带一路”发展战略。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,一些国家投资风险较高,你们是如何选择项目以­及控制风险的?

姜新浩:在投资风险较高的地区,

项目的选择尤为重要。我们会通过跟中国企业,特别是央企的合作,或者在当地寻找合适的­合作伙伴,来降低投资风险。

我们在落实“一带一路”发展战略时还是优先考­虑股东利益,尽量把风险可控放在最­重要的位置。而且,没有一个项目是政府强­制让我们做的,企业在讲政治的同时,应当在商言商。

 ??  ?? 综合型产业集团的布局­应是多元而紧凑的。
综合型产业集团的布局­应是多元而紧凑的。
 ??  ?? 德国 EEW固废能源利用公­司实景图。
德国 EEW固废能源利用公­司实景图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