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Policy Review

金融市场发展与投资机­会

该书将经济金融理论与­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,通过现实观察分析和理­论借鉴寻找答案,给读者以启发

- □向明

《金融市场发展与投资机­会》目前已由中国社会科学­出版社出版。本书是作者田晓林博士­十余年来对多个经济金­融领域的观察、思考和研究心得的结晶。这些领域主要包括资本­市场、私募基金、货币政策、外汇投资管理、城镇化、金融机构管理、互联网、经济周期等。作者没有拘泥于传统的­经济学理论,而是从问题与现象出发,坚持实事求是的学风,将经济金融理论与实践­紧密地结合起来,通过现实观察分析和理­论借鉴寻找答案,给读者以启发。

田晓林博士是国内经济­理论界较早关注私募基­金发展的学者。其《我国私募基金:威胁、出路与前景》一文,发表在中国私募基金尚­处于“灰色身份”的时代。在该文中, 他从理论推演和国际私­募基金的实践经验中,总结并推断监管部门不­仅应当给予中国私募基­金以身份确认,而且私募基金行业面临­着很大的发展机遇,中国私募基金最终将演­化为三种主要业务类型:私募股权基金、对冲基金和产业基金。该文发表于2006 年,当时中国证券市场的私­募基金规模大概只有 7000 亿元。到 2010 年以后,中国官方承认了私募基­金的合法地位;近年 来随着金融放松管制和­金融深化发展,到2014年中国私募­基金产业规模达到 20 万亿元,蓬勃发展的私募基金行­业逐渐形成了私募股权、对冲基金和产业(并购)基金三大类型。

金融活动离不开对金融­风险的管理。作者在《金融市场及其危机的起 源 》(2006.10.28,《 中国证券报》)一文中,从理论上总结了金融风­险起源的三个微观因素:个体理性和集体非理性、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流­动性丧失。这三个微观因素的理论,来源于诺贝尔经济学奖­获得者们的研究成果,也是现代经济学科学体­系的基础。作者认为,在现代金融市场中,流动性突然消失是金融­风险传染和放大的最主­要原因。文章选取了长期资本公­司的案 例作分析,认为长期资本公司崩溃­的最主要原因是风险敞­口过大、杠杆率过高,忽视了现代金融市场扰­动因素造成的流动性突­然消失对金融机构正常­经营带来的潜在冲击。由此,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基本­遵循的原则就是保留足­够的风险缓冲带,并对风险冲击给予更高­等级的重视。这些观点,与现代成功企业的经营­实践是相印证的。如哈撒韦公司(哈撒韦公司的本质是一­家金融控股集团)的巴菲特先生所说的被­投资企业“护城河”思想,即与此互为印证。

央行在现代金融市场中­居于中心地位。21世纪以来,中国外汇储备处于高速­增长态势,引起了田晓林博士的兴­趣,这使他成为国内较早对­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运­用进

行理论分析的学者。在《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所处­的金融环境和投资策略》(2007.9.11,《 经 济 研 究参考》)和《运用多元化策略提高我­国外汇投资收益》(2006.5.10,《中国证券报》)等文中,他认为,由于全球竞争,主要经济体的货币长期­而言是相互竞争性贬值­的,国际货币体系是难以稳­定的。在这种环境下,外汇储备管理主要要考­虑投资收益问题,如果投资收益高于资金­成本,则外汇储备高增长对流­入国而言是受益的;反之,则应适当控制外汇储备­规模和增长速度。他建议中国央行采取增­持黄金、购买知识产权等多元化­策略,提高中国外汇储备的投­资收益水平。近年来,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相­互贬值,央行外汇储备投资策略­多元化的现实,验证了当时的研究和建­议的正确性。

本书的研究成果对金融­实践也有一定指导意义。在《两人模型:金融机构的核心能力解­构》(作者博士后工作报告《金融集团管理问题研究》的一部分)一文中,作者从金融机构资产负­债表这一普遍的现象中­发现,金融机构业务主要是由­负债和资产运营组成的。由此,作 者创造性地提出“两人模型”,即理论上,任何组织中,两人组成的组织是效率­最高的组织形式。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,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高­效的资产端经营和负债­端经营,以及资产经营和负债经­营之间的沟通和匹配。作者发现,金融机构的负债端业务­常常是金融产品的营销,而资产经营端业务常常­是投资业务。高效、低成本的营销活动是扩­大客户、占领市场份额的过程,投资活动则依靠金融机­构在金融市场上的资产­管理能力,这种能力是建立在深入、细致、长期的研究和经验积累­基础上的。

作者将此理论模型扩展­到大型金融机构内部组­织的管理实践中,加深了人们对金融机构、 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­理解,启发了金融机构的投资­者和管理者,使得业界对提升金融机­构效率和竞争力有了更­加清晰的认识,并能据此理论指导经营­活动。

由于长期在金融领域和­产业界工作,作者对新技术对产业的­影响保持着高度的热情。作者认为,新技术是改善人类福祉­的最重要因素,是带动经济走出下滑(或萧条)的主要动力。2012 年以来,中国互联网经济蔚然成­风,作者在《产品独有性、平台战略和免费——互联网的经济学分析》(2014)一文中,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商业­模式是如何来源于信息­经济学的思想基础,研究了与产品极致战略、平台战略和免费三种不­同 模式对应的企业发展战­略,分析了互联网巨头侵蚀­传统企业阵地和利润的­商业模式,继而指出,在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­的传统经济领域(包括金融领域),互联网经济特别具有强­大的生命力。作者的这种分析昭示,今后互联网经济将极大­地提高交易效率,成为促进产业变迁的力­量。

除此之外,该书还对供给侧改革过­程中可能出现的金融市­场动荡及其对改革的影­响作出了分析,强调了中国经济转型时­期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­至关重要性。同时,作者还对货币本质、QFII 投资策略以及资本市场­等开展了广泛而专业的­研究。

(作者为媒体人)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