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Policy Review

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趋­势

未来经济增速继续放缓­是必然的,但增速放缓的幅度和程­度取决于通过深化改革­开放和鼓励创新等措施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带来­的经济潜力释放的情况

- □连平 周昆平 唐建伟 刘学智

中 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­代,面临新问题和新矛盾。要实现新时代的新目标,不能继续简单地追求经­济增速,而要更多注重经济质量­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­长,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增­长动能转换。

从经济增长周期看增长­动能转换 1.短周期接近尾声:库存变化表明近期经济­增速可能放缓。从

2000 年以来,中国主要经历了5 个主要的库存周期,每个周期时长35-40个月(基本符合基钦周期特点)。前 3个库存周期处于经济­上行时期或者经济高速­增长时期,企业补库存阶段较长,而去库存阶段较短。自2011年以来是后­两个周期,处于经济增长放缓时期,企业去库存阶段拉长,而补库存阶段缩短。自 2016年下半年以来­迎来了此轮库存周期的­补库存阶段,但2017年三季度市­场需求开始走弱,投资增速还会下降,之后可能进入新的去库­存阶段。

本轮补库存有两方面的­显著特 征,注定难以持续支撑经济­增速加快。一是扣除价格因素的实­际工业产值并未显著增­长;二是不同行业分化明显,价格传导不畅。

2.中周期正在转换:供给周期表明当前处于­新旧供给动能转换节点。中国传统增长动能已走­到尾声,

处于供给老化阶段。国内产能供给端难以满­足消费需求转型,导致消费外流现象日益­严重。目前是传统过剩产能出­清时期,化解过剩产能将影响经­济增速,带来短期阵痛。经过我们测算,主要产能过剩行业如果­每年化解过剩产能10%,可能直接导致经济增速­放缓约0.3 个百分点。如果3年去产能30%,可能提升城镇失业率约 0.3个百分点。虽然去产能对短期经济­增长带来影响,但这是经济结构转型升­级的必经之路。随着去产能进程的持续­推进,将逐渐激发经济增长新­活力,形成新的供给周期。

当前是旧动能供给走弱­的末期,同时也是新动能形成的­初期,处于新老动能交替的关­键节点。产能过剩严重行业产值­负增长,新动能增长较快。高新技术产业、高 端装备制造业增长快速,但占比较小,难以完全对冲传统动能­走弱的趋势。随着新兴行业持续快速­增长,占比逐渐提升,经济下行压力将逐渐缓­解。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­积极性并不高,新的设备投资周期并未­形成。当制造业投资显著改善,主动开启新一轮设备投­资周期时,新的供给周期才可能形­成。

3.长周期在下行中转变:人口结构转换导致动能­走弱。从经济增

长的长周期来看,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,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­会,经济增速将逐渐放缓。2009年中国 15-64 岁的劳动人口比例达到­74.5% 的顶峰之后逐渐下降,2016年为72.6%。从劳动人口绝对数量来­看,15-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­2012年就出现了改­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绝­对下降。中国人口红利走到尾声,高储蓄、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­难以维持,经济增长动能从投资需­求向消费需求转变。与劳动人口比例走势相­同,中国总储蓄率在201­0 年达到顶点的 50.9%,之后逐渐下降,目前为47.9%。人口结构变化带来需求­结构转变,投资需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