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Policy Review

如何防控重大金融风险

中国转向更加开放透明­的金融市场是一个长期­过程,而非短期之举,但中国已经走在正确的­道路上

-

吴 思 中国经济报告

防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­主题。伴随着最近几年国内国­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变化,中国把主动防范化解系­统性金融风险放在了更­加重要的位置。中共十九大报告和中央­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­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­大风险、精准脱贫、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,其中防控金融风险是重­要工作任务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­近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­坛上表示,目前中国面临的潜在金­融风险主要体现为宏观­高杠杆、部分领域和地区金融“三乱”问题突出、少数金融控股集团野蛮­生长,但中国有很好的条件做­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。

中国当前应该关注哪些­风险 点?如何实现金融与实体经­济、金融与房地产、以及金融体系内部的良­性循环?如何完善金融监管体系?《中国经济报告》邀请四位来自金融服务­业的商业领袖,围绕这一系列重大理论­和政策问题展开讨论。

中国金融风险点在哪里

中国经济报告:当前中国最应

该关注的风险点在哪里?

易会满:我认为无论在理论层 面是实践层面,中国当前应高度关注居­民储蓄率问题,防止居民储蓄率下降过­快引发经济金融风险。长期以来,中国一直是全世界储蓄­率最高的国家之一,其中居民储蓄率 是国内储蓄的主要来源。但2010年以来,中国居民储蓄率持续下­降,居民储蓄更多投向理财­和房地产领域。与此同时,还伴随着居民杠杆率的­快速上升。

在中国整体负债水平上­升的情况下,较高的居民储蓄率提供­了较大的缓冲空间和较­强的安全边际,如果下降过快,势必会带来债务负担的­增加,导致金融系统脆弱性上­升。此外,储蓄的多渠道分流,造成了金融资源配置的­碎片化和低效化,抬高了实体经济融资成­本。居民储蓄率下降还将放­大货币市场波动,加大流动性风险,影响货币政策传导。

奥利弗·贝特:现在全球经济

进入了一个非常艰难的­时期,经济增长比较强劲,但相关市场并没有发展­得很好。随着紧缩的货币政策逐­渐展开,政策制定变得越来越艰­难,全球保护主义思潮此起­彼伏,不利于经济和金融市场­的长期发展。对于中国而言,主要是避免过冷和过热­的风险。

安思杰:与过去十年相比,现

在的金融市场发生了很­大变化,金融风险不只存在于金­融体系当中,还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影­响,甚至带来经济、地缘政治、社会上的不利影响,而金融市场没有足够的­能力或经验去吸收或缓­冲这些潜在风险。比如在一些国家,民粹主义已经抬头,这对于金融市场可能是­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。所以我想强调的是,金融体系的风险其实更­多来自外部,政策制定者必须关注未­来的趋势,才能更好地保护整个金­融体系和社会。

我觉得中国需要高度关­注的金融风险是银行业­资产负债表外的一些风­险。过去几年,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快速­壮大,中国也出台了一些规章­制度来规范影子银行的­发展,但现在还存在一些不确­定性。

高逸雅:过去 20 年来,我们亲历了席卷美国、欧洲和亚洲的金融危机,危机的影响波及全球。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­论:没有谁是绝对安全的。每次金融危机都重复着­同样模式:关于增长前景的盲目自­信,信贷的高速增长造成市­场欣欣向荣的假象,到最后却是无可避免的­崩溃。

中国过去两年对经济金­融政策的明显调整,可以说化解了一场危机,这一成果引人瞩目。就在两年

金融风险不只存在于金­融体系当中,还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影­响,甚至给经济、地缘政治、社会带来不利影响,而金融市场没有足够的­能力或经验去吸收或缓­冲这些潜在风险

前,也就是 2015 年底至 2016 年初,人民币急速贬值引发资­本恐慌性外流,股市濒临崩盘,经济增长似乎进入了下­行通道,金融危机领先指标——杠杆率快速攀升。再看今天的情况,人民币币值稳定,跨境资本流动平稳,经济增速有所提高,杠杆率已基本趋于稳定­甚至某些部门有所下降。可见中国通过提前采取­行动,阻止了危机的发生,而不是坐等危机爆发再­想办法补救。现在上述问题仍然是需­要关注的风险点,不能因为暂时的成功而­转移注意力。

金融应如何支持实体经­济发展

中国经济报告:在过去几年,我们看到大量金融资源­脱实向虚,流入股市、房地产等领域。金融应如何支持实体经­济的发展?

易会满: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,

金融与房地产的关系十­分重大。如果分析近百年来的金­融危机,绝大多数都是跟房地产­有关。中国房地产健康发展也­是防控风险的一个重点。

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控泡­沫、去库存、降杠杆。只有把这三个要素平稳­处理好,中国的金融和房地产市­场才能持续健康发展。当前中国政府的房地产­政策非常明朗,第一,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;第二,分类调控,因城施策;第三,在一二线城市发挥好租­赁住房对一般阶层的托­底保障作用。如果这三条政策能够落­实到位,就能够比较好地保障房­地产和金融的协调发展。

奥利弗·贝特:在德国,实体

经济与金融业的发展相­对比较平衡。如果在一个经济体中金­融市场太大,原因就在于过多关注了­短期目标。如何进行长期的创新,如何发展高附加值的制­造业,如何让金融市场支持高­附加值的实体经济,平衡短期和长期目标是­非常重要的。此外,金融市场需要有充分的­竞争。我们不提倡过度金融化,但也不希望一家(或只有几家)大型金融机构主导整个­金融市场。这一点是应当警惕的。

如何监管科技金融行业

中国经济报告:如何对科技金 融行业进行更好的监管? 易会满:要进一步加强规范互 联网背景下的各种金融­行为。货币基金形式各异,有的具有投资和支付双­重功能;有的互联网平台无牌经­营,高杠杆、高收益、高风险。普通消费者根本无从识­别,建议进一步正本清源,厘清金融服务的实质和­技术发展的本质。

奥利弗·贝特:在科技金融领

域,金融监管者没有迅速地­管理好金融风险。尤其是在一些提供信用

的金融行业,监管并不足够。我们需要认真思考金融­自由化的问题。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­金融自由化,应该确保资本运营上的­改善。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,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性,以实现长期发展。

安思杰:技术变化应得到重视。

金融体系的变革在很大­程度上是基于技术发展。技术发展不仅可以提高­金融体系的盈利能力,还可能改变整个经济和­社会结构。因此,技术变化肯定会对银行­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。必须综合看待风险,对银行进行更好的管理。

如何防控重大金融风险

中国经济报告:对中国防控重 大金融风险有何建议? 易会满:金融强监管现在是全 球的一个大趋势,中国也不例外。去年 7月以来,中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­融监管下一步如何加强­协调、解决监管中存在的诸多­问题,做了很多制度性安排。这次银监会和保 监会合并也是贯彻全国­金融工作会议的具体行­动,核心是加强监管的协调­性、整体性、系统性,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监管­套利、监管真空、监管重叠以及标准不统­一的问题。

对于中国防控重大金融­风险,应该从战略层面、宏观调控、监管政策、市场引导等多角度入手,及早应对居民储蓄率下­降过快的问题。提三点建议:第一,回归资管业务代客理财­的本质;第二,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,理清货币基金的真正属­性和运营边界,杜绝监管套利,强化持牌经营,控制杠杆,严格流动性管理,引导其规范发展;第三,加快推进银行资产证券­化,适应性地调整银行资产­负债表,积极应对居民储蓄持续­下降的局面。

奥利弗·贝特:第一,进一步

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,构建一体化的监管体系,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披­露。还有很多流动性风险是­游离在金融体系之外的,包括影子银行和互联网­金融,它们的风险并没有被很­好地披露。第二,按顺序推进 金融体系改革,并建立制度来确保改革­按顺序进行,吸取东南亚金融危机的­教训。第三,提高监管机构的金融素­养,监管机构需要在金融自­由和稳定之间进行很好­的平衡。

此外,中国在海外还有庞大的­投资,中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­也在很多国家都有业务,如果这些资产出现问题,就不仅仅是中国的风险,而是全球的风险。因此监管者有责任和义­务控制这些中国之外的­风险。

安思杰:我觉得重中之重是银

行业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变­得更灵活、适应性更强。十年前,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,监管者构建了大规模的­银行业监管体系,但今天监管体系看上去­并不清晰。其次,金融领域还需要更多的­竞争,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。现在还有一些银行的回­报比融资成本还低,如果在竞争的环境下,这些银行就会被优秀的­银行淘汰。

高逸雅:风险总是在黑暗中滋

长的,而公开透明的市场可以­为实体经济提供最好的­支撑,也是防控风险的最好保­障。对于中国来说,中国正在从隐形担保和­刚性兑付的融资转向基­于清晰风险和回报评估­的融资,这一点尤为重要。提高透明度意味着债券­和股票市场应当在融资­中发挥更大作用。良好的市场透明度能让­投资者做出清晰的评估,从而推动更高效的资金­配置。提高透明度也意味市场­会更加开放,这可以吸引最出色的全­球资产管理人,他们拥有追求长期价值­的智慧和耐心。当然,中国转向更加开放透明­的金融市场是一个长期­过程,而非短期之举,但中国已经走在正确的­道路上。

 ??  ??
 ??  ?? 每次金融危机都重复着­同样模式:关于增长前景的盲目自­信,信贷的高速增长造成市­场欣欣向荣的假象,到最后却是无可避免的­崩溃
每次金融危机都重复着­同样模式:关于增长前景的盲目自­信,信贷的高速增长造成市­场欣欣向荣的假象,到最后却是无可避免的­崩溃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