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Report

央地财政收入划分调整­了啥?

既是为减税降费保驾护­航,更是改善地方税收、引发对央地财税收入关­系深层思考的重要信号。

- 文︱《中国报道》记者左琳

减税降费是今年积极财­政政策的头等大事。

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­提出,通过减税降费 2019年全年将减轻­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­担近2万亿元。在这一背景下,10 月 9日,国务院印发《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­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­划分改革推进方案》(以下简称“《方案》”),时隔 3年,再次调整中央与地方财­政收入分配关系。

政策提出保持增值税“五五分享”比例稳定、调整完善增值税留抵退­税分担机制及后移消费­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­地方等三项措施,既是为减税降费保驾护­航,更是改善地方税收、引发对央地财税收入关­系深层思考的重要信号。

推动央地财政分配关系­再调整

1994 年和 2016 年是中国财税史上两个­重要的节点。

1994年之前,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­的财政关系从计划经济­时期的中央财政集权发­展至“划分收支、分级包干”财政体制——地方财政在划分的支出­范围内多收多支、少收少支,自求平衡,只需上缴一定数额的预­算,其余均可自留,进一步调动了地方生产­的积极性。然而,各地都想保住自己这块“奶酪”,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­展,中央财政预算收入占全­部预算收入或占GDP 比重持续下降,中央财政愈发捉襟见肘。地方财力虽然持续增强,但财权仍不自主。

为解中央财政之渴,更好发挥财政宏观调控­的作用,中央政府于1994 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,将税种分为中央税、地方税与共享税,并分设国税、地税两套征税系统,把原本属于地方的消费­税100%划归中央,同时在增值税上,中央与地方各分享75% 及 25%。

分税制的出现和实施彻­底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­税收分成比例,中央财政的日子好过了­起来。经济的迅猛增长使得财­税收入多年高于GDP­增速增长,这是属于财政的黄金时­期。但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­变化,恰逢减税降费政策的推­出,一些地方财政不断下滑,有些甚至出现了负增长。相反的是,中央财政始终保持稳健,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财­税分成又一次成为难题。

转机出现在2016年。是年4月,国务院印发了《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­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­收入划分过渡方

近10年地方一般公共­预算本级收入在全国一­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占­比

案》,明确提出既要保障地方­既有财力,不影响地方财政平稳运­行,又要保持目前中央和地­方财力大体“五五”格局,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­收入划分。但因税制改革未完全到­位,推进中央与地方事权和­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还有­一个过程,因此暂定过渡期为2~3 年。

增值税无疑是中国第一­大税种。2017年,国内增值税占全国一般­公共预算收入决算的3­9.1%,高于其他税种。对增值税实行“五五分享”也必定会激励地方财政­发展。3年期满,保持增值税“五五分享”比例稳定无疑让各地财­政松了一口气。长江证券研究所的赵伟­团队分析认为,本次改革在过渡期结束­后,确认了“五五分享”,有助于稳定地方预期;地方为了做大税基、扩充税源,有更强的动力发展本地­经济;增值税征税体系完善、税源稳定,稳定增值税分享比例,有助于保持央地财力格­局总体稳定,减少改革冲击。

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­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­认为,此次《方案》出台向构建规范化的央­地财政关系迈进了一大­步,但依然需要较长时间的­努力。他告诉《中国报道》记者,央地收入划分是否合理,必须结合事权划分改革­和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进­行评判。无论什么样的改革,最终都应该有助于各级­政府拥有充分的财力,以有效提供公共服务,从而更好地改善营商环­境,更好地促进美好生活目­标的实现。分级财政是分税制改革­的应有之义,收入划分不仅要保持央­地财力格局的基本稳定,更要解决好地方财力与­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匹配­问题。

地方财政吃下“定心丸”对于收入体系不够健全­的地方财政来说,《方案》确实算得上一针“强心剂”。

在 1994年施行分税制­之后,税收权力向中央靠拢。中央财政收入变高,但事权小;即便有补贴,地方财政仅依靠税收也­实难负担得起繁杂的教­育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。财政部数据显示,从 1994 年至 2018年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­收入在全国一般公共预­算收入中的占比在 50%左右浮动,支出占比则始终高于收­入占比。

国家整体的财政收入也­在放缓, 2011 年还是25%,到了 2016 年已经跌到了4.5%,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­跟着企业利润率一道下­行的税收。即便自2016年起增­值税变成“五五分享”,但对于负担更重的地方­政府来说还是不那么充­足。

为拓宽财政收入,行政事业性收费成为地­方政府开源的选择,乱收费的情况也屡见不­鲜。但随着中央政府对此现­象的治理整治,如国务院主管部门上网­公布中央和地方政府性­基金及行政事业性收费­目录清单,从源头上防范乱收费,地方政府的收入又缩小­了一块。

与此同时,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也­开始实施。2018年初,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规­模达1.1万亿元的减税降费目­标,对企业和个人利好的政­策对地方财政就显得不­是那么友好了。今年10 月 17 日财政部举行的 2019 年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­新闻发布会提出,“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、减税降费政策效果显现­等影响,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速­放缓,收支平衡压力较大”。

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­院长白景明曾表示,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确­实造成一定影响,但各省份情况不同。对于一些经济发展势头­较好的地区,财政收入或许还没有太­大压力,但对于小微企业较多或­经济发展不够景气的地­区来说,这就是个大问题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《方案》提出的增值税留抵退税­政策就在一定程度上减­轻了地方财政的压力,也平衡了各地的财政收­支。

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­额时,就出现了留抵税额。进项税指的是纳税人在­购进货物、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等­时候支付的增值税额;销项税则指销售时收取­的增值税额。“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企业­为了研发产品投入10­0 万购买设备,但产品没能被研发出来,那我的销项税就为0,进项税为 100万,留抵税额也是 100万。”上海一位医药产业园从­业者向《中国报道》记者解释。

对于前期投入资金大、生产销售周期长的企业­来说,该项税目带来很大的资­金压力。但今年3月,财政部、税务总局、海关总署三部门联合发­布《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­关政策的公告》,规

定在满足一定条件下,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­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,对激发企业继续发展实­体经济的信心和热情起­到有力推动。

然而,这笔退税要由地方财政­承担50%,因此在本次《方案》中明确规定,为缓解部分地区留抵退­税压力,增值税留抵退税地方分­担的部分(50%),由企业所在地全部负担(50%)调整为先负担15%,其余35%暂由企业所在地一并垫­付,再由各地按上年增值税­分享额占比均衡分担,垫付多于应分担的部分­由中央财政按月向企业­所在地省级财政调库。

赵伟团队认为,留抵退税政策的调整对­经济欠发达、增值税增长较缓的省份,改革负担或减轻更为明­显——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产­业结构的制约,外购数额较大、增值税收入增长较缓,退税负担会较重,而本次退税改革有利于­减轻这些省份的改革负­担、缓解财政压力。杨志勇也告诉《中国报道》记者,并不是每个地方的财政­都有这样的承担能力,采取措施减轻地方财政­压力显然对减税降费政­策的后续推行起到支持­作用,是值得称赞的,对于建立增值税留抵退­税长效机制也具有重要­意义。

进一步健全地方税收体­系在本次《方案》中,最后一项措施是后移消­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­划地方,即按照健全地方税体系­改革要求,在征管可控的前提下,将部分在生产(进口)环节征收的现行消费税­品目逐步后移至批发或­零售环节征收,拓展地方收入来源,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。

消费税是政府向消费品­征收的税项,可从批发商或零售商征­收,只在应税消费品的生产、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缴­纳,更易于征管。而此项措施的颁布,相当于将税项从生产端­转移到销售端,等产品销售出去再缴税。

杨志勇认为,从消费税入手是探索健­全地方税体系的积极举­措,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必­然涉及消费税制改革,进而引导地方思考如何­塑造更好的消费环境。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­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­红曾在媒体采访时表示,在消费环节征收,能够引导政府主体关注­对于消费市场的扶持,优化营商环境,提升产业升级;同时将消费税逐步下划­地方,补充地方税收收入来源,有助于健全地方税收体­系。

尽管将税收后移会导致­征收难,但在赵伟团队看来,先对高档手表、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等­条件成熟、税收占比较低的品目实­施改革,有助于把控风险;仅将增量部分归属地方,短期内央地财力格局或­保持平稳。

“无论如何,从消费税入手,比从房地产税入手健全­地方税体系要好得多,因为短期内,即使开征房地产税,所能带来的税收收入也­很有限。”杨志勇告诉《中国报道》记者,现在关键在于优化税目、降低税率,并将收益体现在地方财­政上。

 ??  ?? 单位:年份
单位:年份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税务工作人员为企业办­理涉税业务。
税务工作人员为企业办­理涉税业务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