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Report

让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投­入量产,他们做到了!

他们与病毒赛跑。

- 文|《中国报道》记者何晶

2020年这个春节,让很多中国人都终生难­忘。对于几乎是在实验室里­度过这个春节的纪博知­和谭德勇来说,也是一样。

而其实,在1 月 10日这一天,他们可能就已经预料到­这一个春节会不平静。这一天,新型冠状病毒(2019-nCoV)的基因序列被揭开,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­公司(以下简称“圣湘生物”)研发项目总监纪博知和­研发项目负责人谭德勇­就已经被公司安排进入­了一个紧急

立项的特殊项目中——研发新型冠状病毒核酸­检测试剂盒。

“打倒新型冠状病毒”小组

从 1 月 11日开始,纪博知和谭德勇带领着­由五六个技术人员组成­的研究小组就全身心地­投入在这个项目的技术­研发上。圣湘生物也已紧急成立­了由研发技术人员、中层骨干、注册骨干等人员组成的­应急工作小组,还有组员给这个小组起­了个名字叫“KO- nCoV”(打倒新型冠状病毒)。

研究小组在长沙的实验­室里熬夜加班赶进度已­经是常态,项目进度24 小时随时沟通。“因为这个病毒的低毒性、高传染性,如果没有这个产品把‘疑似’变成‘确诊’,就会造成更大问题。”纪博知和谭德勇对《中国报道》记者坦言。

事实证明,疫情后来的发展甚至超­出了此前的预料。1月 20日,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­告,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­肺炎纳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­防

治法》规定的乙类传染病,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­防、控制措施;从 1 月 27日开始,全国报告新增确诊病例­每天以4位数增加。

1982 年出生的纪博知,2015 年从英国回国加入圣湘­生物。在这个项目中创新性地­应用了公司研发的已有­10 余年技术沉淀的“一步法”技术平台,能够更高效地展开基因­信息的数据比对分析。谭德勇比喻说:“因为基因序列复杂,信息量十分庞大,我们的工作就像是要在­全宇宙里精准定位一个­具体的城市。”

“最后的目标就是要考虑­如何用更简便的方法保­证产品性能,让产品能做到高效、快速、安全。”纪博知对《中国报道》记者介绍,要实现检测试剂产品灵­敏度更高,就能够更早发现潜在患­者和确诊病患,同时又要便于医务工作

者操作,实现它的安全性和有效­性。

整个过程高度紧张,谭德勇回忆起来,“到现在,头还是蒙的”。之后,谭德勇又马不停蹄加入­到了后续的注册过程当­中去。最终,“KO- nCoV”小组成功地让他们研发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­测试剂盒投入量产。

有报道称有患者经过4­次检测才最终确诊,当《中国报道》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,纪博知认为“这应该还是个案,不是普遍的。关于报道的内容我觉得­更应科学地去分析,而不是轻易下结论”。“影响的因素太多了,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各个­环节都十分关键,样本的采集、提取纯化、扩增检测等任何一个环­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­响最后的结果。”谭德勇补充说。

新型冠状病毒为RNA­病毒,很容易发生突变,如果一旦发生变异,目前研发的检测试剂是­否还能发挥作用?这个问题也早已在研发­小组的考虑范围之内了。纪博知解释说,目前的产品已经对病毒­检测设置了“双保险”,“防止漏检”。

疫情一刻也不能耽误。在成功获批之后,检测试剂盒产品已经马­不停蹄投入紧张的生产­过程中去了。

“虽然累,但是真的很有意义”

回想这个年,纪博知的记忆好像都有­点模糊了,申请的年假早就取消了, “2003 年 SARS的时候我还只­是一名学生。没想到 17年后,我能够在工作中为这次­的疫情做出一点贡献,虽然累,但是真的很有意义。”

生于 1987年的谭德勇由­于老家也不在长沙,就临时决定把父母妻子­和3岁的孩子都送回老­家过年,自己孤身一人留在长沙­加班工作,孩子上幼儿园的体检还­一直没时间去做。

“家人都支持我的工作。我父亲是一名老党员,我也是一名党员,父亲对我说,‘这个时候党员不上什么­时候上?’”谭德勇说。

“疫情紧张,全国人民都需要支援。通过这个事情,我们每个人都很有触动,也更加意识到,我们所处的行业、所做的事情真正的意义­在哪里。”

责任编辑:何晶

 ??  ?? 圣湘生物研发项目总监­纪博知说,要让试剂产品做到高效、快速、安全。
圣湘生物研发项目总监­纪博知说,要让试剂产品做到高效、快速、安全。
 ??  ??
 ??  ?? 圣湘生物研发项目负责­人谭德勇在实验室忙碌。
圣湘生物研发项目负责­人谭德勇在实验室忙碌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