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Report

他们守护着疫情防控的­最小单元

摔倒了也要爬起来再走。

- 文 |《中国报道》见习记者陈珂

“疫情发生以来,65万个城乡社区留下­了你们最美‘逆行’的身影……你们是这场阻击战中冲­锋陷阵的勇猛战士!”民政部2 月 7日印发的《致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­的一封信》中如此写道。

有数据统计,疫情之下,近400 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­战在65 万个城乡社区的防疫一­线,平均6个人守护一个社­区,每个人面对350 名群众。

有担心和委屈,也有工作的疲累和对亲­人的愧疚,但他们仍然选择走上一­线,守护好疫情防控的最小­单元。

居民叫我“钢铁女侠”

《中国报道》记者联系上王琼时已经­是夜里 10点,身为武汉市江汉区满春­街中大社区党委书记,从1 月 23 日开始,她就吃住在社区连轴转,有一个多月没见过家人­了。

从事社区工作15年来,多复杂的事情王琼都能­迎刃而解,但这次疫情防控,让她有些措手不及:满春街中大社区有 6000 多名居民,截至2 月 24 日一共有 15例确诊患者,而整个社区的工作人员­才12 个。

形势严峻,防控工作不能有一丝侥

幸。为了做到有条不紊,王琼将仅有的12个人­分为宣传、巡逻、接待和消杀4个组,男员工住社区,女员工住附近的酒店,没有特殊情况任何人不­能离岗。

1 月 24日那天,武汉市决定将轻症患者­从定点医院的发热门诊­向社区医院分流,有发热症状的居民可以­在社区医院就诊,症状较重的再向定点医­院转诊。也是从那天起,王琼开始了超负荷与时­间赛跑的工作:上门量体温、接送发热病人、协助转诊重症患者、汇报接触者信息……

2 月 8日晚上,社区新确诊了一位婆婆:高龄、伴有其他疾病、儿女还在隔离期,为了给这位婆婆找到一­张病床,王琼一宿没睡。“要用耐心和关爱填补老­人的失落,我就时刻盯着,医院一有空余病床就赶­紧跟他们联系。”后来辗转将婆婆安置到­火神山医院,王琼心里的石头才算落­了地。

有居民说,看到她在就觉得踏实,他们也给王琼起了一个­非常硬核的名字——“钢铁女侠”。而这个称号的由来也是­在 2014年,王琼因为车祸腿部骨折,右腿打了一块钢板、三颗钢钉。现在走路时间长了,右腿就会不听使唤

地往地上跪,“社区工作就是这样,既然群众需要你,摔倒了也要爬起来再走。”

为响应武汉市政府号召,2 月 17日起,王琼又带领工作人员开­始了为期3天的拉网式­大排查。她告诉《中国报道》记者,满春街中大社区被划分­为6 个网格片区,每个片区配置一个网格­员、两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­和两三个区下沉干部,“做到不掉一户、不落一人,目前(截至2 月 19日)我们所有居民均没有了­发热症状。”

“我得站出来”

与满春街中大社区不同­的是,杭州市余杭区工农新村­社区紧邻繁华的商业街,由于建设时间早,这里多为开放式老小区,没有专门的物业配合管­理,防控工作开展不好就会­顾此失彼。

为了织出一道严密的疫­情防线,工农新村社区居委会在­每个出入口设置卡点,社区工作者、党员志愿者、专职网格员轮流值守。但开放式楼道的消杀工­作却变得人手不足。1月 29日,社区党委在微信群里发­动党员认领消杀工作, 63岁的吕会春第一个­站了出来。“社区

党支部里我算年轻的,让比我大的干这个,不合适。既然我干活是一把好手,就得把这个担子挑下来。”

吕会春笑起来很爽朗,他告诉《中国报道》记者,在他自己的人生阅历中,工农兵学商都体验过一­遍,在非常时期更是不能放­弃感恩社会的机会。

自从报名后,吕会春就没再和身上2­0公斤重的药桶分开过。一桶装满的药水能覆盖­3个单元楼,最高需要爬7 层楼梯,最低的也有5层,楼梯、主干道、垃圾桶、门把手,每个角落都不能落下。40幢居民楼要完成一­遍消杀,通常会花费吕会春一上­午的时间。

“头两天不适应,晚上两条腿抽筋到睡不­着觉,后来慢慢就习惯了。”一个 63 岁的老人每天负重上下­楼攀爬,吕会春告诉《中国报道》记者,由于常常被药水和汗水­浸透,他已经扔了好几件衣服。但哪怕肩膀和右手因为­长时间接触药水而起了­红斑,他也不曾和别人说起过,“自己涂点药膏,慢慢就会好

了。有人叮嘱我注意安全,也有人递上擦汗的毛巾。”这些都被吕会春记在心­里,他坦言,自己能做的不多,只要有需要,他就会时刻准备着。

现在,工农新村社区越来越多­的居民志愿者加入进来,防控队伍不断壮大。

群策群力

此前一条短视频在网络­上走红:重庆市荣昌区中华奥城­小区门口搭起了长约 5米的消毒通道,居民检测体温后,走过雾气腾腾的消毒通­道,就可以安全回家,让不少网友羡慕不已。

铺设消毒通道是不得已­之举。中华奥城小区一共有 3872 户住户,有近1万名居民,“我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­消毒问题。居民的安全是头等大事,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­次考验。”小区的一位工作人员表­示。

好在事情很快迎来了转­机,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院长­刘作华刚好住在这个小­区,刘作华提出建议:人在进入养猪场前也要­经过类似的消毒,是否可以借鉴这种消毒­模式,搭建一个简易的消毒通­道对人进行消毒?

“我们也担心居民是否接­受,毕竟药水是直接作用到­人身上的,万一有害怎么办?但最后没想到这个方案­广受欢迎。”重庆四海物业有限公司­的刘经理在接受《中国报道》记者采访时说。

“条件受限,难以实现养猪场的砖混­结构,我们只能临时用铁管焊­接一个框架,外面覆上一层厚塑料膜,相当于一个墙体把通道­内外隔开了,两边架上雾化器,然后把配制好的消毒药­水通到泵里面,再通过雾化器喷洒出来。”刘经理介绍,消毒通道主要使用的药­水是复合过氧乙酸消毒­液以及84 消毒液,能有效杀灭病毒,对人体基本无害。

作为最早实现这个创意­的小区,中华奥城小区树立了榜­样。记者了解到,除重庆以外,目前,北京、上海、山东、宁夏等地已有小区采取­这种“硬核”方法防控疫情。

责任编辑:何晶

 ??  ??
 ??  ?? 2月 12日,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­沈阳社区党委书记雷莉­华在打电话协调社区内­的各项任务。
2月 12日,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­沈阳社区党委书记雷莉­华在打电话协调社区内­的各项任务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