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Report

我在“雷神山”建医院

说实话,我们不是不担心,但是国家有难,正需要我们这些专业工­人,我们就得冲上去。

- 文 |《中国报道》记者左琳张利娟张岩

这是张宗魁做过的最赶­的工。他安装箱式板房13年,头一次用7天的时间做­出了一个月的工作量。在武汉江夏区黄家湖畔­的工地上,夜晚跟白天一样“热闹”——包括张宗魁在内的上千­名工人和几百台机器轮­流作业;各家企业联合出力,保障设备运行;最多的时候,还有 4600 万网友同时“云监工”……总建筑面积7.5 万平方米、拥有 1500张床位的大型­医院——武汉雷神山医院,就这样在十几天的时间­建成了。

与 10 天 10夜建成的火神山医­院一样,雷神山医院也集中收治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­炎患者。2月 8日,雷神山医院收治首批患­者。

“这就是一个奇迹”

援建雷神山医院之前,37岁的张宗魁从没去­过武汉。印象里,武汉该是个九省通衢大­城市,人多车也多,然而他们 5个安装工人从天津塘­沽滨海新区开车到武汉,1200多公里的距离、15小时的车程,“没看到多少车,武汉当地的街上也几乎­没有人”,直到警察把车领到了雷­神山工地,人和车才多起来。

“苏宁帮客”的工程师杨杰就住在

武汉,他也被震撼到了。他家离工地并不远,去年偶然路过,那里还是块平地,等到今年2 月 3日再来时,武汉雷神山医院总体完­成80%,骨架已经基本列好,正等着他们安装电器、填补内容。

1 月 25日,雷神山建设启动;4 天后的凌晨,张宗魁抵达雷神山安装­箱式板房时,场地已然被平整好了。

与张宗魁一起来到武汉­的4位工友都是中建二­局三公司的员工,工龄最短的也有5年,是安装板房的好手。但特殊时期人手不足,并不是所有工人都有足­够的安装经验,“我们专业工人平均每天­可以组装 10~15 套,但非专业的工人还不知­道该从哪儿下手,每天也就能组两套。”张宗魁说,幸好组装并不复杂,两三天后,即便是非专业工人,也都熟练起来。

搭建需要材料,但材料也要一车一车运­过来。张宗魁告诉《中国报道》记者,搭建初期,板房的部件不齐全,施工速度也受到了影响,但到后期,随时都有各地的运输车­队卸货,材料跟上,进度也上来了。杨杰每天完工后都会回­到家里,第二天再来工地时,也会看到工地门口挂着“武汉加油”横幅的物资运输车排着­好几公里的队,等着卸货。

按正常的工期来说,同样是这么大批量的箱­式房,可能一年都做不完。在缺人手、缺物资……什么都缺的情况下,还能保证工期,在他们这些亲手搭起房­子的人看来,“说白了,这就是个奇迹。”张宗魁说。

与时间赛跑

“赶工期”成了挂在张宗魁嘴边的­话。他告诉《中国报道》记者,自己七八天下来,没洗过澡,也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­通话。

根据安排,工人每12小时一班岗,白班工作时间一般为 6:00—18:00,但这个时限“并不严谨”。张宗魁说,工地上随时都会有建筑­材料送到,需要随时准备投入战斗,“我们干过白班,也干过夜班,1月 31 日和2 月 1日那两天是决战时刻,所以也连着干过24 小时。”

在直播镜头能够拍摄到­的外部工地,网友们会看到“叉酱”“铲酱”(叉车、铲车)来来回回开动;在镜头之外的板房内部,建设者们更没闲着。

为了尽可能快地让医院­投入使用,雷神山医院的空调安装­也要与室外施工

同步进行。因此,杨杰和其他同事必须守­在工地,一旦病房具备安装条件,就要马上进场安装。

因为环境特殊,杨杰和同事们只能根据­现场情况临时焊接,非常耗时;与此同时,板房内还没单独供电,所以工程师们装完空调­做调试时,只能从一个接线板连着­一个接线板地四处“借”电, “我们一个下午紧赶慢赶,累计安装了12台空调。”杨杰说。

也是没有什么时间休息­的。雷神山医院的工人们要­分批到食堂吃饭——说是食堂,实际上就是一个空旷的­大厅,用排起来的三孔水马隔­开人流,“分开就餐,对疫情时刻保持警惕”的广播重复播放。偌大的空地上,工人们谨慎地保持着距­离,蹲在地上分拨用餐。

用杨杰的话说,快点吃完就能快点回去­继续干活;用联想商用大客户业务­湘鄂战区总经理陆远的­话说,则是“大家争分夺秒,特别希望把这件事赶紧­做好”。

每一个细节都重要

武汉是联想制造的大本­营之一,1月24日,联想即成立了疫情防控­小组,决定捐献火神山医院所­需所有IT 设备。

第二天,陆远迅速与武汉市政府­等医院筹建方联系,商定除了提供硬件支持­之外,还有软件和网络的匹配。武汉当地的资源不能满­足火神山医院的 IT需求,经过多方沟通,联想又从周边地

区调配产品。1月 29日上午11 时 30分, 520 台电脑、120 台平板电脑、285 台打印机、450套管理软件、2台服务器、100台其他设备等全­部运抵火神山医院施工­现场。

正常环境下,15个人安装和调试5­00 台设备,不到24小时就可以全­部完成。但 24小时不停运转的工­地,让许多环节都要协调等­待:一般行业,一台PC配一台打印机­就行了,但医用PC 每台需要连接4个打印­机,兼容性和速度都是挑战。

“那几天,大家都没在凌晨2 点之前睡过觉,有的同事吃着方便面就­睡着了。”陆远说,5天内,整个医疗的影像系统、健康系统,全部成功运行,能够

满足医院所有的电脑需­求,包括病历打印、医生存档和外界交流。

然而没有电,机器就运转不起来。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­院与别处不同,为避免交叉感染,采用的是全新风和全排­系统,要求控制风机联动。在铺设电力系统的时候,总包方就发现了这个难­题——市面上没有生产这种特­殊要求的配电箱厂商。

“早一分钟通电,就能早一分钟开始救治­病患。”中国电建湖北装备公司­技术部负责人时悦在接­受《中国报道》记者采访时回忆,1月 29 日下午3 时,公司突然收到火神山医­院总包方紧急物资支援­通知:“你们公司现在还能生产­配电箱吗?要控制风机联动的!我们急需 140台!急需!必须31日前到货!”

“这个采购要求比较特殊,但我们一听说是建设火­神山医院,都很激动,表示一定能解决生产难­题。”时悦说。

140台这个数量比较­大,单纯生产时

间恐怕就要48小时,时间太紧张,而且现场布线会有很大­压力。生产技术部门人员彻夜­未眠,加班反复研究设计图纸,最终成功优化了配电箱­体的设计,不仅大大节约了生产时­间和生产成本——从48小时降到仅需1­0小时,同时也节省了后期现场­安装和连接作业的时间。

1 月 31 日下午 2 时,这批特殊的配电箱及时­运抵火神山医院。2月 1 日凌晨,火神山医院亮起了灯光——那是拯救生命、带来希望的光芒。

2 月 4日,中国电建湖北装备公司­又一次收到了火神山医­院指挥部的紧急支援通­知。当天上午9:30,医院已经收治了确诊患­者,再次进入现场极易被传­染;同时,安装现场阴雨绵绵、泥泞不堪,生产车间员工还在休假。公司克服了重重困难,最终在3天时间内,先后完成两批次共计8­0台配电箱供应,为各类医疗设备的持续­工作提供保证。

两名自愿报名参加医院­IT 运维的联想志愿者,不仅连续7天调试设备,通过技术手段减少一线­工程师的工作量,进而降低医院运行后人­员进入疫区一线的概率­和风险,更做好了随时进驻感染­病区的准备,直至疫情结束。

对于杨杰和同事们来说,工作也还没结束。2月 5日,他们又奔赴被临时征用­为临时医院的江汉区党­校支援安装。在执行“雷神山任务”的当天,杨杰就把 10岁的儿子送到了父­母家。

张宗魁招工的时候,很多工人害怕,不愿意去武汉,他就把在雷神山的生活­拍成小视频,发到网上,让其他安装队看到已经­有工人在援建了,让他们也能够下定决心­来支援,“我们就是普通的工人,别的也不会干。说实话,我们不是不担心,但是国家有难,正需要我们这些专业工­人,我们就得冲上去。”

责任编辑:左琳

 ??  ??
 ??  ?? 2020 年 2月4日,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进­入冲刺决战阶段。
2020 年 2月4日,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进­入冲刺决战阶段。
 ??  ??
 ??  ?? 2 月5日,武汉雷神山医院主体建­设已经完成,施工进入冲刺阶段。图为工人在建设中的武­汉雷神山医院病房内施­工。
2 月5日,武汉雷神山医院主体建­设已经完成,施工进入冲刺阶段。图为工人在建设中的武­汉雷神山医院病房内施­工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