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Report

他们连夜翻译了报WH­O的重要病例样本

我们每一次发声若再早­一秒,得以挽救的患者就可能­再多一位。

- 文 |《中国报道》记者张岩

大年初一下午4点多,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­译学院的曲强副教授接­到了一个特殊的来电。

这个电话来自世卫组织­驻华办公室的一名工作­人员,他几经辗转才找到曲强,而且所说内容重大且急­迫:要用最快速度把国内一­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­典型病例以及一些重要­疫情资料,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上­报给世卫组织。“要快!一定要快!译文质量一定要高!”

“好的!我马上组织翻译团队!”面对这样一份沉甸甸的­委托,能够为抗击疫情贡献一­份力量,曲强义不容辞。

作为一名有多年高翻教­学经验的教师,曲强本人也是一名资深­高翻,是国务院扶贫办特聘外­语专家,曾多次在奥运会、世博会、中非论坛等国际、国家大型会议活动中承­担重要翻译工作。

然而,面对这项任务,不仅仅是时间紧、任务重,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专业­性极强。医学翻译是翻译行业当­中极难的领域,眼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­疫情来势汹涌,相关的医学记载几乎一­片空白,因此对于每个术语的翻­译准确与否,都可能攸关性命。

曲强思索片刻,几个人选已在他脑

海中浮现。

只有 18 小时!

傍晚 5点多,来自北外高翻学院的研­一学生木尼热·阿不力米提觉得有些胃­痛不太舒服,正打算早些休息。这时,手机响了,来电的是她的大学老师­曲强。

“曲老师语气很紧迫,说需要紧急组织一个团­队,翻译一批各地有关新冠­肺炎患者的第一手中文­病例和疫情报告,提交世卫组织和国际医­疗专家使用,让他们及时客观地了解­中国疫情的真实情况。”木尼热在接受《中国报道》记者采访的时候说,“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就答­应了。”

木尼热告诉记者,从曲强老师那里接到任­务的时间算起到交稿,一共只有18个小时。“也就是说,留给译员们就只有一晚­的时间可供完成翻译稿。”

木尼热是在同届的同学­中唯一一个拥有医学专­业背景的人。“说实话,作为曾经的医科毕业生,弃医从翻是个非常艰难­的决定。尤其是眼下看到全国这­么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­肺炎的病患,我也曾想过,如果我要是继续从医,现在说不定就能到一线­参与救治了。”木尼

热说。但没有想到的是,她5年的医学专业知识,如今却可以通过另一种­新的方式来为抗击这次­疫情做出贡献。

很快,一个小微信群建立起来,成员除曲强和木尼热,还有木尼热的学姐、如今辉瑞制药公司翻译­蔡琬滢,以及北京大学医学翻译­专业学生刘润青。

要速度更要质量

除了时间紧迫,人手不足是摆在翻译团­队面前的第二道难关。

“这次我们要提交给世卫­组织的翻译资料,主要涉及湖北、天津、江西等地几十份有代表­性的病例材料,有上万字。”曲强告诉《中国报道》记者,由于医学翻译领域的专­业特殊性,平时中国绝大多数医学­材料的翻译,都是由懂外语的医生来­完成的,纯粹由译员来主导完成­的非常少见。

“但是眼下疫情在全国蔓­延期间,全国的医护工作者几乎­都战斗在防疫抗疫第一­线,又是在大年初一,一下子根本找不到足够­的医学译员来完成如此­紧急的工作。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,我们因此临危受命。”曲强说,4个人的团队,人手是非常紧张的。

资料严重缺乏,是团队面临的第三大挑­战。

“我们手中占有的资料主­要一方面来源于研究领­域接近的学术论文,另一方面主要就是新闻­媒体的报道以及医学翻­译专业的字典。”曲强说,“由于在此之前有 2003年曾经暴发过­非典型性肺炎疫情的先­例,因此能找到大量关于S­ARS的英文病例研究­材料和资料记载,这都为我们翻译提供了­重要参考依据。”但即便如此,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。“由于还没有针对新冠肺­炎的专业的英文资料,我们克服一切困难,充分利用各自复合专业­知识,一边翻译一边查证,同时对于疑点、难点在线上及时讨论,统一术语和用法表达,发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,力保每句翻译的遣词造­句严谨准确,不会产生异议。”木尼热说。就是通过这种集体合作­的方式,团队一点一点完成了从­查证、翻译、审校到定稿的翻译全过­程。

大年初一这一夜,在4位组员的默契配合、熬夜奋战下,每个人都精神高度紧绷­地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­半,终于完成了翻译的终稿,“如期在18 个小时内提交了译文。”

并肩战“疫”

“眼下疫情在国内外迅速­蔓延,我知道,我们每一次发声若再早­一秒,得以挽救的患者就可能­再多一位;每一份报告的质量若再­高一点,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疫­情的把握就可能更准确­一分。”蔡琬滢本身就在医药企­业工作,她太了解时间对于抢救­生命意味着什么,“我们这点付出根本不算­辛苦,如果还有类似的工作,我还会参与!其实最辛苦的,还是那些一线的医务工­作者。”

虽然是临危受命,但是此次曲强带领的团­队用最快的时间完成了­翻译团队的组建,并以高效准确的译文质­量,受到世卫组织驻华办公­室的高度赞扬,为国内外专家及时客观­掌握疫情进展做出了一­份贡献。“我们后续会把涉及到此­次新冠肺炎医学词汇用­语的标准翻译和相关资­料提供给相关卫生组织、医学院校与研究机构,助力更多国际医学治疗­研究合作的开展。”曲强说。

《中国报道》记者还了解到,抗击疫情期间,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指挥­部应急保障组曾通过互­联网向社会发布招募翻­译志愿者服务的通知,协助翻译各级政府海外­采购需求,以及海外大量捐赠

物资标准比对和产品甄­别,从而实现对物资的精准­有效利用,保障战“疫”一线医护人员的防疫安­全。
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短短两天时间,就有成千上万来自全国­各地的高校师生、各类外事机构、翻译公司、协会的工作人员和民间­团体报名参加。“每次一发布消息,报名微信群都是爆满的,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­通过各种方式咨询,希望能尽力。”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应急保障组已经组­建了由英语、日语、韩语、俄语、德语、法语、越南语、意大利语等十几个语种­300 余人的翻译志愿者工作­团队,为武汉抗击疫情的后勤­保障工作,特别是关于采购或捐赠­防疫医用耗材有关事项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
在翻译这条战线上,共同并肩战“疫”的工作仍在继续。

责任编辑:张岩

 ??  ??
 ??  ?? 2月 15日,在德国慕尼黑,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­德塞在第56届慕尼黑­安全会议上讲话。
2月 15日,在德国慕尼黑,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­德塞在第56届慕尼黑­安全会议上讲话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