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Report

炒房波澜再起?坚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不动摇

“房住不炒”必须要趋紧不能放松,因地制宜、多措并举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­康发展,仍然任重道远。

- 文︱《中国报道》记者王哲

从 2016年召开的中央­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“房住不炒”,到2020 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­工作会议表示要继续坚­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“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”已经深入人心。在政策的持续高压之下,房价不再是一味地“只涨不跌”,许多此前炒房者也偃旗­息鼓,部分城市房价逐渐回落。

但也有部分城市炒房声­浪间或抬头,2020年就有“捂盘惜售”“众筹炒房”“借票代持”等层出不穷的炒房怪象。专家对此指出,“房住不炒”必须要趋紧不能放松,特别是对于部分热点城­市来说,因地制宜、多措并举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­康发展,仍然任重道远。

部分城市炒作冒头

去年下半年以来,随着国内不少地区楼市­持续回暖,房地产投资增速复苏,土地市场火热,部分城市投机炒作冒头。记者调查发现,成都、杭州、广州、东莞等地都出现了抢房­的热潮,上海、北京等地的学区房跳涨,尤其是深圳等城市出现­了“众筹买房”“借票代持”等一系列怪现象,与“房住不炒”的政策明显背离。

“我自己在 2019 年底买的房子还花

了好几十万茶水费,2020年跟别人去合­伙打新……我也是被逼无奈,现在在找朋友打听北京­的房子。”一位在珠三角从事房地­产媒体行业多年的陈女­士向《中国报道》记者坦陈了自己这两年­的经历,她指出,此番深圳等楼市火爆的­焦点不再是纯粹的新盘­价格的问题,而是新旧住宅价格的倒­挂。

“二手房的价格这两年已­经涨得很高了,买方不太愿意接盘,而新房市场一套房动辄­一两千万,还比周边二手房挂牌价­低不少,这里面就有了套利空间。参与摇号的要求是无房­户优先,所以就出现了很魔幻的­情况,刚需有资格买不起,想投机的资金不够,真正有钱的又没资格,所以导致代持、众筹买房的行为层出不­穷。”一位深圳当地的房地产­研究者告诉《中国报道》记者。

央企华润在深圳核心地­段开发的一个楼盘一期­项目 2020 年 11月份的开盘均价约­为 13万元每平方米,而周边二手房价格已挂­到18万元每平方米,万科一处刚刚开售的楼­盘销售均价10.6 万元每平方米,周边二手房挂牌价15 万元左右。“一万人摇一千套房,摇上一套新房,直接相当于赚了几百万。”明

显的一二手房价的倒挂­差加上“僧多粥少”,本来是政府为了调控房­价做出的限价措施,却让目的是赚取暴利的­部分炒房客们钻了空子。

近期,广州部分小区业主群聊­天记录在网上热传,面对火热的销售走势,部分小区业主“抱团涨价”,打算集体以高于市场价­的价格挂牌售房,从而直接拉升小区均价。某些自媒体也借势跟风­炒作,部分地产中介也大肆传­播,诱导购房者尽快买房。

“北京一些学区房的售价­都超过2017年调控­之前最高峰水平了,一套房子几十个家庭看,看了就买都不用商量,而且业主开始坐地起价,一晚上跳涨几十万。”记者在暗访中,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­附近一家房地产中介公­司的片区负责人如是说。

坚决打击投机行为

在政策高压和三令五申­之下,为什么上述城市还会出­现炒房现象呢?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­跃进接受《中国报道》记者采访时指出,这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、资源集聚与人口流向有­关,这些城市普遍都为经济­发展迅速、人口虹吸能

力强大的创新型城市,整体经济活力高,科教文卫等资源集聚。大量富裕和中等收入群­体都选择这些城市工作、生活与置业,但与此对应的是土地供­应和优质教育等稀缺资­源的矛盾突出,成为房价可能出现炒作­的基础。

记者注意到,去年以来部分热点城市­针对出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纷纷采取措施应­对。

“政府部门正在研究综合­调控政策,坚决打击市场投机炒作­行为。”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局­长、党组书记张学凡此前就­明确表示。“万人打新“”众筹买房“”借票代持”等怪现象引发了一系列­法律及金融风险与社会­问题,也违背了国家相关法律­法规及限购政策,显然与“房住不炒”理念是背道而驰的,需要从资金来源、资格审查等多方面严格­监管。

广州市住建部门也表示­按照工作计划,正在深入开展房地产市­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,严厉打击哄抬房价和虚­假房源、虚假广告、虚假销售等违法违规行­为,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­产市场秩序。

近日,北京市悄然调整了土拍­政策调整,海淀区海淀镇树村等3­宗地试点施行“竞地价、竞政府持有商品住宅产­权份额、竞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­方案”的新挂牌方式,鼓励刚需购房者购买共­有产权房,解除购房者的后顾之忧,同时表明了政府坚决抑­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­的决心,严格落实“房住不炒”定位。

严跃进表示,房地产市场的炒作行为,将吸引市场上大量“热钱”涌入,导致经济“脱实就虚”,毫无疑问扰乱了房地产­市场,并大大破坏社会的公平­和正义。地方政府“因城施策”打击炒房,平抑房价,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­激经济的手段,坚持政策严管,是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­展的必由之路。

既要“堵”也要“疏”

2020年的最后一天,央行和银保监会一起发­布了《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­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­理制度的通知》,为房贷设置了“两道红线”。中国社会科学院房地产­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尹中­立指出,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­说中国最大的“灰犀牛”就是房地产,2020年 8 月 20日针对房地产公司­贷款出台“三道红线”,是从房地产的需求端降­杠杆,而这一次则是从供给端­降杠杆,意味着管理层从多方面­对房地产的资金走向进­行监控,防范金融风险。

严跃进强调,核心城市房价靠单一的­行政管制手段,不可能持久地达到预期­效果,处理不当甚至会弄巧成­拙,3~5年横盘调整一旦经历­报复性反弹,也许只要一两个月就能­创下新高。必须结合长效的住房保­障机制,同时也对长效机制的规­划和顶层设计提出更高­的要求。

“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­济工作会议等都指出,中央对此前房地产市场­调控效果给予了肯定,而且要继续坚持深入,既要‘堵’也要‘疏’。”尹中立指出, “十四五”时期住房发展顶层设计,将研究好住房市场和住­房保障两个体系,要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­着力点,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,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­市民住房问题。“对于住房市场和住房保­障的双体系工作的顶层­设计,预计后续将继续完善,将有助于真正吻合不同­群体的住房需求。”尹中立说。

责任编辑:王哲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2019 年 8月,深圳房博会房企展出的­楼盘模型。
2019 年 8月,深圳房博会房企展出的­楼盘模型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