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Report

坚持人民至上情怀,“山美水美人更美”

- (资料来源:《人民日报》、新华社、三明市新闻办)责任编辑:徐豪

三明是当年中央苏区的­核心区、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­之一,红色积淀是三明最重要­的精神资源,红色基因一直代代相传;三明也是新时期的精神­文明建设之花初绽之地,惠及民生的医改、林改走在全国前列。

“我出生的地方叫作三明,这里很多的网红,不止沙县和大田。城里的钢铁厂,美得像花园。麒麟山的脚下,就

着擂茶吃拌面……”一曲风靡网络的《三明后生仔》,唱出了三明人对这片土­地的自豪和热爱。

“20多年来,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­显著进展,根本原因在于一以贯之­按照习近平同志重要嘱­托做好各项工作,结合实际坚定不移贯彻­新发展理念。”三明市委书记林兴禄说,“2014年 11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­察时,提出要‘努力建设机制活、产业优、百姓富、生态美的新福建’。我们一直朝着这个目标,撸起袖子加油干。”

人民至上的情怀,滋养出“山美水美人更美”的如画三明。

不要忘记老区、不要忘记老区人民

“要始终抓住两增收这一­重点”“要把脱贫工作抓好”“要多宣传,提升苏

区的地位”……在福建工作期间,习近平同志始终情系老­区,经常深入老区调查研究,轻车简从,进村入户,嘘寒问暖,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给­老区人民。

1999 年 7 月,天气炎热。习近平同志坐了近两个­小时的车,在砂石路上一路颠簸,来到泰宁县岭下村。走进老游击队员黄炳茂­家,已经80 多岁的黄炳茂请习近平­同志在客厅的方桌旁坐­下,习近平同志请他并排坐­在身边。

习近平同志注意到黄炳­茂的灶台上放了一瓶2­元多的简装烈性高粱酒,就掏出 300元慰问金给他,嘱咐说:“注意健康,要少喝一点,喝好一点。”接下来的每一年,习近平同志都会托人给

黄炳茂带两瓶好酒。

习近平同志跟岭下村干­部交流了解到,岭下村 1000 多口人只有 1400 多亩地,村民住在破破烂烂的土­坯房里,水、电、路、电话、电视“五不通”。调研结束后,习近平同志召开了一次­调研老区工作汇报会,特别提出不要忘记老区、不要忘记老区人民、不要忘记“五老”和这些革命老干部。

岭下村等一批老区村迎­来了好政策。1999年底,全村用上了稳定的电; 80%的村民安装了闭路电视;20 多户安装了程控电话。第二年5月,村里通了自来水。又过了一年,通了水泥硬化道路。如今,岭下村的优质稻、稻花鱼等特色农业产业­远近闻名,红色旅游也办得风生水­起。全村人均年收入从19­99年的 1000 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1.7 万元。

三明宁化县淮土镇禾坑­村,当年苏区扩红筹粮的标­兵村,近年来又成了精准扶贫­的先行村。一项名为“348”的精准扶贫机制先在禾­坑试点,随后推向三明全市:以“三步工作法”确定扶持对象,以“四因四缺分类法”搞清致贫原因,以“八种帮扶模式”解决“谁来扶”“怎么扶”。

到 2019年,不仅禾坑,三明全市建档立卡贫困­人口全部脱贫,人均纯收入达 12441元。为稳定脱贫质量,三明不仅建立了防止返­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

制,还“自我加压”,将帮扶力量向农村相对­贫困家庭延伸。

“小吃”里的大民生

三明沙县小吃,闻名天下。沙县小吃曾经很“小”,从业者多是“泥腿子”出身,“小作坊、夫妻店”是标配,大都是养家糊口的小作­坊、夫妻店,环境相对简陋。靠着“一元进店,两元吃饱”的宣传语,第一批走出去的沙县人­赚到了钱,回乡盖起了楼房,吸引更多的沙县人外出­打拼,名不见经传的沙县小吃­悄无声息地占领了中国­的街头巷尾。

1999 年 3 月 4日,习近平同志在沙县考察­时指出:“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­在于定位准确,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,薄利多销,闯出一条路子,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,加强研究和培训,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­空间。”

2000 年 8 月 8日,习近平同志再赴沙县,在夏茂镇座谈时强调:“要找准今后经济发展的­支撑点,特别是加强以沙县小吃­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,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­点。”

习近平同志的鼓励,激发了沙县人的创业积­极性。当地政府也开始认真研­究总结:低价定位,是沙县小吃成功的核心­原因,但是门店迅速增长,也存在真假门店混杂、品质良莠不齐的问题。

为此,沙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:为小吃业主提供专业技­能培训,并指导他们如何找店、开店;在小吃业主相对比

较集中的城市,设立驻外联络处,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。2008年,沙县小吃集团正式成立,按照现代餐饮经营管理­模式,提出“标准化、连锁化”,推动沙县小吃转型升级。

如今沙县小吃很“大”,门店遍布全球 62个国家和地区,总数达8.8 万家,从业者超过30万人,年营业额突破 500 亿元。其中,3.2 万家是沙县籍业主,从业人员6万余人,年产值超百亿元。沙县小吃也成为拉动当­地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,也是沙县乃至三明市的­名片,越来越多人通过小吃知­道沙县,走进三明。

沙县人爱说一句话:“扁肉是砖头,面条是钢筋,建起了沙县的高楼大厦。”如今,沙县县城已是高楼林立。把老百姓的事当大事来­办,把老百姓的期盼落到实­处,这是三明一系列改革发­展实践的基本逻辑。

让发展充满民生温度

曾经“林深路隘苔滑”的三明,如今早已“城市有机场、市域有快铁、县县通高速、镇镇有干线、村村通客车”。“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”在三明发展实践中得到­充分体现。

在三明将乐县万安镇的­规划馆里,挂着习近平同志的一段­话:“建新村要分类指导,要根据群众的意愿、经济水平,做到建新和改旧相结合,改旧要实在,不要搞表面文章。建新村在设计上

布局要好,单体设计既要适应农村­生活方式,又要有现代化气息……”

那是 2002 年 6 月,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­万安镇调研,要求建好新村,让群众切实感到奔小康­给他们带来变化,使农民实实在在觉得生­活水平提高了。

如今的万安镇,楼房规整,配套齐全,幼儿园、中心校、文体馆样样都有,既有现代化气息,也有浓浓的乡愁。

三明的发展,充满民生温度。2019年,针对“入公办园难,入民办园贵”、城区中小学“大班额”等问题,三明启动市区教育补短­板应急项目。沪明小学是三明市区教­育补短板应急项目之一, 2019 年 12 月动工,2020 年 9月就投入使用,解决了 2000 多个学位。2020 年1—9月,三明市市区20个教育­补短板应急项目完成投­资 4.1 亿元,占年度计划投资任务的 83.7%。

2013—2019 年,三明教育支出从35.31 亿元增加到 64.24 亿元,年均增长10.49% ;2011—2019 年,医疗卫生支出从 4.8 亿元增加至 13.8 亿元,年均增长14.1%。二者增幅,远比财政收入“跑得快”。

作为全国群众性精神文­明创建活动的发源地,像这样有温度的故事还­有很多。这是三明20多年来牢­记习近平同志重要嘱托,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­结出的硕果。

 ??  ??
 ??  ?? 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新­桥乡岭下村村民在清理­初心公园路边的杂草。
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新­桥乡岭下村村民在清理­初心公园路边的杂草。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