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Today

周有光:汉语拼音之父

周有光经历了传奇的一­生:50岁以前是银行家;50岁以后是语言文字­学家,百岁后仍有新作面世。虽然跨越了一个多世纪,但他比许多年轻人更年­轻。

- 文|施迅

2017年1月14日,中国著名语言学家、 “汉语拼音之父”周有光与世长辞。前 一天,他刚刚过完自己的11­2岁生日。 周有光经历了传奇的一­生:5 0岁 以前是银行家;5 0岁以后是语言文字 学家,百岁后仍有新作面世。虽然跨越 了一个多世纪,但他比许多年轻人更 年轻。

制订汉语拼音方案

周有光1906年生于­江苏常州,1923 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,虽然主修经济 学,却对语言学很有兴趣,常去旁听语 言学课程,课余自己看了很多字母­学、 语言学方面的书。 毕业后,周有光任教于光华大学, 一年后追随曾在欧美攻­读教育学的孟 宪承,去无锡开办民众教育学­院。不久 他们又转至杭州浙江省­立民众教育实验 学校,把成人教育的社会功用­推至“再 造国民”、“革新社会”的高度。 在《逝年如水—周有光百年口述》 一书中,周有光说: “孟宪承觉得要使中国走­上现代 化的道路,当中一件重要的事情就­是 群众教育,而最大的群众在农村。诸如 此类,这种启蒙的思想、启蒙的教育工 作使我感到非常有意义⋯ ⋯由于他的 引导,我慢慢地明白了许多事­情,这个 时候可以说是我大学毕­业以后做教育 工作的第二个阶段。这个阶段不仅是 教书并且做一些教育的­研究工作,是 抱着一种理想来做的,跟盲目地做就 不一样。” 1933年,周有光与妻子张允和共­同 赴日留学,回国后一边在大学任教,一 边在江苏银行兼职。业余时间他热衷于 在叶籁士创办的《语文》杂志上写一些 与文字改革有关的文章。 194 6年他由新华银行派驻­美国纽 约工作,1949年回国,担任复旦大学和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。1955年秋,周有光 应邀出席在北京召开的­第一次“全国文 字改革会议”,并被邀请留在了“文改 会”第一研究室任主任,从此改行。 “这是自己也想不到的变­化。我 当时就说这个文字语言­学是我业余搞 的,我是外行,不行的。他们说这是个 新的事情,大家都是外行。领导这样 讲,我不好意思了,就调来了。”周有光 后来回忆。 建国初期,中国85%的人都是文盲。 为了改变这个局面,中央很看重语言,毛

泽东曾指出“文字必须改革,必须走世 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”。 在此之前,部队有一位教官发明了 “速成识字法”,年轻新兵短短几个月 就能读《人民日报》,但推广到工人、农 民那里却行不通。一来工人、农民年纪 大了,二来白天都要干活,精力跟不上。 周有光上任后,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就是研究制订“汉语拼音方案”。这面 临许多难题:字母是要原创还是用现­成 的?如果用现成的字母该选­哪一种字 母?字母的读音要不要变化?怎样制定 拼写规则才能把所有的­常用汉字都覆 盖?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一­种有声调的 语言,如何解决声调的问题? 其实早在1918年,北洋政府就公布 了一套注音字母,发布时共计39个字母, 字母多以古文或象形文­字的片段修改而 成,有5种声调,但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 认可。1928年,南京国民政府也公布过 一套罗马字母拼音,采用26个现成的拉 丁字母,以北京音为基础音,也尽量兼 顾了国际拼写习惯,但由于声调过分复 杂,难以推行。 周有光研究了世界各国­的文字,还 是认为拉丁字母最合适,一来技术优点 多,二来流通性最强,影响最广泛。除了 21个拉丁字母外,汉语拼音方案还有另 外5个字母,兼顾汉语的特点和国际­社 会的习惯。 汉语有4个声调,二声、三声和四声 是原有的字母符号,周有光借用了数学 中的减号作一声,注音问题立刻简化。 期间,曾有苏联的语言学专家­来中 国劝说不用拉丁字母,改用俄文字母、 斯拉夫字母。这些建议被当时的副总­理 陈毅婉拒了,理由是中国要跟东南亚­联 系,东南亚没有人认得俄文­字母,所以 用拉丁字母有推广、宣传的作用。 “陈毅副总理是做了一件­有意义的 事情。在今天看来是自不必说­了,拉丁 字母是最好的。假如当时采用了俄文字 母,那么今天会有更多的麻­烦,要重新 搞方案了,那就搞不成了。”周老后来回 忆说。 3年内,周有光用26个拉丁字­母作 为注音基础,主持编写了今天通用的­汉 语拼音方案。1958年2月,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­案决议,同年, 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­的必修课。 当时全国的扫盲工作也­上了一个新 的台阶,在晋南小城万县,一般的农民 15-20个小时就能掌握汉­语拼音,100个 小时就能识字1500­个。 之后,周有光和他的同事们辗­转多 个国家,参与国际会议,为争取国际认 可而努力。“汉语拼音成为国际标准­很 重要,比如在航空时代,中国的航班信 息一个国家一个拼法,那是要出乱子的, 飞机在天上撞上了怎么­办。”周有光曾 经说。 1982年,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­际 投票,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­写汉语的 国际标准。“别人说我们汉语拼音搞­了3 年,其实何止3年,从制定到被国际社会

1982年,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­际投票,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­写汉语的国际标准。“别人说我们汉语拼音搞­了3年,其实何止3年,从指定到被国际社会认­可,足足花了14年,再往前看,这是中华民族努力了百­年的成果。”周有光说。

认可,足足花了14年,再往前看,这是中 华民族努力了百年的成­果。”他说。 周有光其实不喜欢被人­叫做“汉 语拼音之父”,“我的成就很小,不值一 谈”。他回忆这个称谓的来历,是一家杂 志社在采访稿件里提及,他看后要求删 掉,谁知正文的删了,编者按里却漏了一 个,这个称呼就这么传出去­了。 但周有光也曾“得意”地对人民大 学出版社编审、《静思录》的责编廉萍 说:“你看,家里的小保姆手机发短­信, 用的就是我的拼音。老伴90岁学电脑, 也要学拼音。”

“111 岁等于 1 岁”

因为经历了清政府、北洋政府、国 民政府、新中国,周有光被朋友们开玩 笑地称为“四朝元老”,但他的晚安生 活毫无暮气。他说自己年纪老了,但思想 不老。 周有光爱整洁,白衬衫,灰毛衣, 外面套一件毛背心,兜里常备一块白手 绢。他喝茶,也喝星巴克,看电视,看 报,前不久,还饶有兴趣地追看了电­视 剧《芈月传》。 周有光的外甥女毛晓园­在北京工 作,常去探望他,“每次去,舅舅就会 说‘你来了,好,好,今天有两条重要 新闻’⋯⋯” 周有光和沈从文是连襟,他与合肥 “张家四姐妹”中的二姐张允和的爱情 故事是一段佳话。张允和爱唱昆曲,漫 画家丁聪为他们画过一­幅漫画:周老蹬 着三轮车,车上坐着手持箫管的张­老 太,二人浅笑盈盈,双双赴会。 在《逝年如水—周有光百年口述》 一书中,周有光回忆了他与张允­和的相 识相恋。周有光的妹妹周俊与张­允和在 苏州乐益女中同学并成­为好友。当时周 家已中落,但富家小姐张允和没有­任何 骄矜之气。 “我跟她从做朋友到恋爱­到结婚, 可以说是很自然,也很巧,起初都在苏 州,我到上海读书,她后来也到上海读 书。后来更巧的是我到杭州,她也到杭 州。常在一起,慢慢地、慢慢地自然地 发展,不是像现在“冲击式”的恋爱,我 们是“流水式”的恋爱,不是大风大浪 的恋爱。”周有光回忆说。 夫妇二人相濡以沫,共经风雨,曾

经历过“文革”期间,一家五口三地分 居的生活。1984年,周有光分配到了住 房,不过50平方米,但他很满足,并一直 住到现在。 书房里摆放沙发的位置,曾经是一 张茶几两把椅子,是周有光与张允和每 日对坐,喝茶、喝咖啡的地方。张允和去 世后,周有光固执地不再使用­卧室,将 这处茶几椅子换成沙发,每日在书房蜷 腿而卧。 2002年,93岁的张允和有一天­吃了 饭说,“我有点不舒服,我躺一下”,就 再也没有起来。 即便豁达如周老,也承受不住这个 沉重打击。“我不知所措,终日苦思,什 么事情也懒得动。我们结婚70年,从没 想过会有一天二人之中­少了一个。突如 其来的打击,使我一时透不过气来。我 在纸上写:昔日戏言身后事,今朝都到眼 前来。那是唐朝诗人元稹的诗,现在真 的都来了。” 半年之后,周有光渐渐走了出来, “一位哲学家说过,个体的死亡是群 体发展的必然条件。人如果都不死,人 类就不能进化。多么残酷的进化论!但 是,我只有服从自然规律!所以,我接受 了这一切,不管有多残酷。对人生,对世 界,既要从光明处看到黑暗,也要从黑 暗处看到光明。” 在儿子周晓平眼中,父亲永远是一 个严肃但不会打骂于他­的人,是一个重 视传统文化但不提倡孝­道的人。父亲对 他说:“我不是要你对我孝,我是要你 Philanth ropy(博爱),有博爱之心,你 都会做得很好。”。 有一次,周老指着周晓平开玩笑­说: “他当我的儿子,真是倒霉啊。别人80 岁已经是老人了,可因为我还活着,他只 能当孩子。大家也都拿他当孩子。” 周晓平在《逝年如水—周有光百年 口述》里这样描述父亲:“他对生死早 已置之度外,他头上的白发中依然生­长 着黑发,他依然充满幽默感和深­思熟 虑。虽然他的日常生活已经­变得简单, 他不需要荣华富贵来彰­显他的人生价 值,他只想他这一生没有虚­度,并且与 这本口述书里他讲的故­事一样有趣。自 然,爸爸也深深忧郁于未来—虽然他一 直是乐观的。 百年阅历让周有光明察­现实的荒 诞之处,不过他的朋友和崇敬者­相信他 的长寿是为见证历史和­引导别人相信 事实与真理。” 2 015年,周晓平去世,110岁的周 有光深感悲痛,那份伤感外人恐难以 体会。他曾经说自己是“被上帝遗忘 的人”,然而在111岁生日时,面对众多 来道贺的亲朋,他还是笑着对大家说, “111岁等于1岁”。 周有光,10 0岁时出版了《百岁新 稿》;1 0 4岁时完成了杂文集《朝闻 道集》;110岁时出版了《逝年如水》 和《从世界看中国》两本新书。百年 有光,智者乐,仁者寿。祝老先生一 路走好,愿他与夫人张允和从此­共享 天乐。

周有光,100岁时出版了《百岁新稿》;104岁时完成了杂文­集《朝闻道集》;110岁时出版了《逝年如水》和《从世界看中国》两本新书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