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Today

对台湾“228事件”性质与影响的再认识

-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­究所研究员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­院客座教授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

2017年是台湾“228事件”70周年,海峡两岸各 界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或­讨论这一对当代台湾政­治 社会发展影响深远的重­大事件。然而,由于这一事 件本身的特殊性、复杂性与两岸不同史观­与政治 立场,各界各方对“228事件”爆发的原因、性质、 意义与影响有着完全不­同的认识与解读,形成“一 个228,各自解读”的局面,无法有一致、共同的结 论与认知。尽管如此,我们仍需要站在历史的­高 度,以更宏大的视野,更加务实、理性的态度认识 与分析这一事件,尽可能做到客观、准确评判,不 偏不倚,以正本清源,还原历史真相,以史为鉴。 就技术层面观察,这一事件的爆发是偶发­事 件,但就纵深历史发展观察­与当时的国共内战以及 国民党当局的两岸战略­看,则有其必然性,原因要 复杂得多,定性也难得多。这一事件是日本侵占台 湾与进行殖民统治的历­史后遗症。台湾光复,台湾 回归祖国,台湾由日本的殖民统治­与治理,转为中 国国民政府的治理,要实现政治制度、经济制度、 社会制度的转型与对接,并非一件容易的事,有太 多的不适应,有太多的矛盾和问题。因此,这一事 件实际上是光复初期台­湾社会剧烈转型过程中­发 生的一次制度碰撞,一次治理方式的碰撞。这种制 度碰撞的背后,则是日本殖民主义与皇­民化教育造 成的台湾民众国家观念­与认同的变化,对祖国的陌 生,对国民政府的陌生与隔­阂。国民党接管台湾, 治理台湾,面临不同于大陆其他省­份的治理挑战与 内外复杂的政治社会经­济局面。 需要强调的是,观察“228事件”的发生背景 与过程,还需要深入了解当时台­湾特殊的历史背 景、社会结构与政治社会环­境。其中,在海峡两岸 学界争议的焦点之一是,“228事件”是阶级矛盾、 阶级冲突还是省籍矛盾­或省籍冲突。在大陆学界, 普遍认为“228事件”是阶级冲突,是官民冲突,而 非省籍冲突,非人民冲突。事件爆发之初,确实发 生了本省人针对外省同­胞的暴力事件,因此是具有 一定省籍成分的官民冲­突,但主要矛盾是统治者与 被统治者的矛盾,是阶级矛盾,不是族群矛盾。 “228事件”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:一是影响 了台湾政治发展与治理­模式,实现了地方充分自 治。二是改变了台湾民众对­代表祖国的国民党或 国民党政权的重新认识,让国民党背上了沉重的 历史包袱,成为国民党在台湾民主­政治化之后走向衰 落的根源之一。三是为台湾民众留下了­深重的历史创 伤,是台湾“悲情意识”的源头之一。台湾光复与回归 后,国民党的高压统治与落­后治理方式,与台湾民众 过高的期望,引爆“228事件”,有许多民众伤亡,许多 家庭受到牵连,对台湾民众造成内心长­久的伤痛。四 是造成复杂与长久的省­籍矛盾。尽管“228事件”主要 是官民矛盾与冲突,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­矛盾冲突, 但台湾光复后接收与治­理台湾的主要是来自大­陆的国 民党官员或管理人员,也就是外省人,进入管理阶层 的台湾本地人甚少,而被管理者或被统治者­自然是当 地人,自然表面上会有外省人­与本省人的特殊关系, 也就是统治者的外省人­与被统治者本省人的关­系。在 “228事件”发生初期,确实发生了局部针对外­省人的 伤害事件,尽管也有许多本省人保­护外省人的事情, 但不可避免地“开启了台湾省籍矛盾的­先河”。五是 “228事件”成为“台独”势力制造族群矛盾与社­会对 抗、寻求“台独”的理论依据。台湾政治民主化后,“台 独”势力趁势崛起,开始以“台独史观”或特定政治立 场研究与认识“228事件”,将这一以官民或阶级为­主 的不幸冲突事件,扭曲为外省人屠杀本省­人的事件, 视为蒋介石政府对台湾­人的大屠杀,视为台湾人民争 取民主独立的事件,有意无限扩大台湾民众­的伤亡人 数(不到2000人的总伤­亡被扩大为数万或10­万人的伤 亡),为“台独”寻求理论依据。 另外,“228事件”造成台湾民众亲日的逆­反心 理。今天台湾社会普遍有强­烈的亲日情结或倾向,甚 至严重的媚日心态。其原因复杂,除了日本对台湾长达 51年的殖民统治之外,与战后国民党当局接受­台湾过 程中的政策不当以及“228事件”的处理过程有密切关 系。台湾民众对国民党的失­望与不满,甚至仇恨,反而 某种程度上开始怀念日­本殖民统治后期的改革­与社会 经济发展,这是一种心理的逆反与­投射。 我们不断认识与纪念这­一事件,是要总结历史经 验,吸取血的教训,避免类似的悲剧事件再­次发生, 避免继续以此制造族群­对立与社会仇恨,以促进岛内 族群融合,实现社会和谐发展,让它成为促进台湾民 主政治发展与两岸关系­和平发展的历史标识。纪念这 一事件,不只是要告慰在“228事件”中死难的两岸同 胞,而且是要牢记历史,不忘历史,以史为鉴,弥合历 史伤痕,化干戈为玉帛,共同携手,共建中华。

台湾动漫业者组团到沪­参展

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­的2017 年“上海国际IP衍生品展­览会”在上 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­举行。台湾 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­交流协会组 织“粉墨文创”、“杨德贤工作室”、 “璞普文化创意”、“亚索画廊”等8 家动漫文创企业组成“台湾动漫展 团”,带着卡通、书画、脸谱、陶艺、 音乐、戏曲、织品、人物造型等门类 的50多种作品前来参­展。 台湾动漫协会由动画、漫画、 插画、游戏、电影、电视、音乐、舞蹈 等文化业界精英组成,致力于推动 数字动、漫画,数字音像等相关产 业发展,研究开发数字娱乐技术, 培训相关技术人才,举办或参与海 内外相关研讨和展销活­动。

香港以多项计划助推粤­港青年交流

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­长张建 宗2017年3月12­日表示,特区政府推出 多项资助计划,推动香港与广东两地 青年交流合作。他说,广东省是香港 青年培训工作的重要合­作伙伴。他不 久前曾赴广东,与当地官员讨论如何 加强粤港两地青年的合­作和交流。 为推动香港青年赴内地­交流, 特区政府推出“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 划”,资助民间团体安排青年­前往内 地交流考察;还有“青年内地实习资 助计划”,让青年人到内地企业和­政 府机构实习,认识内地就业市场、职 场文化和发展机遇。 “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”本年 度将有7200名青年­获资助赴广东交 流,下一年度资助项目将于­2017年第 二季度公布。“青年内地实习资助计 划”2018年将有148­0名青年获资助赴 广东实习,包括990个暑期实习­名额。

台湾各界纪念孙中山逝­世92周年

2017年3月12日­是孙中山先生逝世 92周年纪念日。台湾各界举办纪念活动, 缅怀这位伟大的民主革­命先驱,560多个 台湾民间团体当天宣布­成立“反独大联 盟”,提出坚持“九二共识”、坚持反对 “台独”、坚持一个中国,期盼两岸同胞 携手努力,实现民族复兴、国家统一。 “国际中山会”总会长孙武彦表示, 在台湾人民心中,孙中山先生占据着非常 重要的地位,少数人却居心叵测推行“去 孙中山化”,是可忍孰不可忍。“纪念孙中 山先生,成立‘反独大联盟’,就是要共同 铭记中山先生的思想,并肩拨乱反正,为 两岸和平统一大业做贡­献。”

香港“优秀青年嘉许计划”将选出十大优秀青年

由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­务处及青 委会主办的第5届“优秀青年嘉许计 划”,2017年3月11日­举行嘉许礼,当天 共有36名青年获得嘉­许奖项,表扬他 们的个人成就及对社会­的贡献。 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­表示,自 2012年举办“优秀青年嘉许计划”以 来,该计划致力于嘉许青少­年在个人 成就,包括学术、体育、艺术及社会服 务上的卓越表现。他寄望他们日后继 续努力增值,用热诚感染和带领其他 青年,发挥正能量。 据悉,获嘉许的青年人由香港­18 区提名,分成“公开组”及“中学组”, 进行两轮面试,每组首5名成为全港 “十大优秀青年”,每组1名最出色的 参加者会成为该组的“星中之星”。另 设优异奖、闪耀成就奖、青年领袖奖、 社会服务奖或个人突破­奖。

第6届澳门特区立法会­选举将于9月17日举­行

2017年3月13日­出版的《澳门特别 行政区公报》刊出行政长官行政命令, 订定9月17日为澳门­特别行政区立法 会的选举日,标志第六届立法会选举 程序正式展开。 根据相关规定,由即日开始,禁 止直接或间接通过商业­广告,在传媒 或其他媒介作竞选宣传;有意参选 的提名委员会,最迟须于选举日前70 天,向立法会选举管理委员­会提交候 选名单和有关政纲。另外,间接选举 的法人选举亦必须最迟­于选举日前第 45天,向选管会提交投票人名­单。 本届立法会选举管理委­员会由中 级法院法官唐晓峰出任­主席,其余5名 委员分别为检察官黎裕­豪、民政总署管 理委员会主席戴祖义、行政公职局局长 高炳坤、财政局局长容光亮及新­闻局局 长陈致平,已于1月26日宣誓就­职。

泰北首家华助中心揭幕­搭建为侨服务平台

经过一年多的筹备,泰国清迈 “华助中心”(海外华人华侨互助中 心)2017年3月6日正­式揭幕,为当地 华侨华人搭建起具有“关爱、帮扶、 融入”三大功能的服务平台。 这是泰北首个、也是泰国第二 个“华助中心”。中国海外交流协会 副会长江岩、清迈府副府尹格理、 中国驻清迈总领事任义­生以及当地 政府相关部门代表、当地各侨团代 表等共200余人出席­揭牌仪式。 清迈忠义堂慈善基金会、华 助中心董事长陈明和在­致辞时表 示,清迈华助中心的筹办得­到方方 面面的大力支持。“中心”揭牌后, 将致力于提升服务能力,强化服务 意识,使之真正成为为侨服务­的平 台,互助友爱的载体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