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Today

周士渊:以习惯之力重塑人生之­美

年逾古稀的周老精神矍­铄,充满活力,他不仅从人生谷底爬了­出来,还从一个重度抑郁症患­者变成著名大众演说家,并经自身试验、探索出一门独特的学问—习惯学。

- 文|本刊记者赵阳

47 年前的一个夜晚,一个 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、清华大 学毕业并留校任教的年­轻人三 次上吊自杀,绳子屡次断裂后, 他又试图吞沙、撞墙,最终在胡 乱摸索中找到一瓶液体,也不管 里边是什么,便倒入自己 2 5 岁 的年轻躯体……如此决绝地求 死竟然没能了结自己的­生命,尤 其是知道那瓶液体竟然­是浓度 98% 的浓硫酸,周士渊觉得,发 生在自己身上的堪称生­命的奇 迹。如今,年逾古稀的周老精神 矍铄,充满活力,他不仅从人生 谷底爬了出来,还从一个重度抑 郁症患者变成站在中央­办公厅、 国务院、20 08 年北京奥组委等 机构讲坛上的大众演说­家,并经 自身试验、探索出一门独特的学 问—习惯学。

绝境逢生弃工从文

一身干净利落的运动衣,一 头整整齐齐的灰发,一副儒雅 的金边眼镜,不了解内情的人, 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位­神采奕 奕的老人和重度抑郁联­系到一 起。周士渊并不避讳谈论过­往, “硫酸把我很多器官都腐­蚀了, 在 25 岁到 35 岁期间,我病休 了四五年,其中两三年时间都在 住院,现在脖子、肚子上都还有 很明显的疤痕。”来自精神和肉 体的双重打击让周士渊­备受折 磨,但来自亲朋好友和医护­人员 的爱让他慢慢修复了伤­痕累累 的身心。 10 年后,周士渊重返清华 课堂。一节课听下来,他如坠云 雾,工科课程难懂,更别提又经 历了这么多年的空白。“以我当 时的状况,即便是跟在别人后边 爬,也会爬得鲜血淋漓。”周士渊 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出­路,“我 想,我唯一的价值就是九死­一 生的经历,如果把这段经历写成 书,是不是会给别人带来些­许启 示?”就这样,周士渊决心转行, 为以后著书做好准备。但是,真 正动起笔杆子,他才发现做文章 并非易事。“我感觉自己的写作 能力只是高中生水平,十分没有 自信。”就在周士渊苦恼之际, 转折来临了。 1981 年正值清华大学 70 周年校庆,学校举行征文比赛, 周士渊想去试试,但又羞于自己 的写作水平,有些犹豫。 当初决定报考清华,除了慕 名以外,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 的名篇《荷塘月色》也是一个很

重要的原因,“是这篇文章把我 这个水乡少年吸引到了­清华园。” 一日,周士渊像往常一样, 在文中描写的荷花池中­间的荒 岛练习气功,一位老人家上前询 问:“周先生,我也想练气功,您 可不可以教教我?”周士渊一口 答应下来,之后便每天和老太太 一起练习,相处得十分融洽。后 来他才得知,这位竟然就是朱自 清夫人、被大家亲切称为朱奶奶 的陈竹隐。两人经常互相鼓励, 成为了忘年交。 周士渊突发灵感:“发生在 清华校园里的清华学子­的故事, 把我的人生和这段缘分­结合起 来,不正是一个绝佳的题材­吗?” 他当即以《朱奶奶》为题作了一 篇文章,没想到竟然在比赛中获 得一等奖,之后还被刊登在《文 学青年》杂志上。此事给了周士 渊极大自信,也让《清华校友通 讯》杂志注意到了这个年轻­人, 聘请他为杂志社记者,周士渊以 此为契机,弃工从文。 周士渊一直是一 个好奇心很强的人, 有任何疑问一定会 追究到底。20 世纪 9 0 年代,周士渊在 书店看到一本风靡 世界的畅销书 — 《世界上最伟大的 推销员》,该书作者将 “习惯”列为历史上只 有寥寥无几的智者才能 领悟的成功奥秘。这让他大感意 外,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“习惯” 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吗?于是,周 士渊坚持每天早中晚都­反复读 一卷,“3 年多下来,从理论到实 践,很多习惯都渗透到了我­的血 液里,我的变化越来越大。我发 现了一盏‘神灯’—‘习惯’!” 自从周士渊意识到习惯­的 力量,便身体力行,从自身开始 验证。同时,他坚持记录着关 于习惯学的思考,现已留下了 210 5 个灵感和要点,一切关于 “习惯”的问题他都会不断琢磨, 反复推敲。 时隔多年,周士 渊早已返回清华大 学任教,并在继续教 育学院主讲《自我管 理》等课程,深受学 子喜爱,并因精彩的 演讲经中国媒体、网友 投票,被评为“2 0 0 6 年 中国培训师竞争力排行 榜”中国十大金口才之 一。不仅如此,周士渊 创作的第一首长诗《永 恒的一刹那恒的一刹那—为申 奥成功放歌》被刊登在《北京 青年报》上,又在《北京文学》 月刊社和北京朗诵艺术­团联合 举办的“奥运朗诵诗歌有奖大 赛”中杀出重围,荣获二等奖。 2 015 年当当发布的中国图书­消 费报告显示,周士渊所著《人生 可以美得如此意外》一书成为 2 014 年清华学子购买最多的 三本书之一… …演说家、诗人、 作家,谁能想到这就是当年那 位一心求死的年轻人? “习惯会影响人的命运,能 使人生所有方面都发生­近乎奇迹 般地变化,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 例子。”周士渊激动地说:“不是 习惯不重要,也不是习惯没有规 律,只是一直没有人总结出­来。” 在周士渊书房的一个抽­屉 里,存放着将近 20 本厚厚的稿 纸。从 20 0 0 年 11 月 8 日起,周 士渊坚持每日清晨起床­写作;每 天借着锻炼之际,周士渊会反复 默记打动自己的诗词歌­赋、格言 警句。周士渊经常到处演讲,每 次演讲必然脱稿,但会揣着一页 演讲提纲,演讲 18 4 2 场,提纲 也存了 18 4 2 份,上面都标注着 每次演讲的优缺点,以便下次精 益求精……周士渊自认口才和记 忆力并不惊人,是习惯的力量使 他出口成章、信手拈来。 “这些事情看起来很让人 震惊,但对于我来说并不难,因 为这是我的习惯,是每天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,像刷牙、洗脸一样 自然。” 为了研究习惯养成究竟­需要

多少天,周士渊从1998 年开始记 录自己已养成的习惯,截至 2018 年的 20 年间,已养成有案可查的 168 个大大小小的习惯。周士渊 说,就是这样一个个习惯积­累在 一起,成就了他脱胎换骨的人­生。 不仅仅在事业上,习惯给周 士渊所有方面都带来了­不断的 突破和超越,最显而易见的就是 健康。单看外表,周士渊的头发、 皮肤、精神状况都比同龄人好­很 多,完全看不出当年的惊险,更 让他引以为傲的是,他曾以年近 70 之龄在小区游泳池连续­游了 两个半小时,累计近 4 千米!难 怪周士渊感叹,习惯是世界上最 伟大、最神奇的力量。 经过多年的研究,周士渊发 现,很多人都知道全世界成­功人 士共有的一个特点是坚­持,但没 有人去讲到底要怎么坚­持。坚持 成了只有某些天才人物­才有的素 质,和普通人无缘。“后来我想 通了,坚持很简单,只要把它变 成习惯,自然就能坚持。” 周士渊养成的诸多习惯­包 罗万象,并非都是“大目标”,在 他看来,能养成习惯的前提是目 标具有可行性,“小目标”反而 会更容易坚持下来,历经日积月 累能迸发出大的能量。周士渊还 发明了一种简单有效的­习惯养成 法—把习惯定时设置在手机­闹 钟里,“我叫它‘习惯闹钟’,你 忘它不会忘、你懒他不会懒,你 坚持不下来,它会坚持每天定时 提醒你。” 在周士渊手机的“习惯闹钟” 列表中,有两条格外显眼—“提 醒雅冬晚上吃药!!!”“雅冬是 董事长!”周老谈到这里,哈哈 大笑:“雅冬是我夫人,她胆固 醇有点高,每天都要吃药,我得 提醒她别忘了,第二条现在也已 养成习惯。”周士渊和夫人每年 都要出国旅游,今年夫人却说什 么都不愿意再去了。他反思之前 的路途中,自认学历比夫人高一 些,方向感比夫人好一些,出现 分歧时不太愿意让步,常要争 个对错,“出去旅游就是图个开 心,我跟她争论这些不是适­得其 反了吗?于是便设置了这样一条 ‘习惯闹钟’,提醒自己不要惹 她不高兴。” 到周士渊家中的客人无­不 被墙上大大小小的照片­吸引,每 张照片都展示了夫妻俩­举案齐 眉的感情。47 年前,周士渊在生 命垂危之际便已与夫人­相识,相 恋多年仍感情浓厚,不得不说, 除了互相之间的爱意,“习惯” 也为夫妻二人增添了不­少情谊。 十年磨一剑。2018 年秋天, 周士渊所著的《习惯学》一书正式 出版。他十分有信心,要把习惯学 推广普及到全中国甚至­全世界。 习惯的力量固然伟大,但作 为一门学问是不是有点­小题大 做?周士渊不以为然。“习惯其实 不仅关系到每个个体,对企业和 国家来说也尤其重要。”他解释 说:“对企业来说,如果每位员工 都能养成严格按照企业­的规章制 度办事的习惯,是不是整个企业 的目标、规划一定会顺利实现? 对国家来说,现在大力进行的‘反 腐’‘反四风’运动不正是要纠正 陋习、培养好习惯吗?” 周士渊认为,所有的管理最 后都要落实到行动,行动需要人 去做,如果人不坚持做下去,所 有管理都是空谈。如果把各种管 理措施也广义地看作习­惯,并以 “习惯闹钟”这样简单、高效的 方法使其养成,就能真正打通自 我管理、企业管理、政务管理、 党务管理的最后一公里。 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­组 长林格所著《教育就是培养习 惯》一书中,将周士渊誉为“中 国习惯研究第一人”,周士渊也 将举毕生精力,在发扬习惯学 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