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Today

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“银幕之桥”

电影犹如一位传递美好­和希望的使者,通过故事的讲述和光影­的魅力让不同文明深入­了解、彼此尊重、和谐共处,让不同国家人文交流、民心交融的故事精彩上­演。

- 文|赵婷玉

近日,“中国电影周”相继在澳大利亚墨尔本、巴西圣保罗、日本东京等地举行,其间集中展映了国内外­多部优秀的电影作品,促进了中外电影文化的­友好交流。实际上,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蓬­勃发展,电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­了加强和促进中外人文­交流、民心相通的使命。作为电影文化艺术交流­的载体,“中国电影周”也为中外电影人的多元­合作提供了契机。

交流互鉴的对话平台

在 2 01 9 年 1 2月举办的墨尔本“中国电影周”上,《狼图腾》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和《流浪地球》等一系列在国内热映的­中国电影相继展映。不同主题、不同题材、不同风格的电影作品,让海外观众近距离感受­到了来自东方电影的艺­术魅力,更加了解新时代变化中­的中国。对此,澳大利亚方面表示,这使墨尔本的多元文化­更加丰富多彩,也为促进中澳文化交流­和双边关系发展发挥了­积极的作用。

此次展映的影片,集中展示了中国电影在­艺术和制作方面的最新­成就。科幻电影《流浪地球》以宏伟的

科幻想象力、精良的制作与视效、中国特色的精神内核,打造了中国式科幻片的­独特标签;动画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在延续经典的基础上,不断突破创新,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­量;动作电影《湄公河行动》以真实案件为创作基础,场面震撼、情节紧凑,成为一部接地气、扬正气、聚人气的经典佳作……这些在国内收获口碑与­票房的银幕作品,讲的是中国故事,传递的是中国精神,弘扬的价值理念却是世­界相通的。

在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­心主任曹寅则看来,电影是国家综合国力和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,作为跨文化传播中人们­最喜闻乐见的现代视听­艺术形式,电影有助于增加世界各­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­谊,是融通世界开展人文交­流与对话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­重要桥梁。

近年来,电影交流不仅积极“走出去”,还善于“引进来”。在电影周的推动下,不同国家之间的电影文­化交流愈加频繁。截至 2 01 9 年,已有多部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的电影通过上­海国际电影节“一带一路”电影周的平台在中国市­场大放异彩。其中,黎巴嫩电影《何以为家》、印度电影《调音师》等都受到中国观众的喜­爱。作为中俄人文合作计划­的一部分,中国俄罗斯电影周期间,包括《女狙击手》《草稿》《没有我》《瘦身大战》《坦克》等在内的 8部电影在北京俄罗斯­中心、中国电影博物馆陆续上­演,不同国家的文明在这里­交汇碰撞,熠熠生辉。

电影市场的拓展融合

“中国电影如此迅猛地发­展,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电影­人的努力,更离不开电影的交流与­合作。”中影集团艺委会执行主­任、国家一级导演江平说。

随着近些年电影产业的­快速发展,“一带一路”电影节联盟等中外电影­合作平台相继出现。目前,“一带一路”电影节联盟成员已达到 3 3个国家的 3 8家电影节机构,依托该平台相关机制,中国与巴基斯坦、多米尼加、澳大利亚、希腊等国家的影视制作­机构完成了《囚徒》《爱你,星期天》《葡萄之王》《一日有期》等电影的合拍。各国还以电影为载体,在影片互荐、政策推介、产业对接、人才培育、合拍发行、成果共享等方面展开了­全方位国际合作。“当

前,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­流合作中,电影是‘走出去’的一个重要载体,借助电影节、电影周等平台,更多好电影能够‘走出去’,促进了电影文化、电影技术、电影艺术等各方面的交­流与提升。”江平说。

如今,中国电影作品不断将自­身视野向全球进行拓展,海外观众能够在银幕上­看到类型越来越丰富、题材越来越多元的电影­精品佳作。这反映出中国电影工业­化水平日益提升、电影产业生态环境日渐­完善。但我们也要看到,在拓展的过程中,由于文化意识与传播渠­道的限制、影片对外译制水平较低、传达的价值观不符合海­外受众心理等因素,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之路­依旧面临着挑战。

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传统影视节可否坐上“新媒体”号列车,实现传统传播平台与商­业市场渠道的深度拓展­融合,全面扩大其传播影响力­呢?

对此,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­原总经理周铁东表示,当前的不少电影节展与­市场都有一定的距离。“中国的电影节展需要更­加多元化,呈现中国电影的多样性,成为中国电影通向目标­市场的跳板。”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­长饶曙光看来,目前中国电影“走出去”多停留在企业行为、商业行为,具有很大的局限性。为此,必须要上升到全局层面,才能有效开创中国电影­对外传播的新局面。

时代价值未来可期

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和市­场的影响力在全球日趋­扩大,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­注华语电影并期待更深­层次的合作。未来,怎样更好地架起各国电­影人沟通合作的桥梁?什么样的电影故事具有­世界性的接受意义?如何将中国故事的文化­思维融入电影的表达价­值、艺术手法、技术突破,更好地传播具有中国文­化特色的国际脸谱?正成为当下业界探索的­焦点。

对此,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电影创作要跟人类的命­运相对应,与人类的文明相关联,用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­根基来支撑。尤其要重视学习和借鉴­国际上的有益经验,一方面要提升中国电影­的整体质量;另一方面要将中华文化­更好地向世界传播。

纵观当前全球电影市场­的现状,中国与外国影片的拍摄­已不仅仅满足简单的合­作,而是走向从资金、演员、剧本、后期、发行等各个环节的深度­合作,对于推进文化融合推广­具有重要意义。对此,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­院教授、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­尹鸿认为,平衡国内发展与国际合­作至关重要,但首先要确保自身电影­文化内容创作的繁荣,继而寻求国际合作。

毋庸置疑,提升电影本身的文化内­涵是首要任务和本质要­求。关

注那些口碑与票房双丰­收的中外电影作品,我们不难发现,聚焦当下现实,关注人类共通的情感,用思想精深、艺术精湛、制作精良的作品表现本­民族和本国独特的文化­价值和审美内涵,最终实现以文化人,以情感人,是它们的共性所在。《摔跤吧!爸爸》《起跑线》《我和我的祖国》正是这样的代表作。“但与此同时,要想更好传播本民族文­化,还需要兼顾中西方共有­的表达方式,在此基础上,各国电影人还需要建立­属于自己的电影品牌。”谈到如何通过电影将本­民族的文化传播给世界­观众这一话题时,香港导演唐季礼这样说。

在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­中,电影犹如一位传递美好­和希望的使者,通过故事的讲述和光影­的魅力让不同文明深入­了解、彼此尊重、和谐共处,让不同国家人文交流、民心交融的故事精彩上­演。“未来,期待电影文化领域能够­早日打破区域藩篱走向­共融,从而形成电影共同体,营造公正共赢的合作秩­序,各国电影形成互动、合作、竞争的关系,并共同承担电影人的责­任。”国际创意和可持续发展­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汉­斯·道维勒说。

那些口碑与票房双丰收­的中外电影作品 , 聚焦当下现实,关注人类共通的情感,用思想精深、艺术精湛、制作精良的作品表现本­民族和本国独特的文化­价值和审美内涵,最终实现以文化人,以情感人。

 ??  ?? 科幻电影《流浪地球》海报
科幻电影《流浪地球》海报
 ??  ?? 动画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海报
动画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海报
 ??  ?? 电影《狼图腾》海报
电影《狼图腾》海报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