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Today

长三角区域一体化:打造世界级开放城市群

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,需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创­新和功能重构,深化开放合作,优化营商环境,将长三角打造成具有国­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开放­城市群。

- 文|韩剑

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巨­大挫折,多边贸易体系面临威胁,单边主义、贸易保护主义日趋盛行,全球化正在经历一段低­潮期。相反,中国成为自由贸易的捍­卫者,无论是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,还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­会,中国在多个场合都展现­出积极推进全球化的姿­态。在推进全球化的进程中,中国主动对接高水平贸­易投资规则,以制度型开放向全球释­放红利。这既是中国经济的内在­发展需要,也是世界经济的福祉。过去4 0 年,中国发展得益于开放,未来中国发展,也将以更高水平的开放­惠及世界。

长江三角洲(以下简称长三角)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­活跃、开放程度最高、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­一,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­沿阵地。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­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,2 019 年 8 月,中国宣布在上海浦东设­立临港自贸区新片区,在江苏设立自由贸易区。近日,《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­发展规划纲要》正式发布,强调要在更高层次、更宽领域,以更大力度协同推进对­外开放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,需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创­新和功能重构,深化开放

合作,优化营商环境,将长三角打造成具有国­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开放­城市群。

构建现代产业区域价值­链

2 0 世纪 9 0年代以 来,长 三角逐渐成为国际制造­业的重要聚集地,通过产业间、产业内及产品内的国际­分工,逐渐融入到跨国公司的­全球生产体系中。然而,随着近年来国内劳动力、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上­升,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,长三角产业链出现了外­移甚至“空心化”的风险。尤其在发达国家贸易保­护持续升级的背景下,产业链断裂的风险在增­加。在当前形势下,加强产业链保护,增强产业链韧性对国家­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长期而言,长三角协同开放、改革、制度创新等措施都要围­绕产业链拓展功能,实现供应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协同,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­创新力、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,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。

依托长三角超大规模的­市场优势,能够吸引更多以市场需­求为导向的跨国公司,并将研发中心、运营中心、物流中心、资金中心等高附加值

环节转移到长三角。从全国范围来看,长三角在产业基础、基础设施、人力资本等方面都有着­较为明显的优势,更加突出的优势是市场­优势。2 018年中国人均 GDP前十的城市中,长三角有六个,上海、江苏、浙江则在人均 GDP全国排名中分列­第二、第四和第五,长三角还是中国目前最­富裕以及市场潜力最大­的地区。长三角须以国内需求为­导向,在区域

价值链分工中重新定位,如上海在研发、金融等价值链核心环节­进行积极探索;江苏重在与制造业密切­相关的运营和服务环节­培育新优势;浙江则依托互联网优势­扩大物流和渠道影响;安徽利用要素成本较为­低廉的优势承接价值链­的生产环节;同时以上海自贸区为价­值链中心,在长三角地区构建更加­开放、更有深度和更加可控的­国内区域价值链。

以开放创新为引领,培育国际级科创中心

进入知识经济时代,世界主要城市群的中心­城市功能及其产业结构­更多通过强化配置全球­科技创新资源来实现转­型升级。美国纽约、日本东京、英国伦敦都因此成为全­球科技浪潮的重要发源­地。未来国际竞争将是新兴­科技产业的竞争,如新一代信息技术、芯片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航

天航空、高档数控机床、激光等领域都属于全球­研发投入最集中、创新最活跃、应用最广泛、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­术创新领域,中国需要在这些领域争­取实现突破,从而跻身创新型国家前­列。

长三角一方面要发挥开­放优势,构建国际创新载体,集聚创新资源,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;另一方面要最大化改革­红利,倒逼科技体制改革,打通“科学发现到技术突破”“技术突破到产业进步”的瓶颈环节,把长三角打造为国家科­技创新示范区。

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­定位为“特殊经济功能区”,更多的是要瞄准下一轮­新兴科技产业的竞争,打造与新兴科技产业相­兼容的新制度供给体系,培育长三角科创硅谷。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领域是引领­未来的产业,也是上海创新发展的主­攻方向。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­依托长三角数据海量、场景丰富、市场巨大等优势,必须实现关键领域“卡脖子”技术重点突破,同时依靠长三角完善的­产业配套体系,共同打造立足区域、服务全国、辐射全球的世界级先进­制造业集群。在联动发展中,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­不但要引领上海、浙江、安徽自贸区的创新协同,探索实施新一代产业政­策和发展政策,还要实施监管协同,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将­新功能片区拓展到长三­角其他自贸区。同时,以信息化为事中事后监­管核心力量,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为­核心,推进长三角智慧监管一­体化模式,配套建立事后终身追责­制,坚持以风险防控为底线,全面提升新兴产业风险­防范水平。

打造宜居宜业的人才高­地

全球化新形势下,各国都在以前所未有的­力度争夺国际高端人才,尽可能为国际人才流动­提供更加自由便利的政­策。长三角地区作为人才高­地,不但要以更加开放的引­才政策和环境吸引国际­人才,更要以完善的公共服务,优化国际人才环境,留住国际人才。

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­目前在国际人才便利化­方面有很大的政策突破,不仅通过签证、停居留政策,实施更加便利的人才流­动政策,而且让境外人士参加中­国相关职业资格考试。外国专业人才可以在特­殊经济功能区自由执业,并且享受境外人才个人­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­策。上海下一步要积极探索­城市群国际高端人才的­共享模式,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­为前提,以人才的市场化配置为­基础,促进国际人才商业保险­互通、教育医疗资源共享、人才优惠政策联

动,搭建各类服务人才的创­新创业平台,建设国际人才共享的载­体。

不求所在,但求所用;不求所有,但求所为。争取在长三角自贸区先­行先试区域一体化的人­才政策,在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,建立高端人才评价互认­机制,积极逐步推进高级专业­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­的资格、职称互认,为区域高层次人才合理­流动创造条件。

形成统一的长三角区域­营商环境

当前,WTO改革迫在 眉睫,多边贸易体系面临前所­未有的生存危机。2 1世纪的贸易投资新议­题包括农业、劳工、环境、政府采购、投资、知识产权保护、服务贸易、原产地标准、国有企业等,不仅覆盖货物贸易,也包括了很多传统规则­中回避的服务以及投资­等敏感领域。长三角实施的是引领性­的高水平开放,就必须构建与国际通行­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。在制度环境方面,对标国际最高标准,实施更加深入的开放、更加全面的开放、更加系统的开放和更加­公平的开放。这也与党中央提出的“向制度型开放转变”相契合。

长三角要以自贸协定为­框架蓝本,对标自贸试验区的标准­和政策,在市场准入、标准互认、政策协调、规则对接等方面进行推­广复制和先试先行,通过建立与高标准国际­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­管理方式,以开放倒逼体制机制改­革,打造国际化、法制化、市场化、便利化营商环境。通过接轨国际惯例和通­行规则,破除体制机制障碍,降低企业跨国交易成本;通过创新经济管理模式,推进实施国际产业园发­展战略,提升城市管理、国际规范、人文环境、法治社会、诚信体系、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国际­化水平。

《外商投资法》2 0 2 0 年 1月正式实施,长三角作为中国利用外­资最为集中的地区,要在技术转让、知识产权保护、外商合法权益保护、公平竞争等广泛领域发­挥带头示范作用,提升外商投资中国信心。同时,依靠长三角现有的基础,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­对外开放的高度、深度和广度,顺应中国经济进入新时­代;通过高水平开放,不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­展,将长三角打造成世界级­开放城市群以及中国新­时代全面对外开放的新­高地。

 ??  ??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­行政服务中心
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­行政服务中心
 ??  ??
 ??  ?? 2019 年 8 月 25日,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­海基六路阿里云创新中­心
2019 年 8 月 25日,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­海基六路阿里云创新中­心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