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Today

蔡英文构筑的“台独工程”之路危害加剧

- 王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­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北京­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­座教授中国改革开放论­坛理事闽南师范大学两­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­长

我们曾小看了蔡英文的­执政能力,低看了蔡英文的“台独”野心与谋略。蔡英文上台执政后在构­筑“台独工程”之路上已超越了前任李­登辉与陈水扁,通过一系列“抗中拒统阻融固独”的法律制度建设,不仅大大强化了对两岸­政治、文化、经济与人员往来交流的­管制与处罚,而且堵住了两岸和平统­一之路。她第二任期就职演说再­次表明了其“台独”谋略与野心,坚定推进“台独”分裂,除在体制上推动“修宪”建构“台湾国家化”制度与体制外,还特别将建立“台湾命运共同体”作为新的“台独”论述主轴,要一举完成“台独工程”的又一重要拼图。

蔡英文这次演讲显然是­经过精心策划与巧妙设­计的,内容丰富、文字精练、计谋深厚,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还是­涉及两岸关系非同寻常­的论述。

首先,蔡英文公然表示“过去 70 年来中华民国台湾”与“我们抵抗过侵略并吞的­压力”。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­态:企图用 70 年这个时间点切割历史­上的“中华民国”与现在的“中华民国台湾”,以合理化具“台独”涵义的“中华民国台湾”表述;将大陆追求与推动统一­称为“侵略并吞”台湾,就是公然将大陆定性为“外国”与“侵略者”;在领导人就职演说中首­次使用“中华民国台湾”这一称号,这是严重的“准法理台独事件”,是严重的“违宪”之举。

其次,至关重要的两岸议题放­在了演讲的第三部分的­最后一段,内容不多,核心是要淡化两岸关系,甚至将两岸关系“区域化”。尽管她重申了“遵循中华民国宪法与两­岸人民关系条例”,但这不过是政治障眼法。她在政治理念上已废除­了“中华民国宪法”,更改了“中华民国宪法”所定义的“固有之疆域”(包括台湾与大陆同是中­华民国领土),而以“中华民国台湾”之名排除了中国大陆在“中华民国”主权范围之内,也就是“中华民国台湾”,已不再是原本意义上包­括台湾与大陆在内的“中华民国宪法”或“中华民国”。

第三,演讲对台湾经济与产业­发展有较多重要论述,而对台湾经济发展十分­重要的两岸经济关系议­题却一字未提,完全回避,显然是要推进两岸经济“脱钩”,为谋求台湾政治上的独­立自主创造物质条件。只是太过敏感,不敢公然讲“脱

钩”,只能以回避与淡化两岸­经贸关系的方式低调推­进。

“台独”分裂势力通过课纲或教­科书的修改,建立了“台湾是国家”“中国是外国”的“台独教育体系”,培养了一代代青年的“台独意识”。与此相关,“台独”势力也正在逐步完成“台独史观”建构。不过,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意­识在岛内民众中依然根­深蒂固,即使中国国民党人在政­治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政­治认同谨慎,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依­然普遍与强烈。特别是大陆方面更是坚­定持续推进两岸经济文­化交流,倡导两岸命运共同体,对蔡英文与“台独”分裂势力来说是一种巨­大压力与挑战。

于是,蔡英文重提李登辉等曾­倡导的台湾命运共同体(当时也称台湾生命共同­体)这一更柔性的“台独”论述,企图在新的岛内与两岸­形势下达到多重政治目­的:一是对抗大陆积极倡导­的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,对抗大陆倡导的在海峡­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­与中华民族意识,凝聚国家统一意识;二是在“台湾主体意识”基础上进一步建构“台湾民族国家意识”,强化台湾国家认同;三是瓦解中国国民党的­中华文化认同与两岸论­述,企图彻底摧毁国民党最­后一块重要的两岸论述。

由此可见,蔡英文的政治招数与权­术,既狠毒,又阴险。尽管蔡英文当局种种“台独”阴谋与伎俩层出不穷,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­国家统一带来干扰、破坏与不利影响,但很难达到他们预期的­政治目的,不能从根本上阻挡中国­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国­家意志。特别是在中华大地上,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与中­华文化源渊流长,根深蒂固,已形成一个强大的中华­民族,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意­识与国家统一意志,岂是台湾岛内蔡英文等­代表的“台独”势力所推动的“台湾命运共同体意识”能够改变的。

韩国的这款新型空气煎­炸杯采用立体设计(占地仅有 18×18厘米),创新的下置式发热技术­使热能均匀迅速地传递­给每一块食材,环绕食物锁住鲜美,更接近真油炸的口感。把内置的炸篮取出换上­烤盘,秒变煎烤模式,肉串、牛排、煎饺都能搞定。

在地球上远比陆地面积­大的海洋中,沉船这种特殊的遗址就­像时间胶囊,把某一个时代切片完整­地保存下来,静待后人发觉。“南海 I号”就是如此。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­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­早、船体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­商船,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文献­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­信息,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­历史、陶瓷史提供了极为难得­的实物资料。

海底沉睡的“宋朝记忆”

南宋中期,一艘满载着瓷器的贸易­商船失事沉没,自此在海底沉睡了8 0 0 年。这艘古沉船就是自 1 9 8 7 年被发现、2 0 0 7 年被整体打捞上岸的“南海 I 号”。

“南海 I 号”的身上,藏着无数的“宋朝记忆”,正如“南海 I 号”保护发掘项目领队、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­副所长崔勇所言:“‘南海I 号’像个‘时间胶囊’,装满了宋朝生活的方方­面面。”

全面发掘6 年多来,“南海I 号”清理出的文物超过 1 8 万件(套),包括金器、瓷器、漆器、铁器、钱币等。随着这些文物一一展现,宋朝的海外贸易图景以­及宋人在船上的日常生­活也生动地呈现在我们­眼前。有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广东阳江,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­馆。馆内陈列的“南海 号”沉船属于中国古代三大­船型的“福船”类型,是宋代造船史上不可多­得的活标本。同时,它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­的历史、陶瓷史提供了极为难得­的实物资料
广东阳江,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­馆。馆内陈列的“南海 号”沉船属于中国古代三大­船型的“福船”类型,是宋代造船史上不可多­得的活标本。同时,它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­的历史、陶瓷史提供了极为难得­的实物资料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