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

0引言

-

噪声控制是众多行业和­领域必须面对的重要问­题。传统方法主要以声学控­制技术为主,包括吸声、隔声、使用消声器、隔离与降低振动等,其机理是噪声声波与声­学材料或结构相互作用、消耗 声能从而降低噪声,该方法属于无源或被动­式的控制方法。总体而言,无源控制方法对于降低­中高频噪声较为有效,而对低频噪声的控制效­果则Leug 1933不明显。因此,德国发明家 于 年提出有Active noise cancellati­on源消噪( )思想[ 1 ],但直到70带年代末、80上世纪 年代初才引起重视。历经

30多年已发展为与传­统噪声控制互补的新型­噪声控制技术——有源噪声控制(Active Noise Control, ANC),即主动噪声控制。该理念的提出与发展在­噪声控制领域具有里程­碑意义,它推动了声学基础理论、信号处理与控制技术等­学科的发展,拓展了声场与振动控制­的应用领域[2~4]。有源噪声控制是通过幅­度和相位可调的声源(次级声源)声波与需抵消的噪声(初级噪声)声波发生相消性干涉来­降噪。其与传统的无源降噪措­施相比,除了具备低频降噪效果­好这一固有特性外,还有系统重量轻、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。有源噪声控制技术已形­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基­础理论、系统构成及实现方法,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噪­声控制手段,目前已开发出具有一定­市场前景和社会影响力­的产品。舰船作为一种复杂的机­电系统,其设计与使用中的噪声­与振动问题日渐突出,对有源控制技术的需求­十分迫切。

1 典型声场中有源控制的­声场分析

在一个特定空间中实现­有源控制的本质是使人­工产生的声场(次级声场)与需抵消的声场(初级声场)实现空间分布和时间历­程上的反相位匹配,其中产生两种声场的声­源分别称为初级声源和­次级声源。因此,设计有源噪声控制系统­的第一步是分析初级声­场特性,依据控制目标完成次级­声源的布放设计,即确定次级声源的类型、数量和布放位置。有源控制中的初级声场­分为自由声场和有界2­声场 类,后者可分为一维管道声­场和三维封闭2空间声­场 种形式。按声模态密度的大小,三维封闭空间声场可进­一步细分为驻波声场和­扩散声场。为了实现局部空间和全­空间的有源消噪,理论上次级声源的最优­布放原则应遵循惠更斯­原理(Haygens principle),即要求具有三极子(位于同1 1一位置的 个单极子和 个偶极子)特性的次级声源连续布­放在包围初级声源或需­消声的局部空间的闭合­曲面上。此外,需要监测初、次级声场的辐射声功率­以实现最大程度的降噪。但实际上次级声源和监­测传感器(在自适应有源控制系统­中称为误差传感器)的数量和布放位置均有­限,因此不同初级声场下的­次级声源和误差传感器­的布放呈现不同特点。

1.1 自由声场中的有源控制

如果声波仅从声源向四­周辐射,不受边界和其他物体的­阻碍,也无其他声波的干扰,这种声场 即为自由声场。有源噪声控制研究中常­将下列声场近似为自由­声场:旷野中变压器辐射的噪­声声场、天空中飞机向外辐射的­噪声声场、深海中水面舰船及水下­航行器向外辐射的噪声­声场(忽略地面反射造成的影­响)等。因自由声场中的声波传­播形式和声场分析方法­相对简单,有源噪声控制的作用机­理相对容易,故研究历史最为悠久。任意复杂结构的声辐射­均可等效为单极子源或­者多个单极子源的组合,因此研究的重点是初、次级声源为单极子或单­极子阵列的有源噪声控­制。如果初级声源阵列由N­个点声源组成,次级声源阵列由M个点­声源组成,其声源强度矢量可分别­记为 q 和q 。为了实现初、次级声源辐射总p s

声功率最小的控制目标,最优次级声源强度矢量

称声传输阻抗矩阵;r 和 r 分别为初级声源和次p s级声源的位置向量;H为对复数矩阵求共轭­转置。式(1)和式(2)是有源噪声控制理论研­究的基础公式,适用于任意形式的声场,只是不同声场中的声传­输阻抗矩阵有所差别。依据以上公式的计算和­仿真[ 4 ]结果,自由声场中,初、次级声源的相对距离必­须小于声波半波1dB­长,单极子次级声源才能达­到 以上的降噪效果,同时增加次级声源数量­也可以改善控制效果。此外,理论上采用多极子及高­阶极子形式的次级声源,亦可增强降噪效果。由于自由声场形式简单,可以利用最优化方法进­行次级声源和误差传感­器布放方案的解析与优­化研究。为了降低有源控制系统­复杂度,可通过有源控制进行局­部空间降噪,即制造局部有源静2区[6],有源耳罩和有源声屏障­就是 个典型案例。

1.2 管道声场中的有源控制

管道声场是指无限长或­半无限长管道内部或外­部声源在管道内部产生­的声场,主要针对次级声源频率­小于管道截止频率的工­况进行有源控制研究,此时管道中仅传播平面­波。平面波声场有

源控制的理论分析较简­单,主要需解决次级声源“声反馈”问题。因次级声源会同时向管­道下游和管道上游辐射­声波,使参考传感器拾取初级­信号受到干扰,从而严重影响有源控制­过程的稳定2性。为了消除次级声反馈,主要有 种解决方案:一是将声反馈作为整个­控制对象的一部分,综合考虑控制器的设计­方案;二是采用或设计单指向­性次级声源,最大程度地减少声反馈­对参考传感器的影响。

1.3 驻波声场中的有源控制

驻波声场中的声波呈现­出明显的空间分布,每一个具有驻波形式的­声场分布又称为声模态。理论上,为有效降低全空间中的­声能或声势能,次级声源的布放原则包­括[7]: 1)如果次级声源置于声模­态节线上,则无论声源强度多大都­不能激发这阶声模态,从而无法控制初级声场;如果次级声源距离声模­态节线太近,则其声源强度必须非常­大才能控制初级声场,从而不能有效控制空间­总声势能。2 )低频条件下,即使初、次级声源的距离大于声­波半波长,也能取得明显的降噪效­果。3)一个次级声源置于几个­主导声模态的最大幅值­处时,可以抵消这几个声模态­而不会激发其他声模态。4)几个次级声源单独作用­不能抵消的声模态,联合作用则可抵消。一般应尽量增加误差传­感器的布放数量,其布放原则包括[8]: 1)误差传感器和次级声源­的布放原则总体上类似,但不相同。2)误差传感器最好置于声­模态反节面处。3)误差传感器置于声模态­节面处时无法工作,而且将导致有源控制后­的空间总平均声势能比­控制前大。

1.4 扩散声场中的有源控制

在扩散声场中通过有源­控制不能降低全空间声­势能,但可以降低局部空间噪­声。研究表明,通过有源控制可降低以­观察点或误差传感器为­中心的空间区域初级声­场声压,形成有源静区。有源静区的范围和降噪­量与初级声源频率直接­相关,与扩散声场的形成机制­也有一定关系[9]。

2 有源控制器设计

一个有源噪声控制系统­分为作动—传感结构 2和控制器 大部分,前者指次级源(次级声源和次级力源)、误差传感器和参考传感­器(对前馈系统而言),后者指控制次级源输出­声波或激励力强度(含幅度和相位)的装置。从硬件实现方式而言, 2控制器可分为模拟控­制器和数字控制器 种。模拟控制器完全由模拟­器件组成,具有成本低、结构简单等优点,但只能应用于管道消声­和有源耳罩等极少数对­控制器要求较低的场合。数字控制器包含硬件和­软件两部分,硬件主要由数字信号处­理器件组成,软件用于实现控制器结­构和算法,其算法依附在结构上。数字式有源控制器可以­实现多种形式的结构。首先,可应用于前馈系统和反­馈系统,前者可获取参考信号,稳定性好,结构简单;后者无法获取参考信号,稳定性差。其次,数字式有源控制器1 1不仅可应用于只有 个次级声源和 个误差传感器的单通道­系统,还可应用于有多个次级­声源和多个误差传感器­的多通道系统。在理论上通常以单通道­前馈系统为分析重点。有源控制器的设计方法­一般基于维纳滤波(Wiener filtering)原理和现代控制理论,前者为目前的主流理论,后者则适合解决声反馈­及初级噪声的时变性问­题。前馈有源控制器的设计­思路源于自适应滤波器­设计,目前自适应有源控制器­的FIR基本框架为:控制器为横向结构的 滤波器,算-x LMS(Filtered-x Least Mean Square,法为滤波FXLMS)算法。FXLMS Widrow算法源于 针对电噪LMS声抵消­所提出的 算法,目前已成为有源控制法[10],具有操作简单、运算量小等优点。的基准算 FXLMS基于横向滤­波器和 算法,已提出了多达数十种的­控制器结构与算法。需注意的是,有源控制器的结构和算­法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­存,有时算法与结构无关,可在任意结构上实现,而有时算法必须与特定­的结构联系起来才能实­现。完成有源控制算法的关­键步骤是利用次级通路­建模,来获取次级通路传递函­数(或脉冲响应)。具体而言,次级通路是指从作动器­到误差传感器之间的物­理通路,包括声场、作动—传感装置(以电声器件为主)和电子线路,其中声通路特性是需考­虑的主要因素。在有源控制中主要利用­自适应建模方法获取次­级通路传递函数,可分为离2线建模和在­线建模 种方法。如果次级通路特性基本­不变,则可在有源控制之前进­行次级通路建模,获得次级通路传递函数­的估计值,并在有源控制过程中保­持不变,实现离线建模。离线建模方法分为时延­估计法、双传声器法和附加随机­噪声

3法 种。若在有源控制过程中次­级通路特性是时变的,则需在有源控制时对次­级通路进行实时建模,实现在线建模。

3 有源控制技术开发与应­用

70有源噪声控制技术­于上世纪 年代初开始发展。管道中的声源频率低于­管道截止频率时可产生­均匀平面波,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均较­易实现有源噪声控制,因而管道有源消声器有­一定的研发价值。但是管道有源消声系统­一般为反馈系统,不易获取参考信号,稳定性差,其有源消声器的结构也­相对复杂。此外,在管道有源消声系统中,误差传感器下游会再次­产生噪声(即再生噪声),因此需在长管道中布放­多个有源消声器,导致整个系统的价格相­对昂贵,维修和维护作业相对繁­琐,进而阻碍了管道有源噪­声控制技术的发展。但在同一时期,有源护耳器的研究逐渐­取得了成果,最初利用模拟器件构造­的有源控制器被证明可­应用于有源耳罩,后期随着数字技术及自­适应信号处理技术的发­展,出现了有源送话器或受­话器。如今,有源耳机(包括有源耳罩、有源送话器或受话器)已形成商品,成为有源噪声控制技术­应用的标志性案例[11]。随着研究力量的不断投­入,有源噪声控制技术拓展­了应用领域,螺旋桨飞机舱内有源噪­声控制就是一个典型案­例。与此同时,有源噪声控制技术在高­档轿车车厢内也得以应­用。纵观有源噪声控制技术­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及­现状,按技术成熟度可将有源­噪声控制技术分4为 大类:成熟技术、半成熟技术、开发中的技术、处于实验研究中的技术。从技术成熟度和商业推­广价值的角度而言,目前最成熟的有源控制­技术3有 种[12],分别是有源护耳器、螺旋桨飞机舱内有源噪­声控制和轿车车厢内有­源噪声控制。有源护耳器分为有源耳­罩、有源受话器和有3源头­靠 种类型。有源耳罩和有源受话器­是采用有源控制技术的­头戴式耳罩,两者可统称为有源头戴­式耳机(有源耳机)。有源耳机是有源噪声控­制技术发展历程中最早­进入市场的产品,也是当前最成熟的应用­技术。有源耳机已成为常见的­电10声产品在销售,已有 余家知名生产厂家,如美Bose NCT国的博士( )公司、 公司 、森海塞尔(Sennhaiser )公司等。螺旋桨飞机舱内有源噪­声1 500控制技术也已发­展成熟,据报道目前已有 多架军用和民用飞机安­装了有源控制系统。至于轿车车厢内有源噪­声控制技术,由于成本限制仅有 极少数品牌的高端轿车­安装此类系统,市场对该系统的接受程­度仍较低。另外还有一类趋于成熟­的有源噪声控制技术具­备技术可行性,但尚未解决一系列涉及­应用的关键问题,其典型代表为管道有源­消声器、变压器噪声有源控制和­声场有源控制。管道有源消声器的初级­声场简单,但管道声场中存在固有­的再生噪声,且管道消声器的应用环­境大都十分恶劣,同时对成本和维修性的­要求较为严格,这些因素限制了实际产­品的开发。变压器有源噪声控制的­优势在于初级噪声属于­低频线谱噪声,对有源控制算法的要求­较低,但难点在于降噪空间大,导致控制系统极其复杂,如采用目前的集中式多­通道有源控制方式,将使整个系统的成本过­高。声场有源控制基于有源­控制原理,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和­应用场合也相应地存在­技术难度大、成本过高等问题。目前一些民用或军用领­域的有源噪声控制技术­已引起了广泛关注,例如下一节所述的舰船­噪声有源控制,但该领域的新技术均处­于从实验室技术向现场­试验技术过渡的研发阶­段。还有一些处于理论研究­或实验室研究阶段的有­源控制技术前景可观,不过距离实际应用还有­相当长的路要走[13]。

4 有源控制技术在舰船中­的应用

民用船舶和军用舰艇对­噪声控制的需求十分迫­切,但侧重点不同。舰船噪声控制分为外部­辐射噪声控制和舱内噪­声控制两部分。民用船舶的外部噪声控­制源于海洋环境保护的­需求,以避免对水下生物造成­灾难性的影响,舱内噪声控制源于乘员­对声环境舒适性的要求,这一点与军用舰艇相同。军用舰艇尤其是水下航­行器的外部噪声关乎其­声隐身能力,影响战技指标,是目前的关注焦点。

4.1 水下航行器外部声学性­能的有源控制

水下航行器外部声学性­能指标分为辐射噪声2­水平和声目标强度 种。向外的辐射噪声主要分­为螺旋桨噪声、通海管道辐射噪声、艇体结构振动3声辐射 类。螺旋桨噪声属于低频线­谱噪声,宜采用有源控制技术,实验室研究已证实了理­论可行性,但存在次级声源研制、布放及安装等问题。通海管道辐射噪声控制­本质上属于管道声场的­有源控制,理论上和技术上均可行,但工程应用还需投入大­量、深入细致的工作。

艇体结构振动声辐射控­制则寄希望于智能声学­结构或有源声学结构的­研究取得突破。对于有源声学结构,它包括产生次级声场的­作动材料或元件、检测振动与声场信息的­传感材料(误差传感器)和嵌入式的微控制器[14]。有源控制目标为总辐射­声功率和反射声功率,相应的有源声学结构2­分别为有源隔声结构和­有源吸声结构。这 种结构均可位于双层耐­压壳之间而单独存在,也可与现有结构(如艇体或声学覆盖层)复合在一起。有源隔声结构可用于降­低艇体结构振动产生的­低频声辐射[15],而有源吸声结构可降低­敌方主动声呐发射声波­的反射强度,从而降低本艇声目标强­度[16]。有源声学结构的研究仍­处于初级阶段,目前正致3力于解决 个方面的问题:近场误差传感策略、可工程应用的分布式作­动—传感结构(层)、微型化的有源控制器。

4.2 舰船舱内噪声的有源控­制

从有源控制的视角看,舰船舱内噪声分为舱内­集中声源发出的噪声、舱内或舱外机械振动(分布式声源)引起的舱内噪声、穿越舱室的管道辐射2­噪声。前 种噪声可采用舱内布设­的次级声源实现有源控­制,或对集中声源进行有源­隔声,而管道辐射噪声则可通­过加装管道有源消声系­统来降低。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,基于次级声源的舱内噪­声控制的可行性最高。但前提是初级噪声低频­成分的能量与噪声总能­量相比占主导地位,其中,低频的含义是此频率下­的舱室声场为驻波声场。若初级噪声仅为数个线­谱组成的低频声源,其有源控制的效果将更­好。

5结语

目前有源噪声控制技术­已被确立为一种有效的­低频噪声控制技术,工程应用已取得实质性­进展,部分应用的产业化也指­日可待,总体而言,它仍然处于不断向前发­展的阶段。舰船领域可采用的有源­控制技术大部分处于研­发阶段,部分还处于概念或实验­室研究阶段。目前有源控制技术的发­展方向如下: 1)有源控制系统或产品工­程化,尤其是有源控制专用误­差传感器和次级声源的­研制与生产。2)特种用途有源控制系统­的开发,如有源隔声罩、有源消声器、冲击声有源控制器等。3)基于有源控制原理的智­能声学结构研究。4)有源—无源复合式噪声控制系­统的开发。5)有源控制原理在声场主­动控制、振动主动 控制、声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应­用。

参考文献:

[1] GUICKING D. On the invention of active noise control by Paul Lueg[J].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,1990,87(5):2251-2254. 2 陈克安. 有源噪声控制[M] .2 版. [] 北京:国防工业出版社,2014. [3] ELLIOTT S J. Signal processing for active contro[l M]. London:Academic Press,2001. [4] NELSON P A,ELLIOTT S J. Active control of sound [M]. London:Academic Press,1992. [5] NELSON P A,CURTIS A R D,ELLIOTT S J,et al. The minimum power output of free field point sources and the active control of sound[J].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,1987,116(3):397-414. [6] GUO J N ,PAN J,BAO C Y. Actively created quiet zones by multiple control sources in free space[J].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,1997, 101(3):1492-1501. 7 BULLMORE A J,NELSON P A,CURTIS A R D,et [ ] al. The active minimizati­on of harmonic enclosed sound fields,part II:A computer simulation[J]. Jour⁃ 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,1987,117(1):15-33. 8] 陈克安,马远良. [ 封闭空间自适应有源噪­声控制误差传声器的最­优布放[J]. 声学学报,1993,18(5): 357-366. CHEN K A,MA Y L. The arrangemen­t optimizati­on of error sensors for adaptive active noise control within en⁃ closed space[J]. Acta Acustica, 1993, 18(5 ): 357-366(in Chinese). 9 ELLIOTT S J,JOSEPH P,BULLMORE A J,et al. Ac⁃ [ ] tive cancellati­on at a point in a pure tone diffuse sound field[J].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,1988,120 (1):183-189. [10] MORGAN D R. History,applicatio­ns,and subsequent developmen­t of the FXLMS algorithm[J]. IEEE Sig⁃ nal Processing Magazine,2013,30(3):172-726. [11] GUICKING D. Active contro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history-fundamenta­ls-state of the art[M]//KURZ T, PARLITZ U,KAATZE U. Oscillatio­ns,Waves,and Interactio­ns-Sixty Years Drittes Physikalis­ches Insti⁃ tut-A Festschrif­t. Germany: Universitä­tsverlag Göttingen,2007:107-138. [12] HANSEN C H. Current and future industrial applica⁃ tions of active noise control[J]. Noise Control Engi⁃ neering Journal,2005,53(5):181-196. [13] HIRSCHORN M,DUDA J,ERIKSSON L. Is social acceptance a problem for noise control and active si⁃ 34 (下转第 页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