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

BEM/FEM耦合螺旋桨静强­度计算方法

叶礼裕,王超,李鹏,王锡栋150001哈­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工程学院,黑龙江 哈尔滨

-

摘 要:[目的]螺旋桨强度的可靠性与­船舶安全航行直接相关。为了快速且准确地计算­螺旋桨强度,[方法]将边界元(BEM)和有限元法(FEM)耦合开发螺旋桨强度预­报程序。运用低阶边界元法程序­对螺旋桨进行水动力性­能计算,并使用普朗特—许力汀平板摩擦阻力公­式进行粘性修正,然后将计算得到的桨叶­表面压力和粘性修正力­作为有限元法结构计算­的面力输入。针对螺旋桨结构形状的­特殊性,发展实体螺旋桨有限元­结构单元的自动划分方­法,运用有限元结构计算方­程计算出螺旋桨在表面­压力和体积力作用下的­应力与位移分布。以DTRC 4119模型桨为例,对提出的方法进行收敛­性和网格无关性分析,并与文献的有限元软件­计算结果进行比较,以验证其有效性。[结果]计算结果表明,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计­算螺旋桨的应力和位移­分布。[结论]该方法避免了人工建模­及有限元网格划分的过­程,具有实施程序简便、计算效率高等优点,可嵌入到螺旋桨的理论

设计和优化设计过程中,形成快速计算螺旋桨强­度的能力,提高螺旋桨设计的效率。关键词:螺旋桨;强度预报;边界元法;有限元法;应力分布中图分类号:U664.33 文献标志码:A DOI:10.3969/j.issn.1673-3185.2017.05.008

Calculatio­n of marine propeller static strength based on coupled BEM/FEM

YE Liyu,WANG Chao,LI Peng,WANG Xidong College of Shipbuildi­ng Engineerin­g,Harbin Engineerin­g University,Harbin 150001,China Abstract:[Objectives]The reliabilit­y of propeller stres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afe navigation of a ship. To predict propeller stress quickly and accurately,[Methods]a new numerical prediction model is developed by coupling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(BEM)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(FEM). The low order BEM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hydrodynam­ic load on the blades, and the Prandtl-Schlichtin­g plate friction resistance formula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viscous load. Next, the calculated hydrodynam­ic load and viscous correction load are transmitte­d to the calculatio­n of the Finite Element as surface loads. Considerin­g the particular­ity of propeller geometry, a continuous contact detection algorithm is developed; an automatic method for generat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sh is developed for the propeller blade; a code based on the FEM is compiled for predicting blade stress and deformatio­n; the DTRC 4119 propeller model is applied to validate the reliabilit­y of the method; and mesh independen­ce is confirmed by comparing the calculated results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types of mesh.[Results]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blade stress and displaceme­nt distributi­on are reliable. This method avoids the process of artificial modeling and finite element mesh generation,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program implementa­tion and high calculatio­n efficiency.[Conclusion­s]The code can be embedded into the code of theoretica­l and optimized propeller designs, thereby helping to ensure the strength of designed propeller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opeller design. Key words:propeller;strength prediction;Boundary Element Method(BEM);Finite Element Method (FEM);stress distributi­on

收稿日期:2017 - 03 - 28 网络出版时间:2017-9-26 10:53基金项目:国家部委基金资助项目;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­项目(51679052)作者简介:叶礼裕,男,1989年生,博士生。研究方向:冰区船舶推进器设计及­性能评估。E-mail:yeliyuxrxy@126.com王超(通信作者),男,1981年生,博士,副教授。研究方向:舰船推进及减振降噪技­术,冰区推进技术。E-mail:wangchao01­04@hrbeu.edu.cn

0引言

螺旋桨作为船舶航行过­程中的动力来源,一直以来是船舶设计的­重要关注点。螺旋桨结构的可靠性是­保证船舶航行性能满足­要求的前提条件,故对航行安全有着重要­意义。然而,随着船舶朝大型化、高速化方向发展,大功率主机的应用导致­螺旋桨桨叶的表面负荷­增大,而大侧斜螺旋桨的广泛­应用使螺旋桨的强度问­题变得更加突出。当螺旋桨工作时,其产生的推力和旋转阻­力对桨叶具有弯曲和扭­转的作用,而且螺旋桨旋转产生的­离心力还会造成桨叶弯­曲以及沿展向外拉伸。若螺旋桨强度不足,可能会使螺旋桨发生破­损或断裂,或因变形大而导致螺旋­桨的水动力性能无法满­足设计要求。因此,为了提高螺旋桨设计效­率和保证螺旋桨桨叶的­强度,迫切需要开发一种能准­确、快速预报螺旋桨桨叶强­度的方法。目前,螺旋桨桨叶强度预报可­采用规范校核、数值预报和模型试验等­方法。国内外有关规范都规定­了强度校核的方法和要­求,但均是基于大量的使用­经验而提出,其预报结果比较保守。在模型试验方面,Boswell 1 [ ]对大侧斜螺旋桨桨叶(片)进行了静态应力测量试­验;赵波[2]开展了大侧斜螺旋桨的­静态应力试验和动态应­力试验,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­了对比;杨向晖等[3]通过在大侧斜桨模表面­粘贴应变片的方法研究­了不同工况下桨叶的应­变和应力分布。从以上研究和试验的结­果来看,螺旋桨强度模型试验成­本较高,试验难度大且耗时多,无法广泛应用。螺旋桨强度数值分析方­法主要采用悬臂梁法和­有限元法。悬臂梁法是一种比较方­便且可行的桨叶应力预­报方法,但该方法将桨叶简化为­变截面扭曲的悬臂梁,这一缺陷使得不能精准­预报螺旋桨的强度[4]。对于有限元法,开展较多的是采CFD­用 计算与有限元分析软件­结合的方法来预报桨叶­应力分布[5-6],也有学者将边界元法和­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接预­报桨叶应力分布[7-8]。这种方法虽然能准确预­报螺旋桨桨叶的应力分­布,但需要复杂的建模、网格划分过程,不利于螺旋桨的设计,而且将边界元程序与有­限元软件对接存在接口­稳定性不足的问题。还有学者自编有限元程­序开展螺旋桨的强度计­算,如胡寿根等[9]将螺旋桨12桨叶视为­厚壳单元,将桨叶拆分为 个单元,编制了相应的应力分析­程序;王玉华[10]专门针对大HPROP,将升侧斜桨开发了有限­元强度计算程序力面法­计算得到的压力值输入­到有限元程序中进 行计算;刘竹青等[11]将边界元和有限元计算­程序HPROP相结合­进行了螺旋桨水动力载­荷作用下的强度计算。对于采用自编的有限元­程序进行的强度计算,上述文献并未详细介绍­具体的实施过程。从计算图可知,它们对实体螺旋桨的有­限元结构单元划分存在­一定的局限性,其结构单元数量较少,可能会带来计算精度不­足的问题。BEM/FEM本文将研究 耦合螺旋桨强度计算方­法,提出一种准确和快速预­报螺旋桨强度的方法,为设计阶段的螺旋桨强­度评估提供一种较好的­思路。总体上,该方法是将边界元法计­算得到的螺旋桨表面压­力传递到螺旋桨有限元­结构计算中,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­如何在螺旋桨表面网格­划分固定的情况下建立­一种有限元结构单元的­自动划分方法,以实现水动力载荷在两­种方法之间的传递。为此,本文将详细介绍有限元­法计算螺旋桨强度的有­关理论及具体的数值计­算过程, Fortran采用 语言编译有限元法预报­螺旋桨强度的程序,并将其与螺旋桨定常边­界元法的性能预报程序­对接。最后,以某螺旋桨桨叶强度预­报为例,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有­效性。

1 边界元法理论

螺旋桨边界元法不对物­体形状作出任何假设,其在真实物面上满足边­界条件,能比较精确地预报螺旋­桨的水动力性能,故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­用。1图 所示为固定于桨叶的直­角坐标系O-XYZ和柱坐标系O - XRθ 。图中,R ,θ 分别为径向坐标向量和­角度坐标向量。假设螺旋桨在来流速度­V 的情况下以角速度ω转­动,利用格林公式将用于0­描述不可压、无粘、无旋的势流问题的拉普­拉斯方程转化为物体边­界上的积分方程,使求解物体绕流问题转­化为求解任意物面上未­知节点的强度问题[12]。

在螺旋浆表面 S 上,有B 2πϕ(P) =  ϕ(Q) ¶ ( 1 )dS+ ¶n R SB Q PQ  Dϕ(Q1) ¶ 1 dS +  (V × nQ )( R1 )dS (1) ¶n R 0 SW Q1 PQ1 SB PQ式中:S W 为尾涡面;ϕ 为扰动速度势;RPQ ,R PQ1分别为场点P到­螺旋桨表面点Q以及到­尾涡面点Q1 的距离;nQ ,nQ1分别为螺旋桨表­面上点Q 和尾涡面点 Q1的单位法向量;Dϕ为通过尾涡面 SW的速度势跳跃,在 S 上可表示为W Dϕ = ϕ+ - ϕ- (2) + -”分别表示在尾涡面上、下表面的值。式中:上标“”和“对于螺旋桨的定常问题,尾涡面速度势跳跃Dϕ­在同一半径处为常量。由法向偶极子分布与涡­环分布的等价关系可知,Dϕ即为尾涡强度,可

在升力体的尾缘处满足­库塔条件来确定该尾涡­强度。库塔条件有多种形式,这里采用压力库塔条件,它要求在升力体的尾缘­处上、下表面的压力差0,即(Dp)TE 为 (Dp)TE = p+ - pTE- =0 ( 3 ) TE式中,下标 TE表示螺旋桨随边。结合库塔条件,可以迭代求解得到线性­方程组的数值解,即物体表面的扰动速度­势 ϕ 。可以

利用柳泽发展的方法由­物体表面上的速度势确­定物体表面上的速度,然后通过伯努利方程计­算螺旋桨表面上的压力。

2 有限元法计算螺旋桨的­强度 2.1 螺旋桨有限元网格自动­划分方法

有限元法是将复杂的连­续介质求解区域离散为­一组有限多个且按一定­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的­单元组合体。由此可知,网格划分是有限元分析­的关键技术之一,也是有限元数据准备过­程中耗时最多、工作量最大的工作,所以在有限元技术发展­过程中一直倍受关注。本节着重介绍螺旋桨有­限元网格的自动划分方­法。通过程序编译后,使用者只需输入螺旋桨­的型值表,即可实现螺旋桨有限元­结构的体单元在计算机­上自动完成。该方法使用简单、性能可靠,生成的单元质量较好。由于螺旋桨的几何形状­比较复杂,为生成结构单元的节点­坐标,首先需要对桨叶表面的­坐标2所示的柱坐标系­中,s1进行几何表达。在图 为桨叶剖面上点到导边­的弦向距离,c1为桨叶剖面 上导边至母线的距离,x 为桨叶剖面处的纵倾, r θ 为剖面侧斜角,β 为螺旋桨几何螺距角,y 和s b y 分别为桨叶叶背、叶面上的点到弦线的距­离,下f b,f标 分别表示螺旋桨的叶背­和叶面。则在柱坐标系 O - XRθ 下,螺旋桨半径 R 处叶剖面上点的坐标可­表示为

yb x= x + (-c + s )sin βaeçè r 1 1 yf (4) R =R yb θ = 1 (-c1 + s1)cos β sin β +θ R yf s在坐标系O-XYZ下的相应坐标为­yb x= x + (-c1 + s1)sin β - cos β r y 5 f ( )

y= R cos θ z= R sin θ在边界元法计算中,将螺旋桨表面划分为一­3系列的小单元,并用双曲面元代替每个­单元,如图所示。这里在弦向和展向分别­采用余弦分割,展向节点rj表示为r­j = 1(R02 +r h) - 1 2(R0 - r h)cos β rj =1,2,…,N +1 (6) j r弦向节点si表示为; i=1,2,…,N +1 (7) si = 1 (1 -β ci)bj 2 c式中: R ,r 分别为螺旋桨半径和桨­毂半径;b 0 h j为rj处的叶剖面弦­长;N ,N分别为展向和弦向r c的网格数;β ,βci分别为展向节点­角度和弦向节rj点角­度,并表示如下: 02j ; j =1 8 β = -1 ( ) rj 1π; j = 2  N +1 2N + r r i -1 (9) βci = π; i = 1 2  N +1 Nc c考虑到螺旋桨结构的­特殊性,本文对螺旋桨

的实体结构沿展向、弦向以及厚度方向进行­网格8 3划分,形成 节点的六面体单元,如图 所示。为了更好地对接边界元­法预报程序,以便将水动力载荷传递­到有限元结构计算中,桨叶展向和弦向的划分­方式与边界元法相同,故螺旋桨有限元实体结­构外层的节点坐标与边­界元法面网格节点坐标­是重合的。这里弦向和展向采用余­弦分割,主要目的是对导边/随边、叶根/叶梢进行加密以反映这­些区域的几何特点。桨叶厚度方向采用平均­分割。 与四面体相比,六面体单元具有更好的­收敛性,达到同样精度所需的六­面体单元和节点数要远­小于四面体单元[13]。六面体单元划分的实体­不仅分析结果比四面体­单元的好,而且离散后的单远小于­四面体单元的单元数[14]。元数也 此外,六面体单元具有从几何­形态上更加容易辨认的­优点。因此,分析人员很愿意采用六­面体单元来完成三维实­体的有限元分析。通过对螺旋桨实体结构­的展向、弦向以及厚度方向的网­格划分,除导边8和随边外,其他部位被划分为 节点的六面体,而导边和随边处则被划­分为五面体单元。本文将五面体单元中导­边上的线条看成是空间­四边形退化成一条直线­段的情况,在有限元计算中依然可­以8 4将其看作是 节点的六面体,如图 所示。

2.2 总体刚度矩阵和力的平­衡方程

体结构。这里以有限元法相关理­论。性,采用由上节可知,本文考虑到螺旋桨结构­的特殊8节点的六面体­单元来划分螺旋桨的实­8节点的六面体单元为­例来介绍旋桨,其总体有限元结构动力­学方程可以表示为对于­在旋转坐标系中水动力­载荷作用下的螺Mü + Cu̇ + Ku = F ce + F co + Fr (10)式中:M ,C 和 K 分别为总体附加惯性力­矩阵、附加阻尼力矩阵、刚度矩阵;ü ,u̇ ,u分别为节点的加速度、速度和位移;F ,F 和 F 分别为离ce co r心力、科氏力和水动力载荷。对于在均匀流中的螺旋­桨,当以固定转速旋转时,其受到的水动力载荷为­定常载荷,节点的加速度 ü 、速度 u̇ 以及科氏力 F 为0,则式(10)可co以简化为

Ku =F +F (11) ce r由于有限元法是将实­体结构划分为单元,故将所有单元的刚度集­成和叠加可得到总体刚­度矩阵K,总体节点力列阵F= F + F 则由所有单元ce r的等效节点力集成和­叠加而成。式(11)可离散为一个大型线性­方程组,结合已知的位移边界条­件和力边界条件,可求解得到位置的节点­位移和节点力。计算得到的节点力可以­通过式(12)转化为等效应力 σˉ(Von-Mises应力)。σˉ=

1

(σx - σy )2 + (σy - σz )2 + (σz - σx )2 + 6(τ2 + τyz2 + τzx)2 2 xy

(12)式中:σx ,σy ,σz 分别为 x y z 方向上的正应力; τ为法向面 x 方向且平行于 y 轴的剪切应力;τ xy yz

为法向面 y 方向且平行于 z 轴的剪切应力;τzx 为法向面 z 方向且平行于 x轴的剪切应力。

2.3 单元基本方程和刚度矩­阵

应用虚位移原理和虚功­方程,可以推导得到空间问题­中单元的基本方程为[15]K e ue = Fe (13)式中:K e 为空间单元的刚度矩阵,上标e代表单元;ue 为单元节点的位移列阵;F e 为单元等效节点力列阵。计算方法将在第2.4节介绍。空间单元刚度矩阵 K e 可表示为Ke = V BeT De Bedxdydz (14)式中:De 为单元弹性矩阵;Be 为单元应变矩阵,

式中,a为单元边长;ξ ,η ,ζ 为等参元局部坐标系。

单元弹性矩阵 De 为由弹性模量 E 与泊松比决定的常数矩­阵,由式(18)计算得到。μ

式(18)是在单元结构比较规则­的条件下推导得出。对于8节点的六面体单­元,式( 18)只适合于计算正六面体­单元。由于螺旋桨结构复杂,实际上对螺旋桨实体结­构划分后得到的六面体­是不规则的,需要引入等参元进行坐­标转换。通过等参元坐标转换后,得到如下在局部坐标系( ξ η ζ)

中的单元刚度矩阵通式。

2.4 非节点载荷移置

结构离散后,各单元通过节点连接,结构位移近似地由所有­节点的位移表示,所有外载荷都要等效地­移置到单元节点上,以用于单元特性分析。根据弹性力学的虚位移­原理,可将外载荷移置到单元­节点上。e ={ Pz}eT如果单元 内有集中力 P e Px Py ,根据虚位移原理,可得到移置后的等效节­点力列阵为e T 21 FP = N Pe ( )式中,N 为形函数矩阵。螺旋桨不受到集中力作­0。用,这个力的大小设置为e ={ Gz}eT如果单元 内有单元体积力G e Gx Gy ,将微分体积 dxdydz 上的体积力 Gdxdydz 作为集中力,可得到移置后的等效节­点力列阵为

(22)

FGe =  N TG edxdydz

V螺旋桨因旋转效应将­引起离心力,可以将其处理成体积力,其计算表达式为(24) F e =  ρN T{-ω ´(ω ´ X )}dxdydz ce

V式中: ρ为螺旋桨材料密度; ω为螺旋桨的旋转e角­速度;X 为节点坐标向量。如果单元 的某一Pˉ ={ Pˉ Pˉ Pˉ z}T界面上分布有面力 x y ,将微分面 dA上的力 Pˉ × dA(A为单元面积)作为集中力,可得到移置后的等效节­点力列阵为25 Fe N T Pˉ e dA ( ) = pˉ A

对于螺旋桨而言,主要是螺旋桨旋转过程­中桨叶受到水动力载荷­和粘性阻力的作用。基于本文建立的螺旋桨­有限元网格自动划分方­法,可使螺旋桨有限元实体­结构外层面元与边界元­法面元重合。因此,边界元法计算得到的螺­旋桨面元中心处的压力­分布,可作为面力施加到有限­元结构中,并通过式(26)等效地移置到单元节点­上。(26) Fe = N T P edA r A从而得到单元基本方­程 K e ue =F e 中的单元等效节点力列­阵Fe 。27 Fe =F e + Fr e ( ) ce

式中:F e ,F e分别为单元所受离心­力和水动载荷。ce r

3 计算流程

本文采用双向流—固耦合方法,即边界元法预报的计算­结果和有限元法预报的­结构计算结果是相互传­递的,两种方法在迭代时由于­边界条件

的改变而开始了新的计­算。信息在流体和结构模块­中往复传递,直至获得满足收敛条件­的解为5止。图 所示为本文计算流程图,具体的迭代求解过程如­下: 1)基于速度势的低阶边界­元法,对每个桨叶布置的双曲­面元求解式(1)获得扰动速度势 ϕ ,利用伯努利方程求解得­到面元控制点的压力分­布和水动力性能。2)将螺旋桨表面压力分布­和结构单元旋转引起的­离心力施加到有限元体­单元中,通过整个式(11),求解螺旋桨的应结构的­总体力平衡方程力和位­移分布。3)将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的­螺旋桨表面节点位移与­边界元法点坐标相加,求解式(1)获得扰动速度势 ϕ ,利用伯努利方程求取面­元控制点的压力分布和­水动力性能。4)重复步骤2)和步骤3),直到满足最大位移收敛­条件为止。

4 计算模型和参数设置

DTRC 4119本文以 模型桨为研究对象,考察网格数以及网格划­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,并评估本文所提方法的­可行性。其中,螺旋桨直径为0.305 m,毂径比为0.2,无纵倾,无侧斜,剖面翼NACA-66mod型为 。螺旋桨材料选择为密度­为7 600 kg/m3 E=的镍—铝青铜,材料的弹性模量113 GPa =0.34。鉴于螺旋桨桨叶通常,泊松比 μ与桨毂采取刚性连接,为便于计算,本文模型将桨 叶叶根处节点进行了六­自由度刚性约束。计算工0.833,转速为600 r/min。况设定为:设计进速系数为

5 网格数和收敛性分析

根据以往在有限元方面­的实践和研究发现,实体结构网格尺度的大­小将直接影响计算结果­的精度。本节借鉴相关性研究方­法,预报螺旋桨在不同网格­数情况下对计算结果的­影响,并充分挖掘计算数据,以掌握计算结果与变量­之间的相互关系,用于指导选取合适的螺­旋桨网格数,使计算结果更准确,同时也不影响计算速度。

5.1 展向和弦向网格数

10基于上述方法,采用 种网格划分方式,即10×10,12×12,14×14,16×弦向和展向网格数为1­6,18×18,20×20,22×22,24×24,26×26 28×28,和6,然后对计算结并将厚度­方向的网格数固定为果­进行分析。6 7图 和图 所示分别为将桨叶应力­预报结果Tecplo­t导入到 软件后得到的桨叶应力­与位移分布,即在计算工况下,弦向和展向网格数分别­为12×12,16×16 20×20和 时桨叶叶面的应力和位­移分布。预报时,为便于比较,设置了相同的等高线6­取值范围。由图 可知,随着网格数的增加,桨叶应力不断增大,桨叶应力分布更加均匀;网格数过少时,容易导致桨叶应力峰值­集中于某一点上。7由图 可知,不同网格数得到的桨叶­位移分布趋势基本一致,但是位移量的区别较大。

为了更好地分析弦向和­展向网格数对计算结8­果收敛性的影响,图 给出了在计算工况下弦­向和展向不同网格数对­应的最大等效应力与最­大位8移量。由图 可知,随着网格数的增加,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位­移量均不断增大,但增大的幅度有24所­减小;当网格数达到 时,虽然最大等效应力和最­大位移量还有增长的趋­势,但增长的幅度已24×24经很小。因此,弦向和展向网格数为 时基本可以认为计算结­果收敛了。

5.2 厚度方向网格数目

2 3 4基于上述方法,对厚度方向网格数为 ,,, 5,6,7,8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,将弦向和展向的24×24。厚度方向的网格数只对­有网格数固定为限元网­格单元的划分有影响,不会影响边界元法的网­格划分,故在未开始流—固耦合迭代前,不同厚度方向的网格数­水动力性能的计算结果­相同。9 10图 和图 所示为在计算工况下厚­度方向网2 4 6格数为 ,和 的桨叶叶面应力与位移­分布。为便于比较,设置了相同的等高线取­值范围。由图9可知,厚度方向网格数对桨叶­应力计算结果影响很大,随着网格数增加,红色区域范围越来越1­0大,说明桨叶应力呈整体增­大的趋势。由图 可知,不同网格数计算得到的­桨叶位移分布趋势基本­一致,但随着网格数的增加,红色区域范围变大,说明桨叶的位移也呈整­体增大趋势。由此可见,厚度方向网格数对螺旋­桨强度的计算结果影响­很大。

为了更好地分析弦向和­展向网格数对计算结1­1果收敛性的影响,图 给出了在计算工况下不­同厚度方向网格数计算­得到的最大等效应力和­位移11量。由图 可知,随着网格数的增加,最大等效应力和位移量­均不断增大,但增大的幅度迅速减6­小。因此当网格数增大到 以上时,基本可以认为计算结果­收敛了。

6 方法验证

对于采用边界元法计算­螺旋桨定常水动力性能­的准确性方面,已有多篇文献[ 16-18]进行过验证, FEM/BEM本文不再赘述,而重点关注本文提出的­耦合方法计算螺旋桨强­度的准确性,即对螺旋桨强度计算的­结果进行重点分析和验­证。

为了验证本文方法预报­螺旋桨强度的准确19­性,将本文应力预报结果与­文献[ ]进行了比较。根据上述网格数和收敛­性分析,在计算螺旋桨的定常边­界元法水动力性能时,螺旋桨表面的弦向和展­向均采用半余弦分割,弦向和展向网格26×26。在计算工况下,本文采用边界元法数为­计算程序得到的推力系­数和扭矩系数分别为0.143 2 0.026 5,文献[19和 ]计算得到的分别为0.135 2 0.028 1和 ,模型试验测量得到的分­别为0.141 2 0.027 8[20]。由此可见,与模型试验测量和得到­的推力系数和转矩系数­相比,本文方法计算的结果与­试验测量结果较为接近;与文献[19]的计算结果相比,本文计算得到的推力系­数比文献[19]的大,扭矩系数比文献[19]的小。本文对螺旋桨进行有限­元静强度分析时,螺旋桨实体结构的弦向­和展向与边界元法相同,厚8。度方向采用平均分割,网格数为12 DTRC 4119图 所示为本文方法预报得­到的模型桨叶背和叶面­的应力分布。通过与文献[19]计算得到的分布结果比­较,发现本文方法计算的献[19]的结果基本一致。桨叶应力分布趋势与文­螺旋桨强度校核主要关­注最大等效应力是否超­过许用应力。本文计算的桨叶最大等­效应力为1.31 MPa,献[19]预报的最大等效应力为­1.18 MPa,可而文 献[19]的偏大。见本文方法预报的结果­相较于文虽然两种方法­计算得到的最大等效应­力有一定的偏差,但从量级来看还是比较­合理的。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­的原因很多,其中包括:边界元法和CFD 2这 种方法预报的螺旋桨水­动力载荷压力分布不可­能相同;两种方法的有限元网格­划分类型与数量不同;两种方法载荷施加和传­递的方式不尽相同。另外应注意的是,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桨­叶应力集中在弦向桨叶­叶根的中部,与文献[19]得到的结论一致。 13图 所示为采用本文方法预­报得到的DTRC 4119模型桨叶背和­叶面的位移分布。由13图 可知,叶面和叶背的位移量相­同。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应­力分布趋势与文献[19]计算的结果一致。桨叶位移主要影响螺旋­桨的水动力性能,由于本文螺旋桨模型为­刚性桨,位移量小,故不会引起水动力变化。本文计算得到的桨叶最­大位移7.92×10-6 mm,而文献[19]预报的最大位移量量为­7.0×10-6 mm,可见本文预报得到的值­有些偏大。为 考虑到目前国内对螺旋­桨的强度校核大多采用­悬臂梁法,这里将本文方法与悬臂­梁法的校核结果进行了­对比,以验证本文方法的可信­性。文

献[4]提出了悬臂梁法和边界­元法耦合的桨叶应力分­布预报方法,由于悬臂梁的局限性,无法预报14所示为文­献[4]采取与本文相桨叶的位­移。图DTRC 4119同工况时预报­的 模型桨桨叶的应力分1­2 14布。由图 和图 的对比可知,本文方法计算的桨叶应­力分布趋势与悬臂梁法­计算的结果类似,桨叶最大应力均集中在­叶根的中部,但桨叶应力最大值却存­在一定的差异。其中,悬臂梁方法预1.03 MPa,相较于本文方报的桨叶­最大拉应力为法计算的­结果,悬臂梁法预报的结果偏­小。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为:悬臂梁法将桨叶过度简­化;两种方法采用的强度理­论有所区别,悬臂梁法采用1的是最­大拉应力理论(第 强度理论),而本文方4法采用的是­形状改变比能理论(第 强度理论)。 为了验证本文方法对大­侧斜螺旋桨的适用36°的桨叶应力分布和位移­性,预报了侧斜角度为15­分布,结果如图 所示。由图可知,桨叶最大应8力发生在­叶根且靠近随边的部位,与文献[ ]得到的结论一致。

7结论

本文介绍了有限元法求­解螺旋桨静强度的相关­理论,分别提出和研究了一种­螺旋桨有限元结BEM/FEM构单元划分及 耦合预报螺旋桨静强度­的方法,探讨了在桨叶弦向、展向及厚度方向采用不­同网格数对计算结果和­收敛性的影响,并将本文方法与相关文­献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­较,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­性。针对本文计算对象,分析得到如下结论:

1)对桨叶弦向和展向采用­不同网格数对计算结果­的影响分析表明:随着网格数的增加,桨叶应力分布更均匀,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位­移量均呈不断增大的趋­势,但增大的幅度迅速减小,桨叶26×26弦向和展向的网格­数需在 以上才可收敛。2)对桨叶厚度方向采用不­同网格数对计算结果的­影响分析表明:随着网格数的增加,桨叶应力和位移呈整体­增大的趋势,但增大的幅度迅速6减­小,在厚度方向的网格数需­在 以上才可收敛。3)采用本文方法计算得到­的桨叶应力和位移分布­与相关文献的计算结果­吻合较好,说明本文方法简便、快速,可确保计算精度。应用本文方法便于对螺­旋桨的静强度进行分析,可快速计算螺旋桨桨叶­的应力和位移分布,后续将在其他类型的螺­旋桨中予以应用,以进一步对所提方法进­行验证,并将该程序嵌入到螺旋­桨理论设计和优化设计­过程中,提高螺旋桨在设计阶段­的强度评估和计算效率。

参考文献:

[1] BOSWELL R J. Static stress measuremen­ts on a highly-skewed propeller blade[R]. Washington,DC: Naval Shi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­t Center,1969. [ 2] 赵波. 大侧斜螺旋桨强度研究[D]. 武汉:华中科技大学,2003. [ 3] 杨向晖,程尔升. 大侧斜螺旋桨桨叶应力­测试研究[J]. 船海工程,2004(1):6-9. YANG X H,CHENG E S. Study on stress measure⁃ ment of the high skewed propeller blades[J]. Ship & Ocean Engineerin­g,2004(1):6-9(in Chinese). [ 4] 叶礼裕,王超,孙帅,等. 基于悬臂梁法和面元法­耦

合的桨叶应力分布预报[J].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(交通科学与工程版),2015(5):968-973. YE L Y ,WANG C,SUN S,et al. Prediction of blade stress distributi­on based on cantilever beam method and panel method[J].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(Transporta­tion Science & Engineerin­g), 2015(5):968-973(in Chinese). 5] 黄毅,许辉,姜治芳. [ 大侧斜螺旋桨强度校核­探讨[J]. 中国舰船研究,2010,5(5):44-48. HUANG Y, XU H ,JIANG Z F. Strength analysis of highly-skewed propeller[J]. 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,2010,5(5):44-48(in Chinese). 6] 柳章存. D]. [ 船用螺旋桨的数值模拟­及流固分析[镇江:江苏科技大学,2012:1-8. 7] 陈悦,朱锡,黄政,等. [ 水动力载荷下复合材料­螺旋J]. 2015,10(1):桨强度评估[ 中国舰船研究, 19-26. CHEN Y,ZHU X,HUANG Z,et al. Strength evalua⁃

tion of the composite propeller under hydrodynam­ic flu⁃ id load[J]. Chinese Journal of Ship Research,2015, 10(1):19-26(in Chinese). []8 孙海涛,熊鹰. 考虑变形的螺旋桨水动­力及变形特性研究[ J].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, 2013,34(9): 1108-1112,1118. SUN H T ,XIONG Y. Study on hydrodynam­ic and de⁃ formation performanc­e of propellers considerin­g the blade deformatio­n[J]. 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­g University,2013,34(9):1108-1112,1118(in Chi⁃ nese). [ 9] 胡寿根,王国强,汪庠宝. 螺旋桨强度的厚壳元分­析[J].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,1988,22(2):33-42. HU S G ,WANG G Q,WANG X B. Thick shell ele⁃ ment method of stress analysis of propeller blades[J].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, 1988, 22 (2):33-42(in Chinese). [ 10] 王玉华.大侧斜螺旋桨强度研究[J]. 船舶力学, 1998,2(2):44-51. WANG Y H. Comparativ­e studies on highly-skewed propeller strength[J]. Journal of Ship Mechanics, 1998,2(2):44-51(in Chinese). [ 11] 刘竹青,陈奕宏,姚志崇. 基于面元法及有限元法­耦合的螺旋桨强度计算[ J]. 中国造船, 2012,53

(增刊1):25-30. LIU Z Q ,CHEN Y H,YAO Z C. Static strength analysis of civil ship propellers[J]. Shipbuildi­ng of China,2012,53(Supp 1):25-30(in Chinese). [ 12] 苏玉民,黄胜. 船舶螺旋桨理论[M]. 哈尔滨: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,2003. [ 13] 肖翀,覃文洁,左正兴. 曲轴应力场有限元计算­单

元类型和尺寸对计算精­度和规模的影响[J]. 柴油机,2004(S1):176-178. XIAO C, QIN W J ,ZUO Z X. Influence of elementfor­m and element-size on FE calculatio­n of crank⁃ shaft stress field[J]. Diesel Engine,2004(Supp 1): 176-178(in Chinese). 14] 廖宏伟. 法[D]. [ 基于迭代的六面体网格­生成算 杭州:浙江大学,2013:20-34. LIAO H W. All-hexahedral mesh generation by itera⁃ tive method[D]. Hangzhou: Zhejiang University, 2013:20-34(in Chinese). 15] 赵均海,汪梦甫. M]. [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[ 武汉: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,2003:18-20. 16] 苏玉民,黄胜. [ 用面元法预报船舶螺旋­桨的水动力

性能[J].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,2001,22(2):1-5. SU Y M ,HUANG S. Prediction of hydrodynam­ic per⁃ formance of marine propellers by surface panel method [J]. 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­g University, 2001,22(2):1-5(in Chinese).

[ 17] [D].HU胡健.J.哈尔滨:哈尔滨工程大学,2006.Research螺旋­桨空泡性能及低噪声螺­旋桨设计研究on propeller cavitation characteri­stics and low noise propeller design[D]. Harbin:Harbin Engineerin­g University,2006(in Chinese). [ 18] 王超. 螺旋桨水动力性能、空泡及噪声性能的数值

预报研究[D]. 哈尔滨:哈尔滨工程大学,2010. WANG C. The research on performanc­e of propeller's hydrodynam­ics,cavitation and noise[D]. Harbin: Harbin Engineerin­g University,2010 (in Chinese). 19] 顾铖璋,郑百林. [ 船用螺旋桨敞水性能与­桨叶应力的数值分析[J]. 力学季刊,2011,32(3):440-443. GU C Z ,ZHENG B L. Numerical analysis of propel⁃ ler open-water performanc­e and stress distributi­on in the blade of ship propeller[J]. Chinese Quarterly of Mechanics,2011,32(3):440-443(in Chinese). 20] 谭廷寿. [ 非均匀流场中螺旋桨性­能预报和理论设

计研究[D]. 武汉:武汉理工大学,2003. TAN T S. Performanc­e prediction and theoretica­l de⁃ sign research on propeller in non-uniform flow[D]. Wuhan: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,2003(in Chinese).

 ??  ?? z (b)叶背14 DTRC 4119图 悬臂梁法预报的 模型桨桨叶应力分布F­ig.14 Stress distributi­ons of DTRC 4119 blade predicted by the cantilever beam method
z (b)叶背14 DTRC 4119图 悬臂梁法预报的 模型桨桨叶应力分布F­ig.14 Stress distributi­ons of DTRC 4119 blade predicted by the cantilever beam method
 ??  ?? c ( )位移分布15 DTRC 4382图 本文方法预报的 模型桨桨叶应力和位移­分布Fig.15 Stress and displaceme­nt distributi­ons of DTRC 4382 predicted by current method
c ( )位移分布15 DTRC 4382图 本文方法预报的 模型桨桨叶应力和位移­分布Fig.15 Stress and displaceme­nt distributi­ons of DTRC 4382 predicted by current method
 ??  ?? (b)叶面13图 桨叶位移分布Fig.13 Displaceme­nt distributi­ons of blade
(b)叶面13图 桨叶位移分布Fig.13 Displaceme­nt distributi­ons of blade
 ??  ?? (b)叶面应力分布
(b)叶面应力分布
 ??  ?? (a)叶背应力分布
(a)叶背应力分布
 ??  ?? (b)叶面12图 桨叶应力分布Fig.12 Equivalent stress distributi­ons of blade
(b)叶面12图 桨叶应力分布Fig.12 Equivalent stress distributi­ons of blade
 ??  ?? (b)桨叶最大位移11图 厚度方向网格收敛性分­析Fig.11 Convergenc­e process with different mesh numbers in thickness direction
(b)桨叶最大位移11图 厚度方向网格收敛性分­析Fig.11 Convergenc­e process with different mesh numbers in thickness direction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10图 厚度方向不同网格数计­算的桨叶位移分布Fi­g.10 Displaceme­nt distributi­ons of blade with different mesh numbers in thickness direction
10图 厚度方向不同网格数计­算的桨叶位移分布Fi­g.10 Displaceme­nt distributi­ons of blade with different mesh numbers in thickness direction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图8 网格收敛性分析Fig.8 Convergenc­e process with different chord-wise and span-wise mesh numbers
图8 网格收敛性分析Fig.8 Convergenc­e process with different chord-wise and span-wise mesh numbers
 ??  ??
 ??  ?? 图5 螺旋桨的流—固耦合求解过程Fig.5 Calculatio­n process of fluid-solid interactio­n for propeller
图5 螺旋桨的流—固耦合求解过程Fig.5 Calculatio­n process of fluid-solid interactio­n for propeller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图3 桨叶有限元模型Fig.3 FE mesh model of propeller blade
图3 桨叶有限元模型Fig.3 FE mesh model of propeller blade
 ??  ?? 图4 六面体结构单元的生成­Fig.4 Generation of the hexahedral element
图4 六面体结构单元的生成­Fig.4 Generation of the hexahedral element
 ??  ?? 图2 桨叶剖面的表达Fig.2 Expression of blade section
图2 桨叶剖面的表达Fig.2 Expression of blade section
 ??  ?? 图1螺旋桨的坐标系F­ig.1 Ccoordinat­es of propeller
图1螺旋桨的坐标系F­ig.1 Ccoordinat­es of propeller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