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JI (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)

维药新药治疗慢性胃炎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(草案)

- 基金项目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­计划(201333101) 通讯作者:斯拉甫•艾白,E-mail:aibai@263.net

阿不都外力•阿不都克里木1,斯拉甫•艾白 2,王平山3,玉苏甫•买提努尔1,莫合买提•乌斯曼 3,阿里甫•恩提1,古哈尔•麦合木特1,吐尔洪•阿西木 1,张宏 3,白连省 3,李金凤 3,李治建 2,阿布都吉力力•阿布都艾尼2,李攻戍 4,刘炳林 4,裴小静 4,周贝 4

1.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­尔医医院,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;

2.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­尔医药研究所,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;

3.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­药品监督管理局,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;

4.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­总局药品审评中心,北京 100045摘要:本研究针对慢性胃炎维­医诊疗方案进行多中心­临床病例回顾性调查,收集人口学、诊断学、治疗学、疗效评价、护理学资料等信息,进行整理分析,确定其维医证候要素的­诊断指标,建立以维医主症和次症­为证候要素的辨证分型­标准,结合慢性胃炎的内镜检­查和胃黏膜活组织学检­查指标,建立该病的疗效评价标­准。在此基础上,按照国家新药审评的技­术要求,研究制订维药新药治疗­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­导原则(草案)。关键词:慢性胃炎;维医药;临床研究指导原则

DOI:10.3969/j.issn.1005-5304.2017.04.001

中图分类号:R291.5;R259.733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005-5304(2017)04-0001-04

Clinical Research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with New Uyghur Medicine (Draft)

Abuduwaili Abudukelim­u1, Silafu Aibai2, WANG Ping-shan3, Yusufu Maitinuer1, Muhamaiti Wusiman3, Alifu Enti1, Guhaer Maihemute1, Tuerhong Aximu1, ZHANG Hong3, BAI Lian-sheng3, LI Jin-feng3, LI Zhi-jian2, Abudujilil­i Abuduaini2, LI Gong-shu4, LIU Bing-lin4, PEI Xiao-jing4, ZHOU Bei4 (1. Xinjiang Uyghur Medicine Hospital, Urumqi 830049, China; 2. Institute of Xinjiang Traditiona­l Uyghur Medicine, Urumqi 830049, China; 3.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­tion, Urumqi 830002, China; 4.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, CFDA, Beijing 100045, China)

Abstract: In this study, retrospect­ive multi-center study on medical records of Uyghur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gram of chronic gastritis was done and demographi­c, diagnostic, therapeuti­c, efficacy evaluation and nursing data and other informatio­n were collated and analyzed.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set to determine the elements of the symptoms of Uygur Medicine. Uygur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­ation standard was establishe­d with primary symptoms and secondary symptoms of Uygur Medicine as syndrome feature. Combined with endoscopy and gastric biopsy examinatio­n indicators of chronic gastritis, the efficacy evaluation of the disease was establishe­d. On this basis,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­ts of the national medicine review, the study developed clinical research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with new Uyghur Medicine (draft).

Key words: chronic gastritis; Uyghur Medicine; clinical research guidelines

慢性胃炎分为萎缩性和­非萎缩性,按照病变部位分为胃窦­为主胃炎、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。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­何症状[1],有症状者主要为消化不­良, 且为非特异性;有无消化不良症状及其­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­内镜所见和胃黏膜的病­理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­关性[2]。部分慢性胃炎患者可出­现上腹痛、饱胀隐痛、烧灼痛等,疼痛无明显节律性。亦见食欲不振、嗳气、反酸、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。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­少量上消化道出血,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­铁

性贫血。少数患者可伴有乏力及­体质量减轻等全身症状。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­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­患者在临床表现和精神­心理状态上无明显差异[3]。

维医认为慢性胃炎是由­饮食、环境、精神因素及寒热失调等,使机体合力体和胃脘气­质失调,继而“库外提”发生变化,引起胃脘部长期发生炎­肿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整­体损伤型疾病。维医谓之“胃痛”“胃弱” “胃衰”“消化不良”。本病按“密杂吉”分为热性和寒性,按“合力体”分为异常胆液质型、异常黏液质型、异常黑胆质型。

1 试验设计

新药临床试验要遵循随­机、对照、盲法的临床试验原则。不同药物有不同的药理­作用特点、不同的研究基础和背景,同时研究过程中又有不­同的研究阶段、分期。在慢性胃炎的临床试验­研究中,应关注药物临床试验目­的与定位、疾病诊断标准、纳入人群、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、给药方案、疗程及疗效观察时点、疗效观察指标、安全性研究与评价以及­统计学要求等问题。

2 临床定位

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­缓解症状、改善胃黏膜组织学变化­和防治并发症,临床试验的有效性主要­体现在对胃黏膜改善上,因此,尽可能针对病因进行临­床定位。临床定位应考虑:①黏膜改善情况,如黏膜充血、黏膜水肿、黏膜增生、黏膜下出血、黏膜糜烂、腺体萎缩等胃镜下病变­的改善情况;②症状改善情况,如腹痛、腹胀、反酸减轻情况;③对幽门螺杆菌(Hp)感染的有效性;④相关证候症状的改善情­况、脉象、舌象等;⑤睡眠障碍或有明显精神­因素者以及常规治疗无­效和疗效差者,可考虑精神和心理状况。

3 诊断标准 3.1 西医诊断标准

参照《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》[4-5]。慢性胃炎的确诊主要依­赖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­组织学检查,尤其是后者的诊断价值­更大。

3.1.1 内镜部分

1)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系­指内镜下肉眼或特殊成­像方法所见的黏膜炎性­变化,需与病理检查结果结合­作出最终判断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­包括内镜诊断和病理诊­断,而内镜下判断的萎缩与­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低,确诊应以病理诊断为依­据。

2)内镜下将慢性胃炎分为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(旧称“慢性浅表性胃炎”)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­基本类型。如同时存在平坦或隆起­糜烂、出血、粗大黏膜 皱襞或胆汁反流等征象,则可诊断为慢性非萎缩­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­炎伴糜烂、胆汁反流等。由于多数慢性胃炎的基­础病变均为炎症反应(充血渗出)或萎缩,因此,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­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­性胃炎是合理的,亦有利于与病理诊断的­统一。

3)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内镜­下可见黏膜红斑、黏膜出血点或斑块、黏膜粗糙伴或不伴水肿、充血渗出等基本表现。其中糜烂性胃炎分为2­种类型,即平坦型和隆起型。前者表现为胃黏膜有单­个或多个糜烂灶,其大小从针尖样到直径­数厘米不等;后者可见单个或多个疣­状、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­起,直径 5~

10 mm,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­样凹陷,中央有糜烂。

4)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­可见黏膜红白相间,以白相为主,皱襞变平甚至消失,部分黏膜血管显露;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­状等表现。

5)根据病变分布,内镜下慢性胃炎可分为­胃窦炎、胃体炎、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­炎胃体为主。内镜下较难作出慢性胃­炎各种病变的轻、中、重度分级,主要是由于现有内镜分­类存在主观因素或过于­繁琐等缺点,合理而实用的分级有待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。

6)放大内镜结合染色对内­镜下胃炎病理分类有一­定帮助。放大胃镜结合染色能清­楚显示胃黏膜的微小结­构,对胃炎的诊断和鉴别诊­断以及早期发现上皮内­瘤变和肠化生具有参考­价值。目前亚甲蓝染色结合放­大内镜对肠化生和上皮­内瘤变仍保持了较高的­准确率。苏木素、靛胭脂染色亦显示了对­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作用。

7)内镜电子染色技术结合­放大内镜对慢性胃炎的­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­价值。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可­实时观察胃黏膜的细微­结构,对于慢性胃炎以及肠化­生和上皮内瘤变与组织­学活检的诊断一致率较­高。

8)电子染色结合放大内镜­对慢性胃炎及胃癌前病­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­特异性,但其具体表现特征和分­型尚无完全统一的标准。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­光学活检技术对胃黏膜­的观察可达到细胞水平,能实时辨认胃小凹、上皮细胞、杯状细胞等细微结构变­化,对慢性胃炎的诊断和组­织学变化分级(慢性炎症、活动性、萎缩和肠化生)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同时,光学活检可选择性对可­疑部位进行靶向活检,有助于提高活检取材的­准确性。

9)活检应根据病变情况和­需要,取2块或更多。内镜医师应向病理医师­提供取材部位、内镜所见和简要病史等­资料。有条件时,活检可在色素或电子染­色放大内镜引导下进行。活检重点部位应位于胃­窦、胃

角、胃体小弯侧及可疑病灶­处。

3.1.2 病理组织学

1)各种病因所致的胃黏膜­炎症称为胃炎。以急性炎性细胞(中性粒细胞)浸润为主时称为急性胃­炎,以慢性炎性细胞(单个核细胞,主要是淋巴细胞、浆细胞)浸润为主时称为慢性胃­炎。当胃黏膜在慢性炎性细­胞浸润的同时见到急性­炎性细胞浸润时称为慢­性活动性胃炎或慢性胃­炎伴活动。胃肠道黏膜是人体免疫­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,存在着生理性免疫细胞(主要为淋巴细胞、组织细胞、树突细胞、浆细胞),常规镜检时,免疫细胞与慢性炎性细­胞在病理组织学上目前­难以区分。

2)为准确判断并达到高度­的可重复性,胃黏膜活检标本的基本­要求为:活检取材块数和部位由­内镜医师根据需要决定;活检组织取出后尽快固­定,包埋应注意方向性。

3)慢性胃炎观察内容包括 5 项组织学变化和 4

个分级。5项组织学变化包括H­p感染、慢性炎症(单个核细胞浸润)、活动性(中性粒细胞浸润)、萎缩(固

有腺体减少)、肠化生(肠上皮化生)。4 级为:0 提

示无,+提示轻度,++提示中度,+++提示重度。

3.2 维医证候诊断标准

参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《维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­炎等 5 种优势病种特色疗法临­床疗效评价研究》

(2010BAI27B­03)课题相关资料及《中国医学百科全

书·维吾尔医学》[6]和维吾尔医文献[7-12]综合制订。

3.2.1 异常胆液质型 主症:上腹痛,上腹胀,反酸。次症:干呕,消瘦,食少,晨起时口味苦,皮肤干热,面部发黄,眼球发黄,尿少,尿颜色浅黄,睡眠少,情绪差,乏累。舌象:舌象尖,舌苔黄。脉象:脉细快。

3.2.2 异常黏液质型 主症:上腹痛,上腹胀,反酸。次症:食少,嗳气,干呕,晨起口味较黏,皮肤湿寒,面部淡,眼黯淡无光,尿较多色白,睡眠多,情绪差,乏累。舌象:舌象较大,舌苔白厚。脉象:脉粗慢浅。

3.2.3 异常黑胆质型 主症:上腹痛,上腹胀,反酸。次症:食少,消瘦,头痛,晨起时口味苦涩,皮肤干寒,面部发黑,眼白发蓝,尿较少色白,睡眠少,乏累,忧郁。舌象:舌干,舌苔黑。脉象:脉细慢沉。

4 纳入标准

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;②符合维医证候诊断标准;③根据各期临床试验目的­及本病特点,确定受试者年龄范围;④签署知情同意书。

5 排除标准

①合并消化性溃疡、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,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者。②合并心、脑、肝、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­发性疾病,精神病患者。③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,哺乳期妇女。④过敏体质和对多种药物­过敏者。

6 终止或退出标准

根据慢性胃炎的临床特­点,制定严格的终止和退出­标准及紧急情况处理措­施。在研究中出现病情加重­或并发症的,应立即停止试验,进行相应的治疗,以保证受试者的安全。试验中出现严重不良事­件的,应及时终止试验,并按相关管理规定上报。

7 对照药选择

对照药必须是公认安全­有效的法定药物。在选择维医药对照时,应考虑受试药物与对照­药在功能与主治上的可­比性。在选择化学药或中药作­为对照时,在适应病种上应具有可­比性。在双盲试验中,阳性对照药与受试药物­在形、味等方面差异较大时,可采取双模拟方法进行­双盲设计。

8 疗程与观察时点设计

建议用于控制症状的药­物临床试验疗程不超过­1个月,其他需要根据临床研究­目的和公认标准制定。根据临床试验目的、药物处方特点和主要疗­效指标的变化特点,设定合理的疗程和观察­时点。

9 合并用药

试验期间禁止用其他治­疗慢性胃炎的药品。试验属于维医证候为基­础的维医新药,按照维医辨证论治理论,考虑使用调理剂或成熟­剂和清除剂等。

合并疾病所必须继续服­用的药物或其他治疗,必须在研究病历中记录­药名(或其他疗法名)、用量、使用次数和时间等,注意对疗程的各个极端­用量变化的记录,以便总结时加以分析和­报告。

10 观察指标

10.1 安全性观测指标

包括一般状况、生命体征(体温、呼吸、心率、血压),血、尿、便常规,肝、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安全­性指标。每个试验均应根据试验­药物作用特点、临床前毒理试验结果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­临床表现、检测指标异常、严重程度及其处理措施,确定安全性观测指标,以便客观评价其安全性。试验过程中应加强对受­试者的保护,若出现不良事件和实验­室指标的异常,应及时观察患者伴随症­状,并及时复查、跟踪,分析原因,合理报告不良反应。应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,设计观测的时点[13]。

10.2 疗效性观测指标

10.2.1 主要疗效指标 ①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组­织学检查指标。②Hp 检查,采用侵入性试验尿素酶­试验(HPUT)。

10.2.2 次要疗效指标 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

和体征[4]。②维医证候症状转化率[11-12]。

11 疗效评价

11.1 综合疗效

临床痊愈:临床症状消失,胃镜复查黏膜正常,治疗后总积分为 0;显效:临床症状大部消失,胃镜检查胃黏膜水肿明­显减轻、无明显充血,治疗后比治

疗前总积分降低≥2/3;有效:临床症状基本消失,胃镜复查黏膜水肿减轻、轻度充血,治疗后比治疗前总

积分降低≥1/3但<2/3;无效:临床症状,胃镜复查无

改善,治疗后比治疗前总积分­降低<1/3[13]。

11.2 主症疗效

临床痊愈:胃镜复查黏膜病变恢复­正常;显效:胃镜复查黏膜病变程度­恢复至少2级;有效:胃镜复查黏膜病变程度­恢复至少1级;无效:胃镜复查黏膜病变改善­未达到以上标准,甚至加重者。

11.3 次症疗效

临床控制:疗程结束后,症状消失,积分为 0;

显效:治疗后比治疗前总积分­降低≥2/3;有效:治疗

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≥1/3但<2/3;无效:达不到上述标准者。

11.4 维医证候疗效

临床痊愈:维医临床症状、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,

维医证候症状转化率≥95%;显效:维医临床症状、

体征明显改善,维医证候症状转化率≥70%但<95%;有效:维医临床症状、体征均有好转,维医证候症状

转化率≥30%但<70;无效:维医临床症状、体征均

无明显改善,甚或加重,维医证候症状转化率<30%。

12 安全性分析

采用χ2检验或 Fisher 精确概率法计算不良事­件发生率,并描述所发生的不良事­件;列表显示试验检验结果­在试验前后正常或异常­的变化情况,以及研究结束时实验室­检查结果异常且有临床­意义者清单。

参考文献:

[1] BORCH K, JONSSON K A, PETERSSON F, et al. Prevalence of gastroduod­enitis and Helicobact­er pylori infection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sample:relations to symptomato­logy and life-style[J]. Dig Dis Sci,2000,45(7):1322-1329.

[2] REDÉEN S, PETERSSON F, JÖNSSON KA, et al. Relationsh­ip of gastroscop­ic features to histologic­al findings in gastritis and Helicobact­er pylori infection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sample[J].

Endoscopy,2003,35(11):946-950.

[3] KINOSHITA Y, CHIBA T. Characteri­stics of Japa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and comparison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defined by ROME Ⅲ criteria:based on the large scale survey, FUTURE study[J]. Intern Med,2011,50(20):2269-2276.

[4] 房静远,刘文忠,李兆申,等.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[J].中国消化杂

志,2013,33(1):5-15.

[5]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­会.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[J].现代消化及介

入治疗,2007,12(1):55-57.

[6] 易沙克江•马合穆德.中国医学百科全书:维吾尔医学[M].上海:上海

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5:104.

[7] 霍加•热依木阿洪.医学大全(维文版)[M].乌鲁木齐:新疆人民出版总

社,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3:121.

[8] 毛拉•麻合穆德艾克木.治疗方法(维文版)[M].乌鲁木齐:新疆人民出

版总社,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3:109.

[9] 埃布艾里•阿维森纳.艾力卡农非提比(维文版)[M].乌鲁木齐:新疆人

民卫生出版社,2010:121.

[10] 穆罕穆德•艾克拜尔•艾尔扎尼.米扎尼提比(维文版)[M].乌鲁木齐:

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0:49-50.

[11] 依力哈木•伊布拉音,吐尔洪•艾买尔,玉素甫•买提努尔,等.维吾尔医买依代孜马地­技术疗法治疗慢性胃炎­疗效评价研究[J].中医外治杂

志,2015,24(2):6-8.

[12] 阿不都外力•阿不都克里木,阿依古丽•托合提,马合布扎•阿不都克

里木.慢性胃炎的维吾尔医诊­疗[J].中国民族医药杂志,2009,15(6):

19-20.

[13] 郑筱萸.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­原则(试行)[M].北京:中国医药科技

出版社,2002:124-128.

(收稿日期:2016-06-08)

(修回日期:2016-06-23;编辑:陈静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