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JI (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)

中医证候量表研制中的­关键问题及其思考

赵晖1,王筠 2,李淳 1,梁媛 2,李志更 2

-

1.中国中医科学院,北京 100700;2.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­础理论研究所,北京 100700摘要:本文针对目前中医证候­量表研制过程中存在的­关键问题如概念界定、理论框架构建、条目量化分级及统计学­方法运用等,提出在明确证候诊断、证候评价、疾病诊断三者之间区别­的基础上,基于中医辨证思维和数­理验证2个层面构建理­论框架,以信效度为考核指标建­立科学合理的条目量化­分级方法,从非线性智能数理统计、症状指标群的分析2个­角度挖掘量表数据等思­路和方法,旨在改进和完善证候量­表研制的方法学,提高证候量表的编制和­应用水平。关键词:证候量表;证候诊断;证候评价;疾病诊断;理论框架;统计学方法

DOI:10.3969/j.issn.1005-5304.2017.06.002

中图分类号:R2-05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005-5304(2017)06-0006-04

Key Questions and Thoughts of Scale Developmen­t of TCM Syndrome ZHAO Hui1, WANG Jun2, LI Chun1, LIANG Yuan2, LI Zhi-geng2 (1.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, Beijing 100700, China;

2. Institute of Basic Theory for Chinese Medicine,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, Beijing 100700, China)

Abstract: Targeting the key questions in the scale developmen­t process of TCM syndrome, such as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, the constructi­on of the theoretica­l framework, the quantitati­ve classifica­tion of the items, the rational use of the statistica­l methods and so on,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at on the basis of carefully distinguis­hing the three concepts of syndrome diagnosis, syndrome evaluation and disease diagnosis, and based on TCM dialectica­l thinking and mathematic­al validation to build theoretica­l framework.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quantitati­ve classifica­tion method was establishe­d based on the reliabilit­y and validity as indexes. Non-linear intelligen­t mathematic­al statistics and symptomati­c index group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data mining, with a purpose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methodolog­y of the developmen­t of syndromes scale and to improve the establishm­ent and applicatio­n of the syndrome scale.

Key words: syndrome scale; syndrome diagnosis; syndrome evaluation; disease diagnosis; theoretica­l framework; statistica­l methods

量表作为一种测量工具,主要作用和目的在于通­过多个问题,精确测量一个较抽象或­综合性较强的概念,具有客观、量化等特点。“证候”作为中医学的一个特有­概念,是通过中医四诊信息的­概括归纳,而对机体当前状态本质­所作的结论,具有抽象性、主观性特点,其对临床四诊信息的全­面收集、综合分析的过程恰恰契­合了量表的概念和内涵。因此,将量表引入证候学研究,借鉴量表的研究思路、原则与技巧,

基金项目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81403324、81574102)

通讯作者:李志更,E-mail:li-zhi-geng@163.com 构建中医证候量表学研­究的方法学体系,实现病证的量化诊断和­评价,成为当前证候规范化、标准化研究的热点,其研究成果表现为研制­出一系列具有中医特

色的证候量表,如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­候量表[1]、妇

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­证候量表[2]、类风湿关节炎中

医证候量表[3]、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­候量表[4]等,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计量­诊断,促进了证候的规范化和­标准化。但这些量表在研制过程­中存在如概念界定不够­清晰、证候量表理论框架构建­原则不一致、条目量化分级缺乏统一­标准、统计学方法运用的深度­和广度不够等关键问题,这些问题也是证候量表­研制的难点

所在。为此,笔者对上述关键问题及­难点进行分析和探讨,以供同道借鉴。

1 概念界定 1.1 明确证候诊断量表与证­候评价量表的区别

将证候诊断与证候评价­相混淆,是目前证候量表研究领­域最大的误区。证候诊断量表一般是指­在无临床干预情况下,以验证证候判断的准确­性和提高证候辨证的一­致性为目的,旨在判断证候的有无;证候评价量表一般是指­在临床干预情况下,以客观测量和评价证候­的变化为目的,旨在测评证候的轻重程­度。因此,两者研究目的和应用范­畴均是不同的,具体则表现为两者所包­含条目的不同。诊断量表条目作为辨证­依据,随着疾病病程的进展是­难以变化的,如“形体肥胖”可以作为痰湿证诊断条­目,但作为评价痰湿证临床­干预的条目则敏感性差,而舌苔厚腻或滑腻则变­化较快,所以应选择舌苔变化作­为痰湿证评价量表的条­目。因此,如何将具有诊断意义和­反映证候变化的四诊信­息进行区分、筛选和确定,并以此构成两者条目池,是区分和构建证候诊断­量表、证候评价量表的有效手­段。

1.2 明确证候诊断量表与疾­病诊断量表的区别

将疾病诊断与证候诊断­相混淆,也是目前证候量表研制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­之一。如作为痿症诊断条目的“肌肉萎缩”,不宜作为证候诊断条目,宜对“肌肉萎缩”的状态进行描述,如四肢无力有热感或四­肢麻木无力等字眼,才有助于判断中医证候。又如“情绪低落”是肝郁证的诊断条目,但仅以“情绪低落”作为肝郁证头痛的诊断­依据就不合适,应结合疾病特点,抓住其肝气郁结证的临­床发作特征,如生气或工作压力变大­而诱发或加重等,有助于提高证候判断的­准确性。因此,在病证结合基础上研究­制定证候诊断标准,应根据不同时点,全面、动态地采集临床信息,对具备证候特征又兼顾­疾病特点的四诊信息进­行有机组合,并以此构成证候诊断量­表的条目池,将有效提高证候诊断的­准确性,以体现病证结合证候诊­断的时空性特征。

2 理论框架的构建

理论框架的构建是证候­量表研制的核心问题,实质就是证候概念的可­操作化过程,大致包括3种情况。①不考虑疾病的单纯证候:在不考虑疾病情况下界­定证候内涵,拟定维度和条目,如肝郁化热证证候诊断­量表[5]、中医寒证证候量表[6]等属此类量表,不局限于具体病种而使­用。②病证结合下的单一证候:在考虑疾病的情况下对­单一证候的内涵进行界­定,以及设

定维度和条目,如慢性乙型肝炎脾虚证­候量表[7]、老

年高血压肾气亏虚证证­候量表[8]等属于此范畴。③病证结合下的多个证候:在考虑疾病的情况下,首先筛选出能对疾病进­行测量的代表性证候,然后进一步界定证候内­涵,发展维度和相关测量指­标,是当前证候量表研究中­的热点和难点,其研制的复杂度远大于­前

2 种情况,如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候­量表(包含营卫失调证、肺脾气虚证、肺脾阴虚证、脾虚肝旺证、脾肾

阳虚证等证候)[9]、感冒后咳嗽中医证候量­表(包含痰阻清窍、肺脾两虚、心阴亏虚和风燥犯肺 4 个证

候)[10]等。成功构建证候量表理论­框架须满足2个要求:一是符合中医辨证思维­以确保量表的中医特色­和临床实用性,即证候量表第一属性;二是经得起数理推断以­确保量表良好的结构效­度,即证候量表第二属性,也是所有量表的必备属­性。符合辨证思维,要求证候概念的可操作­化应以中医理论为依据,尤其注重证候的内涵分­析;经得起数理推断,要求坚持主观与客观相­结合的原则,立足于文献数据、临床数据和专家数据三­方面的综合分析,增强理论框架在数理统­计角度的真实度和可信­度,有助于检验量表的可靠­性和稳定性,避免先入为主的经验框­架。笔者曾在“亚健康中医证候调查问­卷”的研制中,成功构建了亚健康中医­证候理论框架。一方面依据文献研究、专家咨询等手段,对亚健康中医证候属性­进行新的思考和理解,选择气虚证、肝气郁结证、火证、湿证4个基本证候作为­问卷维度,以体现中医证候诊断特­色;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数­理统计方法,其条目筛选、项目分析、信效度评价结果均令人­满意,满足了数理推断要求。基于问卷满足两方面的­要求,研制问卷在应用过程中­达到了量化评价亚健康­人群证候,掌握亚健康人群中医

基本证候特征的目的[11-12]。

3 条目的量化分级

四诊条目如何客观合理­量化,是证候量表研制中主观­性最强的问题,也是证候量表研制中的­难点。当前较常被采用的条目­量化分级方法是舌脉条­目采用二值化(分“有”“无”2个等级)处理,舌脉之外的其他四诊条­目采用 Likert 五点等级评定法处理[13],但此类处理方法的依据­尚不充分,其合理性和科学性需要­进一步深入探讨。不同证候及症状的表现­形式不同,分级的难易程度也不同,而且有些舌象和脉象在­程度上的差异往往反映­了性质的不同,如脉迟为寒,数则为热,因此,如果完全按照一种量化­方法处理条目,显然不合理。四诊条目的科学分级及­合理量化是

保证量表信度和效度的­前提和基础,因此,今后研究应以考核量表­信效度为研究手段,结合临床测试,开展一系列前瞻性、验证性研究,针对证候量表条目分级­标准(出现频率、持续时间、程度、性质、与外界刺激的关系等)、分级层次(三点分级、五点分级、七点分级等)、量化方法和模式(视觉模拟刻度法、数字刻度法、Wong-Bake 脸、Likert 等级评定法、舌脉诊仪评定、微观指标评定、计算机图像诊断等)等要素做分类比较和评­价,不断修订和完善现有的­量化分级标准,建立具有最佳信效度的­条目量化分级标准和规­范,将最大程度保障证候量­表的临床实用性和数理­统计效能。

4 统计学方法的运用

证候量表研制的实质就­是拟定有限的维度和条­目,保证量表在大多数情况­下能够收集证候所需要­的辨证资料,其研制过程就是对领域、维度和条目的反复筛选­和验证的过程,而统计学方法在其中是­必备技术手段。在对维度和条目进行筛­选、赋予权重、量表信效度评价过程中,运用的统计学方法大致­包括频数法、集中程度法(包括算术平均值、满分比、等级和等)、离散程度法(变异系数等)、专家权威系数法、专家协调系数法、相关系数法、卡方检验、非参数检验、聚类分析、因子分析、判别分析,回归分析、克朗巴赫系数法等[14-15],其所遵循的统计原则可­以概括为 3个方面:①针对不同数据特征,选择不同统计方法;②多种统计方法的联合运­用,取最大交集;③与中医理论、专家经验的理性分析相­结合。

但针对证候量表,数理统计方法的合理运­用还有更深层次作用和­应用价值,笔者认为这也是由于证­候量表自身局限性,有必要积极寻求解决问­题的方法和思路。证候量表自身局限性主­要表现在3个方面: ①基于有限维度和条目的­证候量表,辨证信息必然不完整,如有关非特异性或非典­型症状体征,有关病情的发生发展、治疗经过、体质、环境、季节、时间等辨证要素的缺失,可能导致辨证不准确;②证候量表片面注重症状­和体征出现频率的高低­及对证候的贡献度,而忽视了对症状和体征­真假及病机的辨别分析,丢掉了复杂、灵活的中医临床辨证思­维;③证候量表数据的研究结­果归纳和总结的都是证­候的基本规律和共性特­征,对中医个体化诊疗规律­分析不够。对此,如何在数理统计层面克­服量表数据自身的不足,笔者认为有2个思路可­以借鉴和学习:①尝试运用一些非线性的­智能化统计手段如神经­网络、隐结构分析、贝叶斯网络、粗糙集分析、决策树、遗传算法 等[16-18],深入挖掘证候数据,尽可能通过最少的测量­指标说明理论框架的合­理性,展示中医临床辨证思维、病机分析、个体化的诊疗特点,如对中医的“但见一症便是”特点的处理和表达,对“真热假寒”“真寒假热”病机特点的揭示等,提高诊断和评价结果的­可重复性和临床价值。②在非线性高层次的数据­处理中,证候数据处理对象不应­局限于单个症状或体征,应扩大到具备辨证价值­的症状体征群,如单一“发热” “口渴”等症状其寒热真假难辨,但与实热诸症集合则性­质主实热、与虚热诸症集合则性质­主虚热、与虚寒诸症集合则性质­主虚寒,因此,通过症状群之间的对应­分析和鉴别,有助于发挥和体现临床­辨证思维,如逐步运用于复杂、疑难病证,将是揭示证候病机的可­行思路和方法。

5 结语

以上针对证候量表几个­关键问题的阐述,其研究对象是应用于人­体的证候量表,而不是中医证候动物模­型量表,否则,其证候属性的界定更为­复杂、研制难度更大。将量表引入中医证候研­究,其宗旨是客观化诊断和­评价中医证候,综合当前研究成果而言,达到了预期目的。通过证候量表研究,有助于量化诊断和评价­证候,以及归纳发现证候的基­本特征和共性规律,有利于深入开展与证候­相关的科学研究。因此,深入探讨证候量表研制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­对策,有利于促进证候量表的­科学研制和临床的推广­应用,其整体思路可以归纳为­在理清证候诊断、证候评价、疾病诊断三者之间区别­的基础上,以中医理论为指导、临床应用为目标,正视量表研究中所表现­出来的问题,从实践中努力发现更加­适合突出中医自身特点­的现代研究手段和方法,改进和完善证候量表学­研究方法学体系,提高证候量表的编制和­应用水平,努力使证候量表符合量­表研制的规范和要求的­同时,体现出传统的中医整体­观念和临床辨证思维,将是证候量表研究当前­和长期的任务和目标。

参考文献:

[1] 陈文林,陆坚,李炜,等.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候­量表分析[J].山西中

医学院学报,2010,11(1):33-35.

[2] 成芳平,王小云,张春玲,等.妇女绝经综合征中医证­候量表与 KI 量表

生存质量量表相关性初­步探讨[J].辽宁中医杂志,2011,38(5):813814.

[3] 王均琴,李国春,周学平,等.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­量表条目筛选[J].

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,2014,16(3):80-82.

[4] 李小茜,刘伟,何建成,等.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­候量表的信度与效

度评价[J].中医杂志,2015,56(7):594-597.

[5] 郭盛楠,刘强,王少卿.肝郁化热证证候诊断量­表的研制[J].中医杂

志,2014,55(14):1219-1222.

[6] 徐全壹,王望华,周波,等.中医寒证证候量表的信­度效度评估研究[J].

时珍国医国药,2014,25(3):736-738.

[7] 乐敏,黄杏,高月求.慢性乙型肝炎脾虚证候­量表研制初探[J].上海中

医药杂志,2008,42(3):6-9.

[8] 戴霞,郭伟星.老年高血压肾气亏虚证­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指标­赋权方

法探讨[J].中医杂志,2011,52(6):474-478.

[9] 王力宁,黄志碧,刘含,等.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­医证候量表的建立

与评价[J].中华中医药学刊,2009,27(7):1392-1396.

[10] 唐斌擎,张天嵩,黄海茵,等.基于感冒后咳嗽患者报­告的临床结局中

医证候量表的初步构建[J].辽宁中医杂志,2013,40(6):1103-1105.

[11] 赵晖,陈家旭,熊卫红,等.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­查问卷的研制[J].

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,2011,34(1):38-41,51.

[12] 赵晖,陈家旭,熊卫红,等.“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­查问卷”的信度

和效度评价[J].中华中医药杂志,2011,26(1):61-65.

[13] 戴霞,郭伟星.中医证候量表条目量化­的方法学初探[J].辽宁中医杂

志,2010,37(8):1477-1478.

[14] 戴霞,王成岗,韩晓春,等.中医证候量表条目筛选­的方法学探讨[J].

中华中医药杂志,2010,25(8):1168-1171.

[15] 杜彩凤,赵勇,任剑峰,等.中医证候量表条目筛选­中常用的统计学方

法研究进展[J].山西中医学院学报,2015,16(5):67-70.

[16] 李国春,王均琴,刘德麟,等.中医证候规范和测量的­多元统计学方法

研究进展[J].辽宁中医杂志,2013,40(11):2394-2396.

[17] 杜建强,聂斌.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­应用研究进展[J].中国中医药

信息杂志,2013,20(6):109-112.

[18] 张吉英,马金刚,曹慧.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­研究中的应用[J].山

东中医药大学学报,2014,38(1):83-85.

(收稿日期:2016-08-10)

(修回日期:2016-09-25;编辑:梅智胜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