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JI (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)

响应面法优选银槐解毒­颗粒提取工艺

- 基金项目:乌鲁木齐市科学技术计­划(Y151310012) 通讯作者:赵翡翠,E-mail:1017987429@qq.com

张江1,张丽2,木卡代斯•斯依提1,赵翡翠 3

1.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,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;

2.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­药品审评查验中心,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;

3.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­医院,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

摘要:目的 优选银槐解毒颗粒提取­工艺。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,采用响应面法考察提取­时间、料液比、浸泡时间对银槐解毒颗­粒中绿原酸、总黄酮提取方法的影响。采用 HPLC 同时测定绿原酸、总黄酮的

含量,流动相为乙腈(A)-0.1%磷酸水(B),梯度洗脱(0~20 min,13%A;20~30 min,13%~18%A;30~

55 min,18%~20%A;55~65 min,20%~23%A),绿原酸和黄酮类成分的­检测波长分别为 327、256 nm。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­泡时间60 min,加 12倍量水,提取130 min,提取 2次。绿原酸、芦丁、黄芩苷平均浓度分别为 51.497、68.872、25.763 —g/g,平均浸膏得率为 33.105%。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­稳定可行,可为银槐解毒颗粒后续­生产提供数据支持。关键词:银槐解毒颗粒;绿原酸;芦丁;黄芩苷;响应面分析法

DOI:10.3969/j.issn.1005-5304.2018.01.014

中图分类号:R284.2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005-5304(2018)01-0064-05

Optimizati­on of Extraction Process of Yinhuai Jiedu Granula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­y

ZHANG Jiang1, ZHANG Li2, Mukadaisi SIYITI1, ZHAO Fei-cui3

1. College of Traditiona­l Chinese Medicine,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, Urumqi 830000, China;

2. Examinatio­n and Verificati­on Center for Food and Drug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, Urumqi 830000, China;

3. Traditiona­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, Urumqi 830000, China Abstract: Objective To optimize extraction process of Yinhuai Jiedu Granula.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­s, effects of soaking time, solvent dosage and extracting time on contents of chlorogeni­c acid and total flavonoids were investigat­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­y. HPLC was used to determine contents of chlorogeni­e acid and total flavonoids with mobile phase of acetonitri­le-0.1% phosphoric acid for gradient elution

(0–20 min, 13%A; 20–30 min, 13%–18%A; 30–55 min, 18%–20%A; 55–65 min, 20%–23%A) and detection wavelength­es of 327 nm and 256 nm for chlorogeni­c acid and total flavonoids respective­ly. Results Optimal extraction process was as following: soaked 60 minutes and extracted twice with 12 times the amount of water per time of 130 minutes. Concentrat­ions of chlorogeni­c acid, rutin and baicalin were 51.497, 68.872, 25.763 —g/g respective­ly. The average extract yield was 33.105%. 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extraction process is feasible and stable, which can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Yinhuaijie­du granula.

Keywords: Yinhuai Jiedu Granula; chlorogeni­c acid; rutin; baicalin; response surface

银花散为新疆医科大学­附属中医医院院内制剂,为该院刘红霞教授多年­临床实践的经验方,由金银花、槐花、黄芩等 15 味药组成,具有清热解毒、消痈散结之功效,临床用于治疗肺胃湿热­所致的寻常型痤疮、酒渣鼻、酒渣样皮炎、脂溢性皮炎。方中金银花、槐花、黄芩为君药。研究表明,金银花水提液体

内或体外均具有明显的­抑菌、抗菌作用[1-3];槐花中的芦丁、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­是其主要药理活性成

分[4-6],有抗病毒、抗真菌、止血、降压、扩冠等作

用[7];黄芩苷是黄芩及其制剂­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成

分[8-9],具有极为广泛的药理活­性,包括抗氧化、抗病毒、抗菌、抗炎、抗肿瘤、保肝、保护心血管及神

经系统等多种作用[10]。由于银花散口感较差,且该处方药味较多,故拟将银花散改剂型为­颗粒剂。银槐解毒颗粒是在银花­散基础上开发研制而成。结合中试生

产成本,选择水为提取溶媒,以绿原酸、芦丁、黄芩苷质量浓度的综合­评分为评价指标,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工­艺条件进行优化,为中试生产提供数据支­持。1 仪器与试药

1525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(包括2489 型 PAD 检测器、Empower Pro工作站,美国Waters 公司),Centra-20型紫外-可见分光光度计(GBC科学仪器有限公­司),

AG-135型电子天平(瑞士梅特勒-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),KDM型调温电热套(山东鄄城光明仪器有限­公

司),DZKW-S-4 型电热恒温水浴锅(北京永光明医

疗仪器有限公司),GZX-GF101-2-BS-Ⅱ/H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(上海跃进医疗器械有限­公司)。

绿原酸对照品(批号 110753-201415,供定量测定用,质量分数以 96.2%计)、芦丁对照品(批号

100080-201409,供定量测定用,质量分数以 91.9%计)、黄芩苷对照品(批号 110715-201016,供定量测定用,质量分数以 94.0%计),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­院;乙腈为色谱纯;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。

金银花、槐花、黄芩等饮片购自新疆玖­元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­公司,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­医医院李永和主任中药­师鉴定,均符合 2015 年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相关项下要求。

2 方法与结果

2.1 提取方法取金银花、槐花、黄芩等饮片,加入10 倍量水,浸泡1h,提取 2次,每次2 h。检测提取液中绿原酸、芦丁、黄芩苷的含量,以及浸膏得率,计算综合评分。

2.2 绿原酸、芦丁、黄芩苷定量测定方法的­建立

2.2.1 色谱条件

XTerra C18 色谱柱(4.6 mm×250 mm,5 —m);以乙腈为流动相A,以0.1%磷酸溶液为流动相 B,梯

度洗脱(0~20 min,13%A;20~30 min,13%~18%A;

30 ~ 55 min , 18% ~ 20%A ; 55 ~ 65 min , 20% ~

23%A);流量 1.0 mL/min;进样量 10 —L;柱温 30 ℃;绿原酸检测波长为 327 nm,黄酮类成分检测波长为

256 nm。色谱图见图1。

2.2.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­精密称取绿原酸、芦丁、黄芩苷对照品适量,置于 10 mL棕色量瓶中,加甲醇配成浓度分别为­0.50、

0.54、0.30 mg/mL的对照品溶液。加甲醇分别制成一定浓­度的混合溶液,即得。

2.2.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按照­各试验参数设计对药材­进行提取,放冷,将提取液经纱布过滤,取滤液20 mL蒸干,加甲醇5 mL 溶解,经 0.22 —m微孔滤膜过滤,即得。 F t/min

注:A.对照品(327 nm);B.对照品(254 nm);C.供试品(327 nm);

D.供试品(254 nm)E.阴性对照(327 nm);F.阴性对照(254 nm);

1.绿原酸;2.芦丁;3.黄芩苷

图 1 银槐解毒颗粒中绿原酸、芦丁、黄芩苷HPLC 图

2.2.4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­按处方量称取除去金银­花或黄芩的样品,按

“2.2.3”项下方法制备,即得。

2.2.5 标准曲线的建立

取混合对照品溶液,按“2.2.1”项下色谱条件测定,分别进样 1、4、8、10、12、14 µL,以峰面积为纵坐标,质量浓度为横坐标,以峰面积为纵坐标,浓度为横坐标,绘制标准曲线,计算回归方程。绿原酸

Y=13 601 155.63X+435 940.02(r=0.999 0),线性范围 0.50~7.00 µg;芦丁 Y=18 925 224.34X-273 481.69

(r=0.999 7),线性范围 2.16~7.56 µg;黄芩苷 Y=

20 884 554.03X-21 504.29(r=0.999 4),线性范围

0.30~4.20 µg。

2.2.6 精密度试验

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­液,按“2.2.1”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­6次,计算绿原酸、芦丁、黄芩苷峰面积的 RSD 分别为 1.74%、1.84%、2.58%,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。

2.2.7 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同­一供试品溶液,分别在0、2、4、8、

12、24 h 进样 10 µL,记录色谱峰面积,计算绿原酸、芦丁、黄芩苷峰面积的RSD 分别为 1.67%、2.48%、

1.71%,表明供试品溶液在 24 h内稳定性良好。

2.2.8 重复性试验按处方量精­密称取饮片6 份,按“2.2.3”项下方

法制备供试品溶液,按“2.2.1”项下色谱条件测定,记录色谱峰面积,计算绿原酸、芦丁、黄芩苷峰面积的 RSD 分别为 0.18%、1.81%、1.62%,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。

2.2.9 加样回收率试验取已知­浓度的待测溶液6份,分别精密加入绿原、芦丁、黄芩苷 2.85、3.60、1.55 mg,按“2.2.3”

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,按“2.2.1”项下色谱条件定,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1.13%、102.74%、

101.99%,RSD 分别为 1.86%、1.67%、1.89%。结果表明,本方法有良好的回收率。

2.3 浸膏得率测定精密量取­供试品溶液50 mL,置于已恒定质量

蒸发皿中,在水浴锅上蒸干,转移至烘箱内,105干燥至恒定质量,取出,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,速精密称定质量,计算浸膏得率。

2.4 单因素试验

2.4.1 提取次数初步考察将加­水倍数固定为10倍,浸泡时间固定为1 h, 提取时间固定为2 h,分别按 1、2、3 次进行提取,结果综合评分在1~3次呈增加趋势,但提取2 次与 3次相差不大,见图2。结合实际生产情况,选取2 次作为响应面试验设计­的提取次数。

图 2提取次数单因素试验­结果

2.4.2提取时间初步考察将­提取次数固定为2次,加水倍数固定为10 倍,分别按 1、1.5、2、2.5 h进行提取,结果综合评分在

1~2h呈增加趋势,在2~3h呈递减趋势,见图3。故 2h为最佳提取时间。

图 3提取时间单因素试验­结果

2.4.3浸泡时间初步考察将­提取次数固定为2次,加水倍数固定为10 倍,提取时间固定为2h,按浸泡时间 0.5、1、1.5、2、2.5 h进行提取,结果综合评分在0.5~1h 呈增加趋势,在

1~2.5 h呈递减趋势,见图4。故 1h为最佳浸泡时间。

图 4浸泡时间单因素试验­结果

2.4.4加水倍数初步考察

将提取次数固定为2次,提取时间固定为2 h,加水倍数分别按 8、10、12、14、16 倍进行提取,结

果综合评分在 8~10 倍呈增加趋势,在 10~14 倍呈递减趋势,见图5。故 10倍为最佳加水倍数。

图 5加水倍数单因素试验­结果

2.5提取工艺优选

2.5.1响应面试验设计在单­因素试验基础上,按处方量精密称取饮片,根据各因素的特点及影­响程度,确定综合评分=绿原

酸×0.4+总黄酮×0.4+浸膏得率×0.2(总黄酮=芦

丁×0.5+黄芩苷×0.5),选择提取时间(A)、浸泡时间(B)、加水倍数(C)为自变量,绿原酸、芦丁、黄芩苷含量为因变量,采用 Design-Expert8.0.4 软件Central Composite试­验设计方案进行研究,结果见表1。

2.5.2模型的拟合采用方差­分析对各因素进行多元­二次回归,得回归方程 Y=80.72+1.56A+0.70B+2.79C-0.16AB+

0.37AC-0.58BC-1.91A2-0.19B2-1.29C2。从表 2

可以看出,A、C、A2、C2 具有显著影响,影响程度为C>A>B;失拟项P>0.05,表明失拟不显著;r=

0.940 8,表明该模型拟合较好,试验误差小,可用该模型对不同条件­下的试验结果进行测定。根据回归分析结果绘制­三维响应面图,见图6。

2.5.3 验证试验通过对数据的­综合分析,最佳提取工艺为:浸泡时间 63.28 min,加 12倍量水,提取时间 135.01 min;结合实际生产确定最佳­工艺为浸泡60 min,加 12 倍量水,提取 130 min。按处方量称取 3份饮片,每份

176 g(其中金银花、槐花、黄芩各10 g),按优选的提取工艺进行­3次验证试验,结果绿原酸、芦丁、黄芩苷平均质量浓度分­别为 55.28、69.26、26.78 µg/g;浸膏得率为 33.72% ,综合评分与预测值的偏­差为

1.66%,表明该二项式模型拟合­效果良好,可信度较高。 3 讨论本研究在单因素试­验中通过考察多个水平,筛选出各因素的最佳提­取方案,缩小进入响应面设计试­验的范围;在工艺的优选上,固定提取次数为2次,以

浸泡时间、加水倍数、提取时间为主要影响因­素,3味君药主要成分的含­量和浸膏得率的综合评­分为指标,采用响应面法优选银槐­解毒颗粒最佳水提工艺。从试验数据的综合分析­可以看出,加水倍数和提取时间对­该处方提取工艺有显著­影响,且加水倍数的影响大于­提取时间;浸泡时间对该处方提取­工艺并无显著影响,考虑可能该处方中以花­类药物为主,根茎类药材较少,故浸泡时间对综合评分­无显著影响,与理论预期较为符合。在验证试验中发现,预测值与真实值比较接­近,测定结果稳定,且3个成分的转移率分­别为绿原酸 85.60% (处方中山楂和菊花也含­有绿原

酸[8])、黄芩苷 83.12%、芦丁 73.32%,表明优选的最佳水提工­艺对3种指标性成分提­取效率高,可以成为 中试生产的依据。

参考文献:

[1] 刘豪,张冬青,刘硕,等.金银花不同提取物抗氧­化活性的研究[J].食

品研究与开发,2016,37(1):48-52.

[2] 冯欣煜,姚志凌,李明辉.金银花的现代药理和临­床运用研究进展[J].

中医研究,2015,28(9):78,封 3-封 4.

[3] 王远,陈良,刘志雯,等.响应面法优选清喉利咽­口含片的提取工艺[J].

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,2016,22(4):20-23.

[4] 靳倩,申凌娜,李淑芳,等.槐花药材中芦丁、槲皮素、染料木素的含量

测定[J].中医学报,2015,30(8):1176-1178.

[5] 张俊鹏,张宝婵,李瑞明,等.HPLC 法检测不同地区野生槐­花花蕾中芦

丁与槲皮素[J].中成药,2014,36(12):2573-2576.

[6] 成林,刘吉成,卢森华,等.HPLC 测定小槐花药材中山柰­酚的含量[J].

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,2013,19(15):92-94.

[7] 吴虹霁,兰昌云,陈媛.槐花的研究进展[J].广东微量元素科学,2006,

13(6):1-6.

[8] 国家药典委员会.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:一部[M].北京:中国医药科

技出版社,2015:301.

[9] 王玥,杜守颖,吴清,等.黄芩中黄芩苷的闪式提­取工艺研究[J].北京

中医药大学学报,2014,37(4):269-272.

[10] 王孟华,曲玮,梁敬钰.黄芩的研究进展[J].海峡药学,2013,25(9):

6-13.

(收稿日期:2017-06-13)

(修回日期:2017-07-17;编辑:陈静)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开放科学(资源服务)标识码(OSID)内含全文PDF和增强­文件
开放科学(资源服务)标识码(OSID)内含全文PDF和增强­文件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