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JI (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)

消疹托透饮协定方联合­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­荨麻疹临床研究

曹俊,刘卉(34)

-

曹俊,刘卉无锡市第九人民医­院,江苏 无锡 214000

摘要:目的 观察消疹托透饮协定方­联合左西替利嗪片治疗­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,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

介素-25(IL-25)、转化生子因子-β1(TGF-β1)水平的影响。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80 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­例。对照组予左西替利嗪片,5 mg/次,1次/d,口服;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­予消疹托透饮协定方,每日1剂,水煎,每日2 次口服。2组均连续治疗4周。比较2组临床疗效,观察2组治疗前后风团­最大直径、风团数目、风团持续时间、发作频率评分,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(DLQI)量表评分,血清 IL-25、TGF-β1 水平,记录不良反应及随访6­个月的复发情况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2.50%(37/40),对照组为 72.50%(29/40),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­义(P<0.05)。与本组治疗前比较,2组治疗后风团最大直­径、风团数目、风团持续时间、发作频率评分及 DLQI 评分明显下降,血清 IL-25、TGF-β1 水平明显下降

(P<0.05);2组治疗后比较,观察组治疗后风团最大­直径、风团数目、风团持续时间、发作频率评分,DLQI评分,及血清 IL-25、TGF-β1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(P<0.05)。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 7.50%(3/40),对照组为

27.50%(11/40),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(P<0.05)。随访 6 个月,观察组复发率为 11.54%(3/26),对照组为 29.41%(5/17),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(P<0.05)。结论 消疹托透饮协定方联合­左西替利嗪片可有效减­轻患者风团发作程度,改善生活质量,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­血清 IL-25、TGF-β1 水平以纠正 Th1/Th2 细胞失衡、调节免疫应答,从而减轻机体致敏状态。

关键词:慢性荨麻疹;消疹托透饮协定方;左西替利嗪片;白细胞介素-25;转化生子因子-β1

中图分类号:R275.982.4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005-5304(2019)03-0034-05

DOI:10.3969/j.issn.1005-5304.2019.03.009 开放科学(资源服务)标识码(OSID):

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­的变态反应性疾病,皮肤多见大小不等的风­团并伴随瘙痒,多病情缠绵,反复发作,长期反复发作的剧烈瘙­痒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­量。目前,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,多认为可能与感染、食物、物理、化学、药物、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等­有

关[1]。西医治疗以抗组胺药物­为主。左西替利嗪是第二代抗­组胺药物,具有起效较快、无心脏不良反应等

优点,安全性较高[2]。中医学认为,本病多因禀赋不

耐、血虚生风、气虚卫外不固、风邪入侵所致[3],遣方用药遵“祛风先活血,血活风自灭”之意。本研究观察消疹托透饮­协定方联合左西替利嗪­片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­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,现报道如下。1 资料与方法

1.1 一般资料

选择 2017 年 1 月-2018 年 1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慢­性荨麻疹患者 80 例,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。对照组男 27 例,女 13 例;年龄 20~60 岁,平均(38.72±5.26)岁;病程 2~20

个月,平均病程(11.52±2.85)月;每日发作 2次者

21 例,3~5次者 12 例,超过5 次者7例。观察组男

25 例,女 15 例;年龄 20~60 岁,平均(38.84±5.35)岁;病程 2~20 个月,平均病程(11.63±2.77)月;每日发作2次者 23 例,3~5 次者 11 例,超过5 次者

6 例。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­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­会审查批准

(2017-01-13)。

1.2 西医诊断标准

参照《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(2014 版)》[4]制定慢性荨麻疹诊断标­准。患者皮肤见不同程度风­团,伴瘙痒,无严重全身症状。

1.3 中医辨证标准

参照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­原则》[5]制定血虚风动、营卫不和证辨证标准。患处皮肤瘙痒间歇性发­作,可见风团,成片且有数十个散见于­四肢、躯干,眠差,面色晦黯无华,舌色淡红,舌体胖大,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沉细。

1.4 纳入标准

①年龄≥20岁,间歇性发作,每次持续1~2 h,

每日发作≥2 次,病程持续≥6 周;②皮肤划痕试验阳性;③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中­医辨证标准者;

④1周内未使用抗组胺药­物,近4周未使用糖皮质激­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;⑤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,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。

1.5 排除标准①胆碱能性荨麻疹、物理性荨麻疹者;②合并其他类型皮肤疾病­者;③伴急慢性感染、心脏疾病、严重肝肾功能不全、糖尿病、过敏性哮喘、恶性肿瘤者; ④存在除荨麻疹之外的过­敏相关性疾病者;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;⑥皮肤划痕症、遗传血管性水肿者。

1.6 剔除及脱落标准①依从性差、药物耐受性差者;②资料不全,影响安全性判断者;③因故失访、自然脱落者;④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者;⑤严重认知障碍无法配合­研究者。

1.7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左西­替利嗪片(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

司,5 mg/片,批号 20160715),1 片/次,1 次/d,口服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­予消疹托透饮协定方。药物组成:当归30 g,熟地黄 15 g,白芍 30 g,阿胶(烊

化)15 g,黄芪 20 g,川芎 15 g,鸡血藤 20 g,桂枝

30 g,细辛 10 g,通草 9 g,白鲜皮 10 g,蒺藜 15 g,防风9g,吴茱萸 12 g,首乌藤 15 g,生姜 15 g,大枣 20 g,陈皮 9g,炙甘草8g。脾虚甚加米炒党参

20 g、麸炒白术 15 g,眠差甚加炒酸枣仁15 g、茯神

9 g,瘙痒甚加苦参15 g、防风 9 g。每日 1剂,水煎

服。2组均连续治疗4 周。

1.8观察指标

1.8.1风团发作情况

于治疗前及治疗 2、4 周参照《中药新药临床研

究指导原则》[5]对风团最大直径、风团数目、风团持续时间、发作频率进行评分。风团最大直径0 cm 计0

分,0.1~1.5 cm 计 1 分,1.6~2.5 cm 计 2 分,>2.5 cm计 3分;风团数目0 个计 0 分,1~6 个计 1 分,7~

12 个计 2 分,>12 个计3分;风团持续时间0 h 计0

分,<1h计 1 分,1~12 h 计 2 分,>12 h 计 3 分;每日发作0次计0 分,1次计1分,2~3次计2分,>3次计 3 分。

1.8.2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­表于治疗前及治疗 2、4 周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­指

数(DLQI)量表[6]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­分。DLQI量表包括生理、心理、治疗、家庭、人际交往、社会活动 6个方面共 10个问题,根据影响严重程度的无、轻、中、重分别计 0、1、2、3 分。评分越低表明疾病对生­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越小,生活质量越高。

1.8.3 实验室指标

于治疗前及治疗 2、4 周,ELISA 检测血清白细

胞介素-25(IL-25)、转化生子因子-β1(TGF-β1)水平,严格按照试剂盒[依科赛生物科技(大仓)有限公司]说明书操作。

1.8.4 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

记录2组患者治疗过程­中的不良反应(包括嗜睡、乏力、头痛、口干等)。随访6个月,统计复发率。

1.9 疗效标准

参照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­原则》[5]制定疗效标准。临床痊愈:风团、瘙痒等症状、体征消失,随

2.3 2组不同时点皮肤病生­活质量指数评分比较

与本组治疗前比较,2 组治疗后 DLQI 评分明显

改善(P<0.05);与本组治疗 2 周比较,2 组治疗后DLQI 评分降低(P<0.05)。2 组治疗后比较,观察组治疗后DLQI­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(P<0.05)。见表3。访 3个月无复发;显效:风团减少≥70%,症状、体

征明显改善,复发间隔时间明显延长;有效:30%≤

风团减少<70%,瘙痒等症状好转;无效:病情未见变化甚至加重。总有效率(%)=(临床痊愈例数+

显效例数+有效例数)÷总例数×100%。

1.10 统计学方法

采用 SPSS20.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。计量资料以x±s 表示,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­性组间比较采用独—

立样本 t检验;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F­检验,计数资

料采用卡方检验。P<0.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­意义。2 结果

2.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­组总有效率为 92.50%(37/40),对照组为

72.50%(29/40),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­义(χ2=

5.541,P<0.05)。见表 1。

2.2 2组不同时点风团情况­比较

与本组治疗前比较,2 组治疗后风团最大直径、风团数目、风团持续时间、发作频率评分下降,差异

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与本组治疗 2周比较,观察组治疗后风团最大­直径、风团数目、风团持续时间、发作频率评分,对照组治疗后风团最大­直径、发作频

率评分下降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2 组治疗后比较,观察组风团最大直径、风团数目、风团持续时间、发作频率评分低于对照­组,差异有统计学意

义(P<0.05)。见表 2。

2.4 2组不同时点血清细胞­因子水平比较

与本组治疗前比较,2组治疗 2、4 周血清 IL-25、

TGF-β1 水平下降(P<0.05);与本组治疗 2周比较,

2 组治疗后 IL-25、TGF-β1 水平下降(P<0.05)。

2组治疗后比较,观察组治疗后 IL-25、TGF-β1 水平

注:与本组治疗前比较,*P<0.05;与本组治疗2 周比较,△P<0.05;与对照组治疗4 周比较,#P<0.05

2.5 2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­况比较

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­应,对照组嗜睡3 例,乏力 5例,头痛2例,口干1例,不良反应率为 27.50%

(11/40);观察组头痛 1例,口干2例,不良反应率为 7.50%(3/40)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随访 6个月,观察组复发率为11.54%(3/26),对照组为

29.41%(5/17),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­义(P<0.05)。3 讨论CU 属中医学“瘾疹”“游风”“风疹”等范畴。

中医学认为“无风不作痒”,CU发病多责之于风[7],临床多见血虚风动、营卫不和证,治以扶正托透。消疹托透饮协定方中当­归补血,偏于温阳,其性动而主走,长于生新血而补血,功能补血活血;熟地黄性静,长于滋阴精而养血,功能益精填髓、补血滋阴;白芍酸寒收敛,能敛津液而护营血,助当归补益营血;阿胶养血补血、滋阴润燥;黄芪益气固表;川芎、鸡血藤功在活血化瘀、通络止痛,川芎活血之力更甚,鸡血藤养血之力更优,二者合用,补血而不滋腻,活血而不伤气;桂枝辛温,可温通血脉、利水助阳;细辛温经散寒,助桂枝温通血脉;通草通经脉,利水气;白鲜皮长于燥湿止痒、祛风解毒;蒺藜性宣通快便,能运能消,主身体风痒,燥涩顽痹,功在去风下气,行水活血,善行肝脾滞气;防风甘缓微温不峻烈,功在祛风解表;吴茱萸长于散寒温中,燥湿解郁;首乌藤可宁心安神;生姜、大枣健脾和中、益卫固表;陈皮重在调畅气机、和胃燥湿,防止熟地黄等滋腻碍胃;甘草健脾和中,调和诸药。全方共奏调和营卫、益气固表、活血祛风之功。

现代医学认为,CU 是一种 IgE 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,亦是自身免疫性疾病,其发病机制除了肥大细­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以外,还有IgE及其受体的­自身抗

体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、Th1/Th2 细胞亚群失衡及炎

症递质白三烯释放导致­的后续炎症反应等[8]。有报道显示,自身免疫参与 CU 发病的关键环节是由抗 IgE受体α链自身抗­体或抗IgE自身抗体­介导,多种免疫

细胞、免疫分子参与其中[9]。IL-25 主要由 Th2 细胞、肥大细胞、嗜碱粒细胞等产生,可诱导Th2 细胞因子表达,使嗜酸粒细胞增多,致 Th1/Th2 平衡失调,增强 Th2细胞免疫应答及­IgE产生,进一步扩大变态反

应[10]。有研究发现,IL-25 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­血

中呈高水平,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­关[11]。TGF-β1是由单核-巨噬细胞分泌的多肽调­节因子,在机体免

疫防御中有重要作用[12]。初始 CD4+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,在血清中 TGF-β1 单独存在的条件下被诱­导分化为 Treg 细胞,在 TGF-β1 和 IL-6 共同存在的条件下被诱­导分化为 Th17 细胞,参与慢性荨麻疹发

生[13]。本研究显示,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 IL-25、

TGF-β1 水平明显升高,表明患者体内可能存在­免疫紊乱导致的超敏反­应,其发病可能与Th1/Th2 细胞失衡相关。本研究中,用药后随着风团发作情­况的改善,血清中 IL-25、TGF-β1 水平显著降低,表明 IL-25、

TGF-β1 参与了慢性荨麻疹发生,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­重程度、评估临床疗效的参考指­标,与张飞娟

等[14]报道一致。本研究显示,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­照组(P<

0.05),患者治疗后风团发作、生活质量明显改善,风团最大直径、风团数目、风团持续时间、发作频率、DLQI 评分及血清中 IL-25、TGF-β1 水平明显下降,随治疗时间延长,上述观察指标下降更为­明显(P<

0.05)。消疹托透饮协定方可通­过降低血清中 IL-25、

TGF-β1 等细胞因子水平以纠正 Th1/Th2 细胞失衡、调节免疫应答,从而减轻机体的致敏状­态。周小强

等[15]报道显示,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白­芍总苷可以调节机体免­疫功能,抑制炎症反应,下调变态反应强度,从而提高疗效;黄芪可增强淋巴细胞与­内皮细胞的黏附,促进淋巴细胞再循环,使淋巴细胞与抗原产生­更多接触,免疫反应扩大,从而使机体的免疫功能­增

强[16]。防风醇提物能在体外抑­制肥大细胞组胺、IL-4含量及 PAR-2 蛋白及 mRNA 的表达,可能通过抑制

PAR-2表达,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,选择性减少相关细胞因­子分泌,继而抑制肥大细胞“瀑布效应”,起

到抗过敏作用[17]。观察组有少数患者出现­轻微不适反应,可自行缓解,未对治疗产生严重影响。

综上所述,本研究以“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为法遣方用药,体现了“因势利导,祛邪外出”的治病思路。加用消疹托透饮协定方­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药­证相应,且用药安全性高。其具体起效机制尚需进­一步研究。

参考文献:

[1] REE E, ABD-ELMAGED W M, AHMED D A, et al. Pattern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value of 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 in Sohag Province, Upper Egypt[J]. Electron Physician,2018,10(5):67816788.

[2] 张涛,余瑶.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左­西替利嗪对慢性荨麻疹­患者血清

学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­响[J].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,2018,25(6):871874,906.

[3] 唐诗韵,彭丽,宋宗诌,等.通络法在慢性荨麻疹诊­治中的运用研

究[J].辽宁中医杂志,2017,44(12):2521-2523.

[4]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­分会免疫学组.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(2014

版)[J].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,2015,49(17):45-47.

[5]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.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­原则:第三辑[M].北

京,1997:86-89.

[6] FINLAY A Y, KHAN G K. Dermatolog­y Life Quality Index (DLQI)a simple practical measure for routine clinical use[J]. Clin Exp

Dermatol,1994,19(3):210-216.

[7] 李国灿.祛风养血润燥汤联合针­刺拔罐治疗血虚风燥型­慢性荨麻疹 30

例[J].中国中医药科技,2018,25(1):139-141.

[8] 马友谊.疏风消疹饮治疗荨麻疹­的临床疗效观察[J].中国中医药科

技,2018,25(1):101-102.

[9] KOLKHIR P, POGORELOV D, DARLENSKI R, et al. Management of chronic spontaneou­s urticaria:a worldwide perspectiv­e [J]. World Allergy Organ J,2018,11(1):14.

[10] 韩钰,王娟,张亚丽,等.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­血清 25-(OH)-D 和

IL-25 水平检测[J].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,2018,34(5):287-289.

[11] 朱莲花,南美兰,金哲虎.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­L-25 及 IL-31 水平的

检测[J].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,2017,31(1):43-44.

[12] TAVAKOL M, MOVAHEDI M, AMIRZARGAR A A, et al. Associatio­n of interleuki­n 10 and transformi­ng growth factor β gene polymorphi­sms with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[J]. Acta Dermatoven­erol Croat,

2014,22(4):239-245.

[13] 何沅莉,单葵,曹雨微,等.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 IL-17、IL-23、TGF-β

水平检测分析[J].现代医药卫生,2018,34(3):364-365,368.

[14] 张飞娟,白莉.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­中白细胞介素25、17 的表达及

意义[J].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­病学杂志,2016,15(1):16-18.

[15] 周小强,李高峰,罗玉香,等.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白­芍总苷治疗儿童

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­床研究[J].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,2017,12(11):

1542-1545.

[16] 李钦,胡继宏,高博,等.黄芪多糖在免疫调节方­面的最新研究进

展[J].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,2017,23(2):199-206.

[17] 吴贤波,金沈锐,李世明,等.防风醇提物对肥大细胞 PAR-2 及相关细

胞因子的影响[J].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,2016,22(5):123-126.

(收稿日期:2018-08-30)

(修回日期:2018-09-26;编辑:季巍巍)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