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JLIS (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)

试考“医者,易也”之首倡者兼论其意义

张枢明 1 ,杨寅 2 1.种瑞堂中医诊所,瑞士 库尔 7000;2.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­信息研究所,北京 100700

- 基金项目: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( 2012ZX0930­4003-001);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­专项( 201207001-21);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­专项(2009FY1203­00) 第一作者:张枢明,中医师,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医­学与中医药文化学。E-mail: zhongruita­ng@gmail.com

摘要: “医者,易也”之“易”,一般指《易经》之“易”而言。笔者经过考究,认为“医者,易也”一语非为有些人误以为­出自孙思邈、张介宾、王三才等,而是由吴鞠通首次明确­提出的。医易关系实为哲学之于­医学的反思关系。我们应对医学本身加以­反思,利用以《易经》为源头的整个中国传统­文化所提供的内涵宏富­深厚的思想资源,创建发展出一门承前启­后、面向未来的“理论中医学”学科,才是“医者,易也”真正的当下践履。

关键词:易;《易经》;中医学;医学;哲学;吴鞠通

中图分类号: R2-05 文献标识码: A 文章编号: 2095-5707(2017)02-0005-03

Checking of the Proposer and Significan­ce of “Yi Zhe Yi Ye”

ZHANG Shu-ming1, YANG Yin2

(1. Zhong Rui Tang TCM Clinic, Chur 7000, Switzerlan­d; 2. Institute of Informatio­n on Traditiona­l Chinese Medicine,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, Beijing 100700, China)

Abstract: “Yi Zhe Yi Ye”. Generally speaking, the Yi refers to Yi Jing. Though checking,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aning of Yi was not proposed by SUN Si-miao, ZHANG Jie-bin, or WANG San-cai, while WU Ju-tong was the one who proposed it. The relation between medicine and Yi Jing is the philosophi­cal reflection on medicine. People should rethink medicine profoundly, make use of the abundant though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raditiona­l Chinese culture which takes Yi Jing as the source, and create a discipline of Theoretica­l TCM which inherits the past and forges ahead into the future. This is the true practice of “Yi Zhe Yi Ye”.

Key words: Yi; Yi Jing; TCM; medicine; philosophy; WU Ju-tong

“医者,易也”其中的“易”,一般指《易经》之“易”而言。关于“医”与“易”之间关系的论述,首出《千金》,滥觞于金元,大倡于明清,近来更成为显学。可“医者,易也”一语之出处,似尚疏于考证,而其现实意义也有发挥­未竟之处,笔者不揣浅鄙,试分述如次。

1 “医者,易也”一语非孙思邈、张介宾、王三才等提出

“医者,易也”之说在以论医易为主题­的专著

中也多囫囵引用,鲜有注明其原始出处的。而有些论及其来源出处­的,又不免错误百出,不一而足。

如有人谓,“孙思邈提出的‘医者,易也,善于用意,即为良医’……明•李豫亨在《推蓬寤语》中也指出:‘医者,易也,其术不尽于药石’……明代王三才在《医便》中进一步指出:‘对症施药,权而用之。毋胶柱而鼓瑟,始可以言医矣。故曰:医者,易也’”[ 1]。但检所引之书,则大不尽然。其中《千金要方》虽有“欲为大医,必须谙……周易六壬……”一语[2] 15,510,805,被张介宾后来总结为“宾尝闻之孙真人曰:不知易,不足以言

[3]

太医” 。但孙氏二书中实无“医者,易也”一语。“善于用意”一句,出自《千金翼方》,但本

[2]805

为“医者,意也”云云,而非“易也” 。同此考《推蓬寤语》中也如是,是“意也”而非“易

[4]也”。引文不核实原著,摇笔即来,亦何其易也!但引《医便》文似不误,当出自珍本医书集成版《医便•卷二•春月诸症治例》[ 5],是否王三才即作其始俑­者呢?犹有疑异。考《吴中医集》版《医便初集》(即《医便》同书异名),则此段文字独无

[6] “故曰:医者,易也”字样。据点校说明,此书以“明万历三十年刊本的复­影本”为底本。而另有学者考证,“万历三十年( 1602 年)吴秀本( 2

卷)得自沈与龄,若沈确为原辑者,则此本即真正

[7]之初刊本”。当然文字应以初版书为­准。另就文义而言,窃谓,此处“医者,易也”之“易”甚至可能为“意”字之误。曰权,曰无胶柱,虽也可勉强与《易经》之变易相联系,但不如“意”字更为贴切。“易”“意”同音,有相错乱之可能,如敦煌文中有“意”错为同音之“与”而“与”又错于

[8]同音之“易”的例子。而上面今人两处讹“意”为“易”。因此这个“易”很可能是“意”误植。而退一步而言,即便是易字,古书无书名号,在此也可只以“灵活变化”之“易”诠释,故不必即是《易经》之《易》,因书中上下文未有明显­与《易经》相关之内容。

2 吴鞠通首次明确提出“易”实指《易经》

陋意“医者,易也”这一命题,虽其意思发于张景岳之“医易义”,但这一具体的表达式真­正出现应不早于清中期,因为从此时起才渐多被­人引用。

首先明确提出者,大概非吴瑭( 1758- 1836

年)莫属。吴鞠通之《医医病书》明确指出,“古云:医者,意也。不通之至。医岂可以意而为之哉?

凡有巧思者,艺也,非意也。按《周礼》医为酱属,取其由蒸变而成之物,而又能蒸变人之脾胃也。医士之名医,取其自能蒸变而成学术,自能蒸变人之疾病由痛­苦而平和。余益之以一言曰:医者,易也。有不易之定理,在交易之变通,有变易

[9]之化工”。而可能在写此书之前,其于章虚谷《医门棒喝》批注中就已曾提到,“参易理以谈医理,当举其精要立言,今娓娓而谈,文繁词费,恐阅者读不终篇,奈何?故予仅以数言蔽之曰:医者易也,有不易之定理,有交易之通变,有变易之化工,此即医本于易之要义也,若欲籍太极五行之玄理,推广其义,必要从病理上切实发挥,始可收治

[10]病之功,敢以此意质之”。此可谓得意话再说一遍。从其2处反复言及“不易”“交易”“变易”,可见其所谓“易”有三义,即郑玄作《易 赞》及《易论》云“易”一名而含三义[ 11],“易简一也,变易二也,不易三也”有相对应的关系。而又曰“参易理”“医本于易”,则吴之所谓“医者易也”之“易”必《易经》之“易”无疑。而细谙吴氏 2 处之用词语气,从一曰“予仅以数言蔽之”,再曰“余益之以一言”来看,大有伐山取铜之自得,而无怵人先我之犹疑,鞠通当是未见有早出于­已者。则“医者,易也”之说,或即吴之首倡,前于吴者似无可确考。笔者读书无多,不敢坚信笃定,还望医史文献专家有以­订正。

3 医易关系实为哲学之于­医学的反思关系

关于医易关系之意义,古人不乏陈言,今人犹多新论。以其因应“国学热”而犹成为一段时间以来­之显学。文章稠叠,专著琳琅,似已无置喙处。势虽如此,但也不妨人有曝背食芹­之乐。“医者,易也”,以易界说医,千言万语,一以蔽之,即强调哲学之于医学关­系之密切。以古论之,东西方皆持此说。今人有一叶之障,于此方生隔膜,这才费了不少人的唇舌。要知,二者皆是“人学”。医学( human medicine)为“人学”无庸赘言,哲学是“人学”,特别是在当代哲学界,也是多数人的共识。如“作为人文学科之一,哲学与人学的关系,不在于人学是关于人的­哲学,而在于哲学就是人学”。更进一解,“哲学又确非一般的人学”。由于“从思维方法上看,反思性是哲学区别于各­门实证性的人学和其他­各门人文学科的根本特­征” [ 12],

然而“任何哲学理论、哲学研究都绕不开人与­世界的关系,而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­根本上是为了研究人本­身,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我们说哲学是一种反

[13]

思的人学” 。恰是在“反思”这个意义上,体现了哲学之于医学的­重要性,也即“易”之于中医的重要性。哲学中专于反思医学的­部分,现已有学科,即以医学本身为研究对­象的“理论医学”或“医学哲学”。其实在中医发展史中也­已略展其绪,如《医医病书》《医门棒喝》《医医医》《医医十病》《医医琐言》《医医小草》等书已具有这样的意义。但作为一独立之学科,在我中医还有待加强建­设。

明了哲学之于医学的反­思的关系,则可与言, “易”固然是《周易》之“易”,但不可拘于《易》之文本一隅。宋人陈言论“君火”之语在此可以断章为,“医者苟不明此,皆堕于术数伎艺,与夫瞽史之用易,拘拘于卜筮休咎之中。吾见其大

[14]

蔽圣人之道,未闻有益于天下后世也” 。上述吴

鞠通之批语“从病理上切实发挥”云云,则从硬币的另一侧道明­了问题的关键。即一方面要回答有关中­医学的各种普遍性、一般性问题,不宜纠缠于一爻一卦;另一方面又不可谈玄入­空,与中医临床了无交涉。知此则关于医易研究的­价值与方法之争议可休;若再明了不但有“已画之易”更有“未画之易”,则“同源”“相通”与否等论辩[ 15],亦可止矣。

4 “医者,易也”的难易之析

对“医者,易也”也见有人提出过异议,如“世之人曰:医者意也,意为之者也。又曰:医者,易也,至便至易之事也。此不特门外汉之言,实病医而误尽苍生之言,不知医之为言,易也,精微广大有如易道,诚合古今中外事业学问,无有难

[16]

于此者” 。其虽欲针砭时弊,但于易学似尚未真知。如前所谓易有三义:易简,变易,不易。“至便至易”正可当简易之易。孟河医家费伯雄论医即“戒偏戒杂”而主常主简,其谓“医者持简,始能

[17]

驭繁” 。陈修园《医学实在易》或亦有取于此,

[18]

故徐又庶序谓“‘易’之至也” 。然“谈何容易”,王好古著《此事难知》偏就拈出一个“难”字,确又道着理之另一端。清代袁枚在其《续诗品•知难》中即用《史记•仓公列传》典,谓“知脉难医”。故难易须合观,知其难,拾芥子如搬泰山,所谓“战战兢兢”;视之易,治大国如烹小鲜,所谓“举重若轻”。而首先提出此命题的吴­塘即同时强调了“有不易之定理,在交易之变通,有变易之化工”,虽未提“简易”,但已揭示观象玩辞理有­多端,似早有恐人不解全体、胶柱偏执的先见之明了。

5 小结

“医者,易也”很可能是吴鞠通首先在­其《医医病书》中正式提出的。而此书恰是以医学本身­作为“问题”而加以反思的论著,笔者认为这方是“医者,易也”最具现实意义的地方。以一爻一卦之象数义理­与中医理论相比配附会,还只是小乘 法,仅得辟支果,落了第二义。利用以《易》为源头的整个中国传统­文化所提供的内涵宏富­深厚的思想资源,创建发展出一门承前启­后、面向未来的“理论中医学”,才是“医者,易也”真正的当下践履,也才能使其在现代语境­下,达成更高意义层面上的­价值实现。

参考文献

[1] 于智敏.智说中医[M].北京: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,2007:62. [2] 孙思邈.千金方[M].刘清国,等,校注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1998. [3] 李志庸.张景岳医学全书[M]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2:776. [4]李豫亨.推篷寤语[M]//历代中医珍本集成.上海:上海三联书店,

1990:18.

[5] 王三才.医便[M]//裘庆元.珍本医书集成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

1999:455.

[6] 《吴中医集》编写组.吴中医集:临证类[M].南京:江苏科学技术出版

社,1992:115.

[7] 陈大为,韩云.《医便》考略[J].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,1997,21(3):

214-215.

[8]李正宇.敦煌方音止遇二摄混同­及其校勘学意义[J].敦煌研究,

1986(4):47-55.

[9] 李刘坤.吴鞠通医学全书[M]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2:173. [10] 章楠.医门棒喝:初集•医论[M].北京:中医古籍出版社,1999:38. [11] 刘玉建.《周易正义》导读[M].济南:齐鲁书社,2005:88.

[12] 汪信砚.人学与哲学的关系辨正[J].哲学动态,2002(6):2-6. [13] 鲁本录.哲学是一种反思的人学[J].太原师范学院学报(社会科学

版),2006,5(1):27-29.

[14] 陈言.三因极一病证方论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57:63. [15] 张其成.“医易”问题大论争[J].家庭中医药,1993(1):42-43. [16] 孟今氏.医医医[M]//裘庆元.三三医书:第二集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

版社,1998:234.

[17] 钱远铭.经史百家医录[M].广州:广东科技出版社,1986:112. [18] 林慧光.陈修园医学全书[M]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3:536.

(收稿日期:2016-10-27) (修回日期:2016-12-14;编辑:魏民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