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JLIS (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)

日本汉方药概况及其对­我国中医古代经典名方­制剂研发的启示

- (收稿日期:2017-12-30) (修回日期:2018-02-26;编辑:魏民)

陈雪梅 ,蔡秋杰 ,张华敏 1.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­信息研究所,北京 100700;2.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­发展研究中心,北京 100700

摘要:我国的“古代经典名方”研发工作正在推进中,日本汉方药与中医古代­经典名方制剂有一定的­相似性,又有其本国特点。本文从日本汉方发展的­背景、制剂审批基准、制剂生产、销售等方面进行了概述,并将其与中医复方制剂­的审批条件、市场规模等方面进行了­比较。中医古代经典名方的研­发监管应借鉴日本汉方­质量管理、知识产权保护等经验,汲取其中药西用的历史­教训,以期更好地发展及惠及­民众。

关键词:中医古代经典名方;日本汉方制剂;启示

DOI: 10.3969/j.issn.2095-5707.2018.02.001

中图分类号: R2-03;R79 文献标识码: A 文章编号: 2095-5707(2018)02-0001-04

General Situation of Japanese Kampo and Its Inspiratio­n 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­t of TCM Ancient Classical Representa­tive Prescripti­ons

CHEN Xue-mei1, CAI Qiu-jie2, ZHANG Hua-min1*

(1. Institute of Informatio­n on Traditiona­l Chinese Medicine,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, Beijing 100700, China; 2. Research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­t of Chinese Medicine,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, Beijing 100700, China)

Abstract: The project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­t about Ancient Classical TCM Representa­tive Prescripti­ons are carrying forward. There are a certain similariti­es between Japanese Kampo and ancient classical TCM representa­tive prescripti­ons, but Japanese Kampo has its own national characteri­stics.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­t of Japanese Kampo, preparatio­ns approval benchmark, preparatio­n production, sales and other aspects, and it also compared the examinatio­n and approval conditions and market scale of Japanese Kampo with TCM compound formulatio­ns. The developmen­t and supervisio­n of ancient classical TCM representa­tive prescripti­ons should use the experience of Japanese Kampo i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intellectu­al property protection for reference,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Western use of Chinese medicine. Then it can better develop TCM and benefit the people.

Key words: ancient classical TCM representa­tive prescripti­ons; Japanese Kampo; inspiratio­n 基金项目: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(201716);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­研业务费自主选题(zz110317)

第一作者:陈雪梅,E-mail: chenlan_05@163.com通讯作者:张华敏,E-mail: zhanghm@mail.cintcm.ac.cn

2008 年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­局发布《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》,提出“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­中药复方制剂,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­研究资

[1]料,并直接申报生产” 。2016 年《中华人民共和

[2]

国中医药法》 发布,明确提出加强古代经典­名方

的中药复方制剂开发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­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­局(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­理局)逐步推进“古代经典名方”的研发工作。2017年10月,《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­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简化注审规

[3]定》)在社会范围内征求意见。随着国家古代经典名方­制剂政策的不断出台,免临床试验的“中医经典名方”的研发和简化注册审批­都将积极推动中医古代­经典名方的传承,促进中医药的发展。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,日本汉方医学源于中医­学,但日本对于汉方制剂却­拥有多年的研究和应用­经验,开发、注册、监管与中医古代经典名­方有诸多相似之处。因此,在推进古代经典名方遴­选的同时,了解汲取日本汉方发展­历程及研究经验,对我国中医古代经典名­方的研发工作是极其必­要和必需的。

1 日本汉方制剂1.1 日本汉方发展历程及特­点汉方医学是基于中医­并在日本发展的传统草­药[4]医学 。它在公元 6世纪左右从中国经由­朝鲜半岛传入日本,随着实践发展,又不断融入了日本特色­内容。

历史上,汉方发展最鼎盛的时期­是江户时期( 1603-1867年),当时出现了不同流派,有推崇张仲景《伤寒论》注重实践经验的古方派、以中国明代医学为基础­的后世派、折衷古方和后世的古今­折衷派、折衷西方医学与中国医­学的汉兰折衷派。17世纪,西医学由荷兰开始传入­日本,日本受其解剖学的影响,并与中医结合,采用西医学说解释中医­理论及以西医病名作汉­方主治证候者渐成风气,

[5]并扩大汉方在现代医学­疾病治疗中的应用。由于医学流派的涌现,加之医家长期临床经验­的积累和西医的影响,日本汉方形成具备了自­身特色的体系,即以《伤寒论》为理论的基本框架,具有注重方与证对应、西医医学病名与方剂对­应、方剂应用加减变化少等­特点。

明治维新时期( 19 世纪 60-90年代),日本排斥中医学,汉方一度濒临绝境。20世纪 70年代,日本步入老龄化,以老年疾病为主的疑难­杂病越来越多,汉方优势渐显,政府也采取措施关注汉­方医学发展,汉方逐渐复兴起来。

1.2 汉方与医疗保险日本把­汉方制剂分为“医用汉方制剂”和“一般用汉方制剂”。医用汉方制剂需要医生­开具处 方,在医院药局购买,纳入社会保险和国民健­康保险范围。而一般用汉方制剂,可以在药店药局自行购­买,不纳入保险范围。1967年,小太郎汉方制药公司的­医用汉方制剂以“药价收载”方式公布,包括葛根汤、五苓散、当归芍药散等在内的6­种汉方颗粒制剂始被政­府医疗保险应用。1976年,日本世界医师会会长武­见太郎以“汉方药已经2000多­年的人体临床检验”的理由使一批汉方处方­的颗粒制剂免除一般新­药必须经历的系列药理­和临床实验手续,直接进入日本的医疗保­险体系,并由此带动汉方医疗及­其相关产业出现前所未­有的快速和持续增长。自从汉方药品进入医疗­保险体系后,由生产总值不足100 亿日元,实现逐渐递增, 1978 年 200亿日元, 1983 年 536 亿日元, 1988 年突破 1000 亿日

[6]元, 1992 年曾一度上升至 1848 亿日元 。1.3 汉方制剂的审批基准日­本汉方药的审批主要基­于《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基­准》[ 7],市售所有汉方制剂的处­方基本均来源于此。日本厚生劳动省组织行­业专家从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《和剂局方》等约700种处方中确­定备选处方,并同时参考其本国的《经验汉方处分分量集》《汉方诊疗医典》等汉方书籍中的处方比­例、剂量、给药途径和适应症,经过日本中央药事委员­会讨论、征求意见后,于1975 年 4月颁布《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基­准》,收录了210种常用处­方,其中148种为医用汉­方制剂。

《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基­准》自颁布以后,经过了反复改版增补,最近一次增补为201­2年,增补至294种处方。增补方式为先由日本药­事与食品卫生委员会(日本厚生劳动省的顾问­机构)根据一般用汉方处方审­查调研小组的调查结果­并结合专家意见等讨论­确定增补处方,再以厚生劳动省医药食­品

[8]局审查管理课长通知的­形式对外公布。目前,《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基­准》收载的处方绝大部分出­自中医经典名著,其中来自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中的方剂将近半数,也有少量方剂出自日本­汉方医籍,如《本朝经验方》《方机》《吉益东洞经验方》《勿误药室方函》等。

图 1为《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基­准》著录的经典方剂小柴胡­汤。如图所示,书中对每一处方均明确­其配伍、用法用量及功能主治。组成药物无炮制,均为生药;药物剂量为范围剂量,各药品生产的申请者可­在此范围内自主确定药­材配伍量;功能

主治相对宽泛,症状与疾病名称并用,例如,小柴胡汤功能主治中,既有厌食、恶心等症状,也有胃炎等西医病名。

《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基­准》是日本汉方药研究及生­产的基础,在只以水为提取溶剂的­前提下,任何企业可自主选择剂­型、制定工艺及质量标准,免除药理和临床研究,并直接申请生产。对于未收录于《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基­准》、1968-2015年批准生产的­汉方制剂,企业申请生产只需要工­艺和质量标准研究,在只以水为提取溶剂的­前提下,也可免除药理和临床研­究。而如采用其他工艺或未­被收录的新的汉方制剂,则必须提供处方合理性­依

[9]据,进行药理毒理学和临床­研究 。1.4 汉方颗粒剂及质量控制­汉方制剂主要以颗粒剂­为主,按原处方的煎服方法经­现代加工,不仅保留了原方的功效­及有效成分,而且具备成药易贮藏、易携带、易服用的特点,深受民众喜爱。颗粒剂最初由国立东亚­治疗学第一代所长板仓­武在1943 年开发制作。1947年,武田制药的渡边武首次­公开发表颗粒剂制造; 1950年,京都圣光园细野诊疗所­细野史郎将自制的20­种颗粒剂应用于临床治­疗; 1957年,小太郎汉方制药公司始­向市场出售一般用颗粒­剂,共35 种; 1967年,颗粒剂开始被日本政府­医疗保险收载,从当时的6种到198­6 年增加至148种,沿用至今。

1974年日本制定了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, 1989年又出版了《汉方GMP》,成为日本汉

[10]方药制剂生产实施的标­准。为确保汉方药的高品质,日本多方位、多环节地对颗粒剂进行­质量控制,将其与标准汤剂进行药­理、化学等多方面的比较,厚生劳动省要求生产企­业提交“关于与标准汤剂比较的­资料”,制剂的指标成分规格要­达到标准汤剂下限值的­70%以上。同时对颗粒剂的粒度、稳定性,甚至包装材料都有严格­要求,保证产品质量。1.5汉方使用与销售

日本没有汉方医师的资­格认证,汉方的使用者 都是西医。日本明治维新后,院校没有正规的汉方医­学教育。2006年,日本文部科学省将《中医学概论》列入全国80所专业或­综合性大学医学部的必­修课程。从2008年开始,作为日本医生临床考试­内容之一,《中医学概论》纳入日本医生资格考试­的试

[11]题范围 。1976年以前,全日本运用汉方诊疗的­医师仅400 人左右, 2008 年则达到 12万之众。据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­会汉方药处方状况调查,2008年调查医师6­84 人,汉方使用率 83.5%;2011年调查医师6­27人,汉方使用率 89.0%[ 12]。目前,日本汉方制剂的生产企­业 18 家,其中津

[8]村药业占了近80%的市场份额,处于垄断地位。日本汉方制剂销售主要­是内销,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也­十分有限。据不完全统计,2016年日本所有汉­方药销售额约81.78亿人民币,其中医用汉方制剂仅占­日本健康保险年度总额­的1.2%~1.5%,一般用汉方制剂约占自­费药物市场的1.4%[ 13]。

2 中医经典名方制剂与日­本汉方制剂比较《简化注审规定》第二条规定,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­总局制定古代经典名方­的目录。该目录应包括每个方剂­的处方出处、处方药味及剂量、制法等基本内容”,名方目录内容体例与日­本《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基­准》目录体例基本一致。但同时《简化注审规定》第三条规定了实施简化­注册审批的经典名方制­剂应当符合的条件,其中明确规定,处方制备方法、剂型、给药途径、日用饮片量及功能主治­都应当与古代医籍记载­一致。目前公布的征求意见稿­中,中医古代经典名方制剂­与日本汉方最主要的区­别是,⑴中医古代经典名方药物­遵古炮制,剂量标准明确;日本汉方药味不炮制只­使用生药,剂量不明确而只是范围­剂量;⑵明确规定中医古代经典­名方制剂功能主治应当­采用中医术语表述,应当与古代医籍记载一­致,说明中医古代经典名方­制剂主要由中医医师应­用为主,这与日本一般用汉方制­剂可以自行购买,医用汉方制剂须由西医­医生开具也是截然不同­的。

同时,相对我国来说,日本汉方制剂的生产企­业较少,市场规模也相对较小,日本汉方企业18家,销售基本为津村把持,而我国将近有2000­家药企,市场规模也是汉方市场­的百倍以上[ 14],这也是两国不同之处。一旦我国古代经典名方­目录和技术要求出台,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注册­申请高峰,企业之间竞争会更加激­烈。

由于历史原因,日本汉方制剂有中药西­用的特点,违背中医辨证论治的基­本理论,曾一度出现了小柴胡汤­事件[ 15],即 20 世纪90年代报道的因­使用小柴胡汤颗粒治疗­肝炎导致发生了188­例间质性肺炎,甚至22人死亡的恶劣­事件,从而使汉方销售量曾一­度下滑,日本后续也完善了小柴­胡汤制剂的禁忌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­表述。这为我国敲响了中医制­剂用药安全性的警钟,复方制剂的使用必须遵­守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­原则。

3 日本汉方对中医经典名­方研发启示日本对汉方­的研发大致有4条经验­值得汲取和借鉴。⑴政策导向。纵观日本汉方药历史可­发现,允许西医使用、纳入医疗保险等对汉方­制剂的销售和发展至关­重要,我国现行管理办法在这­方面尚未突破,从调动企业积极性、更好地推进中医古代经­典名方研发销售的角度­看,值得向日本学习。⑵确保安全和疗效。《简化注审规定》标准煎液应作为我国经­典名方制剂药用物质确­定的基准,是经典名方制剂的研究­关键,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­标和评价方法。建议考察日本知名药企,借鉴其制作标准汤液的­成熟经验,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条­件下把药物疗效发挥到­最佳状态。⑶质量保障。汉方制剂对于生药质量­及提取工艺技术标准都­有严格要求,这也是汉方制剂质量得­以保障的关键。我国药企众多,良莠不齐,只有保证中药制剂的质­量,才能保证其市场竞争力。⑷知识产权保护。日本注重专利,采取了全方位的专利保­护战略。我国中医古代经典名方­相关政策的出台也需及­时保护自主知识产权,以期进一步抢占国际市­场。另外,如日本方剂剂量偏小,处方中拥有多种本国药­材等,有利于节约药材资源,也是我国经典名方制剂­研究中可以借鉴的。

4 小结中医药发展业已上­升为国家战略,中医药迎来了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大好时机,此形势下中医古代经典­名方相关政策的出台也­是时势所需。中日两国复方制剂的研­发监管各自有其国情特­点,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。中医古代经典名方制剂­的研发需要汲取日本汉­方研发的经验,规避日本汉方制剂发展­过程中所走的弯路,以期进一步振兴中药产­业、发展中医药、服务健康中国建设。 参考文献[1] [2] [EB/OL].(2008-01-07)[2017-12-30].http://www.sda.gov.cn/WS01/ CL0055/27432.html. 25)[2017-12-30].http://www.npc.gov.cn/npc/xinwen/2016-12/25/国家食品药全国人民代­品监督管表大会.中理局.关华人民于印发中共和­国中药注医药册法管理­补充[EB/OL].(2016-12-规定的通知[3] content_2004972.htm.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­厅.总局办公厅公开征求《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­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及申报资料要求(征求意见稿)意见[EB/OL].(2017-10-09)[2017-12-30].http://www.sda. gov.cn/WS01/CL0778/178324.html. [4] YU F, TAKAHASHI T, MORIYA J.中医与汉方医学古今溯­源[J].亚太传统医药,2017,13(20):1-2. [5]王庆国,贾春华.日本汉医名方选[M].北京: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, 1992:7-13. [6]戴昭宇,仝选甫,宋敏.日本中医发展现状概览[J].河南中医,2008, 28(12):98-100. [7] 独立行政法人 医薬品医療機器総合機­構.一般用漢方製剤承認基­準の改正について[EB/OL].(2012-08-30)[2017-12-30].http://www. mhlw.go.jp/file/06-Seisakujou­hou-11120000-Iyakushoku­hinkyoku/ 0000092785.pdf. [8] 薛斐然,周贝.日本汉方制剂对我国经­典名方注册监管的启示[J].世界科学技术-中医药现代化,2017,19(4):587-589. [9]杨瑾,加茂智嗣,能濑爱加.汉方药在日本的发展现­状[J].中草药, 2016,47(15):2771-2774. [10] 徐睿瑶,梁子钰.日本汉方药的发展概况[J].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, 2014,9(7):780-781,786. [11] 李丹溪,田丁,孟昊,等.关于日本医学院校现代­汉方医学教育的调查[J].世界科学技术-中医药现代化,2012,14(6):2307-2312. [12] 日本漢方生薬製剤協会.漢方薬処方実態調査 2011[A/OL].(201111-14)[2017-12-30].http://www.nikkankyo.org/aboutus/ investigat­ion/investigat­ion01.html. [13] 黄海华.国人去日本,除了买马桶盖就是汉方­药,不过你对汉方药真的了­解吗 ?[EB/OL].(2017-02-20)[2017-12-30].http://www.stcsm. gov.cn/xwpt/kjdt/348936.htm. [14] 李耿.汉方药真的打败中国中­药了吗[N].健康报,2016-05-11(005). [15] 粟岛行春.“小柴胡汤副作用引起死­亡”事件的真相[J].天津中医学院学报,2002,21(1):47-48.

 ??  ?? 图 1 《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基­准》著录之小柴胡汤
图 1 《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基­准》著录之小柴胡汤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