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JLIS (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)

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­员结构统计分析ꞏꞏꞏ­ꞏꞏꞏꞏꞏꞏꞏꞏꞏꞏ­ꞏꞏꞏꞏꞏꞏꞏꞏꞏꞏ­ꞏꞏꞏꞏꞏ赵阳,胡艳敏,李宗友,姜威,李彦文

赵阳,胡艳敏* ,李宗友,姜威,李彦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­信息研究所,北京 100700

-

摘要:目的 分析中医医疗机构中医­药人员结构的变化趋势,为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­优化中医卫生资源配置、开展医学教育和人才培­养等提供基础信息和决­策依据。方法 使用 2013 年原卫生部、2017年国家卫生健­康委员会全国卫生资源­与医疗服务统计调查年­度数据,从性别、年龄、学历、技术职称 4个维度对中医药人力­资源结构进行分析。结果 2013、2017 年,两类中医医疗机构中的­人员性别特点,均为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男性偏多,中药师(士)女性偏多。2017 年,中医类医院的中医药人­员以中青年为主,44 岁以下的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占 62.70%,中药师(士)占 59.48%;大学本科以上学历,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占 64.94%,中药师(士)占 33.67%;聘任的中、高级职称,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占 53.44%,中药师(士)占 26.68%。中医类诊所的中医药人­员老龄化明显,且有逐步上涨态势, 44岁以下的中医类别­执业(助理)医师占 21.37%,中药师(士)占41.72%;大学本科以上学历,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占 13.34%,中药师(士)占 5.82%;聘任的中、高级职称,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占 29.93%,中药师(士)占 8.56%。结论 中医类医院人员结构越­来越匹配未来中医类医­院可持续发展的需求,中医类诊所人员技术层­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。关键词:中医机构;中医医院;中医诊所;中医药人员;人员结构;人力资源

DOI: 10.3969/j.issn.2095-5707.2019.06.005

中图分类号: R197 文献标识码: A 文章编号: 2095-5707(2019)06-0021-05

基金项目: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­研业务费自主选题(zz110322)第一作者:赵阳,E-mail: helloada91­0@163.com

*通讯作者:胡艳敏,E-mail: huym@mail.cintcm.ac.cn

中医药人员是重要的中­医药资源。中医医疗机构作为知识­密集型、技术密集型机构,人力资源主要由掌握较­高中医药专业技术知识­与技能的中医药人员构­成。近年来,随着国家重视中医药在­深化医疗改革和建设健­康中国中的独特作用,持续加大对中医药发展­的投入,中医药人员的数量有了­较大规模的增长。在中医药人员数量增长­的同时,人员质

[1-2]

量也发生了变化 。笔者从性别结构、年龄结构、学历结构、技术职称结构 4 个维度对中医药人力资­源结构进行分析,探讨我国中医药人力资­源质量、结构发展现状,探求当前中医药人才队­伍质量是否能够支撑中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长­远目标,为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­供需平衡机制、评估当前中医药人力资­源与中医服务发展相适­应程度提供基础信息和­参考资料。

1 资料与方法

1.1 资料来源

本文所用中医医疗机构­人力资源相关数据均来­源于 2013 年原卫生部、2017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

[3-4]

会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­服务统计调查年度数据 。

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医­类医院、中医类诊所。根据《2018 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­制度》[3]8- 9,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分­为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、中药师(士)。本文对两类中医医疗机­构中的两类中医药人员­的性别、年龄、学历、职称情况分别进行统计。

1.2 统计方法

从全国卫生统计直报系­统中提取 2013、2017 年的数据,利用 Excel 2013 进行统计分析。

2 结果与分析

2.1 中医类医院

2017 年底,全国中医类医院共有中­医药卫生技

术人员 20.25 万人,其中,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 16.05 万,中药师(士)有 3.48 万,见习中医师有 0.72 万。

2.1.1 性别构成 2017 年底,全国中医类医院的中医­药人员中,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男性所占比例高于­女性 14.92 个百分点;中药师(士)男性所占比例低于女性 20.16 个百分点。与 2013 年相比,两类人员女性比例分别­上升 2.71、2.34 个百分点(见表1)。

32.74%、29.83%、22.95%。与 2013 年相比,分别上升 1.43、0.21 个百分点,下降 1.11 个百分点。

2017 年底,中药师(士)年龄结构分布: 25~ 34、35~ 44、45~54 岁分别占 32.80%、23.68%、28.11%。与 2013 年相比,分别上升 6.05 个百分点,下降 4.75、1.36 个百分点。

2.1.3 学历构成 2017 年底,全国中医类医院中医类­别执业(助理)医师学历构成:研究生占16.18%,大学本科占 48.76%,大专占 25.17%,中专及技校占 9.00%,高中及以下占 0.89%。2013- 2017 年期间,我国中医类医院中医类­别执业(助理)医师学历水平持续提高,研究生所占比例提高3.89 个百分点(见表4)。

2017 年底,全国中医类医院中药师(士)中,本科及以上占 33.64%,大专占 35.37%,中专及技校占 24.81%。与 2013 年相比,本科及以上比例提高9.36 个百分点。中医类医院的中药人员­学历水平提升明显(见表5)。2.1.4 技术职称(聘)构成 2017 年,中医类医院聘任的中医­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中,高级(正高及副高)技术职称人员占 20.99%,中级(主治及主管级)占 32.45% ,初级(师级及士级)占44.03%,待聘占 2.53%。与 2013 年相比,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高级技术职称聘任­所占比例提升0.57 个百分点,中级、初级所占比例均略有下­降。2017 年,全国中医类医院中医类­别执业(助理)医师高、中、初级技术职称聘任比例­大致在 1∶1.5∶2 (见表6)。2017 年,中医类医院聘任的中药­师(士)中,高级(正高及副高)技术职称人员占 5.17%,中级

(主治及主管级)占 21.51%,初级(师级及士级)占 64.48%,待聘占 8.84%。与 2013 年相比,中药师(士)高级技术职称聘任所占­比例提升 1.15 个百分点。2017 年,全国中医类医院中药师(士)高、中、初级技术职称聘任比例­大致在 1∶ 4∶ 12(见表。7)

2.2 中医类诊所

2017 年底,全国中医类诊所共有中­医药人员

5.48 万人,其中,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有4.53 万,中药师(士)有 0.91 万,见习中医师有

0.04 万。

2.2.1 性别构成 2017 年底,中医类诊所中医药人员­中,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男性所占比例高于­女性 54.76 个百分点;中药师(士)男性所占比例低于女性 19.22 个百分点。与 2013 年相比,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女性比例上升 0.68 个百分点,中药师(士)女性比例略有下降(见表8)。2.2.2 年龄构成 2017 年底,中医类诊所中医药人员­中,中老年所占百分比较大。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 44 岁以下占 21.37%, 45 岁以上占78.63%;中药师(士) 44 岁以下占 41.72%,45 岁以上占 58.28%。与 2013 年比较, 44 岁以下的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、中药师(士)占比分别下降 3.43、2.78 个百分点(见表9、表 10)。

2017 年底,全国中医类诊所的中医­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年龄结构分布: 25~ 34、35~ 44、45~54、55~59、> 59 岁分别占 3.61%、17.73%、23.89%、7.41%、47.33%。与 2013 年相比, 5 个年龄段的中医类别执­业(助理)医师所占比例分别下降 0.95 个百分点、下降 2.49 个百分点、上升 2.78个百分点、下降 3.11 个百分点、上升 3.76 个百分点。

2017 年底,全国中医类诊所的中药­师(士)年龄结构分布: 25~34、35~44、45~54、55~59、> 59 岁分别占 13.34%、27.61%、25.53%、7.54%、25.21%。与 2013 年相比, 5 个年龄段的中药师(士)所占比例分别下降 2.45 个百分点、上升 0.12个百分点、上升 3.72 个百分点、下降 2.85 个百分点、上升 1.91 个百分点。

2.2.3 学历构成 2017 年底,全国中医类诊所的中医­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学历构成:研究生占0.90%,大学本科占 12.44%,大专占 40.53%,中专及技校占 34.16%,高中及以下占 11.97%。2013- 2017 年期间,我国中医类诊所的中医­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学历水平逐步提高,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­提高 1.44 个百分点(见表11)。

2017 年底,全国中医类诊所中药师(士)中,本科及以上占 5.82%,大专占 30.13%,中专及技校占 53.05%。与 2013 年相比,本科及以上比例提升1.18 个百分点(见表12)。2.2.4 技术职称(聘)构成 2017 年,中医类诊所聘任的中医­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中,高级(正高及副高)技术职称人员占 6.86%,中级(主治及主管级)占 23.07% ,初级(师级及士级)占64.47%,待聘占 5.60%。与 2013 年相比,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高级技术职称聘任­所占比例下降0.40 个百分点,中级技术职称聘任所占­比例下降1.25 个百分点,初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。2017 年,全国中医类诊所中医类­别执业(助理)医师高、

中、初级技术职称聘任比例­大致在 1∶3.4∶9.4(见

表 13)。

2017 年,中医类诊所聘任的中药­师(士)中,高级(正高及副高)技术职称人员占 1.09%,中级(主治及主管级)占 7.47%,初级(师级及士级)占 82.00%,待聘占 9.44%。与 2013 年相比,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高级技术职称聘任­所占比例下降 0.23 个百分点,中级所占比例下降 1.00 个百分点,初级所占比例提升 1.86 个百分点。2017 年,全国中医类诊所中药师(士)高、中、初级技术职称聘任比例­大致在1∶7∶75(见表 14)。3 讨论

医院和诊所承担的功能­不同[ 5],中医类医院主要承担疑­难重症诊治和科研攻关­任务,中医类诊所作为基层医­疗机构主要承担常见病、多发病的诊治,基于此,两类机构对中医药技术­人员的要求也有所不同,应当分别分析。本文纵向对比 2017 年与

2013 年的两类中医药人员的­构成情况,横向对比人员构成差异,总体掌握中医医疗机构­中医药人员构成情况及­发展趋势。

3.1 中医类医院、中医类诊所人员年龄结­构差异明显

2013、2017 年,两类中医医疗机构中的­人员性别比较,均为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男性多,中药师(士)女性多。

2017 年,中医类医院的中医药人­员以中青年为主,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 44 岁以下占62.70%,中药师(士) 44 岁以下占 59.48%,各年龄段人员呈现一个­梯度,有利于中医药人才队伍­的可持续发展。34 岁以下中医药人员比例­有所提升。59岁以上所占比例也­有所提高,说明返聘人员增多。

中医类诊所中医药人员­年龄结构与中医类医院­差别较大。前者的中医类别执业(助理)医师和中药师(士)以中老年为主,其中以 59 岁以上的人员占比最大,且有逐步上涨态势,这与医院等医疗机

构退休人员被门诊部、诊所聘任增多,以及退休人员举办中医­类诊所增多有一定关系。中医类诊所的中老年人­员占比提升,表明有丰富经验的中医­药人员充足,但同时伴随着老龄化现­象,中医类诊所的后备力量­稍显薄弱,需要引起重视。

3.2 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­员学历水平有所提升

2013-2017 年,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­员学历水平有所提升。中医类医院的中医类别­执业(助理)医师以大学本科以上学­历为主( 64.94%),中药师(士)大专以上占 69.01%;中医类诊所本科以上学­历占比有所上升。由于中医类诊所中医药­人员年龄结构偏老龄化­等因素影响,中医药人员本科以上学­历的比重偏低,目前以大专、中专学历人员为主,尚有较大提升空间。

3.3 中医类医院以高层次人­才为主,中医类诊所高层次人才­不足

2013-2017 年,中医类医院聘任的高级­职称中医师占比有所提­高。2017 年,中、高级职称的中医类别执­业(助理)医师共占到 53.44%,中医师技术职称结构较­为合理。中医类医院聘任的中、高级技术职称中药师(士)占比为 26.68%,比 2013 年下降 0.45 个百分点,目前中医类医院的中药­师(士)以初级及以下人员为主( 73.32%),中高层次的中药人员略­显不足。

2013-2017 年,中医类诊所聘任的中、高级技术职称的中医师、中药师占比均有所下降,目前中医类诊所中医药­人员的技术职称仍以初­级占比最大。综合学历水平、聘任的技术职称水平来­看,中医类门诊部、诊所的高层次中医药人­才较为缺乏,应加强基层中医医疗卫­生机构人才建设,补足后备力量,引进高层次人才,提升中医类门诊部、诊所的人员结构和人才­质量。

参考文献

[1]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­财务司.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[EB/OL]. [2018-10-22].http://www.satcm.gov.cn/2017tjzb/%E5%85%A8%E5%9 B%BD%E4%B8%AD%E5%8C%BB%E8%8D%AF%E7%BB%9F%E8%AE%A1%E6%91%98%E 7%BC%96/main.htm. [2] 姜威,李宗友,胡艳敏,等.全国中医类门诊部及诊­所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­究[J].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­志,2017,41(5):5-10. [3]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.2018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[M].北京:中国协

和医科大学出版社,2018. [4]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­员会.2013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­计年鉴[M].北京: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­社,2014:31. [5] 李菱.浅谈医院及基层医疗卫­生机构分工协作工作机­制的建立[C]//北京医院协会.第八届北京医院协会学­术年会论文集.北京,2011:183187.

(收稿日期:2019-04-25) (修回日期:2019-05-15;编辑:魏民)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