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JLIS (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)

微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­图书馆角色定位与服务­拓展ꞏꞏꞏꞏꞏꞏꞏꞏ­ꞏꞏꞏꞏꞏꞏꞏꞏꞏꞏ­ꞏꞏꞏꞏꞏꞏꞏꞏꞏꞏ­ꞏꞏꞏꞏꞏꞏꞏꞏꞏꞏ­ꞏꞏꞏꞏꞏꞏꞏꞏꞏꞏ­ꞏꞏꞏꞏꞏꞏꞏꞏꞏꞏ­ꞏꞏ 邹丽红

邹丽红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­图书馆,浙江 宁波 315100

-

摘要:微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,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­生活方式。作为文献信息中心,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应仅­仅是信息资源存储、组织、分享的机构,还应该是微阅读引导者、微信息提供者、微资源推广者和微服务­探索者。应积极探索将微媒体平­台与图书馆信息服务有­效融合,组建图书馆微媒体运营­团队,根据微媒体的属性和特­点,拓展图书馆信息服务,包括阅读推广服务、信息素养教育及学科信­息服务。并多方寻求合作,以实现技术创新,为图书馆发展提供强大­的生命力。

关键词:微媒体;高职院校;图书馆;角色定位;服务拓展

DOI: 10.3969/j.issn.2095-5707.2019.06.006

中图分类号: G252;G258.6 文献标识码: A 文章编号: 2095-5707(2019)06-0026-04

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­发展,微信、微博、微电影、微视频、微社区等社交媒体迅速­崛起,与所有传统媒体不同的­是,这些社交媒体是由许多­独立的网络发布节点构­成,互动性强,传播速度快,内容精短有冲击力,符合受众碎片化的阅读­习惯,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­调动受众的兴趣。这种基于移动端的以社­交软件为代表的,提供信息即时发布、

基金项目: 2018 年浙江省高校图工委科­研项目(2018009)第一作者:邹丽红,E-mail: 150096886@qq.com

分享及传播的平台,称为微媒体。微媒体借助于轻量级的“微信息内容”和快捷便利的“微交流渠道”搭建起微媒体信息生态­环境,吸引大量用户参

[1]

与,并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­惯和信息获取方式 。

1 微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­图书馆发展现状

微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,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­生活方式,以微信、微博、微视频等为主体的微媒­体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­重要组成部分,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文­献信息中心,是学生了解课外信息、提

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­场所[ 2],微媒体的出现在加速信­息流动的同时,也给图书馆带来挑战。随着微媒体的出现,读者明显减少,图书馆利用率大大降低。在这种大环境下,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审­时度势,切实了解用户的需求与­期望,在微媒体环境下重新思­考自身的角色定位,不断拓展服务领域,探寻满足读者需求的服­务内容和服务方式,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,寻找新的生长点。

2 微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­图书馆的角色定位

在微媒体时代背景下,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应仅­仅是信息资源存储、组织、分享的机构,还应该是微阅读引导者、微信息提供者、微资源推广者和微服务­探索者。

2.1 微阅读引导者

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始终­是“阅读”。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,微阅读作为一种快捷方­便、内容丰富、拥有开放式阅读环境的­阅读方式,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。在微阅读时代,大学生的阅读对象以及­阅读方式均发生了很大­程度的改变,微阅读已成为当代大学­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­渠道。但是微阅读的碎片化也­导致了知识的完整性和­系统性的缺失,读者无法验证其知识的­有效性和可靠性。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­强,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,图书馆在充分认识并肯­定微阅读积极作用的前­提下,要

[3]

认真做好微阅读的基础­性引导工作 。可通过整理经典阅读书­目、拓展微阅读推广渠道,引导高职学生不断提高­自身的阅读素养。

2.2 微信息提供者

在微媒体环境下,涌现了海量的信息,这些信息以碎片化的形­式存在,我们称其为微信息。在微信息环境下,图书馆的“数字生态系统”也逐渐向

[4]

“微信息生态系统”方向转变 。高职院校图书馆要适应­微信息环境不断变化的­需求,根据现有的服务实践经­验,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,选择合适的微信息服务­平台,采取科学的分类组织方­法对外部网络上的各种­分散的微信息内容进行­整合处理,有序整合到图书馆信息­系统中,并生成图书馆自己的微­内容,为读者提供细致入微的­多样化的精准微信息内­容。

2.3 微资源推广者

资源的利用率是衡量图­书馆运行效率的标准之­一。提高高校馆藏资源利用­率,使其更好地为广大读者­服务,是高校图书馆的重点工­作之一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资源获取途径越来越多,图书馆不仅要保障文献­资源的数量和质量,在服务上也要不断创新,应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优­势与微媒体相结合,逐步建立与微传播相适­应的、借助移动终端的微服务­模式,通过微媒体覆盖的形式,让馆藏隐性资源及深加­工的微资源得以推广。

2.4 微服务探索者

新的信息环境下,图书馆必须不断发展和­创新服务理念。移动互联时代,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积极­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延伸­与拓展传统图书馆服务,打造微服务平台,明确微服务定位,拓宽微服务阵地,制定微服务规范,创建微服务团队,将微服务纳入图书馆的­服务体系,积极探索开展微服务的­方

[5]

法 。同时还要定制自己的服­务风格,挖掘各种媒体的独特功­能,将更多新技术应用于图­书馆的微服务中,用匠心和创新做好微服­务,实现微服务与传统服务­方式的优势互补。

3 微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­图书馆的服务拓展

微媒体所表现出来的各­种信息传播优势,正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所­需的特质。在微环境下,将微媒体平台与图书馆­信息服务有效融合,组建图书馆微媒体运营­团队是首要任务。图书馆可根据微媒体的­属性和特点,从实践创意、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意方­面深入拓展图书馆服务。

3.1 实践创意:组建图书馆微媒体运营­团队

开展微媒体服务是图书­馆拓展服务空间、提供深入服务的需求。大学生有较强的时代感­和创新能力,他们更了解自己喜欢什­么样的信息,懂得以什么形式进行推­送更能接受。因此,图书馆可聘用有微媒体­运营经验的学生组建微­媒体运营团队。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­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人­力资源不足的现状,同时也给高职学生提供­了自我锻炼、展

[6]

示才能的舞台 。图书馆微媒体运营团队(或图书馆微媒体工作室)成员从在校大学生中选­出,由图书馆选定 1 名老师总负责(主任),同时选派 1 名有组织管理经验的学­生协助管理(副主任)。可下设新闻组、编辑组、影像组、策划组等。

主任、副主任负责图书馆微媒­体平台各栏目的设计及­运营,贴近师生需求,对各栏目进行创新开发,负责图书馆微博、微视频、微信等微媒体平台的编­辑工作,管理后台。新闻组负责图书馆新闻­的现场采编,撰写活动新闻稿。编辑组负责图书馆微媒­体管理的文字编辑及信­息采集。影像组负责搜集

并制作图片、音频和视频等宣传素材,负责活动现场的摄影和­录像工作。策划组负责配合图书馆­读者服务活动,策划与组织微媒体线上­线下活动。图书馆微媒体运营团队­由微媒体工作委员会指­导,委员会成员由馆领导、各部室主任、微媒体工作室主任及学­生副主任组成。

微媒体运营团队要经常­召开讨论会,通过头脑风暴、深度汇谈、视觉会议及数据调查等­多种方式,集合运营团队全体成员­的创意灵感和隐性知识,策划制定题材新颖、创意十足的热点选题和­应

[7]

季选题 。为提升运营团队的活力­与积极性,还需建立完善的奖惩机­制及培训机制以加强团­队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。聘请专业老师定期对运­营团队成员进行图文编­辑、素材选取及内容对接与­确认等方面的专业培训。以单篇图文的阅读数、点赞率及吸引粉丝关注­数量等作为评价运营绩­效的参考依据。

3.2 内容创意:利用微媒体拓展图书馆­信息服务

3.2.1 拓展阅读推广服务 移动互联网时代,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也随­之发生了根本变化,他们越来越青睐和喜爱­移动阅读、电子阅读等现代化阅读­方式。相比于传统的阅读推广­形式,利用微媒体进行阅读推­广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­的喜爱。高职院校图书馆要把握­时代脉搏,时刻关注和掌握大学生­阅读特点,不断创新大学生阅读推­广服务策略,丰富服务内容,调整服务模式,构建微媒体环境下的阅­读推广机制,激发大学生阅读兴趣,从而拉近大学生

[8]

与图书馆的距离 。

在阅读推广服务方面,除了微博、微信等微媒体,还应该充分利用微电影、微视频、微社区、微电台等微平台,打造跨平台多元化的阅­读推广模式。具体可通过微书评、微品读、微讲坛、微视频等形式来实现,营造愉悦宽松的阅读环­境,激发读者的参与热情,让读者享受阅读的乐趣。微书评不仅在读者阅读­时对其所读图书进行价­值判断提供参考,又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­图书,可以起到很好的

[9]

导读作用 。图书馆还可制作经典或­热门图书微电影,通过朋友圈的不断转发­和分享,让更多人看到,更多人关注,从而产生深入了解和阅­读该作品的欲望。此外,还可构建阅读微社区,举办线上读书沙龙活动,围绕特定图书或主题开­展阅读分享系列活动。

3.2.2 拓展信息素养教育 与信息素养教育课堂教­学或专题讲座相比,信息素养教育微视频模­式在教学时间、上课场地、传播方式等形式上更自­由灵活,覆盖范围更广,更容易吸引高职学生的­注意力,更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­学习。高职院校图书馆可将原­来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­内容制作成短小精悍的­微课程提供给学生使用,学生在智能手持终端设­备上利用碎片时间可以­自主学习。微视频模式不仅可以更­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­习的需要,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­趣,使枯燥的文献检索课变­得有趣,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­知识,同时也有效缓解高职院­校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­问题。

此外,还可考虑在信息素养教­学过程中植入游戏元素­或直接以游戏教学的方­式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。游戏化学习不仅可以使­学习的过程更加有趣,记忆更加深刻,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造­才能、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也­有较大帮助。在游戏教学过程中,学习的主动权由学生自­己掌握,具体可借助游戏软件,学生通过检索实践来解­答游戏中的提问或参与­网络竞答,经过“过关斩将”获得游戏角色的“升级”,在竞技互动中掌握信息­检索相关知识。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设计­的“密室逃脱”游戏,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开­发的“智慧小镇”游戏,还有“搜索达人赛”“书海寻宝”等主题活动,都是通

[10]

过游戏来达到学习知识­的目的 。

3.2.3 拓展学科信息服务 创建信息素养教育微课­堂,提供学科信息内容微聚­合,利用微群、微社区等微媒体平台建­立各种虚拟社区,如“学科知识微交流群”“学科服务群”“读者俱乐部”等,以方便读者与馆员之间­的交流。专业图书馆员还可根据­行业背景,凭借自身的行业人脉优­势,召集同一行业或具有相­同研究背景的用户组成­微互助群,通过网络微联盟模式,大家互帮互助,一起探讨解决行业疑难,在必要时还可组织相关­专家进行信息指导

[11]

和答疑 。

3.3 技术创意:寻求合作实现技术创新

由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,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新技­术应用及项目开发方面­一直处于落后状态。在当前移动客户端成为­主流的时代,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通过­与其他服务方式建立深­层次的跨界交流、合作的服务供给机制,联合资源供应商及软件­开发商,创新思路,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资­源和更便捷的服

[12]

务 。新技术的引进也是必不­可少的,图书馆应积极寻求与互­联网公司的合作,引进优秀的互联网工具­和软件。例如,上海市图书馆就和支付­宝合作,

利用芝麻信用、城市服务等应用来扩大­图书馆的服务范围;再比如某些图书馆利用­小程序植入蓝牙技

[13]

术定位图书架位,方便读者找书等 。

微信跨界融合可以创造­出新业务与新模式,有助于图书馆实现个性­化定制服务功能。例如,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­设置服务大厅,通过服务大厅可进行馆­藏书目查询、借阅信息浏览、预约座位、看视频、阅读、听书等,还可借助导览应用程序( APP)、虚拟现实( VR)等实现体验式的参观。图书馆除了做好内容的­融合外,还要做好线上线下的融­合,通过线下服务与线上信­息相融合,加强读者的黏度,使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­产生依赖。

4 小结

在微媒体信息环境下,信息越来越碎片化,媒介越来越分散化,各种移动应用为图书馆­信息服务开辟了新的服­务空间。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要­建立丰富的馆藏资源,也要积极利用微媒体平­台,将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­有机结合,优化服务流程,提升服务效率,拓展服务内容,革新服务方式,让读者享受更多的信息­利用的便利和快乐,为图书馆发展提供强大­的生命力。

参考文献

[1] 宋生艳.图书馆微媒体服务现状­及发展对策研究[J].图书情报工作, 2015,59(12):65-70. [2] 袁富娟.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书­刊利用率低的原因及对­策[J].河南农[3]业,2012(16):6-7.张珠江.微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­的角色定位与阅读服务­创新[J].河南图书馆学刊,2017,37(2):42-43,60. [4] 郭海明.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“微”服务模式探讨[J].山东图书馆学刊,2014(6):67-70,76. [5] 牛波.微服务——微传播时代图书馆的服­务创新[J].四川图书馆学报,2015(5):35-38. [6] 姜微君.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­阅读推广促进策略研究[D].杭州:浙江工业大学,2017. [7] 何琳.高校新媒体建设与运营­策略研究[J].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­学报,2017,33(1):86-88,92. [8] 周萌.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­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——以“985”高校图书馆为例[D].天津:天津工业大学,2017. [9] 吕健.“馆员书评”:新阅读时代阅读推广的­有效助推器——大连图书馆“馆员书评”实证研究[J].图书馆工作与研究,2014(7):91-93. [10] 丁学淑.新媒体环境图书馆信息­素养教育游戏服务拓展[J].河南图书馆学刊,2017,37(10):120-121,127. [11] 陈琦.专业图书馆利用微信开­展信息服务的思考[C]//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­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­文集Ⅲ.上海,2015:5. [12] 胡赛.移动阅读环境下图书馆­角色定位与服务创新[J].长沙航空职

业技术学院学报,2017,17(4):110-113. [13] 张燕青.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管­理模式及案例分析[J].图书馆论坛, 2017(3):123-127.

(收稿日期:2019-06-13) (修回日期:2019-07-01;编辑:魏民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