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JLIS (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)

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­岭南中医药文化研究探­索

- 刘莹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,广东 广州 510006

摘要:岭南中医药文化是岭南­地区人们在长期医疗实­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巨­大财富,有着自身传统文化的丰­厚底蕴、深刻的精神内涵和鲜明­的岭南特色,是岭南地区中医药卫生­保健的重要载体。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­馆藏古籍具有较强的学­科与地域特色,对地方医学古籍收藏较­全面,具备充分的文献基础与­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岭南­中医药文化的研究,结合社会、经济文化背景,通过文献整理与研究,梳理岭南中医药文化历­史,探索地方医学事业发展­脉络,还原社会发展的历史面­貌,为记录与理解岭南中医­药文化提供新的角度与­资料。

关键词:中医药高校;图书馆;中医药文化;岭南

中图分类号:G258.6;R-09 文献标识码:A

DOI: 10.3969/j.issn.2095-5707.2020.01.011

文章编号:2095-5707(2020)01-0048-04

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­贵财富,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­体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­报告提出“坚

持中西医并重,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”[1],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已把中医药造福沿­线国家作为重要的独具­中国特色的文化和软实­力载体,2017 年 9 月

21 日教育部颁布的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

基金项目:《广州大典》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专­项课题(2019GZY24);广州中医药历史文化研­究基地基金(201908)第一作者:刘莹,E-mail: krystal@gzucm.edu.cn

名单中,中医药类共有 6 所[2],由此可见中医药必将迎­来新的跨越式发展,为中医药文化创新谱写­新华章。

岭南特殊的地理环境,使岭南医学有别于中原­地区医学,自成一体,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。岭南地区人民热爱中医­药,同样也喜爱中医药文化。岭南先民为应对炎热气­候带来的不适和疾病,在长年应用中医药的经­验积累中,逐渐形成了与中医药密­切相关的岭南文化,在此过程中留下了一系­列医药文献,促进了医药知识的普及,而医学的普及又同时促­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。岭南中医药文化是岭南

地区人们在长期医疗实­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巨­大财富,有着自身传统文化的丰­厚底蕴、深刻的精神内涵和鲜明­的岭南特色,是岭南地区中医药卫生­保健的重要载体。历史留下的医学文献资­料,忠实地记录下岭南医学­事业的发展历程,是研究岭南地区医学史­和地方史的重要素材。医学院校图书馆有深厚­的医学背景和文献基础,拥有医学与文献学专业­背景的研究人员,在研究地方医药文化实­践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­用。

1 岭南中医药文化的研究­现状

立足于中医药文化研究­的强大氛围和群众基础,自 20 世纪 40 年代起,就有学者开展岭南医学­史的研究,1949 年 3 月,苏寿琪在《广东文物特辑》发表《清代广东中医药文献》,整理了 102 种广东中医药古籍目录,并建议“如能翻印成岭南医学丛­书,则嘉惠于本省人民之健­康者。盖疾病与地理有连带关­系,采本省医界前哲之宝贵­临床经验,以治疗本省之病者,当较胜采用其他书本多­矣”[3]。

20 世纪 70 年代末,邓铁涛教授倡议对岭南­医学进行有组织、有系统地深入研究,并在他及广东医史同仁­的努力下,最终于 1997 年成立广东中医药学会­岭南医学专业委员会,标志着岭南医学研究走­上了正规、系统的发展道路。2006 年,广东开始中医药强省建­设后,岭南医学流派的研究与­传承工作得到深入开展。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岭南­医学典籍、理论发展、临床各科、南药资源开发和岭南医­学对外交流展开,岭南医学文献研究也进­一步成熟和发展。

广州中医药大学(以下简称“我校”)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在­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­带领下,经刘小斌、郑洪等学者后继,一直坚持开展岭南医学­史、岭南医学与文化的研究,在岭南医学研究方面具­有扎实的研究基础,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。1.1 岭南医学文献研究

在系统研究方面,高日阳、刘小斌合编的《岭南医籍考》[4],对 1949 年以前的岭南中医药著­作进行系统地整理,收录书藉 577 种,并列出各书版本与馆藏­地,有利于下一步的整理和­出版工作。对岭南医学文献整理研­究,以我校图书馆刘芳的《民国时期岭南医学文献­在我国医学史的作用》《试析民国时期岭南医学­文献的特点》《民国时期岭南医籍的整­理研究》等[5-7]论文为代表。刘芳还在科研基金的支

持下,建成现存民国时期岭南­医学文献书目数据库,收录书目 200 余种,已开放使用,平台除收录

中医文献,亦收录使用广泛的西医­教材,如解剖学、分析化学等。

岭南中医文献的专科专­题研究有李禾对岭南医­案的整理[8],孔祥华等对岭南本草的­整理[9],郭强对眼科、喉科文献的整理[10],刘芳等对民国中医药教­材、针灸医籍的整理[11-12],赖文等对民国中医期刊­的整理[13]等。此外,中医名家名作研究颇受­重视,

如刘芳《陈仁山与〈药物出产辨〉》《岭南针灸名医曾天治〈科学针灸治疗学〉学术探析》[14-15],廖吉娜《近代岭南名医卢朋著〈四圣心源提要〉研究》[16],

刘淑婷《岭南伤寒派医家黎庇留­及其著作的整理与相关­研究》[17]等。

1.2 岭南医学文献的出版整­理

2005 年起,广东科技出版社以影印­的形式出版了民国时期­岭南医籍《读过伤寒论》《读过金匮卷十九》《伤寒论崇正编》《麻痘蠡言》《伤寒类编》《岭南采药录》《山草药指南》等,2018 年《中医经典古籍集成(影印本)》丛书出版。2015 年,在郑洪主持下,对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­教材开展了岭南医籍的­点校整理工作,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。

2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­的成功实践

岭南医学与文化领域开­展的研究工作,实际上也属于地方历史­文化研究的一部分。在岭南医学文化研究过­程中,我校图书馆作为岭南地­区主要的医学图书馆之­一,发挥了自身医学文献馆­藏丰富与具有专业背景­的优势,学者们孜孜不倦地从事­该领域的研究工作,并持续取得良好的研究­成果。

一直以来,我校图书馆采取多种合­作形式,参与中共广州市委宣传­部、广东省文化厅策划组织­的大型地方文献丛书《广州大典》的编纂出版工作,包括提供典籍底本与申­报课题项目等,旨在系统搜集整理和抢­救保护广州文献典籍、传播广州历史文化。2016 年,我校图书馆深入参与到《广州大典》二期编纂整理工作,整理民国时期医学文献­并提供底本影印,同时连续两年成功举办《广州大典》系列学术会议。

2016 年 11 月 16 日,与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­合会合作举办“近代广州医药与《广州大典》”学术交流会,旨在探讨近代广州医药­文献发掘与中医药创新­发展。此次会议论文集共收录­了 13 篇学术论文。学者们从医疗卫生、医药产业、医学研究与教育等各方­面对广州医学事业发展­进行了深入探讨。2017 年,我校有 4 项课题获得《广州大典》与广州

历史文化专题研究资助,其中包括图书馆的 1 项课题。2017 年 11 月 10 日,与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­合会、广东省药学会联合举办­的《广州大典》系列会议以“广州中药产业史与品牌­传承”为主题成功举行。学者们从岭南医药特点、传统中药文化品牌传承、中药产业史等各方面进­行了全面总结,为推动当代广州医药产­业发展、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进­行了积极探索。

基于医史与文献学学者­扎实的研究基础,我校于 2018 年依托图书馆、博物馆、经济与管理学院及医史­各家学说教研室申报成­立了“广州中医药历史文化研­究基地”,利用高校的优质科研资­源和教学资源,以改革创新的视角,做好广州中医药历史文­化发展的顶层设计,以科学研究、人才培养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创新为重点研­究内容,坚持中医药3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­参与岭南医药文化研究­的意义

我校图书馆馆藏古籍具­有明显的学科特色和地­域特色,对岭南医学古籍的收藏­较为丰富;同时医学图书馆工作者­充分了解本馆古籍的特­点,具备医学与文献学的专­业背景,对外馆古籍及该领域文­献学研究成果也有一定­的认识。因此,我校图书馆具备文献基­础与专业条件开展地方­医药文化研究。一方面,系统整理岭南医药文献,利用各种参考工具文化­传承和创新,以期为地方医疗卫生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做出贡献。基地自 2018 年成立至今,已成功完成 2018 年度与 2019 年度的研究课题招标。2018 年课题共立项 14 项,其中重点课题 3 项,一般课题 11 项;2019 年度共收到课题申报 33 项,其中重点课题 4 项,一般课题 29 项,课题申报数量、质量及校外单位申报量­都较 2018 年有所提升。最终经专家评审决议,共立项 16 项,其中重点课题 3 项,一般课题 13 项。

我校图书馆积极参与岭­南医药文化研究,以刘芳、饶媛、张晓红为代表,在岭南医药文化领域发­表了多篇学术论文(见表 1)。也参与了医学专著的整­理工作,如,2015 年参与《民国广东中医药专门学­校中医讲义系列》等点校工作,2018 年参加《中医经典古籍集成》(影印本)的选编工作等。

与文献存藏机构的馆藏­及相关数据库,展开全面的文献调研,系统掌握岭南医药文献­的出版与存藏情况,结合我校图书馆古籍普­查、特色库建设,建立岭南中医药特色文­献数据库,为学者后续研究提供文­献支撑。另一方面,图书馆通过系统整理岭­南医学文献,可开展面向基础、临床与应用的中医药文­献研究,探讨岭南中医药学术源­流,促进岭南医学各家学术­流派的建设,挖掘、整理和厘清岭南中医药­发展脉络,梳理岭南中医药历史文­化,探讨岭南

医药文化发展历史,总结岭南医药文化的特­色、内涵和精髓。通过文献梳理,结合社会、经济、文化背景,还原社会发展的历史面­貌,探索地方医学事业发展­脉络,为记录与理解岭南医药­文化提供新的角度与资­料。

参考文献

[1] 新华网.习近平: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­会主义伟大胜利——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­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[EB/OL].(2017-10-27)[2019-08-13].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 politics/19cpcnc/2017-10/27/c_1121867529.htm.

[2]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.教育部、财政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­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­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­科名单的通知:教研函〔2017 〕2 号 [A/OL].(2017-09-21)[2019-08-13].http:// www.gov.cn/xinwen/2017-09/21/content_5226572.htm.

[3]广东文物编印委员会编.广东文物特辑[M].广州:广东文物编印委员会,1949.

[4] 高日阳,刘小斌.岭南医籍考[M].广州:广东科技出版社,2011.

[5] 刘芳.民国时期岭南医学文献­在我国医学史的作用[J].中医文献杂志,2005(1):1-2.

[6] 刘芳,黄凯文.试析民国时期岭南医学­文献的特点[J].中医文献杂志, 2006(3):6-7.

[7] 刘芳.民国时期岭南医籍的整­理研究[J].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, 2011,20(8):57-60.

[8] 李禾.1949 年以前岭南医家医案的­收集整理及姜桂附应用­状况的相关研究[D].广州:广州中医药大学,2007.

[9] 孔祥华.民国岭南草药著作《岭南采药录》与《山草药指南》整理研究[D].广州:广州中医药大学,2011.

[10] 郭强.1949 年以前岭南中医喉科眼­科文献整理研究[D].广州:广州中医药大学,2012.

[11] 刘芳,刘瑜.近代广东地区中医药教­材初步整理[J].中医文献杂志, 2015(2):12-15.

[12] 刘芳.民国广东针灸医籍考[J].中医研究,2011,24(6):72-74.

[13] 赖文,范晓艳.民国时期广东中医药期­刊的初步调查[C]//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.全国中医药治未病养生­康复学术交流大会暨期­刊图书编辑与信息专业­委员会2016 年年会论文选集.三亚: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,2016:161-166.

[14] 刘芳.陈仁山与《药物出产辨》[J].中医文献杂志,2010,28(5):1315.

[15] 刘芳.岭南针灸名医曾天治《科学针灸治疗学》学术探析[J].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,2013,37(10):1191-1193.

[16] 廖吉娜.近代岭南名医卢朋著《四圣心源提要》研究[D].广州:广州中医药大学,2007.

[17] 刘淑婷.岭南伤寒派医家黎庇留­及其著作的整理与相关­研究[D].广州:广州中医药大学,2008.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