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JLIS (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)

基于 InCites 平台的9所中医药大学­科研产出比较分析

- 杨秦,高雨

【引文格式】杨秦,高雨.基于 InCites 平台的 9 所中医药大学科研产出­比较分析[J].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­志,2021,45(1): 18-24.

摘要:目的 以 InCites 平台数据为基础,统计我国 9 所已进入基本科学指标­数据库(ESI)学科排名的中医药大学­的发文情况,揭示各高校科研实力和­发展态势。方法 根据 9 所中医药大学进入 ESI 的时间、ESI 中的表现及潜力学科的­概况,选择 2009-2019 年的 InCites 数据,统计各高校发表学术论­文和综述的数量、引用数据、潜力学科等信息,利用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(WOS)中作者与地址字段区分­各高校名下论文的作者­类别,并通过期刊引证报告(JCR)获取发文期刊的影响因­子。结果 9 所高校对应的 ESI 国际综合排名处于 2 000~5 000 名,在大陆高校排名处于 100~300 名;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化学­学科、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生物­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 ESI 学科的潜力值均在 85%以上,有望新进入 ESI;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作­者或通讯作者发文总量­超 4 000 篇,居九校之首;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一作­者或通讯作者发文总被­引频次为 34 905 次,为九校最多;南京中医药大学、上海中医药大学、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一作­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高­被引论文数量在 10 篇以上;9 所高校第一作者或通讯­作者发表的论文影响因­子集中在 1~4。结论 9 所高校发文呈不同特点,各高校应在保持原优势­的基础上,弥补对应短板,逐步缩小与强校之间的­差距。关键词:中医药大学;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;InCites平台;科研产出中图分类号:G353.1;G644.6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2095-5707(2021)01-0018-07 DOI: 10.3969/j.issn.2095-5707.2021.01.004 开放科学(资源服务)标识码(OSID):

Comparativ­e Study on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s from Nine TCM Universiti­es Based on InCites Platform YANG Qin, GAO Yu (Library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, Nanjing 210023, China)

Abstract: Objective To conduct statistica­l study on the publicatio­n status of nine TCM universiti­es that have entered the ESI discipline ranking based on the InCites platform data; To reveal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and developmen­t trend among these TCM universiti­es.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entering ESI, the performanc­e in ESI and the potential discipline­s of nine TCM universiti­es in China, the correspond­ing InCites data during 2009–2019 were selected in this study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­n of the number of academic papers and reviews published by these universiti­es, citation data, potential discipline­s and other informatio­n. The categories of the authors in each university were differenti­ated by the WOS author and address fields. Then, impact factors of the journals were obtained by JCR. Results The ESI comprehens­ive ranking of the nine universiti­es in the world was between 2 000–5 000, and that in mainland universiti­es was between 100–300. Chemistry i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, biology and biochemist­ry 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

Traditiona­l Chinese Medicine had over 85% potential value to enter the ESI discipline.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4 000 papers as the first author or correspond­ing author organizati­on, ranking the first among the nine universiti­es. Articles published b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­l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first author or correspond­ing author organizati­on owned the most total citation frequency, which was 34 905. The number of highly cited papers in four universiti­es was more than 20. The impact factors of articles published by nine universiti­es as the first author or correspond­ing author organizati­on were mainly concentrat­ed among 1–4. Conclusion The publicatio­ns of the nine TCM universiti­es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­stics. On the basis of maintainin­g the original advantages, the nine universiti­es should make up for correspond­ing shortcomin­gs and gradually narrow the gap with strong universiti­es.

Key words: TCM universiti­es; ESI; InCites platform;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s

InCites 平台包括 InCites 数据库、基本科学指标

数据库(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,ESI)和期刊引证报告(Journal Citation Reports,JCR),是根据Web of Science(WOS)核心合集中的数据衍生­出来的具有分析评价功­能的工具。其中 ESI 根据 WOS (SCI/SSCI)收录期刊中学术论文(Article)和综述(Review)两类文献对 22 个学科研究领域中的机­构、国家和期刊的科研数据­进行统计和排名,滚动近 10 年的数据,2 个月更新 1 次。JCR 提供基于引文数据的期­刊统计信息,从期刊层面衡量某项研­究的影响力,显示引用和被引期刊间­的相互关系。InCites 数据库则是整合了 WOS、ESI 和 JCR 的相关数据,采用绝对指标、标准化指标、百分位指标及合作指标­等对全球 5 000 多所机构从学科、机构、地域、人员、期刊等层面进行全面分­析,数据每月更新 1 次。

InCites 平台以庞大的数据资源­和多元化的指标在辅助­科研管理、比较科研水平、追踪科学发展趋

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­用[1],常用于比较各高校间科­研产出及学科发展水平[2-5]。本研究以 InCites 平台数据为基础,结合 WOS 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处理,统计国内 9 所已进入 ESI 学科排名的中医药大学­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­者单位的发文情况,揭示各中医药大学的科­研发展态势。

1 资料与方法

1.1 数据来源

研究数据来自 InCites 平台。ESI 学科排名数据来自 2020 年 3 月 12 日更新的 ESI 数据库,统计了2009 年 1 月 1 日-2019 年 12 月 31 日 WOS 核心合集收录的 Article 和 Review。

潜力学科数据计算基于 2020 年 3 月 12 日更新的 ESI 数据库和 2020 年 1 月 29 日更新的 InCites 数据库,数据库统计 WOS 收录截止时间均为 2019 年12 月 31 日。鉴于 ESI 和 InCites 2 个数据库更新不同步,相同时间段内 ESI 学科数据存在一定出入,两者数值不完全相同。在 InCites 数据库中的“机构”模块,用9所中医药大学的英­文名称进行检索,选择出版时间为 2009-2019 年,研究方向选择 ESI学科分类体系,文献类型选择Arti­cle 和 Review。

9 所中医药大学 2009-2019 年发文及引用数据来自 2020 年 3 月 26 日更新的 InCites 数据库,学科分类为 ESI 分类体系,文献类型为 Article 和

Review。发文作者、单位等标识来自 WOS 中检索入藏号并下载的­全纪录,检索时间为2020 年 5月。

期刊影响因子( IF )来自 JCR ,下载 2009 - 2018 年各年度 IF,下载时间为 2020 年 5 月。期刊IF 以当年为准,数据处理时 2019 年 IF 尚未发布,故用 2018 年 IF 代替。

1.2 纳入与排除标准

纳入文献类型为 Article 和 Review,发表时间2009-2019 年,发文单位包含南京中医­药大学、上海中医药大学、北京中医药大学、广州中医药大学、浙江中医药大学、天津中医药大学、福建中医药大学、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山东­中医药大学。

排除会议通知、新闻报道、人物专访等。

1.3 统计指标

ESI 学科排名:ESI 共有 22 个学科类别,当机构内某一学科发文­被引频次排名位于全球­前 1%,则进入 ESI 学科排名。

ESI 综合排名:对进入 ESI 学科排名的机构,按该机构所有发文的被­引频次进行综合排序。

ESI 潜力学科:某一机构的学科发文总­被引频次没有进入全球­前 1%,但后续发展有望进入全­球前1%的学科。学科潜力值代表学科进­入 ESI 的可能

性,计算方法为:(同一周期内)某机构某一学科发文总­被引频次÷该学科进入全球前 1%的最后一所机构发文总­被引频次(ESI 学科阈值)×100%[6-7]。

ESI 高被引论文:按同一 ESI 学科、同一出版年统计的被引­频次排名前1%的论文[8]。

H 指数:将论文按被引频次降序­排列,H=n 说明有 n 篇论文的被引频次≥n,H 指数是兼顾了学术产出­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的­混合量化评价指标[9]。

平均百分位:反映某一论文集处于全­球各学科的位置,数值越小则排名越靠前。平均百分位是按被引频­次计算每篇论文在同一­学科、同一年发表的论文中的­排名百分位,再将论文集中每篇论文­的排名百分位进行加和­后取平均值得到的[10]。

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­力(CNCI):一篇文献的 CNCI 值是通过其实际被引频­次除以同文献类型、同出版年、同学科领域文献的期望­被引频次获得的,一组论文的 CNCI 值是每篇文献 CNCI 值的平均值[11]。CNCI>1,表明该论文的被引表现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;CNCI=1,说明该论文的被引表现­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;<1,则说明低于全球平均

水平。

1.4 数据处理与分析

检索 9 所中医药大学 ESI、InCites 数据库收录文献的总量、被引频次、高被引论文等情况,利用Excel201­3 与 Access2013 对数据进行统计、处理、汇总与分析。

通过 WOS 标识中的作者与地址相­关字段,结合 WOS 机构扩展中列出的各个­高校及其附属机构英文­名称的不同变体,判定每篇论文的作者类­别,对 9 所高校的第一作者与通­讯作者发文进行判别与­筛选[12]。处理说明如下:由于共同第一作者通常­只在全文中标注,WOS 记录中无法体现,故文中的第一作者仅为­作者排序中第一位的作­者,不包括共同第一作者;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单­位不区分是否为第一单­位,即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­单位中只要出现 9 所中医药大学机构扩展­名便被纳入;数据直接下载于 WOS 平台,不涉及平台标引缺失、原始记录有误、作者单位标注不清等情­况;WOS 标识的所有作者单位字­段中有个别文献格式不­统一,没有标识每位作者的单­位,则结合原文献记录进行­人工判别。

由于期刊刚入选前两年­或将要被剔出 SCI/SSCI的年份没有 IF,故存在一部分论文发表­在无 IF 的期

刊上。

2 结果

2.1 进入 ESI学科排名时间及­学科

2014 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­医学学科首次进入ES­I 学科排名。随后,其余 8 所中医药大学陆续进入 ESI 学科排名,进入学科多为临床医学、药理学与毒理学。9 所高校首次进入 ESI 学科排名的时间及学科­见图1。

2.2 ESI 排名

9 所中医药大学 ESI 综合排名及临床医学、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数­据见表 1。福建中医药大学与山东­中医药大学进入 ESI 的学科为临床医学,成都中医药大学进入 ESI 的学科为药理学与毒理­学,其他 6 所高校同时拥有临床医­学、药理学与毒理学 2个 ESI 学科。南京中医药大学在 ESI 数据中表现突

出,综合排名与学科排名均­位列首位。ESI 综合排名中,南京中医药大学、上海中医药大学、北京中医药大学、广州中医药大学国际排­名 2 000~3 000名,大陆高校排名 100~200 名;福建中医药大学、成都中医药大学、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排­名4 000~ 5 000名,大陆高校排名 250~300 名。

2.3 ESI潜力学科分析

InCites 数据库模拟的各高校潜­力值>50%的学

科见表 2。潜力值>85%的学科有南京中医药大­学化

学学科、上海中医药大学生物学­与生物化学学科、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­学学科。2019 年 11 月,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­学学科首次进入 ESI 学科排名,但 2020 年 3月数据显示未进入 ESI 排名,其学科引用数据位于学­科阈值附近,尚不稳固。

2.4 高校发文及引文情况

在发文总量上,南京中医药大学居首,其次是上海中医药大学,两校发文量均超过 5 000 篇,同时总被引频次、H 指数、CNCI 值也领先于其他高校,南京中医药大学 CNCI 值 1.01,超过全球平均

水平。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广州­中医药大学发文量和总­被引频次十分接近,但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高­被引论文数及 H 指数稍高于广州中医药­大学,平均百分位及 CNCI 值排名较广州中医药大­学靠后。浙江中医药大学除发文­量、总被引频次与前 4 所高校有一定差距外,其他指标并无太大差距。天津中医药大学、福建中医药大学、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山东­中医药大学发文量均未­超过 3 000 篇,其中福建中医药大学发­文量最少,但其总被引频次仅次于­天津中医药大学,且篇均被引频次和平均­百分位为 9 所高校之最。具体数据见表3。

2.5 9所高校第一作者或通­讯作者发文情况为了真­实反映各高校的科研产­出能力,对 9 所高校的第一作者、通讯作者发文进行筛选。若一篇论文第一作者或­通讯作者单位都能与该­机构任一扩展名匹配,则归入“第一或通讯”发文类别;如果第一作者与通讯作­者单位都无法与该机构­任一扩展名匹配,则判定为“非一非通讯”发文类别。9 所高校各类别作者发文­概况见表 4。由于 InCites 检索到广州中医药大学­发文记录 4 595 篇,但根据导出的入藏号到­WOS核心合集中检索,只得到4 594 篇文献,后经查证删除入藏号有­误的一条记录,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发­文总量修正为4 954 篇。

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­发文总量方面,南京中医药大学高居九­校榜首,超过 4 000 篇,福建中医药大学与山东­中医药大学第一作者或­通讯作者发文不足 1 000 篇;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一作­者或通讯作者发文占比­最高,为 72.38%,其次是福建中医药大

学,占比为 69.38%,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作­者或通

讯作者发文占比 69.09%,山东中医药大学占比在­50%以下。

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­发文被引频次方面,上海中医药大学被引频­次为 34 905,在 9 所高校中最多,南京中医药大学紧随其­后,被引频次为33 366,

福建中医药大学、成都中医药大学、山东中医药大学被引频­次较少,均未超过10 000 次。

将 2009-2019 年 9 所中医药大学第一作者­或通讯作者发表的文献­进行逐年统计,见表 5。南京中医药大学、上海中医药大学、北京中医药大学、广州中医药大学、浙江中医药大学发文呈­持续增长趋势。从 2015 年开始,广州中医药大学年发文­量增长在 110 篇以上;南京中医药大学年增长­在 70 篇以上;上海中医药大学增势呈­波动性;北京中医药大学增势相­对平稳,年增长在 50~90 篇;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文量­一直稳定在 120~130 篇左右。成都中医药大学、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-2017 年增长不明显,2017年开始有明显­增长。

2.6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E­SI 高被引论文

根据 9 所中医药大学 2009-2019 年高被引论文对第一作­者或通讯作者单位进行­划分,结果见表 6。从高被引论文数量来看,20 篇以上的有 4 所高校,南京中医药大学 37 篇、浙江中医药大学 25 篇、北京中医药大学 22 篇、上海中医药大学 21 篇;上海

中医药大学、成都中医药大学、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作­者或通讯作者高被引论­文数分别为 11、11、10篇,其余高校均在 10 篇以下。成都中医药大学与上海­中医药大学超过一半的­高被引论文是本校作为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单­位发表,同时这 2 所高校的第一作者或通­讯作者引用占比也是最­高。

医药大学发表的论文数­量最多,占其总量的

17.87%。成都中医药大学在第一­作者或通讯作者发文总­量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相­差近 800 篇的情况下,发表在 IF≥5~10 期刊上的论文数量高出­浙江中医药大学 18 篇;发表在 IF≥10 期刊上的论文数量与浙­江中医药大学持平。天津中医药大学、山东中医药大学发表在 IF≥5 期刊上的论文数量不足 50 篇,福建中医药大学无 IF≥10 的期刊论文。

3 小结

根据 InCites 平台与 WOS 核心合集提供的数据

及在此基础上演算出的­各项指标,9 所中医药大学的发文实­力可划分为 2 个梯队:南京中医药大学、上海中医药大学、北京中医药大学、广州中医药大学为第一­梯队;浙江中医药大学、天津中医药大学、福建中医药大学、成都中医药大学、山东中医药大学为第二­梯队。第一梯队中南京中医药­大学发文量最多,上海中医药大学实力更­胜一筹,广州中医药大学上升势­头强劲;较之于上述三校,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数量­与水平两方面优势不显。严格意义上说,浙江中医药大学处于第­一梯队及第二梯队之间,各发文指标表现都比较­稳健。第二梯队中的天津中医­药大学年发文增势不及­浙江中医药大学,逐渐产生差距;成都中医药大学近两年­发文数据表现突出,这也使得 2019 年成都中医药大学进入 ESI 学科排名中。福建中医药大学在篇均­被引频次最高,但总量规模一般。山东中医药大学在第一­作者或通讯作者发文比­例、高影响力论文发文量等­方面均有待提高。各高校应结合所处梯队,制定切实目标,在保持原优势的基础上,弥补对应短板,逐步缩小与强校之间的­差距,发展自身的同时共同致­力于中医药科研事业的­长足发展。

参考文献

[1] 刘雪立,张诗乐,盖双双.基于论文产出的科研绩­效评价——ESI 和[2] InCites复旦教­育论坛,2016,14(2):37-43.徐娟.我国高校的科研竞争力——基于应用研究综述[J].现代情报,2016,36(3):172-177. InCites 数据库的比较分析[J]. [3] 姜华,刘苗苗.中国“C9”与澳大利亚“G8”联盟一流学科之比较分­析——基于 ESI 和 InCites 数据库[J].中国高教研究,2017(6):6772,81. [4] 尚丽丽,唐于平,殷忠勇,等.基于 ESI 及 SCI-E 的中医药院校学科发展­分析[J].中国现代中药,2017,19(4):482-487. [5] 贺艳慧,黄玲玲,蒋茵婕.基于 InCites 和 ESI 的我国 16 所中医药高校

科研产出统计与分析[J].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­志,2018,42(2):9-15. [6] 任勇,林晖,赵争光,等.ESI 潜在学科预测评估研究——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[J].数字图书馆论坛,2016(7):28-33. [7] 杨爱英,鲍玉来.7 种 ESI 学科潜力值计算方法比­较研究[J].现代情报,2019,39(7):170-177. [8] 何春建.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-2015 年科技论文产出统计与­分析——基于 Web of Science、ESI、InCites 数据库[J].南京师大学报(自然

科学版),2016,39(1):145-152. [9] 姜春林,刘则渊,梁永霞.H 指数和 G 指数——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的

新指标[J].图书情报工作,2006,50(12):63-65,104. [10] 邱宇红,郭继军.基于 ESI 和 InCites 的我国独立办学医学院­校科研

竞争力分析[J].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,2018,27(7):55-61. [11] 乔红丽.基于 ESI 和 Incites 的高校学科发展分析——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[J].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­志,2020,44(2):12-17. [12] 石小华,陈寿.浅谈高校第一作者和通­讯作者 WOS 核心合集论文的筛

选[J].农业图书情报学刊,2018,30(11):90-93. (收稿日期:2020-08-05) (修回日期:2020-09-15;编辑:郑宏)

 ??  ??
 ??  ?? 图 1 9所中医药大学首次进­入ESI学科排名的时­间及学科
图 1 9所中医药大学首次进­入ESI学科排名的时­间及学科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