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JLIS (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)

从文献史料汇考武当道­医

- 邵文涛,程雪琴

摘要:武当道医历史悠久,博大精深,具有地域独特性、宗教文化性和人文关怀­性,对现代养生具有指导意­义。武当道医文献和代表性­人物鲜见于各类方志文­献中,研究成果不多见。文章以文献为基础,探讨了武当道医的特点、相关文献及代表人物。关键词:武当道医;特色;文献;代表人物

中图分类号:B95;R212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2095-5707(2021)03-0054-06

DOI: 10.3969/j.issn.2095-5707.2021.03.013 开放科学(资源服务)标识码(OSID):

武当山洞天福地,溢翠清幽,玉植灵秀,素有“十道九医”之说。历代均有注重内丹养炼、精通祛疾义理者,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­和独特的配制秘方,在草木丹药、内丹术、疾病防治等方面做出了­卓越的贡献[1]。惜明后期官修志书多不­立传,史

册缺载,故名医高道多难以考辨。加之武当道医深藏密林,成药秘方多未录示人,秘而不宣,亦难搜寻,读者憾焉。今钩稽考证,兹就管见所及,略做辑补,以供研读者参考。

1 武当道医独具特色

1.1 地域独特性

据《史记•补三皇本记》载“神农尝百草,始有

基金项目:2020 年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­会科学研究项目(20Q109)第一作者:邵文涛,E-mail: Swt1100@163.com *通讯作者:程雪琴,E-mail: cxq1cg@163.com

医药”[2]。武当山位于华中腹地,与世界著名原始

森林神农架紧紧相连,是中华始祖炎帝神农氏­生长活动的重要场所[3]。武当,旧名太和,谓非玄武不

足以当之,故名曰武当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引《荆州图记•附记》曰:“(武当山)山形特秀,异于众岳……药食延年者萃焉。”在明代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所记载的 1892 种药用植物里,武当山地区就占 417 种[4]3。武当地区药用植物资源­丰富,种类达 2518 种之多,占全国中草药种类的 19.66%[5]。堪

称为历代医药学专家从­事药物研究的“宝库”。1.2 宗教文化性

最具代表性的武当道医­是唐朝有名的医药学家­孙思邈(581-682 年),世人称之为“药王”。唐孙思邈、宋陈希夷二仙,俱于此(武当山灵虚岩)修习。明代永乐十年(1412 年)敕建庙宇,以奉玄帝、文昌帝君、祖天师、孙(思邈)陈(希夷)二仙[6]。孙思邈编著有《千金方》《千金要方》《千金

翼方》等著作,此外,还编著有道书《太清丹经要诀》等,堪称“医”“道”之经典。武当道教一系列教规、戒律强调道众应以德为­重,注重饮食健康,这些教规、戒律虽为宗教法规,但从医学的观点来看,对道众的养生健身又有­很大裨益。传统道教医学养生文化­中“天人合一”“动静结合”“治未病”等理念和方法是体医结­合理念的很好诠释和集­中体现[7]。武当道众注重养生和健­身,修炼过程

中观玄武相争而受启发,总结出了玄武拳和棍、龟蛇功等,并流传于今。

1.3 人文关怀性

道教养生还格外地重视­修行者在品行上的功德­修持,注重忠孝仁义等伦理规­范在养生中的重要作

[8]

用 。出于习医自救、济世利人之目的和宗教­情怀,武当道教自创立之日起­就重视医药方剂研究,历来把通晓医术、救治百姓,当作道人们重要的修道­行善行为之一。历代道医中多有潜心研­究医学理论并通过行医­和施药治病救人者。

2 武当道医相关文献

2.1 《道德经》

《道德经》一书在春秋末期已经以­某种形式初具规模,由老聃所著[9]。《道德经》曰:“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。”[10]主张以养性统领养生。尹

喜,春秋末著名道家人物,原系周康王朝的一位贤­大夫,后请任函谷关令。见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,尹喜请其作《道德经》五千言,后经尹喜推广,《道德经》得以传之后世,可谓功德无量。作为第一位来武当山实­践、传播《道德经》的历史人物,被道教界尊称为“玉清上相”。武当道医遵循《道德经》“天人合一”等养生学说。

2.2 《正统道藏》

明朝两次纂校《道藏》,先后由 43 代天师张宇初、通妙真人邵以正负责。英宗正统十年( 1445年),刊校事竣,共 5305 卷,480 函。仍以《千字文》为函目,自天字至英字,系焚夹本装帧,名曰《正统道藏》。神宗万历三十五年(1607 年),50

代天师张国祥刊续《道藏》,自杜字至缨字,凡180 卷,32 函,名曰《万历续道藏》。我们平时说的《正统道藏》,即包括《万历续道藏》在内[11]。

《正统道藏•洞神部》有着丰富的医药文献资­料,是当今中医药开发与利­用的重要宝库。被《正统道藏》列为开篇经书的《度人经》中说:“仙道贵生,无量度人。”任自垣于永乐九年(1411 年)被荐入朝,授道录司右玄仪,宣德三年(1428 年)任钦差太常寺寺丞,仍掌玉虚宫事,职专提督武当山。任自垣修《道藏》时,已担任武当山玄天玉虚­宫提点 7 年之久,由武当道人主持《道藏》的纂修,有关武当道医济人的事­迹和药物丹方得以保存­下来。

2.3 《本草纲目》

明代万历六年(1578 年),李时珍历经艰辛,经过 27 年,终于写成了 52 卷的中药学巨著《本草

纲目》。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 年)该书正式在南

京甫将刊行,3 年后(1596 年)首刻正式问世,即

现在所说的祖本“金陵本”[12]。“大明医圣”李时珍曾在武当山和神­农架一带采药。据考证,《本草纲目》引用了大量的武当道教­医药必藏的道教医药文­献。《本草纲目》中收录了许多来源于道­教服食

[13]的药物,还记载了许多服食的方­法 。如引用的《神仙服食经》《神仙芝草经》《修真指南》乃为武当道医必藏之书。据统计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的1892 种中草药中有 417 种出自武当山[14]。

2.4 《黄帝内经》

《黄帝内经》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­总集,其中也有一部分内容是­秦汉乃至汉代以后一些­医家整理修订和补充的,但除“运气七篇”等篇章外,其主体部分应是汇编成­书于西汉年间;而其祖述蓝本当

成编于战国后期,亦为今本《黄帝内经》之骨架[15]。《黄帝内经》注重调整机体以预防疾­病,同时倡导摄生、延年。在《黄帝内经》中,“气”的含义多达

25 种以上[16]。武当道医继承和弘扬了《黄帝内经》“治未病”思想,尊重生命,以生身为道场,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,总结创立了各式各样的­养生方法。2.5 《千金要方》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(简称《千金要方》)是唐代医家孙思邈所撰­的一部重要方书。该书集唐以前医学之大­成,保存了我国唐代以前许­多珍贵的医学资

[17]

料 。孙思邈是武当道医代表­性人物。在他三十七、八岁以后的 40 余年间,出于对“王室多故”的不满,和受“善谈庄老及百姓之说,兼好释典”的思想影响,曾长期隐居于太白山、终南山、武当山

一带,孜孜不倦,刻苦钻研祖国的医学事­业[18]。孙思邈在《千金要方•养性序》中说:“百行周备,虽绝药饵,足以遐年;德行不克,纵食玉液金丹,未

[19]

能延寿。” 其遗留后世的医学论著­堪称“医” “道”之经典,成为医道相源的又一佐­证。

2.6 《养性延命录》

《养性延命录》是我国早期养生专著中­最具代表性、最优秀的著作之一,是陶弘景系统总结归纳­前人养生理论和方法而­撰集的一部重要道教养­生著作。堪称魏晋道教医学养生­学集大成著作[20]。陶弘

景曾在武当山修道,所著《养性延命录》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­养生集,保存了不少后来散佚的­早期养生资料。其内容丰富,含有运气、饮食、静思、咒语、养神及医药、医论等。例如,在《真诰》和《养性延命录》中非常肯定地说,叩齿能够警醒身神,如果长期实践叩齿咽津­术还能够成仙[21]。

2.7 《抱朴子内篇》

《抱朴子内篇》是晋代著名道教学者葛­洪阐述其神仙道教思想­的著作。书中共出现一百余处“长生”,“养生”仅出现 20 次,足见其对长生的重视。尽管在养生思想方面具­有浓厚的神仙金丹道教­色彩,但其所倡导的长生养生­理念和方法,对于今人仍然有很多借­鉴意义。《抱朴子内篇》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­神仙方术,包括守一、行气、导引和房中术等。长生成仙是其核心思想,养生思想也是其关注的­重点[22]。著者葛洪师从武当道人­鲍玄,可

知《抱朴子内篇》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武当­道医思想的影响,同时也丰富了武当道医­养生思想和疾病治疗的­内涵。

2.8 明代武当山志

目前已知明修武当山志­就有 6 部,即宣德六年(1431 年)任自垣纂《敕建大岳太和山志》15 卷;嘉靖十五年(1536 年)湖广布政司右参议武当­山提调官方升纂《大岳志略》5 卷;嘉靖三十五年(1556 年)内官监太监武当山提调­官王佐修、均州学正慎旦等纂《大岳太和山志》17 卷;隆庆六年(1572 年)右佥都御史郧阳抚治凌­云翼修、均州学正卢重华等纂《大岳太和山志》8 卷;万历三十八年(1610 年)钱塘卧游道人杨尔曾辑《太和山图说》1 卷;崇祯十五年(1642 年)荆门人龚黄辑《玄岳登临志》1 卷[23]。据《大岳太和山志灵植检

第八篇卷之第十》记载,武当山有千年艾等神芝­类12 种、苍术等灵芝奇药 76 种[24]107-108。此外,明代

王佐等纂修的《大岳太和山志》记载有张三丰修道武当、道医为人治病、施救动物的事迹。

2.9 《卫生易简方》

明永乐二十年(1422 年),钦差礼部左侍郎胡濙见­太和山清微宫境界非凡,幽雅殊胜,故将平昔所集医书类聚­成帙,名曰《卫生易简方》,上表进

奏。其遗稿本镂板山中[24]101。《卫生易简方》成书

于清微宫,使得道众香客更加崇信­武当道医。

2.10 《中国武当中草药志》

《中国武当中草药志》于 2009 年 2 月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­社出版,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­专家、太和医院武当中医药研­究所陈吉炎教授,郧阳医学院院长涂汉军­教授,郧阳医学院药检学院党­总支书记涂自良教授,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、中国武当山道教学院院­长李光富共同主持编写。书中首次披露武当山地­区蕴藏的中草药品种数­量达 2518 种之多,比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1892 种多 626 种,比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武当山有 417 种多出 2100 多种,刷新

了武当山药用动植物数­量新纪录[25]。该书填补了鄂

西北八百里武当山地区­缺乏武当中草药志之空­白,对于研究开发保护和运­用武当医药具有重要作­用。

3 武当道医代表人物

南朝刘宋人郭仲产《襄阳记》载“太和山方圆三、四百里……很多修道者慕名前来,络绎不绝”。修道者对医术深入研究,穷习药性,在草木丹药、内丹术、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­有益的探索。现据山志及其他文献,对武当道医代表人物生­平事迹略作介绍。

3.1 尹轨

尹轨是武当山“太和真人”,楼观派一代宗师。《无上秘要》卷八四载:“尹轨,字公度,晋时人。善煮石。”生卒年月不详。《云笈七签•太和真人传》载:“尹轨,字公度,太原人也。乃文始先生之从弟。少学天文,兼通谶纬,来事先生……周历天下,救济有缘;或炼金银以赈贫穷;或行丹药以救危厄。求哀之人咸得其福利焉。”元刘道明《武当福地总真集》卷下引《神仙传》说,尹轨是

文始先生(即尹喜)的弟子[26]。尹轨是楼观派著名

道士,曾作《楼观先师传》一卷。元朱象先《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­碑记》末云:“楼观为天下道林张本之­地。自文史上真之后,登真之士,不一而足。始以太和尹君别作《楼观先师传》于晋,次则精思述之于后周。末则尹尊师文操续之于­唐。合三

十人,各一列传,为书三卷,垂世久矣。”[27]南北

朝时期道书《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》载:“公度乃慨然,与同学者及弟子家中数­十人,专索市此药,并煮石而食之,皆得仙道。晚共相将入南阳太和山

中,多好石子故也。”[28]尹轨在武当山修道时曾­有

大量医药活动,他常年腰间佩带漆筒十­数枚,内装丹药施舍乡民,常常起居林麓,服食黄精,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­寿星[29]。

3.2 陈抟

陈抟出生于唐懿宗咸通­十二年(871 年),端拱二年(989 年)11 月 22 日在华山莲花峰下以左­手支颐坐化。元代《仙鉴》云“享年一百一十八岁”。北宋时期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一载:“陈抟,字图南,有经世之才。生唐末,厌五代之乱,入武当山,学神仙导养之术,能辟谷。”陈抟先后在武当山的玉­虚岩、凌虚岩、白云岩、南岩、五龙祠修道,诵经台诵经,服气辟谷二十余年。诵《易》于五龙观侧,梦感五龙观的五气龙君­教给他睡功,而创“五雷蛰法”。宋代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云:“雍熙元年冬十月‘甲申赐抟号曰希夷先生’。”《正统道藏•洞神部》记传类《太华希夷志序》载:“其高风峻节,信乎前宋一代之异人也,故作《太华希夷志》,以纪之。”相传陈抟长习经史,至方药之书,莫不通究,最早绘制了太极图、无极图(刻于华山石壁)、先天图,认为万物一体,只有超绝万有的“一大理法”存在。陈抟先天之学是在大道­无中生体用,是为丹道炼养服务的[30]。

其学说后经周敦颐、邵雍加以推演,成为宋代理学

[31]102

组成部分 。还著有《阴真君还丹歌注》《指玄篇》,讲解人体脏腑学说,对武当道医内丹修炼术、人体解剖学、“辟谷术”影响深远。

3.3 张守清

明宣德六年(1431 年),武当山提调官钦差太常­寺丞任自垣纂《敕建大岳太和山志》载:“张守清,讳洞渊,号月峡叟。峡州宜都人……后退隐于清微妙化岩,精修上道。素行蜕去。”[24]90 元代道人张守清(1253-1338 年)为武当山的建设做出了­重要的贡献。张守清率领道众,自力更生,“师躬执耕釁,垦山凿谷,种粟为食。”[32]史载张守清在

武当期间,“垦田数百顷”。张守清和其弟子在南岩­修建了“天一真庆宫”。在元延祐元年《上天眷命皇帝圣旨》中,仁宗皇帝称赞张守清“登万仞之层巅,构千间之大厦”[33]。据程钜夫撰《元赐武当

山大天一真庆万寿宫碑》碑文记载,至元二十一年秋九月张­守清来到武当拜鲁大宥­为师,“大宥欣然曰:‘吾待子久矣!’即授道要。”到第二年“春正月,大宥仙去”,其间 4 个多月时间里,鲁大宥将自己的道法要­旨尽悉传给了张守清。鲁大宥的道法以正一为­主,“点墨片纸,可疗民疾”。《大岳太和山志•集仙记》张守清小传中,称“其云莱、洞阳、云岩三师之道,尽得秘传”《武当道教史略》称张守清“广收弟子,门徒多达四千人”。《元赐武当山大天一真庆­万寿宫碑》称张守清“养众万

[34]

指” 。明代任自垣《敕建大岳太和山志》称其“独冠武当”,门庭颇盛,弟子精通医道者甚多。3.4 张三丰

张三丰,名君实,字全一,生于南宋淳祐七年(1247 年),卒年暂无确切文献可考。武当道派尊其为祖师,也是太极拳的创始人。据明代任自垣《敕建大岳太和山志》卷二载,明成祖仰慕张三丰仙迹,久觅不得,曾题赠:“朕久仰真仙,渴思亲

[35]

承仪范。” 成祖遂于永乐十年(1412 年)敕建“遇真宫”,并令工匠塑造铜铸鎏金­张三丰像,从北京运至武当山北麓­凤凰山下的宫内奉安。张三丰是以养生武学名­扬天下的道教宗师。历史上记载张三丰深得­道教医学真传,精通医理,将道教医学与内丹养生­较好地融合。目前传世的张三丰所著­的医学著作共有 3 种,即《新刊三丰张真人神速万­应方》《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》《灵宝源流》[36]。英宗皇帝

赐张三丰诰曰:“朕维仙风道骨……夺阴阳之正气,顾长生久视之术。”《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》载:“有七针先生者,常持七药针,治人疮疾多奇效,人遂以七针呼之。先生亦以此自名……”其造诣之深颇受皇室崇­信,栖无定所,精通针灸与养生术,主张“福自我求,命自我造”。此外,清代李西月重编的《张三丰全集》中有武当道医相关文献,该全集中《金液还丹破迷歌》载:“性要炼,

[37]

命要接,休在人间虚岁月。” 该全集中《大道论》对“性”“命”的概念做了阐释,认为气脉与神思静乃是­真性真命,生命长存的根本在于修­心养性,而舌静忘言是养气的方­法。拳剑太极,始于三丰,现已衣被五洲,泽及百世,流派各显。此外,譬如流传至今的“三丰骨康膏”,对骨折、骨折后骨痂不生长及骨­髓炎等骨病有很好的疗­效。

3.5 徐本善

徐本善,号伟樵,河南杞县人。及长,善医术,精拳法,入武当紫霄宫,嗣龙门派正宗[31]104。生于清咸丰庚申年(1860 年),卒于民国二十一年(1932 年)。光绪二十年(1894 年)被委任为武当山全山总­道总,以匡复武当道业为己任,在管理教务、维修宫观、培训道众、支援革命事业等方面,

做出了卓越贡献,受到了武当道众和邻近­群众的普

遍赞扬[38]。为了提高道人的素质,徐本善在全山共开办道­教学校 5 所,组织雕刻印制了《四圣经》《高上玉皇本行集经》《三官经》《北斗经》《真武本传经》《武当功课》《武当修真图》《武当内经图》《悟真篇》《张三丰全集》等图书。据徐本善帮助襄阳道尹­熊宾编修的《续修大岳太和山志》记载,民国十年(1921 年)全山各宫观共有道衲、道徒 526 人,其中各宫道总 11 人,道衲 360 人,道徒 155 人[4]73。1931 年 5 月,由贺龙同志率领的中国­工农红军第三军(以下简称“红三军”),从武当山经过,因部队中伤员较多,急需医疗救助。贺龙就派曾在武当

山习武过的郭凡前去拜­访徐本善[39],徐本善道长积

极支持,将紫霄宫西宫院辟为红­三军后方医院,父母殿西偏房为红三军­司令部办公地点兼贺龙­同志卧室(今保留)。组织道人采挖药草,并亲手配制“刀枪金疮散”等其他药方,以弥补后方医院医药之­不足,为伤病员内服外敷。贺龙同志带领红三军撤­离武当山时,将五百余名伤病员留在­紫霄宫,徐本善指派道人积极救­治、悉心理疗,分批将痊愈的伤病员护­送到房县大木厂归队。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­卓越贡献。贺龙亲手赠其联“伟人东来气尽紫,樵歌西去云腾霄”。

此外,还有受法于青灵裴真人、种云母等草药的戴孟。陶弘景《真诰》记:“武当道士戴孟……

汉明帝末时人也。”[40]对武当道医外丹修炼贡­献较

大的马明生;所创道药“左慈耳聋丸”沿用至今的鲍靓;著有《抱朴子》,对炼丹养生方术做了系­统总结,人以“葛天师”称之的葛洪。葛洪,字稚川,

丹阳句容人……遂究览典籍,尤好神仙导养之法[41]。

洞明针灸,演九宫八卦,以针疗疾随手而瘥。有《继善篇》《定真论》《喜忌篇》存世的徐子平;自采药草、穷究药性、救治百姓的陶弘景,据《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》记载其祖隆好学,读书善写,常

行拯救为务[42]。在武当山五龙峰灵虚岩­修炼并采药

行医,编修医著的孙思邈。继承了《黄帝内经》的养生思想……强调饮食适宜与否对健­康长寿的重要

性[43]。隐太和隐仙岩的石室之­中炼丹的田蓑衣;志

慕清虚、博学精医、行医修庙、受民敬慕的孙寂然;饵黄精苍术、潜心修道十余载的吉志­通;点墨片纸、可疗民疾的鲁洞云;精通医术、心性怡然、

云游各地、用药救人的周自然;清顺治年(1644- 1661 年)太和山道人曾和宗,曾奉诏进宫为皇姑治病,他用武当秘制的“八宝紫金锭”为皇姑治愈了

[44]

疾病 ;勤于修炼、精于医术、济世救民的黄清一;居易处俭、道行高深、颇懂医术且纂有《妙囊心法》的杨来旺;学道专勤、精修医理、日以采药济世为事的黄­承元;为人慈善、甘淡澹泊、以针灸药物为人治病的­胡合贞;走乡穿户,为人治病不收分文,人称“扁鹊再世”的刘理山;俗尘不染,笃于医药,所制“八宝紫金锭”药效显著的朱宇亮;静修苦行、精通医术、颇得群众称颂的罗教佩;搜摘群书、勤于研习、名扬武当上下的赵元亮;精通武当八卦秘方、二毒致病理论及医药秘­方,用草药、针灸、点穴按摩为人治病的朱­诚德;撰成《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•应用》著作,阐释“十二经脉”原理,以医名世的祝华英,其十二经脉顺逆双向运­动学说的提出,打破了传统中医学对十­二经脉

运行的认知[45];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­名录——武

当山道教医药项目代表­性传承人王泰科;对武当道医中的“二毒致病学”(指经络之毒和脏腑之毒,武当道医认为“万病皆由毒邪生”)、八卦秘方、“四个一疗法”(即一根针、一双手、一炉丹、一把草)深有研究的尚儒彪等。

4 小结

医乃道之绪余。武当道医悟道养生,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道医­流派。武当道医的研究尚是一­隅生荒地,其中很多宝贵的遗产等­着我们通过文献学的角­度进行研究。随着医药养生日益受人­重视,伴随武当道医文献的深­入挖掘和整理,武当道医一定会大放光­彩,也必将更好地为人类的­身心健康服务。

参考文献

[1] 《中国道教》编辑部.武当山的道教文化[J].中国道教,2017(3):79. [2] 陈吉炎,马丰懿.武当道教医药的产生与­特色研究[C]//2012 海峡两岸暨 CSNR 全国第 10 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.兰州, 2012:689-694. [3] 尚儒彪.武当道教医药[M].北京:中国地图出版社,2006:1-2. [4] 杨立志.武当文化概论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8. [5] 程寒,陈月娟,徐鹏,等.武当地区道医药特色诊­疗及药用植物资源调查[J].时珍国医国药,2013,24(4):926-928. [6] 任自垣.敕建大岳太和山志[M]//中国武当文化丛书编纂­委员会.武当山历代志书集注(一).武汉: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,2003:217. [7] 刘雄峰.体医融合视角下的道教­医学养生研究[J].西安体育学院学报,2019,36(2):175-179. [8] 刘金成.福建马仙信仰与道教养­生文化[J].宗教学研究,2019(1):7682.

[9] 赵玉瑾.《道德经》成书时代及其和老子的­关系[J].青海社会科学, 1985(6):57-62. [10] 邵文涛,陈茂信.老子•论语•楚辞正编[M].北京:团结出版社,2017: 42-43. [11] 朱越利.《道藏》的编纂、研究和整理[J].中国道教,1990(2):2735. [12] 何广益,张诗晗,李良松.《本草纲目》明清版本述要[J].天津中医

药,2017,34(7):461-463. [13] 程雅群.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与道教神仙方术[J].宗教学研究, 2015(4):40-43. [14] 邵文涛,杨立志.武当道教与医学养生观[J].现代养生,2017(18): 31-32. [15] 夏小军,谢君国,张士卿.《黄帝内经》成书年代考[J].甘肃中医, 2009,22(5):4-5. [16] 吴迪.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道教­养生观[J].中国宗教,2018(11):7677. [17] 苏礼,王怡.《千金要方》所引扁鹊佚文及其学术­价值[J].医古文知识,1997(3):28-31. [18] 刘洪耀.历代名人与武当[M].丹江口:武当杂志社,1994:121. [19] 张龙.以德养生 道教养生文化的现代价­值[J].中国宗教,2016(7): 74-75. [20] 樊旭,王明伟,谷峰,等.《养性延命录》之学术思想研究[J].中华中医药学刊,2015,33(4):837-839. [21] 张崇富.论道教叩齿养生的理论­基础[J].宗教学研究,2015(1):3134. [22] 徐刚,寇凤凯.《抱朴子内篇》的养生思想[J].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13(3):56-60. [23] 张全晓.明代武当山志考略[J].中国地方志,2011(5):57-63,5. [24] 任自垣.敕建大岳太和山志[M]//陶真典,范学峰.武当山历代志书集注.北京:中国地图出版社,2006. [25] 朱江.踏遍武当尝百草——《中国武当中草药志》成书始末[J].武当,2009(8):43-45. [26] 刘道明.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下[M]//道藏 第 19 册.北京:文物出版

社,1994:665. [27] 曾召南.尹轨和《楼观先师传》考辨[J].宗教学研究,1984(S1):7581,103. [28] 京里先生.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[M]//道藏 第 6 册.北京:文物出版

社,1994:602. [29] 葛洪.神仙传[M].北京:学苑出版社,1998:45-47. [30] 林文钦.陈抟的先天《易》学思想探析[J].湖南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6,30(3):30-39. [31] 武当山志编纂委员会.武当山志[M].北京:新华出版社,1994. [32] 徐世隆.玄天上帝启圣灵异录[M]//道藏 第 6 册.北京:文物出版社, 1988:641-647. [33] 任自垣,卢重华.明代武当山志二种[M].杨立志,点校.武汉:湖北人民出版社,1999:14. [34] 杨世泉,元代道人张守清与武当­山[J].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­学报, 2005,25(1):6-8. [35] 古屿鑫.张三丰的修道思想[J].中国道教,2016(6):30-33. [36] 张三丰.张三丰医学三书[M].贺信萍,点校.北京:学苑出版社,2016: 1-2. [37] 李西月.张三丰全集合校[M].郭旭阳,校订.武汉:长江出版社,2010: 127. [38] 王洪军.徐本善与武当道教[J].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­学报,2001, 21(5):4-7. [39] 李军利.徐本善对武当武术的贡­献探究[J].兰台世界,2014(12): 122-123. [40] 王光德,杨立志.武当道教史略[M].北京:华文出版社,1993:24-25. [41] 邓辉,龙泽黯.《抱朴子内篇》理论体系的建构及其道­儒思想的会通[J].吉首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8,39(4):34-42. [42] 肖红艳,肖金花,周蕾,等.陶弘景对《肘后方》的补阙分类整理工作研­究[J].中医文献杂志,2017,35(4):4-7. [43] 牛文民,刘智斌,郭靖辉,等.孙思邈饮食养生之概观[J].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,2019,21(3):28-30. [44] 温茂兴.武当山道教医药的源流­与代表人物[J].内蒙古中医药, 2013,32(29):118-119. [45] 崔建军,王艳宏,张宇.祝华英学术思想概述[J].世界最新医学信息

文摘,2016,16(91):145.

(收稿日期:2020-06-10) (修回日期:2020-07-07;编辑:魏民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