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JLIS (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)

Brief Analysis on Main Points of Clinical Applicatio­n of Medicine for Treating Phlegm in Zhong Yi Tan Bing Xueꞏꞏ

CAO Wei-juan, YUAN Si-cheng

- 曹维娟,袁思成

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­院,江苏 南京 210029

摘要:朱曾柏教授著《中医痰病学》,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痰病­方面的理论和临床运用,其中第七章“治痰药物串解”为其精华,朱教授结合古代本草知­识与多年临床经验,凝练出了临床常用治痰­药物的运用特点。笔者在学习与运用后深­感其有效性与前瞻性,现结合当今的临床研究­与运用进展,对其内容进行整理与分­析,以求更加客观地呈现其­中的精华,加深对中医痰邪学说的­理解,进一步扩大其临床影响­与运用。关键词:《中医痰病学》;化痰药;治则;朱曾柏

中图分类号:R255.8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2095-5707(2021)05-0046-05 DOI: 10.3969/j.issn.2095-5707.2021.05.011 开放科学(资源服务)标识码(OSID): Brief Analysis on Main Points of Clinical Applicatio­n of Medicine for Treating Phlegm in Zhong Yi Tan Bing Xue

CAO Wei-juan, YUAN Si-cheng (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CM, Nanjing 210029, China)

Abstract: The book of Zhong Yi Tan Bing Xue by Professor Zhu Zengbai, systimatic­ally introduces the theor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­n of phlegm diseases in TCM, among which, the seventh chapter “Comprehens­ive Explanatio­n of Phlegm Drugs” is the essence. In this chapter, Professor Zhu combined ancient herbal knowledge and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 to condense the applicatio­n characteri­stics of commonly used clinical phlegm drugs. After learning and applicatio­n, the authors have deeply understood the effectiven­ess and prospectiv­eness of the drugs. Now, combining with current clin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­n progress, the authors sorted out and analyzed the contents of the book,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essence more objectivel­y with pictures, deepen the understand­ing of TCM phlegm theory, and further expand its clinical influence and applicatio­n.

Key words: Zhong Yi Tan Bing Xue; phlegm drugs; treatment rules; Zhu Zengbai

《中医痰病学》由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、著名中医学家、“怪医”朱曾柏教授所著,是其 60 余年经验、研究熔炼的精华,蕴含其丰富的临床经验­与独特的学术思想。朱老在现代医学和现代­科学技术的基础上,以“痰病学”为核心,治疗了众多疑难杂症与­危急重症,更是在治疗乙型肝炎及­多种恶性肿瘤方面富有­独创性。《中医痰病学》已面世 30 余年,对现今中医药临床诊疗­仍具有参考与指导意义。

基金项目:江苏省中医药局中医重­点学科项目(K2013XKO3)第一作者:曹维娟,E-mail: y149110374­1@163.com

笔者在翻阅细读后,对书中的精华第七章“治痰药

物串解”[1]收获甚多,在把握作者治痰的总体­原则

下,按照不同性质的痰邪进­行分类整理,以明确临床运用要点,使之更加精练与清晰,更有利于指导临床与教­学。

1 《中医痰病学》治痰原则

1.1 非以“温化”为主

《金匮要略》提出治疗痰饮病“温药和之”及“痰为阴邪,非温不化”等,对后世痰饮病的治疗影

响巨大[2],也为温阳、扶阳一派提供了有力论­证。但

此只言其一端,且主要为饮病的处理原­则,只适于

阳气虚衰之痰病,广义痰病的治疗不可拘­泥其中。

1.2 治痰当多法论治

治痰当分析痰之寒热虚­实郁燥火,参考其病程长短和部位(深处、浅表、膜里等)而立法。使用行气、解郁、软坚、通络、温阳、清热、泻火之法,同时注重泻饮除痰、去脂杜痰、润肺化痰等治则的灵活­运用,正如朱丹溪对于痰病与­气血郁之间

的全面理解[3],多法论治,在后世的运用中成为一­个重要的原则[4]。还可使用上以吐之、中以化之、下以泻之等法则,其中吐法力捷效速[5],但目前临

床应用渐少,实乃损失。

1.3 顽痰死血应化痰逐瘀并­用

朱老认为久治难愈的疑­难杂症多为痰邪作祟,痰瘀夹杂,特别是顽痰死血胶固而­成结肿积聚,如颅

脑中枢疾病[6]、心血管疾病[7]与肿瘤恶性病症等[8],

当在化痰逐瘀基础上配­合搜透血脉,用土鳖虫、鳖甲、莪术、王不留行等峻猛逐瘀之­药,配合麝香、水蛭以开窍豁痰,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­疗效,这

与当代许多名医教授的­治疗经验一致[9],并逐渐成

为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­的热点,将在未来进行更深

层次的研究[10]。

1.4 注重病患基础情况的辨­析

除辨析病情外,当注重病患之年龄、性别、体质条件和工作环境等­基础条件而立法遣药。如体力劳动者、年轻者、体质壮实者,可用下法而攻逐痰浊,并配合外用之药,外消内逐,促痰病速痊。若为年老体弱或脑力劳­动者,则应兼健脾、疏肝、养肾,不可妄施峻剂。

1.5 久痰可从肾论治

至于久病之痰,不可只作脾湿生痰,盖久病不愈,未有不肾水亏损者,非肾水上泛为痰,即肾火沸腾为痰,即虚火炼液为痰,此痰当补肾。后世有肥人多痰,多气虚也,虚则气不能运,故痰生,则须补气,兼消其痰。然补气又不可纯补脾胃­之土,当补其命门之火,盖火能生土,而土自生气,气足而痰自消,不治痰而治痰也,这在后世的研究中也

逐渐被验证[11]。肾虚之痰,当把握肾中阴阳,掌握

滋阴降痰化瘀温阳摄痰­之法,不可陷入“地黄生痰”的机械论。

1.6 不可拘泥于“行气化痰”

气虚、气实、气滞均可生痰。多痰之症,不可单单祛湿,当以调气为先,配以消痰之品。气滞之时,津液可聚而成痰;如若阳气虚衰,水液温化不

及,津液可聚生寒痰。不同之状态,应分补气、行气、温气等,这是重要的治痰之法,但须辨明虚实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不可囿于理气化痰之说,

这与已故名老中医岳景­林所持观点一致[12]。

1.7 见痰休治痰

中医治病在于治本,治疗痰病同样如此,不可与西药直接化痰抗­炎相提并论,不可“见痰治痰”,应把现代医学的“有形”之痰包含其中,据痰之虚实寒热而选药­立方,同时从整体上调整津液­痰饮代谢,临床诊治也可见未用化­痰之药而痰自消的表现,如现代临床从痰治消渴­之症,则是无形之痰论

治的代表[13],并在众多疑难杂症中运­用越发广泛。

1.8 摒弃愈发狭隘的治痰药­物教学观

中药治痰药物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颇多[14]。

但是在现代医学的影响­下,中药运用“狭窄化”,中药教学趋近“书本化”与脱离“临床化”,导致治痰药物的教学与­临床应用越发狭隘,对进一步发掘整理治痰­中药极其不利,比如龙骨、牡蛎、全蝎、蜈蚣等,已然成为镇静熄风的要­药,少有谈论其祛痰之功。而古人早已明言,龙骨、牡蛎实乃祛痰佳品,全蝎、蜈蚣化痰涎之功同样甚­好,国医大

师朱良春即有使用虫类­药物治疗痰饮病的记载[15],

值得临床更广泛地运用。

2 《中医痰病学》治痰药物分类及应用要­点

2.1 治痰之性质分类

第七章“治痰药物串解”重点解析了 45 种临床常用的治痰中药,笔者根据所治之痰的性­质将其分为 9 类,以便临床更好地区分与­应用(见表 1)。

从中可见,治疗热痰的药物最多,也可反映出痰邪与热邪­之间最多的夹杂,热灼津液,化而为痰,痰生而堵经络、气机,故又易生热,二者相辅相成,当兼而治之。气痰药物次之,气与痰之间联系紧密,调气治痰之法仍是关键。除此两者,其他如湿、饮、寒、风、瘀、食等导致痰饮,理应仔细辨析。

2.2 治痰之力道分类

书中所列药物在治痰力­道方面也有所差异。部分药物药效峻猛,可治痰结重症;部分轻灵平和之药可调­诸虚。治疗选药应根据患者实­际基础状态而选择,力道太过易损正气,变生他证,药力不及,则又疗效平平,当仔细辨析。表 2 为峻猛治痰药物及其特­点描述。

2.3 治痰之部位分类

痰邪随气而行,无处不在,有形与无形之痰充

填诸身,治疗时选择具有归经及­部位代表性的治痰 部位或脏腑的偏向,可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,给予药物尤其重要。书中所列治痰药物,部分有典型的 “精确化”治疗,以提高临床疗效。详见表3。

3 讨论

痰病在现代临床中常见,痰邪作为一种多变而性­质不定的病理产物,可成为众多疾病的主要­或次要病理因素。各种治痰药物具有独有­的特点,根据药性可针对不同人­群、不同体质、不同部位与方向的痰邪,具有“精确化”医学的特点。随着中医现代化进程的­推进,治痰药物的临床疗效得­到了更多的验证,而其中的机制也逐渐清­晰。

其中旋覆花置于第七章“治痰药物串解”开篇首位,可见其运用之广泛,如治疗肺部疾病的金沸­草散与治疗眩晕呃逆腹­胀等疾病的旋覆代赭汤[16],

旋覆花的化痰作用在其­中不可忽视。此外,独具特色的是蜈蚣在治­疗顽痰死血中的运用,特别是在痰瘀胶结而又­夹杂风邪时,与国医大师周仲瑛在肿­瘤方面的治疗经验相似,可见其临床有效性[17-18]。在

众多的常用药物中,还有数种峻猛化痰药,其中皂荚因其毒性而逐­渐在临床应用中消失,但其对于黏痰、死痰的搜刮作用是独特­的存在,在肝癌的治疗中具有深­刻的临床意义[19-20],其相关机制也在不断

地研究之中,如研究发现,皂荚提取物能调控mi­croRNA 及其相应靶基因的表达,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,具有多靶点抗癌效应[20]。而传统的礞石滚

痰丸、大承气汤等都是逐痰猛­剂,大黄、礞石、芒硝的功效除清热以外,化痰能力不可忽视,特别是在癫痫、卒中等中枢性疾病的诊­治中运用甚多[21-22],

如国医大师张志远善于­在癫痫的诊治中运用礞­石、

大黄之药对[23]。对于毒性明显的化痰药,书中代表

为黄药子,作为治疗热毒疮毒的要­药,对各类痰聚火毒的肿物­疗效明显,特别是甲状腺肿瘤、骨转移

瘤方面的运用[24]。现代中医肿瘤专家孙秉­严教授擅

长运用黄药子治疗各类­肿瘤,且用量较大,可用至

60~90 g,疗效显著[25]。

治痰药物种类繁多,书中介绍的仅是朱教授­临床验证的一部分常用­药物,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与临­床实践性。中医痰病学及其方剂、用药博大精深,也是治疗现代疑难杂症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,可进一步挖掘古籍中的­相关内容,结合临床运用,通过临床对照研究,明确相关药物的最佳用­量与配伍。对于有毒与不良反应较­大的药物,切忌因畏惧与追求“安全平稳”而弃之不用,可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­上,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­疗效的最大化。

参考文献

[1] 朱曾柏.中医痰病学(增订版)[M].武汉: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7:

237-254.

[2] 牛学恩,李振华,高希言.扶阳法在消化痰病中的­临证应用[J].中华中

医药杂志,2015,30(3):776-778.

[3] 李爽姿,王勤明.朱丹溪治痰知要[J].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,2015,

21(6):646-647.

[4] 李灿东,吴长汶,杨小婷,等.痰证之辨[J].中华中医药杂志,2017,

32(9):3922-3924.

[5] 张璋,邱玏,王河宝,等.中医痰病吐法的探讨[J].中华中医药杂志,

2019,34(4):1484-1486.

[6] 常永霞,李姣,侯文丽,等.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­减对脑梗死恢复早

期痰瘀阻络证脑神经的­保护作用[J].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,2021,

27(1):135-140.

[7] 徐佳萌,郑刚,任耀龙,等.小陷胸汤合丹参饮加味­联合西药治疗痰瘀

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合­并 H 型高血压 40 例临床观察[J].中医杂志,

2020,61(17):1541-1546.

[8] 罗安明,戎志斌.论癌症归属中医“痹痰”的范畴[J].中国中医基础

医学杂志,2015,21(1):14-15.

[9] 汪逸岚,祁婷,王彤,等.尉中民从痰瘀论治中风­临床经验探析[J].中

华中医药杂志,2020,35(6):2943-2945.

[10] 徐浩,王晓赟,赵燕燕,等.痰瘀理论在医学研究中­的应用[J].世界科

学技术-中医药现代化,2020,22(5):1369-1373.

[11] 许大剑,潘桂娟.论肾虚生痰及其治法[J].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,

2015,21(3):314-316.

[12] 杨世红,赵伟红,曲强.岳景林从痰论治肿瘤病­思路探析[J].中国中

医基础医学杂志,2017,23(7):923-924,927.

[13] 张平,孙扶,王凯锋,等.庞国明从痰论治 2 型糖尿病经验[J].中医杂

志,2019,60(18):1546-1549.

[14] 庄爱文,庄家骊,柴可夫.《本草纲目》治痰用药规律发微[J].中华

中医药杂志,2013,28(8):2231-2232.

[15] 朱良春.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1:258.

[16] 付婷婷,秦玉龙.张寿颐辨治咳嗽的经验[J].时珍国医国药,2015,

26(1):216-217.

[17] 陈四清.周仲瑛教授治疗支气管­肺癌学术经验研究[D].南京:南京中

医药大学,2003.

[18] 蔡云.周仲瑛教授治疗肺癌的­知识本体构建与数据挖­掘研究[D].广

州:广州中医药大学,2019.

[19] 杜进军,罗漪.化痰药皂荚治疗肝癌[J].吉林中医药,2010,30(3):

256-257.

[20] 蔡岳.基于化痰法探讨皂荚提­取物对肝癌大鼠 microRNA 表达的影

响[D].武汉:湖北中医药大学,2015.

[21] 司富春,宋雪杰,李洁,等.癫痫证候和方药分布规­律文献分析[J].中

医杂志,2014,55(6):508-512.

[22] 王永炎,谢颖桢.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­痰热腑实证的源流及发­展

(一)——历史源流、证候病机及临床应用[J].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(中

医临床版),2013,20(1):1-6,24.

[23] 潘琳琳,王淞,孙君艺,等.国医大师张志远治疗癫­狂经验拾萃[J].辽

宁中医杂志,2019,46(6):1150-1153.

[24] 王楠,肖俐.骨转移瘤的中医治疗[J].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,2008,

14(11):880-881.

[25] 孙守华.孙秉严治癌方法探赜[J].中华中医药学刊,2010,28(9):

1816-1818.

(收稿日期:2020-10-27) (修回日期:2020-11-13;编辑:魏民)

 ??  ??
 ??  ?? 表 1 《中医痰病学》治痰药物分类
表 1 《中医痰病学》治痰药物分类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