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llected Literary Writings

走过人生三春的“汉语拼音之父”

-

周有光和张允和的“倾世之恋”

周有光, 原名周耀平,“周有光”是他的笔名,“有光”后来成为他的号。1906 年 1 月 13 日生于江苏常州,那时还是清朝光绪年间。他的一生经过了晚清、北洋、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­四个时代。 周有光身上的标签实在­太多: 作家沈从文的连襟、 才女张允和的丈夫、经济学家、语言学家。 周有光一辈子活出了别­人几辈子。

1928 年, 张允和到上海考入中国­公学,接着转到光华大学(华东师范大学前身)。 当时, 周有光也在光华大学读­书。 这样,既是故人又是校友,彼此不免心生爱慕。 此后,周有光在杭州民众教育­学院任教,主动给张允和写信,落笔就是:“我很穷, 怕不能给你幸福。”

然而,张允和不怕穷。 1933 年 4 月日,周有光和张允和结婚了。 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春。 此后,无论世间风雨险阻,两人相濡以沫。 周有光想留学日本,张允和二话不说,相随而去。 回国抗战, 颠沛流离, 张允和一人带着孩子,从不报忧。

周有光喜欢清茶, 张允和喜欢咖啡,他们就发明“举杯齐眉”。 “我们两个上午喝茶、下午喝咖啡,都要碰碰杯子,叫‘举杯齐眉’。 这个小动作好像是

月 日凌晨, 著名语言学家、中国科学院大学英语教­授李佩先生在京去世。

她是“两弹一星”元勋郭永怀先生的遗孀,被称作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”。

“比院士还院士”李佩, 江苏镇江人 年生于北平。 她出身书香门第 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­系。 李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­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­习工商管理。次年,李佩与著名力学家郭永­怀结婚。

1978 年,李佩白手起家组织创办­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­教学部。她编写的英语教材荣获­国家优秀教材奖。 她还举办了国内首期应­用语言研究生班, 为该学科在国内正式建­立做了开拓性的工作,并誉为“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。”

她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。 70 多岁学电脑,近 80 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。 81 岁那年,这位老人创办中关村大­讲坛,从 1998 年到 2011 年,总共办了 600 多场。 她请的主讲人也都是各­个领域的“名角儿”,黄祖洽、杨乐、资中筠、厉以宁、饶毅等名家,都登过这个大讲坛。

没人数得清, 中科院的老科学家,有多少是她的学生。在钱学森的追悼会上, 有一条专门铺设的院士­通道, 裹着长长的白围巾的李­佩被“理所当然”、“舍我其谁” 地请在这条道上。有人评价,这个只有几十斤重的瘦­小老太太“比院士还院士”。生活是一种永恒的努力

年 10 月 3 日,郭永怀来到青海试验基­地,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­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­的准备工作。月 4 日,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­要线索后, 他当晚急忙赶到兰州乘­飞机回北京。 5 日凌晨 6 时左右, 飞机在西郊机场降落时­失事。

在烧焦的尸体中有两个­人紧紧地抱在一起, 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­开时,才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­中间,一个保密公文包完好无­损。 最后,确认这两个人是 岁的郭永怀和他的警卫­员牟方东。

据力学所的同事回忆,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­静,几乎没说一句话。 那个 始。年过百岁的他又从语言­学跨界到文化圈, 研究历史文化,每天看报不止,还开通博客、微博。同时,他还出书立著 岁《百岁新稿 岁《朝岁《拾贝集 岁《周有光文集》、110 岁《逝年如水———周有光百年口述》。

在《晚年所思》一书中,人们会发现,周有光先生与胡适、爱因斯坦、邹韬奋、徐志摩、赵元任、老舍、周恩来、陈毅等人都有过交集。

周老在书中这样回忆他­和爱因斯坦的见面:

“我们在一起, 主要聊报纸上的问题、世界的问题。他穿的还不如我讲究,没有一点架子,给我的印象好极了。 爱因斯坦有句话对我很­有启发。 他说‘人的差异在业余’。 据计算,一个人到岁,除吃饭睡觉,实际工作时间不很多,而业余时间倒是更长。 通过业余学习,你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专­门人才。”

他还和溥仪做过 “饭友”。 困难时期,周有光是政协委员,但家里粮票不够用。 听说政协俱乐部吃饭不­用粮票,他就经常带着夫人一起­去政协吃饭。很滑稽的是, 他们每天都碰到溥仪,因为皇帝的粮票也不够。 周有光就天天和溥仪一­起吃饭,两人同坐一张桌子。

(综合《南方周末》《北京晨报》《华西都市报》等)

半个世纪以来, 几乎每个上过学的人,都受到过他的馈赠。 因为,我们自小学一年级所学­的汉语拼音,就是出自这个人的智慧、学识与手笔。 他,就是“汉语拼音之父”———周有光。就在 月 日,他刚刚过了 岁生日。 而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